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明皇子高爔传 > 第51章 海盗来了

第51章 海盗来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皇子高爔传!

张三根,海盗头子。

乍看之下,五十多岁的张三根,看起来并不像海盗,却更像一个在海边长期生活的普通农民或渔民。

粗糙的皮肤、眼角清晰的皱纹,肤色比普通人更黝黑一些,一切都像是长期户外劳作留下的印迹。

只是他的眼神,隐隐透露着凶狠和杀机。

此时,他正在小官镇中心最热闹的几条街道上,慢悠悠地闲逛,就像后世的观光客一样自在。

两个同样扮作普通路人的手下,不紧不慢地跟在他身后不远处秘密随护。

张三根也是松江府人,华亭是他的故乡,只不过“身为松江人”,那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元末世道不堪,他十几岁就投奔了抗击元朝的浙东农民起义首领方国珍。

方国珍性格犹疑不决,先是被朱元璋劝降不肯,被打败逃亡海上。再后来,又降了朱元璋。

而张三根这些方国珍的余党残部,倒很坚定,反正不降明,安心做起了海盗。

当年方国珍败退海上时,张三根就是受命运送金银珠宝的的兵士之一,以擅使两把大刀闻名,在沿海一带小有名声,被称为“双刀张”。

海上的日子倒也逍遥。

张三根在几十年里,从一个小小的兵士,混成了这帮海盗中的二把手。

别看他们是海盗,他们的船舰、武器,并不比大明沿海的那些卫所差多少。

就说这金山卫吧,全部的海上家当也就是十艘寻常巡海船,每条船上大约各有一百名旗军。

在海外苦心经营这么些年,张三根直接指挥的海盗船队的船只数就超过金山卫。

张三根这帮海盗主营业务是什么?

抢劫朝廷走海路的漕运船只,单干或和联手倭寇袭击大明与各国贸易的的商船,袭扰东南沿海诸地,其中当然也包括华亭县,抢夺当地财物,甚至包括人口。

这也正是明廷在小官镇筑金山卫卫城的初衷:抗倭。更准确地说,是抗击海盗,包括中国和日本的海盗。

这次抢劫小官镇,只是一次小规模的劫掠计划,然而他们还是做了事先的周密部署。

数日前,这帮海盗分作数股,有些扮作客商,有些扮作平民,混入城内。

潜入城中的人数,居然多达一百余人。

他们已经在在小官镇各处踩点,确定要抢夺的目标,包括布庄、当铺、盐行、大户人家等,还悄悄做了不起眼的暗记。

此时悠闲逛街的张三根,只是因为自己也是曾经的松江府人,已经有二十来年没有回过故乡,“出差”到此聆听乡音,权作故地重游和劫掠开始前的放松罢了。

对于曾经的家乡,他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夜色终于降临,小官镇在黑夜中沉睡,深巷中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和更鼓之声。

突然,城中心数条街道火起,城东北的文庙、粮仓一带火起,继而城南定南桥一带、城西盐行方向亦有火起。

小官镇并不大,此时值守在城东墙头上的百户阎红玉放眼望去,靠近卫所营地的粮仓等几处要紧地方,火势明显,都已经火光冲天了。

阎红玉叫声不好:“快,火速去告知李千户并左、右、后三所的千户,派人前往各处灭火。”

领命的几个小校刚准备走,又被他叫住。

“慢!城内同时多处失火,定有异常,对李千户说,要留出人手以备万一。”

几个小校得令而去,他自己则亲自带着一拨人马,向着粮仓方向冲去。

不一会儿,城内衙署中的几个值守差役,还有城内各卫所派出的兵士,开始前往各处救火。

被惊醒的小民、商家也纷纷拿着锅碗瓢盆,有的从自家井中取水,有的从就近的河道中提水,还有的从火中抢搬各种物什。

救火声、叫人声、哭喊声、狗吠声,慌乱中各种东西摔倒摔破的声音......乱成一片。

这些不约而同的火灾,正是潜伏在城中的张三根一伙儿所为。

这伙盗贼穿上了夜行衣,分作几股,或飞檐走壁,或穿巷入户,开始前往城中几片做了大量暗记的区域实施劫掠。

起火的区域,只不过是他们吸引官民注意,分散城中守卫兵力、用于声东击西的引子罢了。

张三根也身着夜行衣,手握两柄大刀,亲自带着一队盗贼,向城中关帝庙一带急行。

这一带大户、富户、商贾最是云集,正是他们眼中的“大肥肉”,而袁家正在其中。

袁宅。

袁家并不算有钱的大户人家,却也是高宅大院。

虽然关帝庙这一带没有火情,但城内救火的喧嚣声,还是惊醒了袁寿一家人。

袁母、袁纨并一众仆妇、长随、家丁,此时都胡乱披着睡衣,陆续来到院中,皆惊慌不定,都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袁寿全副武装走了出来,镇定地来到袁母跟前说道:“姆妈,小妹,请回屋歇息,待我出去看看情况如何。”

袁母一点也不慌张,神情坚毅:“寿儿,袁家世代武将,不管是毛贼还是倭寇,敢到袁家来找事的,定要叫他们有去无回。”

“是,姆妈放心。”袁寿应到。

“练功房里有不少兵器,不管会不会武,但凡家里的青壮男子,都去拿一把。”

“儿子知道了。”

袁母正做着指示,突然...

嘭嘭嘭,剧烈的敲门声响起,有家仆正准备前去开门。

“站住,不准开门!”袁寿在断喝的同时,听到还有一个声音与他同时呵斥。

袁寿与院中众人寻循声看去,却是不知何时已经站上墙头的高希。

此时的高希没有了平时的放浪不羁,那柄彰显“公子范”的折扇也不见了踪影。

他穿着那身青布衫裤,还将袖管、裤管扎了起来,手中拿着弓,背上背着箭筒,腰间佩着跨刀。

借着微弱的夜色,大家看到了一个满身英气的高希。

一边的袁纨,一时之间竟忘了外面的危险,看着高希有些痴了。

还好气氛紧张,又是夜里,也无人注意到,她只觉得自己两颊微烫。

袁寿正想问高希几句,只见高希搭弓就向门外“嗖”地射出一箭,干净利落。

扑通,门外有人倒地,剧烈的敲门声戛然而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