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 > 第2章 新津河滩捡石子 黄泥渡上祭小坟

第2章 新津河滩捡石子 黄泥渡上祭小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

第二天早晨,吃过早早饭,大人各自到找饭吃的地方去:廖文刚的舅父白翼翎到新津教书,四姨白翼翔到花桥子执教,四姨父李仲伦到警察局上班。家里来了远客,舅娘张淑华和外婆就上街去买吃的,外公白仲卿,双目失明,就半躺在马架椅上和抱着春晴的翼坤、紫云闲聊。

莎晴、剑雄和中伟、文刚一起玩。四个孩子,都差不多年纪,一会儿在院子里跑,一会儿到竹林里玩,一会儿到河边上耍。深秋的南河边,河风不时吹着,十分清爽,在河滩上玩耍,就有无穷的乐趣。尤其是满河岸的鹅卵石,大都浑圆得令人爱不释手。小的只有小指大小,小巧玲珑,大一些的,像雀卵,像鸡蛋,更大些的,光溜溜的,像猪腰子,像蜷曲着熟睡的小猫小兔小羊小狗。而且五颜六色的,有雪白的,有紫色的,有淡红的,有黛青色的。还有各色各样的小贝壳。文刚兄弟,见着好看的好玩的,拾起来就舍不得丢,放进衣服包里,莎晴表姐见着好玩的,就拣起塞在文刚的兜儿里,中伟说:“我也要,我也要!”剑雄说:“给你,给你。”他捡起一块比拳头还大的塞进中伟的衣兜里。“噗”的一声,中伟的兜儿线暴开了,小鹅卵石“哗的”一声全滚了出来。中伟急得大哭,剑雄也吓愣了。莎晴说:“不哭不哭,我找妈妈缝。”文刚说:“不哭,等会儿我们再来捡。”

四个孩子离开河坝,往回走,这里有一股清泉从崖上涌出,哗哗流向南河里。在入口处有许多巨大的鹅卵石,半没水中,成了大人洗衣服的好地方。水,清澈得能看清里面的河沙、石子。中伟见水里有一块淡红的小石子,就用手指着说:“我要!”莎晴说:“我有办法。”她找来一根细棍子,拨来拨去,总拨不着。剑雄说:“我来!”鞋子也不脱,就踏进了水里,伸手去抓红石子,半节袖子都泡进了水里。三个孩子一声惊叫,慌忙伸手去拉。剑雄抓起那个红石子,三个拖着他上了岸。“给你,小表哥。”中伟比他大半岁。中伟接到手里,高兴得跳。莎晴说:“我们快跑回去,衣服湿了,要挨打的!”“不要说,不要说!”剑雄直给大家摆手。文刚说:“挤干,挤干!”大家就七手八脚地帮剑雄挤袖子,挤裤脚。帮他把鞋子脱下,挤袜子,倒鞋里的水。太阳早已经出来了。廖中伟说:“再到河坝里跑,就干了。”四个孩子又向阳光灿烂的河坝里跑。

孩子们都跑累了,才回家来。文刚听外公躺在马架椅上说:“翼坤,我不明白,廖家怎么会败得那样快?那么多土地,那么大的买卖!”翼坤说:“廖紫云是菩萨心肠、豆腐渣脑袋,他的对手都是修炼成精的;我们家不是也用了他很多钱吗?”廖紫云说:“要说,都怪翼坤,杨保长逼债来牵廖云帆的猪,白翼坤硬喊起油匠,给拦了下来,杨保长哪里咽得下这口气,抓了文生的壮丁,伙起人来偷盗,我哪里对付得了!直到土地卖光,债主盈门,这才逃来投靠外公。”廖文刚当然不懂,他父亲讲的,是民国二十七年的事。他父母亲在新津过了五年,文刚的大姐和三姐都埋在了黄泥渡山上。文刚的母亲白翼坤到荣县当了纺纱工人,到民国三十二年初才回到了断桥河。去新津的时候,是五个人,回去的时候,除老大文辉留在新津读书外,就只有他们两口子了。这当中的变故和痛苦,只有他的父母才清楚。

外公白仲卿说:“要是老子,就宰了他!”文刚问:“用刀宰吗?”“对,用刀宰——这是哪一个?”

翼坤忙介绍说:“是文刚,还不快喊外公,活着的,算老三。民国三十四年生的。”文刚喊道:“外公!”“过来,让外公摸一摸,看有没有出息。”文刚看着这个神秘莫测的胖大老头,虽说知道该叫他‘外公’,但毕竟弄不明白,外公到底是什么,特别是昨晚上又那么凶地和母亲吵架,不敢贸然过去。翼坤催促说:“文刚,外公喜欢你哩,过去,请外公摸。”文刚迟疑了一阵,才慢慢走到离外公一尺多远的地方站定。外公伸出手来,准确地摸着了文刚,抓住他的肩,拖到了怀里。边摸边评论,“唔,这头不小,不是憨包;呀!这么好的耳朵,有官做;这,这下巴,唔有股牛劲儿,能办成事。这,这是什么,这里有颗痣?遇见的伤心事儿不少,不过不妨事,有牛劲儿就不怕。”

“中伟,你也过来请外公给你摸一摸。”翼坤说。“不干!”中伟大叫一声,跑到院子里去了。

剑雄说着“爷,给我摸一摸!”便奔了过去。白仲卿一把抓住,说:“剑雄,这手,怎么这么冷!”“不冷!”剑雄想要挣脱。爷爷用左手紧紧捏住剑雄,用右手从头到脚一摸,说:“杂种,流了尿!”“不是!”“滚了水?莎晴,你是怎么带的人!”莎晴说:“是他自己跳下去的。”白仲卿给剑雄屁股上一巴掌:“你想死呀!”文刚向前说:“不要打表哥!”剑雄放声大哭,惊动了文刚的舅娘剑雄的母亲张淑华。她跑出来,拉起剑雄就走:“三岁娃,你打她干啥?我们娘母几个,是你们白家的眼中钉!”白仲卿说:“不打不成才,他今天朝水里跳,明天朝崖下跳,就对了!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白翼坤上前去抚着剑雄说:“来,大姨给你换!以后不要跳到水里。”剑雄抽泣着说:“小表哥,要,要,红石子。”文刚上前去说:“表哥,是去给二哥捡石子。”白翼坤说:“老二,就是妖精!这么冷的天,叫表弟到水里给你捡石子?”中伟说:“他自己跳的。”白翼坤帮着张淑华给剑雄换了衣服。剑雄一穿好,四个孩子,又像一阵风似地卷出去了。

第二天,天是乌沉沉的,看不出早晚,吃过早饭,翼坤一家告别了外公,要去新津农职校看老大廖文辉。莎晴和剑雄听见要去新津,也闹着要去。白仲卿说:“好走!那么远的,你大姨照顾老表、表妹还忙不过来哩!”白翼坤说:“想去,就等他们去,这么几里路,他们能走。”两个孩子高兴得跳,立即加入了这支探亲队伍。他们已经走出了院子,只听见外公在高声喊:“翼坤,回来!”翼坤回到了院坝里,她爹已经站在院子中间了。“破了产,没钱吧?”外公说着,从兜儿里摸出四块银元,“文辉也过得苦,四个孩子,也要吃一顿饭。”翼坤接过银元,什么话也没说回头就向外走。四个孩子跑着跳着,好不高兴。

河风吹着,并不太冷,走起路来也不并热。白翼坤背着春晴,紫云手里提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翼坤给老大做的一双布鞋,和一条用旧呢子大衣给文辉改做的裤子。两个大人和这四个小孩,一路说说笑笑地走。一会儿大人牵着小孩走,一会儿大人背着小孩走。深秋的田野,除了散发出苦味的黄菊花和碧绿的荞子、小麦,似乎就没有什么神采。但河水却填补了这一缺陷。走一里把路又过河,走一把里路又过河,虽然只是过河船,但上船的摇荡,橹声的咿呀,行船的轻快,江水的清澈,船夫的变换,乘客的来去,都使四个孩子感到新鲜。肚子有点饿的时候,他们看见了飞机场,远远地看见几架飞机停在机场里,好像是木头做的,完全没有可以飞上天去的感觉。文刚问:“飞机不是活的吗?怎么不朝天上飞呢?”翼坤回答说:“要日本的飞机来了,才飞上天去打。”“日本的飞机怎么还不来呢?”“小傻瓜儿”翼坤说,“你生的那一年,日本就投降了,以前他们的飞机经常来轰炸,炸过成都,炸过嘉定。”紫云说:“炸嘉定过后我去过,死尸遍地都是,挖起大坑,用大箩筐抬去埋。”他们边走边聊天,到了新津县城。

新津县城,翼坤并不很熟悉。她的老家在五通桥竹根滩的屙屎坝。那里的每一条路、每一条街都有她的脚印。她是船工的女儿,五代人中只有她这么一个女孩,她曾祖父视若掌上明珠,从小就带着她到处去听评书,听打围鼓。《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唐》、《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罗通扫北》、《三侠五义》、《封神演义》等许多话本小说的章节,许多侠义小说,她都能一一讲得大体不差。天有不测风云,民国六年一场大水把竹根滩的屙屎坝变成了沙洲。她们一家人云飞星散。她和父母坐的船,顺水漂流,辗转流落,终于到新津来安了家。她的几个叔叔坐的另一只船,至今杳无消息。翼坤看着新津的街道,想起的却是儿时的竹根滩。

他们到了宝子山下农职校,请看门人把廖文辉叫到了校门口。中伟、文刚都还没有见过妈妈念叨过千百回的这位大哥。当时有十一二岁光景,穿着学生装,他匆匆走到门口,并没有注意两个小弟弟和父母亲,却看着莎晴和剑雄问道:“莎晴、剑雄找我?”。翼坤已经声泪俱下,一把抓住文辉说:“辉儿呀,认不得老娘了?”文辉大吃一惊。迟疑了片刻才喊“么娘!伯伯!”扑在母亲怀里大哭起来。原来算命的说文辉命大,父母都承受不了,不能叫爸爸妈妈,于是叫他把父亲叫“伯伯”,把母亲叫“么娘。”后来生的孩子,也照着把父亲叫“伯伯”,但是叫母亲翼坤却叫的是“妈”。莎晴等四个小孩都呆呆地看着。文辉母亲回井研去的时候,不到三十岁,黑油油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现在头发虽黑却少了光泽,两眼已经没有了神,显得浑黄。而父亲则完全成了一个瘦老头,他竟然没有认出来。父子母子见面后,翼坤叫中伟、文刚:“喊呀,喊大哥!”中伟不敢喊,文刚大声喊道:“大哥!”文辉拉着两个弟弟的手说:“我还有两个铜元,请你们吃烧饼!”

他们一行八人离开校门,翼坤在路边小摊儿上买了七个烧饼,要了一碗开水,大家吃了。春晴还不能吃,只是望着大家吃,还咂着嘴。翼坤又叮嘱了文辉许多要努力学习的话,把外公给的银元给了文辉两个,让文辉回校去了,才慢慢向岳店子走。中伟、文刚、莎晴、剑雄早就没劲儿了,只得由紫云和翼坤,一会儿抱抱这个,一会儿背背那个,一会儿在脖子上骑“马马镫”。实在走不动了,就坐下来休息。“不怕慢,只怕站。”紫云坐一会儿就这样说,说完,爬起来就走。天黑了好一阵,他们才回到了外婆家。

第二天,深秋的太阳,偏偏还红得耀眼。廖紫云一家五口由外婆陪着,上了黄泥渡山上,白翼坤手里提着一个有盖的圆篮,里面装着些祭品。山上是一片地,地里都种着小麦、豌豆,浅浅的,盖不住生长它们的黄土。只有庄稼地靠东边的山脚下,有晒垫大的一块,野草丛杂,虽然有些枯黄,但却没有露出一点黄土。仔细看来,才能看出,草丛里原来是两块土包。地里并没有路,他们小心翼翼地从庄稼地里向那一块草地走去。离那个小草垫还有十来步远,文刚发现母亲已经泪流满面了。

大家的脚还没有走进坟场,翼坤已经泣不成声了:“桂,桂华,三姑,三姑儿,妈,来,看,看你们,来了──”随即一声长嚎,白翼坤手里的篮子,掉到了地上,人也瘫下去了。文刚、中伟大叫着“妈妈”奔过来;外婆和廖紫云赶忙围过来蹲下,扶住翼坤,外婆颤抖着声音说:“大女子,不要这样……”廖紫云说:“慢慢地哭吧,不要急。”过了一顿饭的工夫,翼坤才缓过气来,说:“老天爷呀,你狗日的瞎了眼睛啦!我白翼坤前世作了什么孽啊,这辈子来受这些罪……”

紫云见翼坤没事了,才拾起圆篮,走到坟前,揭开盖子,一件一件地拿出里面的东西安顿好。先在两座小坟前,各摆上一个土碗,再在碗里各放上一块拳头大小的肉,两个鸡蛋,一个豆腐干,两个红橘。然后,拿出几炷香,翼坤流着泪爬过来,划燃火柴,点着,两座坟前各插上四支,坟场上立即香烟缭绕,散发出一阵幽香。紫云又取出四支红色的小蜡烛,也由翼坤点燃,中伟、文刚各抢着两支,学着父亲插香的办法,插在了两座坟前的泥土里。最后,紫云拿出厚厚的一叠黄纸,上面有许多很规则的圆圈,分了一半给翼坤,放在两座坟前,点燃了,立即烟焰冲天。外婆、紫云和翼坤都说:“桂华儿,三姑儿,快来享用吧!”中伟、文刚已经明白了,坟里就是他们听母亲哭诉过几百次的大姐桂华和三姐。他们没有听见父母说过三姐的名字,只知道叫“三姑儿”。对眼前的一切,文刚觉得无限的奇怪和迷惘,她们怎么钻到里面去的呢?在里面怎么出气呢?摆着的这些吃的,她们怎么拿进去呢?他看见外婆、父亲和母亲都是那样的伤心,知道反正不是什么好事儿,也就不敢问了。

灿烂的太阳无声地照着惨白的火焰,淡淡的烟,半青半黄的草,老小三代人,宽阔的黄土,无边的山野。坟场上所有的大人都在流泪。黄纸钱都化成了黑灰屑,一阵风来,像小黑蝴蝶似地在草丛间飘荡。蜡烛的火苗,飘飘摇摇的,烟也在轻轻旋转。外婆说:“看,桂华、三姑儿来了。”白翼坤说:“中伟、文刚,给大姐、三姐叩头作揖,让姐姐保佑你们不受苦,有出息。”中伟、文刚都学着妈妈教的样子,给姐姐们叩了头作了揖,并说:“好姐姐,保佑我。”祭祀完毕,文刚问道:“哪个是大姐?”翼坤指着右边的小坟说:“这里是大姐桂华,那里是三姐。”大家久久站在坟前。廖紫云见太阳已经当顶了,便小声说:“可怜的女儿,我们以后还会来看你们的。”翼坤接着说:“你们要什么,就给我托梦吧,家乡虽然山隔几十座,路隔几百里,桂华是认得路的,你们两姊妹一路回来吧……”翼坤又声音哽咽了,全家人又都掉下泪来。廖紫云劝着,提着圆篮,大家都走出了坟地。

走到地边,翼坤指着山埂上那间小草房对中伟、文刚说:“那是夏家的牛棚,我们民国二十八年,一家五口逃债住在里面,住了五年,大姐桂华和三姐都死在里面。大姐死的时候,只有八岁,三姐才两岁。”外婆说:“你两口子没有死,就算菩萨供得高了。”紫云说:“国民党兵不讲理,我的摆子发了,倒在飞机场边的树林里,他们硬说我是奸细,是来割电线的,那个像狗熊的东西,把我吊了一夜。”外婆说:“幸好你四姨父是警察局的,不然,就麻烦了。”翼坤说:“还多亏了卖糖果的岳老三小兄弟,他不来猛喊起,我哪里知道!”外婆说:“睡了两个月,两个女儿,也惹上了摆子,我们哪有钱医!”

一家人向黄泥渡坡下走去。文刚在父亲的背上,扭过头向两个姐姐的坟地望去,天高地阔,孤零零的,晚上谁来陪伴她们?泪水忍不住像断线的珠子,滚滚而下。

在后来耍的这三天里,外婆和翼坤的主要事情是做饭和坐在吊着黑糊糊的炊壶的灶门前摆龙门阵和抱头痛哭;中伟兄弟,就跟着莎晴表姐、剑雄表哥到河坝里捡鹅卵石,把小手伸进冰凉的河水里,感受流水的冲击,或者摆一些小孩们津津乐道的事情,比如,如何捉螃蟹,如何用笋子虫推磨,如何让石子在水面上漂得更远;廖紫云则晚上陪四姨父喝茶,白天去警察局外看一个老头用细篾片编油篓子——一种外形像烧坛的装油装酒的器具。廖紫云一家后来竟然就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

客走主人安,紫云和翼坤都懂得这个道理,耍了一个星期,他们便向外婆家告别了。

离开的时候,天刚刚亮明,翼坤向母亲要了三升米。外公说:“回去好好搞,把孩子养大就好了。”外婆摸出五个银元,交给翼坤说:“大女子,娘对不起你,隔着这么多山,这么远的路,也帮不了你的忙,只有天天挂念着你,……”她说不下去了,满面泪水地说,“天天求菩萨保佑你,好人好心有好报。”翼坤也满眼含泪地说:“我是长女,父亲又是瞎子,弟妹们又小,那个时候,你们不靠我靠哪个?幸好廖家的钱还让舅舅、翼翔读了书,不然,全被那些狼心狗肺的东西吞下去了,一点痕迹也留不下。”紫云也上前去扶住外婆说:“老人家保重,我们廖家会振作起来的。”

这一家所有的人都到院坝里来送行。紫云挑起小箩筐,一头是中伟和铁锅,一头是廖文刚、米和碗筷等简单的生活用品。翼坤用背单背着春晴。翼坤教中伟兄弟:“给外公、外婆、舅娘、四姨、四姨父、表姐、表哥道谢。”他们都完整地说了昨天晚上才从母亲口里学会的道谢的话。莎晴、剑雄还追出门来喊:“表哥、表弟,明天再来!”文刚说:“我们会来的!”在满院子依依惜别的气氛和“一路平安”的祝福声中,这一家五口踏上了归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