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老苏家奋斗史 > 第46章 回家种蘑菇

第46章 回家种蘑菇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老苏家奋斗史!

苏成江也不虚此行,买了一车蘑菇、蘑菇土和朽木,有了蒋镖头的名帖,一切都很好说了,庄子管事让王老头直接安排,就有了现在的这车东西。

朽木是王老头亲自选的,上面布满青苔,青苔下面很多白白的丝状物,这就是菌丝,回到家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很快就能长出蘑菇来。还有那些蘑菇土,是为了融合当地的土质,更利于菌丝的生长。

虽然苏成江取到了经,但距离熟练掌握还差得远,所以决定先在家里培养蘑菇,等经验足了再在村里推广。为此,苏钰茹专门腾出了一间背阴的屋子当菌房,这菌房可是有讲究的,必须背阴、通风,还得是泥土地。

这很容易,因为老苏家住的老房子屋顶低矮,窗口很小,每天都阴沉沉的,阳光根本就照不进去;再加上房子本身就四处漏风,这不就正好通风了;还有就是家里穷的都吃不饱饭,谁还会打理地面呀,都是泥土地,所以说,也算是歪打正着。

现在每天必来老苏家的,除了交货的人,还多了里正和族长,现在这俩石头村当家人,腰板倍儿硬,到哪里人们都远接近迎的,自从出了个秀才公,石头村在县里也算是有了名号,俩人感到从没有过的扬眉吐气。

现在老苏家又要种蘑菇了,蘑菇每个人都喜欢吃,还不便宜呢。但谁都没想过拿来种,可人老苏家就想了,还大老远的从府城取经,今天听说还弄来了一种叫什么菌丝的东西,可得去看看。

苏成江前脚刚到家,族长、里正后脚就来了,现在老苏家的事就是全村的事,他俩现在这么风光,还不是托了老苏家的福。俩老头对老苏家熟悉的像自家似的,来老苏家跟来自己家差不多了,想来抬脚就来。

现在的苏大壮,堪称石头村“三号人物”,差不多跟族长、里正齐名,人人都叫一声苏老爷,可不能再叫苏老汉了,人家儿子是秀才,家里又有铺子,再苏老汉苏老汉的喊,不是得罪秀才公嘛。苏大壮也不再有事没事就下地了,身份不一样了,家里经常来人,他得候着。看看,这不族长、里正就来了,就是苏才儿一直跟着阮氏,来人还得自己喊人泡茶。

苏钰茹也乐得如此,想起前世老头子无故出走也是醉了,这老东西肯定是一看家里遭了难了,自己又没办法,就遁走了,这个不负责任的老东西。现在苏钰茹越发想得开了,家里父慈子孝的,儿孙上进,有产业,在村里受尊重,谁还不想着好呢?前世老头子被自己压了一辈子,这一辈子也该松快松快了,不就爱摆个普,只要没有大差错,就由他去吧。

现在天儿好,大家就坐在院子里,王氏端来了茶水、点心,苏成江先介绍了此次收获,主要就是怎么种蘑菇。

苏成江也没有藏私,直接就讲了:“先把种蘑菇需要的四种原材料原材料-麦秸、枯草、牛粪、石灰混合在一起,沤一段时间,再掺上蘑菇土,搅和着差不多匀了,再把那菌丝再撒在里面,铺上稻草盖住,等到里面长出白色的絮絮后,再埋上土,然后土里就会长出蘑菇了。”

当然还有各种注意事项,但这需要用心去体会,在种植中摸索,所以他们还得再自家先培养着,完全掌握了其中窍门,再在村里推广。

其实这只是种蘑菇的基础,真正难的是孢子的采集,让孢子培养出菌丝,这才是种蘑菇的核心。但核心技术老苏家没打算公开,只有攥在手里的,老苏家才会一直有话语权,省的把人的心养肥了,再搞出其他问题。人心是最复杂的,现在大家靠着老苏家,当然说什么都千好万好的,等以后产业做大了,难免有人得陇望蜀,所以不得不防。

家里既要种蘑菇,又要收山货、绣活,一下子感觉房子不够住了,其实上次单子的时候,在家做衣服,就有感觉了,但因为赶考,还有镖局的欠款,房子的事情才耽误下来,现在既然老房子要种蘑菇,趁着这次盖菌房,老苏家索性一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