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老苏家奋斗史 > 第45章 苏成江取经

第45章 苏成江取经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老苏家奋斗史!

“劝学后辈,精神可嘉。吾攻读至今,多亏乡亲照拂。你我皆为苏氏子孙,吾愿借花献佛,捐献所收红丰与启蒙班,愿村中子弟安心攻读。成汌在此拜谢里正、族长和各位村老了。”苏成汌说完一揖到地。

苏成汌一说完,苏成海就把六个红丰交道里正手中,苏成汌又接着说:“为石头村后代子孙,还望里正多多费心。”

里正的嘴都哆嗦了,没想到自己老啦老啦还能得到秀才公如此郑重的拜托,村老和围观的人对老苏家此举也是赞不绝口。

在各村里正、乡绅的见证下,苏成汌还有老苏家的义举流传开来,知道的没有不伸大拇指的。

回家的经历也让苏成海、苏成汌俩人感触颇深,家族是自己永远的依托和牵绊,大家荣辱与共。早在他俩还糊里糊涂时,老娘已经着手做了,看着前面坐着的小孩子,这些都是老娘和大嫂的心血,苏成汌觉得自己对亲人应有种责任,在家里为自己操心的时候,自己也应该有所回馈。

从此以后,俩兄弟修沐时都尽量回来,在启蒙班任教,闲暇之余会记录一些读书心得,供后辈参考。以至于后来的苏氏族学也保留了这个传统,每个读书人都会留下手迹。

望着目光越发清明的俩儿子吗,苏钰茹放心了,明白就成。

几个月下来,整个石头村像一个整体一样运转起来。男人下地、开荒、进山,女人做针线、打理家务,孩子启蒙、识字,老人在祠堂帮忙,每个人都有事做,吵架的少了,里正感到很满意。

苏成江从安备城100多里的山上,带回来很多带着菌丝的蘑菇土。

上次带回来的山货很好卖,尤其是蘑菇,个大、味美,买过的人都会再回头,这些回头客还能带动他们相熟的人,一下子苏氏食府名声大噪,所以,石头村祭祖之后苏成江又去了郡北府,专门进蘑菇。

蒋镖头见苏成江又来了,可见上次的货卖的不错。苏成江上次进货时,那些商贩都熟知蒋镖头,并且评价颇高,人热心、仗义、不坑人,所以这次进货还是通过蒋镖头,他想取经-在家种蘑菇。

“苏兄弟,货咋样,好卖不?”蒋镖头对苏成江很热情。

一见到蒋镖头,苏成江就抱拳答谢:“多谢蒋镖头,成您吉言,很好卖。”随手奉上一间皮裘,就是用上次买回去的皮子做的,苏钰茹专门让苏成江送蒋镖头一件,以表谢意。

“苏兄弟,客气了。“你、蒋镖头赶紧接住,展开一看,藏青色厚缎面,边角勾络金线,针脚细密,式样简单大方,穿着身上轻薄保暖,蒋镖头很喜欢。

苏成江想去看看人家的蘑菇是怎么种的,这不就拜托蒋镖头给自己介绍一下,蒋镖头介绍的是一王姓老者,老王头年约50多岁,退役军人,年轻时打仗伤了根本,无儿无女,退伍后在陆远镖局做事,后来年纪大了,蒋镖头就介绍他到一庄子修养,这个庄子就是专门种蘑菇的。

王老头一见苏成江是蒋镖头介绍来的,很是热情,王老头在庄子里就是看蘑菇的。庄子很大,里面有一个个一人多高的房子,屋顶上搭着稻草,老王头说这是要控制温度,打开门进去,一阵湿热的水汽迎面扑来,身着皮裘的苏成江瞬间湿透,没想到里面那么热。

王老头嘿嘿一笑,“这里面要控制着温度,咱这个庄子土质很适合种蘑菇,一年四季都能种蘑菇,天暖了,扒掉屋顶的稻草,天凉了,再搭上,再冷些还得生火,你看现在10月份,生了6个火炉,再冷些还要加呢。每天啊,还得给它们通风。”

王老头不愧被主子安排看蘑菇,心很细,对房子里面的温度、湿度、通风的情况完全熟记于心,天气稍微有一些变化,王老头都会随之进行安排。在庄子里,庄子管事很依仗他,对他很是看着,王老头过的还不错。所以苏成江此行只能取经,不能挖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