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 第95章 我的客户等不及了

第95章 我的客户等不及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出乎他们意料,玻璃还坚挺着,清明透亮,连一丝要碎裂的征兆都没有。

“通通通——”

小南还耍上了,一边跳一边还喊。

“娘,这可神了,这不是玻璃吗,玻璃不是一碰就碎?”

他可还对前不久的玻璃摊印象深刻。

林桑不急着回答,还鼓励另外两个:“你们也上去试试。”

还可以承受更多?

俩孩子从不信到不敢到犹犹疑疑,最后放飞自我,经历了跟小南一样的心路历程。

周书易从陶窑出来的时候,看见的就是这样一幕。

三个小子挤在一块玻璃台上,搂在一起又喊又跳的,他的老心脏也跳个不停,继而惊讶不已。

“这是——钢化玻璃?我们窑上出来的?”

如果玻璃结实到这个程度,他还怕什么长途运输啊。

林桑这才给他们解释。

“这是双层夹胶玻璃,这两片粘在一起几乎有半寸的厚度,可以承重几百斤。”

如果厚度再加一倍,夹的胶也过关,用来做后世景区很流行的玻璃栈道都没问题,她农场就建了一处。

林桑建议:“这两块作为样品好好留着,以后有顾客上门可以让他们亲身尝试。”

“啊——对对对,”周书易笑弯了眼。

“客人试完了哪里还会不放心玻璃的质量,往后这就是活招牌啊。”

小南上蹿下跳,在玻璃板上折腾个没完,一边还问他娘:“我们定制的暖棚也这样厚实吗?”

周宣也边跳边给他解释。

“这可不行,南哥,婶子的要求是结实且轻薄,因为暖棚是可以活动的,太厚重不方便,二来成本也太高。”

这孩子不管做生意还是磨工艺,思路都相当清晰。

当初下单时林桑只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周家父子显然完成得相当到位。

林桑在现代的农场暖棚自然更高科技,玻璃墙可以折叠,棚顶是活动的天窗,在阳光好的时候可以电控打开,让棚里植物直接沐浴阳光。

但在古代这些都没法实现,就连轻型金属型材也要换成陶瓷的,阿宣就设计了一个陶瓷滑轨。

“我带你们看看模型就知道了。”

他说着将当初烧制的那个小样拿给东南兄弟看。

“哥哥们请看,这些陶瓷的是外面的骨架,两侧是轨道,玻璃墙和顶是连城一体的,需要收拢时就往轨道一个方向滑,一片片叠在一起。”

他们烧制的轨道相当丝滑,轻轻一推就阶梯般叠起来,再往外一拉,巧妙地连成一个暖棚。

“最后两端再加上玻璃门,整个棚子不管密闭还是打开都很方便。”

简单又巧妙,这样的巧思就连小东也是赞叹的。

他懂得这个原理,娘在课堂上给他们普及过。

“是了我懂,暖棚的温室效应虽然能够让植物反季节快长,但隔着玻璃层的光合作用弱,会大大降低果蔬庄稼的营养价值。”

小南也看懂了,频频点头。

“这样堆叠式样的倒是方便,我们南方整个夏天温度都很高,不需要暖棚。到时候这一收,免了拆装的麻烦。”

赞归赞,小东把玩了一阵模型,还是有不同意见。

“我看这个小模型分量已经很足,到时候真正的暖棚会不会太重了?”

这个问题阿宣也考虑过,他叹了口气。

“陶器做骨架确实笨重,但是没办法,这已经是最薄的厚度了,不然承受不住玻璃的重量。”

这个也是林桑的痛点。

“本来用金属做框架是最好的,可惜呀——”

可惜这个时代的矿类开采权都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

她拍拍几个孩子的肩:“先定制陶瓷的,我们也再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材料。”

每个时代都是日新月异,说不定有什么材料像玻璃一样突然出现在她眼前。

模型和玻璃质量都通过验收,林桑顺便将货款结了一部分。

周家父子激动得简直两眼放光。

他们今天丈量了钱家菜地,再想不到是接近二十亩地的玻璃棚。体量大得惊人,周家原本接近倒闭的玻璃窑一下盘活了。

当然,这生意其中有三成利是归钱家的,但就算这样,周家也平安渡过这次危机。

周书易也欢喜得很,他跟合伙人汇报工作进度。

“我按照钱嫂子你说的,将附近快要关张的火窑都合并收购下来了,再加上新改良的流水工艺,交货时间想必还能提前半个月。”

这样一来周家火窑一下从小作坊变成了大企业,而且也解救了同样岌岌可危的同行,解决大量就业问题。

“而且暖棚的理念刚传播出去,就接到好几位东家的订单。”

这些都是大财主,家里有的是田地和佃户。冬季这些地空着也是浪费,他们不介意花些设备成本将土地利用起来。

“婶子,我们的火窑真的火了!”说到这个阿宣脸颊红红的。

有周家这样的合伙人林桑也表示满意。

“那就几家订单同时生产,我们家里的鸡鸭一批批地清理菜地,火窑也一批批地投产,正好赶得上我们一亩亩耕种。”

林总既是甲方,也是乙方。除了考虑自家的需求,她也要考虑火窑利润。

她看着不是那么着急,儿子小南却急得挠腮。

“虽然同批生产,但能不能第一批先给我们家送货安装?”

他不好意思地笑笑。

“其实,不是我着急,而是我的客户,他们已经等不及了。”

立志做天下第一商的钱南这几天上街没白逛,他每次出门都会带一些家里布筐里种的菜。

有一些是常见的葵菜,还有许多是百姓没见过的。

但不管哪一种,在这样缺水的冬季都是绝对的畅销货。

这孩子做起生意来很有一套,他挑着两筐新鲜瓜菜慢吞吞展示了一路,却没一件也没卖给围观的人。

任由他们怎么问价加价,小南都忍着不心动。

“婶子,大娘,真对不住,不是我不肯卖给你们,而是我跟前面的庆丰楼东家说好了,这些菜是特供给他们家的。”

小南说的是实话。

他前两天带了点样品找到睦州最大的百年老店庆丰酒楼,很快跟他们东家达成了协议,今天就是上门签书契的。

他抱歉地对大家笑笑。

“我就是走累了,在路上歇歇脚,对不住啊各位,我送货去了。”

歇脚哪有歇一路的?婶子大娘们十分不满。

旱了大半年,她们家里太缺那口新鲜瓜菜了,哪怕价格高一些也能接受。

但小南自有主张。

百姓价格出得再高能有多高?而且买家零零散散,花费的精力也会更多。

他早就瞄中了方圆几个州最大的庆丰楼。

睦州这一家其实是庆丰楼的分号,总号据说在越国的京师,而分号遍布整个吴越国的繁华市镇。

路边婶子大娘忍着强买的冲动,眼睁睁看着这小子真进了庆丰楼。

“哟,是阿南来了,你稍坐,我马上去请东家。”

店掌柜见了小南眉开眼笑。

店东得到消息,边急匆匆下楼边连声喊:“小南兄弟,小南兄弟,你总算来了,你再不出现,我都要杀上你们大塘村去了!”

他是真的愁啊,睦州大旱,导致粮食瓜菜欠收。

粮食和肉蛋还能从别的州送货,可新鲜果蔬怎么办?冬天本来就紧缺。

其他人天天求着下雨,他做梦都想天上给他下瓜菜。

然后突然有一天,一个小伙子跑来跟他说家里有各种瓜菜可以无限量供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