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存亡之秋 > 第六章 季汉君臣于朝堂

第六章 季汉君臣于朝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存亡之秋!

汉昭烈帝刘备的儿子叫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在刘备病逝后,刘禅继位为帝,便是季汉的第二位皇帝。

刘禅这个人,说起命运,即是幸运也是不幸,此话怎讲?

幸运:是他能活下来。他的父亲刘备一辈子颠沛流离,几度丧失妻、子,刘禅能存活靠的是赵云在当阳长阪亲自怀抱,保护他与他母亲甘氏从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后来母亲去世,孙权之妹孙氏嫁给他父亲刘备,他便有了继母。父亲入蜀后,继母打算趁机带他回东吴做人质,又是赵云、张飞带兵在江上截住东吴船队,把他夺了回来。所以刘禅在幼年,两次交上好运。

后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称汉中王,封他为王太子。季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封他为皇太子。季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去世,他继位为帝,时年十七岁。之后由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相继辅佐。他在位已有三十余年(至季汉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是三国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之人。

不幸:他没有办法改变历史。刘备为了教育他,让诸葛亮为师亲自抄写《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让其学习,又令他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还令其学武。诸葛亮形容少年刘禅:‘每做一件事情要体现三种美德,即尊君、敬师、爱友,这种美德太学里只有他一人可以做到。他从不摆架子,谦虚谨慎。’后来刘备去世、诸葛亮去世,蒋琬去世,费祎去世,季汉汇聚的天下良臣损失过半,刘禅本人也成了半百之人,却还住在自己十二岁所住的宫中,所谓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未能实现。若不进取,对不起父皇,对不起相父,对不起为汉国多少年来付出过努力的人,更对不起天下人的希望。可若进取,不仅自己年纪大了,更是国力有限。北有曹魏雄踞九州,东有孙吴跨有三州,季汉仅一州之地,这样的历史条件,怎样才能改变。

然而无论是幸运与不幸,作为身居成都的大汉天子,他还是想努力一把。诸葛亮在世时,将国家托付于他。诸葛亮去世后,他时常鼓励蒋琬、费祎北伐,并且让蒋琬屯兵汉中,待机而动。后亲自支持姜维北伐,连续数年用兵。这些都不是一个昏君或暴君的行为。他是没有曹操、刘备、孙权那样的雄才大略,但也存有仁德之风。他不烂杀大臣,一生只杀过两人,一位是污蔑自己清白的刘琰,一位是上书诋毁诸葛亮的李邈。他尊重董允劝谏,不增加妃嫔数量。几十年保持国策不变,东和孙吴,南定诸郡,西揽羌胡,北图霸业,尽力而为。

只可惜,天有定数,王朝终究会衰落,谁也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此时,五十一岁的刘禅,一脸迟暮白须。父皇、相父早已远去,仅留一座成都,一个梦想,让他坚持。

此刻,季汉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年末。

刘禅正在宫中庭院休息,站在他身旁的人是尚书令陈祗、尚书许游、宦官黄皓。

陈祗,字奉宗,豫州汝南郡人。他是季汉开国司徒许靖兄之外孙。他小时候是一个孤儿,父母没有留下名字,在舅爷家长到二十岁,学业有成,小有名气,被朝廷任命为选曹郎。陈祗这个人矜持严厉,相貌威武,擅长多种技艺,还懂得一些旁门左道。因为这些原因受到时任大将军费祎赏识,便出任内侍。尚书令董允去世后,他担任侍中。尚书令吕乂去世后,陈祗以侍中兼任尚书令,并加镇军将军,便成为费祎、姜维之下的国家三号重臣。费祎去世后,陈祗便与姜维分管内政与军事,姜维的官职高于陈祗。

陈祗这个人做人做事很有特点,比如最大特点就是他能与宦官搞好关系,而其中有一位资历很深的老宦官,那人叫黄皓。

黄皓,宫中老宦官。皇帝刘禅十七岁继位时,黄皓就陪伴他,一直陪到皇帝五十一岁,可以说陪了皇帝一辈子。对于皇帝的照顾,没得说,处处贴心,事事照办。他很善于阿谀奉承,取悦皇帝。在得到皇帝信任后,黄皓心态膨胀,便开始关心政事。董允为尚书令时曾多次责备他,黄皓十分惧怕,始终不敢为非作歹。等到陈祗成为尚书令时,黄皓与陈祗彼此接受,他才终于有机会参与政事。

许游,季汉开国司徒许靖之孙,陈祗的表兄弟,如今出任尚书,为陈祗的小跟班。

这时陈祗道:“陛下,最新军报,姜维率军出骆谷、沈岭,现在大军筑于芒水,与魏将司马望、邓艾隔水对峙。”

刘禅道:“当年吾命蒋公琰费文伟赶紧出兵,可他二人不听,整整浪费了二十年。如今吾命姜维出兵北伐,不然骁勇的战士就都没了。”

陈祗道:“那是,陛下圣明。”

刘禅看着他,道:“所以,我让你做尚书令,就是为了全力支援他。如果是其他人,此事将寸步难行。”

陈祗道:“臣一定谨遵圣令,支持陛下,支持姜将军的北伐事业。”

这时,只见旁边有哭泣声,刘禅、陈祗转头看去,却是宦官黄皓。

陈祗不解道:“黄门令(黄皓的官职),你为何哭泣?”

黄皓走来,道:“回尚书令话,陛下继位三十五年了,皇宫后院越发破陋。难道一定要还于旧都,陛下才能住更好的宫殿吗,那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所以这事让老仆每次想起,便阵阵痛心。”

陈祗道:“原来是这样。”他回过头来对刘禅道:“陛下,可以适量修缮皇宫,壮丽汉国国都。”

刘禅思索片刻,道:“这事吾想过。只是有三人对吾严加管教,所以一直未成,卿知道都是谁吗?”

陈祗道:“请陛下明示。”

刘禅道:“一个是相父,他让吾在少年时期用心学习,所以我饱读经典。一个是董允,他让吾在成年时期不要增添嫔妃,端正行为。还有一个就是谯周。”

陈祗道:“中散大夫谯周,这人被称之为蜀中孔子,很明事理。近年他侍奉太子(即刘璿),使得太子非常优秀。有这样的老臣,真是陛下之幸,大汉之幸,百姓之幸!”

刘禅道:“吾长年居于宫中,有一次到达一个叫湔的地方,登上观阪,看汶水之流。其实吾到那里是为了和蒋公琰一起迎接武都氐王苻健的归国。那是一个近千户的部族。可苻健因事迟到,吾不得不多花了些时间。等回成都后,谯大夫显得很不高兴,入宫见吾,提醒吾要减少外出,不要劳民伤财。还有一次,吾想给太子增添一些宫殿,又是谯大夫提醒让吾不要大兴土木。所以这些年,吾都节俭惯了。”

许游道:“臣子能这样做,正是说明陛下之贤德。”

刘禅看着他,道:“许尚书,卿有事要奏吗?”

许游道:“陛下,臣确有一事要奏。”

刘禅道:“请说。”

许游道:“近期,历官言有景星出现。”

刘禅看着天空,看了老半天,不太明白,对他道:“景星出现,有何意义?”

许游道:“《史记?天官书》记述:天精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

见刘禅还是不太明白,旁边陈祗补充道:“陛下,景星出现,就是说我国国运将走向兴旺,百姓生活将更加美好,这是上天赐予有道之国的明示。”

刘禅看着他,道:“原来是这样。景星出现说明汉国国运要转好了?那吾应该做点什么才好呢,比如大赦天下?”

陈祗道:“臣认为,明日上朝,让历官在朝堂上奏于此事,那时臣自会提出适当建议,陛下便可圣听与察纳。”

刘禅点头道:“这样甚好,就按卿说的办。”

陈祗、许游皆道:“臣等遵令!”

陈、许二人离开后,刘禅把黄皓叫到身边,道:“老黄门(刘禅对黄皓的称呼),卿是一名内官,服侍吾生活就行了。国家之事,包括修建皇宫,卿都不要过问太多。”

黄皓应道:“老仆明白了。”

刘禅道:“明日还要上朝,吾要回去休息了。”刘禅道后便在黄皓的陪同下,回了寝宫。

第二天,即将上朝。

百官走在上朝的路上。只见一人,年纪已长,长相素朴且不失威严,步伐沉着又充满力道,这人是谁,谯周。

谯周,字允南,益州巴西郡西充人。谯周所在的谯家,是蜀中的名门望族,有着西周皇家姬姓血统,几百年来不断出现有一定影响的人物。谯周上祖谯隆,在西汉武帝时期作过上林令。东汉时期,先祖谯玄曾仕于州郡,后拜议郎、迁中散大夫。谯周的父亲谯岍,治学于《尚书》,对诸经和河图、纬书等术也有研究,在益州很有名气,但不愿为官,州府就假借师友的名义请他授业。

然而谯周幼年丧父,家道中落。由于家贫,随舅父同住。他从小喜欢读典籍,经过多年苦读,精通六经,颇晓天文。

谯周身长八尺,性格真诚。他第一次和诸葛亮见面时,因为长得太朴素,又不修边幅,神情有点木讷,惹得诸葛亮的下属皆发笑。有人向诸葛亮报告要惩罚嘲笑别人的人,诸葛亮说算了,表示他本人都快忍不住了,何况是身边的人。诸葛亮与他交谈后觉得他思维敏捷,颇有见识,便任命他为益州劝学从事,那年谯周二十三岁。

后来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谯周当时在家,听闻这个消息,即刻前往汉中奔丧。后来皇帝下诏书禁止大臣前往奔丧,谯周因行动迅速,得以到达。蒋琬领益州刺史时,谯周转任典学从事,为益州学者之首。

刘禅立刘璿为太子时,以谯周为太子仆,后转为家令。因当时皇帝刘禅喜欢游玩,并开始广设伎乐、酒色,这让谯周非常反感,便上疏劝谏。谯周以新莽末年的历史为例,说明政权的得失与人心向背关系极大。他说王莽败后,群雄扰攘,豪杰蜂起,都想夺得政权。但群雄只知道快情恣欲,游猎享受,而不知体恤百姓疾苦,关心人民的生活。最终因丧失人心,遭到失败。只有光武帝刘秀从善如流,广纳众谏,注意理冤狱,力节俭,施仁政,遵法度。逐渐深得人心,归附他的人越来越多,终于由弱变强,兼并诸雄,成就帝业。谯周希望刘禅以汉光武帝刘秀为榜样,敬贤任才,力修内政,树立起雄心大志,不忘光复汉室的责任。在上疏中,他还提出停止兴造土木的具体建议。

除了尽职,谯周还善于写作。着述多达百篇,主要作品有《谯子法训》《论语注》《五经然否论》《古史考》《巴蜀异物志》《后汉记》《蜀本纪》《异物志》《益州志》《三巴志》等,其中规模庞大的《后汉记》因不像曹魏一样犯忌讳,能较真实地撰写后汉历史,成为了解后汉的重要资料。

谯周这个人确实是大才,于是被当时称之为蜀中孔子。

这时谯周已站在宫门外,等候上朝。而他旁边站着那人,叫庞宏。

庞宏,字巨师,荆州襄阳郡人,庞统之子。庞统这人喜欢评论人物,每当他夸奖别人时,容易言过其实,别人很奇怪他为何这样做,庞统告诉别人,如今天下大乱,有道德规范,能走正道的人少而坏人多。而赞誉走正道的人,才能让更多的人去仰慕效仿,否则,坏人就会越来越多。庞宏继承了父亲的这些性格特点,也喜欢评论人物,正好赶上陈祗为尚书令,姜维常年在外作战,于是庞宏喜欢评价这些人的行为。

谯周凑到他身边,道:“庞侯,听说你最近让尚书令不高兴了,可有此事。”

庞宏道:“谯大夫,自丞相之后,历任尚书令哪位我没有评论过,我评论就让人不高兴,那气量未免也太小了吧。”

谯周笑了小许,道:“令尊为国战死,值得歌颂。然而时代在变,人心难测,若不收敛个人行为,或将招致灾难。”

庞宏也笑了,道:“多谢谯大夫提醒,只是我庞宏性格一向如此,诸君皆知,好人坏人,君子小人,自有判断,自有公正评论,无须再多言了。”

谯周道:“那好吧,希望如你所言。”

这时,尚书令陈祗已站在百官之前,在姜维不在成都时,他都会站在那个位置,充当百官之首。只见他看了看天空,见时候差不多了,便示意身前的上朝官。

上朝官大声道:“皇帝圣令,宣百官入朝!”

百官入宫。

各居其位。

只见周巨率先出列。

周巨,益州巴西郡阆中人,天文官,擅长天文、占侯之术。父亲周群,周群年少时随父周舒学习,专心于占验天算之术。刘备夺取益州,任命周群为儒林校尉。周群去世后,之子周巨继承了他的事业。周巨在宅院建楼观天象,能给风测向定级,能预测旱涝灾害,知识丰富,成就颇高。

周巨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刘禅欣喜,道:“儒林校尉周巨,请讲。”

周巨道:“近日观天,景星光耀,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

刘禅道:“此为何意?”

周巨道:“景星光耀,就是说我国国运将走向兴旺,百姓生活将更加美好,这是上天赐予有道之国的明示。”

刘禅思索片刻,看着陈祗,道:“陈爱卿,周爱卿之言,卿以为如何?”

陈祗出列,道:“陛下,臣认为,景星光耀,乃大吉之事。”

刘禅追问道:“那吾应该做点什么?”

陈祗道:“臣认为,我朝应当大赦天下、更改年号。考虑如今景星光耀,可改年号为景耀。”

陈祗这一说,惹得殿中百官议论纷纷。为何如此,因为最近四年已有三次大赦。而‘延熙’年号已经用了二十年,上次换年号是因为有重大国事,如立新后、立太子。

见众臣无措,这让刘禅有些意外。他往远处望去,看到了此时毫无面部表情犹如木桩般的谯周,道:“谯大夫,谯爱卿。”

谯周听后赶紧出列,道:“臣谯周在。”

刘禅道:“谯大夫,吾记得卿颇晓天文、治道之术,刚才周巨之言,卿以为如何?”

谯周思索之后,道:“陛下,春秋道家祖师文子言:‘景星见,黄龙下,凤凰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波涌。’景星和凤凰只会出现于太平有道之世。臣认为,有景星,确实是好现象。”

刘禅欣喜过望,道:“既然谯爱卿都这么说了,那便是天意,那可以大赦天下,更改年号。”

还未等谯周再言,庞宏急速站出,道:“陛下,臣庞宏有话要说。”

今日上朝,周巨、陈祗先后发表观点,谯周也认为有景星是好现象,那么此时庞宏出列又为哪般?季汉朝堂上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谯周舌战陈奉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