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老苏家奋斗史 > 第47章 要盖新房啦

第47章 要盖新房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老苏家奋斗史!

苏钰茹没盖过房子,所以对于盖房子大概要花多少钱,她心里没底。这几天,就一直在四处打听,顺便也听听几个儿子、儿媳妇的意见。最后才知道盖房子最贵的就是材料,地是村里批的,象征似的给个房基地费,人工都从村里招,跟镇上打零工一样就行,

苏钰茹想着围绕主院,给每个儿子都盖一个院子,每个院子之间留个角门,跟主院相通,关上角门就是独立的小家,以后分家也方便了。

比如成亲的三个儿子,夫妻俩一间书房,一间卧室,俩孩子一人一间,再多建四个房间,这样以后再生或来客人就有富裕了,总共建八个屋子,再加上堂屋、厨房……也够用了。把空间留足,以后需要了过几年再扩建,把院子什么的都搭起来。

而苏成海、苏成汌的院子,先留出位置,等以后他俩成亲了再建,现在建了也是浪费。

既然决定了要盖房子,苏钰茹立马开始安排任务了,苏大壮负责到隔壁村的刘木匠那说一声,新房用的柁、檩、梁、椽子这些都得问木匠,还有屋子里的家具,这些木料也都得预备出来。

苏成江则去跟盖房的王师傅打声招呼,让他把时间空出来,等村里的菌房盖好,他们就开工,同时还要请帮忙他们设计一下,他们家的几个院子要怎么建;苏成河经常走街串户的,打听一下哪的砖瓦木料便宜一点;其次呢,还要跟熟悉的柴木匠说一声,让他帮忙参谋一下家具样式……

其他的,如家里的门帘、靠垫、帷帐等需要动手做的装饰,王氏负责。其他现成的小摆件如花瓶、杯碟、挂画自家选自家的,邹氏只负责联络,提供样式。最后这两方面,都是邹氏的强项,平时看铺子没少和各家铺子打交道,现在家里盖房子,正好用上了,可得让婆婆看看自己的本事,邹氏暗中为自己打气,誓要用最少的钱拿到最好的货。

而王氏一如既往的没有存在感,可她心里知足了,家里有什么事,婆婆都带着自家,男人走街串户的遇见什么好东西,都会记得带回来一些,虽然大家一起用,但人心没变,还在这个家里,平时对自己和孩子也是知疼知热的,现在又要盖新房子了,王氏有时都感觉自己在做梦一样。

阮氏的启蒙班越发忙碌了,半年过去了,启蒙班的名声已经打响了,明年开春可能会有更多孩子,那就得分班,自己一个人够呛啊,忙不过来呀。苏才儿被自己培养的还行,平时小孩子做游戏、吃饭、如厕都少不了她。还有村里来帮忙的那些老人,也是不错,虽然腿脚没那么利索,但有他们镇着,孩子都乖多了,看年后得跟婆婆说说了,最好再增加两个人。

这样一通忙乎就到过年了。

对于苏钰茹来说,这是她“回来”的第三个年头,感慨着三年来家里的变化,有了铺子、中了秀才、孙子启蒙······紧接着就是盖新房、种蘑菇,好事一件接着一件。而且老大也很久都不再去打猎了,阮氏把启蒙班办的很好,老大两口子应该不会再有意外了吧;老二、老三两口子都有一摊事忙,这辈子应该不会再跟自己离心了吧;老四老五两个也没再坑家里了,还挺上进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想到这,苏钰茹再次惊叹“一个好媳妇富三代”这句老俗语太对了。

元宵节一过,苏成海、苏成汌兄弟俩了也没在家里多呆,就收拾了行礼回书院啦。

这个年过的,俩人心情特别好,家里欣欣向荣的,每个人都高高兴兴的忙碌着,在祠堂看到那些小孩子,更懂事了,一看就知道阮氏是用了心的。而最让人激动的是,下次修沐回来,家里的新房子就盖好了,呵呵呵……太高兴了,有木有?

想想自己原来的小心思,真是太不应该了,一点都没为家里着想,光想着从老娘手里扣东西了,他俩是没亏着,可家里其他人呢?那时候自己怎么就那么好意思呢?看看现在,想想原来,兄弟俩跟做梦似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