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相王讲鬼故事 > 第六十八节 扁鹊心书(一)

第六十八节 扁鹊心书(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相王讲鬼故事!

夫热在内,自然从五藏六府及大小便中泄出。若以凉药泄热,吾恐热气未去一分,而元气已衰九分。

尝观服转药一剂,则有五七日饮食脾胃不能复旧。

况乎三焦暖热方能腐熟水谷,若一刻无火则肌肤冰冷,阳气脱尽而死矣。

故《内经》止有沉寒痼冷之论,未有积热纯阳之说。

纵然积热为病,一服转下便可解救。若阴寒为病,则四肢逆冷,死在须臾。

古人立法,若狂言妄语,逾垣上屋诸大热证,亦要论其大便如何。

数日不出者,有燥屎也,方下之,若大便如常,即不可下。

(狂言妄语,逾垣上屋,自是热证,然有一种面青脉急,或面黑脉微,手足厥冷者,又属阴证。

此系无附之阳,必死之证,若治之早或有生者。

今人于并无以上热证,而亦概用寒凉转下,必欲尽去其热,吾不知将以何为生气。

夫人身无热则阳气尽矣。此河间、丹溪遗讹后世,业医者不可以不察此弊也。)

禁戒寒凉

夫四百八病,大约热者居多,寒者最少。

无怪乎河间论火,丹溪之补阴也,但泥二子之书而不考究《内经》,堕于偏颇,害人特甚。

盖热病属阳,阳邪易散易治,不死。

冷病属阴,阴邪易伏,故令人不觉,久则变为虚寒,侵蚀藏府而死(初起不觉之证,最能害人,往往轻忽之,而一变致死者不少。)

况人身之火多亦是当然,天之六气,火居其二。

今之庸医执壮火食气之说,(《内经》壮火食气之说,犹炎暑盛面人气乏相火炽而真元伤,非凉药之治,亦非热药之谓,马元台不察此理,妄为注释,遗讹后学不浅。)

溺于滋阴苦寒之剂,殊不知邪之中人,元气盛则能当之,乃以凉药冰脱,反泄元气,是助贼害主也。

夫凉药不知害了多少人。

若元气稍虚者,无不被凉药冰败而死。

脾胃有伤,焉望其生。

如人饮热汤及炙煿之物,从龆至髦,断无损人之理。

《内经》言膏粱之变,止发痈疽,况膏梁发疽者,百无一二。

故知热之养人,时刻不可缺也。

.若以冷水饮人,不须三日,即为腹疼泄泻,脾虚胃败矣。

故燧人4立法,食必用火,万代苍生得以活命。

俗医大用凉剂,譬于饮人冷水,阴害黎民,良可慨也。

不见当今医家,祸及子孙甚至灭门绝后,皆学术不精之报也。

(医者观此切须猛省,误用凉药之害真实不爽,予见近代时医专用温平者,或延一息,终见陵替。

专以寒凉攻伐,夭札人命者,诚未见其有后也。)

要知缓急夫病有浅深,治有缓急。

(体认病情,而用药缓急合当,乃医家第一要着。)

若急病而用缓药,是养杀人也。

缓病而用急药,是逼杀人也。

庸医遇病,不能必其何名,亦不能必其当用何药,概以温平试之。

若缓病尚可,设遇大病则为误不小,故名养杀人。

.若缓病投以急药,是欲速其效,殊不知攻急则变生,所谓逼杀人也。

(二者之误,今世医家比比,胆怯者蹈养杀之弊,心粗者逞逼杀之害。

医本生人,乃为杀薮5,悲哉!)

4指燧人氏。suì(会意。从火,遂声。本义:古代取火器)//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5sǒua、(形声。从艸,数声。

.沼泽地带多长草,故从艸。本义:湖泽的通称。

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薮,大泽也。

——《说文》b、人或物聚集的地方//山薮藏疾。

——《左传·宣公十五年》

余观京师名医吕实者,亦熟此法,但不早用,惟先用温平药调治,及至危笃,方议灼艾丹附等事,多不效,乃曰:此天命也。

殊不知救挽已迟,藏气败绝,虽灵丹妙药,无能为矣。

余亲见彼治一伤寒第五日,昏睡谵语,六脉洪大,以为胃中有热,以承气下之,四更即死矣。

六脉之大,非洪也,乃阳气将脱,故见此耳。

治以下药,更虚其阴,则阳无所附而死速矣。

若先于脐下灸三百壮,固住脾肾之气,内服保元丹、敛阳丹,一饮姜附汤,过三日,自然汗出而愈。余治一伤寒,亦昏睡妄语,六脉弦大。

余曰脉大而昏睡,定非实热,乃脉随气奔也,强为之治。

(先生真仁人也,强治之心,余颇有之,第以人不我信,且又碍于言讷而不肯为,究非真行仁术之人,常以此自愧。)

用烈火灸关元穴,初灸病人觉痛,至七十壮遂昏睡不疼,灸至三鼓,病人开眼,思饮食,令服姜附汤。

至三日后,方得元气来复,大汗而解。

(今时姑息成风,灸法难行,余尝叹曰:人参虽救命之品,姜附尤有回阳之功,无如世人不识,俗医痛扫,良可慨也。)

余思前证,少阴病也。

发昏谵语,全似阳证,若时投以承气,岂得不死。

故耳聋不**,身生赤黑靥6,而十指冷至脚面,身重如山,口多痰唾,时发躁热者,皆少阴证也。

仲景以耳聋系之少阳,谵语归之阳明,用柴胡承气辈误人不少。

夫但知少阳脉循胁络耳,却不思耳窍属肾,以耳聋归少阳,此仲景所未到之处也。

(耳聋仲景作宗气虚论,未尝归少阳。

至于谵语,论中言神气虚者多,若阳明证中不过数条而已,先生故加贬驳,未免有意索瘢7。)

五等虚实

凡看病要审元气虚实,实者不药自愈,虚者即当服药,灸关元穴以固性命。

若以温平药,亦准取效,淹延时日,渐成大病。

(温平之药,近世所尚,旁人称其稳当,医士习于两岐,及至变成大病,惶急错投,误而又误。

总由识见不真,遂尔因循贻害。)

虚病多般,大略分为五种,有平气、微虚、甚虚,将脱、已脱之别。

平气者,邪气与元气相等,正可敌邪,只以温平药调理,缓缓而愈,如补中益气、小柴胡、八物汤是也。

微虚者,邪气旺,正气不能敌之,须服辛温散邪之药,当补助元气。

使邪气易伏,宜荜澄茄散、全真丹、来复丹、理中丸、姜附汤之类是也。

甚虚者,元气大衰则成大病,须用辛热之药,厚味之剂,大助元阳,不暇攻病也。

《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官桂、附子,鹿茸、河车之类是也。

将脱者,元气将脱也,尚有丝毫元气未尽,唯六脉尚有些小胃气,命若悬丝,生死立待,此际非寻常药饵所能救,须灸气海,丹田、关元各三百壮,固其脾肾。夫脾为五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

故伤寒必诊太溪、冲阳,二脉者,即脾肾根本之脉也。

此脉若存则人不死,故尚可灸,内服保元丹、独骸大丹、保命延寿丹,或可保其性命。

(单顾脾肾,乃先生学力大有根抵之论,盖肾为先天之原,脾为后天之本,资生资始,莫不由兹,故病虽甚而二脉中有一脉未散,扶之尚可延生。)

若已脱则真气已离,脉无胃气,虽灸千壮,亦无用矣。

(此五种证当于平时细心探讨,自然随机应变不致差讹。

近世之医多尚寒凉,专行克伐,致使平气变虚,虚证变脱,及至三焦失运,神气改常,出入道乖,升降机息,而犹执邪气未尽,火热未除之说,朝凉暮削,不死不休,良可悲痛!)

6yè(形声。

从面,厌声。本义:面颊上的微涡)//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红楼梦》7bāna、创伤或疮疖等愈后的疤痕//瘢,痍也。从疒,般声。

——《说文》//瘢,痕也。

——《苍颉篇》//视其面,果有瘢。

——《汉书·朱博传》b、皮肤上的斑点//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

——《红楼梦》c、比喻缺点或过失

黄帝灸法

男妇虚劳,灸脐下三百壮。

男妇水肿,灸脐下五百壮。

阴疽骨蚀,灸脐下三百壮。

久患脾疟,灸命关五百壮。

肺伤寒,灸脐下三百壮。

气厥、尸厥,灸中脘五百壮。

缠喉风,灸脐下三百壮。黄黑疸,灸命关二百壮。

急慢惊风,灸中脘四百壮。

老人二便不禁,灸脐下三百壮。

老人气喘,灸脐下二百壮。

久患脚气,灸涌泉穴五十壮。

产后血晕,灸中脘五十壮。

暑月腹痛,灸脐下三十壮。

鬼邪着人,灸巨阙五十壮,脐下三百壮。

妇人脐下或下部出脓水,灸脐下三百壮。

妇人无故风搐发昏,灸中脘五十壮。

久患佝偻不伸,灸脐俞一百壮。

鬼魇着人昏闷,灸前顶穴五十壮。

妇人半产,久则成虚劳水肿,急灸脐下三百壮。

死脉及恶脉见,急灸脐下五百壮。

妇人产后腹胀水肿,灸命关百壮、脐下三百壮。

肾虚面黑色,灸脐下五百壮。

呕吐不食,灸中院五十壮。

妇人产后热不退,恐渐成痨瘵,急灸脐下三百壮。

扁鹊灸法命关二穴在胁下宛中,举臂取之,对中脘向乳三角取之。

此穴属脾,又名食窦穴,能接脾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

凡诸病困重,尚有一毫真气,灸此穴二三百壮,能保固不死。

一切大病属脾者并皆治之。

盖脾为五藏之母,后天之本,属土,生长万物者也。

若脾气在,虽病甚不至死,此法试之极验。肾俞二穴在十四椎两旁各开一寸五分。

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壮。

盖肾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则不死,又治中风失音,手足不遂,大风癞8疾。三里二穴在膝眼下三寸,骨外筋内宛中,举足取之。

冶两目巟巟不能视远,及腰膝沉重,行步乏力,此证须灸中脘、脐下,待灸疮发过方灸此穴,以出热气自愈。

承山二穴,在腿肚下,挺脚指取之。治脚气重,行步少力。

涌泉二穴,在足心宛宛中。治远年脚气肿痛,或脚心连径骨痛,或下粗腿肿,沉重少力,8麻风可灸此穴五十壮。

脑空二穴,在耳尖角上,排三指尽处。

治偏头痛,眼欲失明,灸此穴七壮自愈。目明二穴,在口面骨二瞳子上,入发际。治太阳连脑痛,灸三十壮。腰俞二穴,在脊骨二十一椎下。

治久患风腰疼,灸五十壮。前顶二穴,在鼻上,入发际三寸五分。

治巅顶痛,两眼失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