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大庆讲堂 政治正确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江山纵横!
“太子殿下,老臣斗胆请问,你为何挪用重建大胜关的水泥去修黄河河堤?这不是用我大宋的血肉去填蒙古人凿出来的窟窿……”
“殿下你一直主张对蒙古强硬作战,一仗打了一年多,战前你说要收复故都,可最后汴京城变成什么样了?黄泛千里,天灾人祸,饿殍遍地,简直是人间地狱,这就是你想要的故土么?”
“陛下,蒙古人接连败退不假,可是我大宋为了这场战争,耗费颇巨,此时正是与蒙古重修旧好的良机,不能再打了!”
……
赵维回到临安,第一次廷议就遭到一帮文官的指责,他抬眼看了看龙椅上的父亲,面色有些苍白,神色颇为憔悴,看来赵维在前线打仗的时候,临安城里,自己父亲的压力也很大,天天都要面对这些朝臣的闲言碎语。看到赵昀的这个模样,赵维的内心顿觉十分的感动,想不到来了这个世界,自己的身后还能有个能撑起一片天空的父亲。
以往听到这帮文人叽叽喳喳,赵维肯定一条一条地当面给他噎回去,上次不就差点把谢方叔活活噎死么,但是这次赵维都懒得跟他们费这个口舌了,以“稍息”的姿态站在大庆殿**,抱着笏板闭着眼睛,一直听着他们哔哔叨哔哔叨,等到这帮人口干舌燥了,赵维才睁开眼睛,回头扫视了一圈:“列位,说完了吗?天色还早,要不要本宫再给你们一个时辰?让你们说个尽兴、骂个尽兴!”
“这……”赵维的两句话把这些人气得够呛,谢方叔气得胀红了脸,“殿下小小年纪,沙场上就立了不朽战功,真可谓是少年英才,不过这朝堂上都是见多识广、德高望重的大臣,殿下如此无礼,实在有辱斯文!”
正当赵昀准备开口平息事端,却不料赵维抢先了一步:“谢相此话好生无理?你们要骂我,我便站这儿任你们骂,这还能叫无礼?这还有辱斯文?我给你们机会让你们说话,你们还不高兴,那好,都别说了,都听我说,这样总该斯文了吧?”
“你,你,你……”
“不是,什么意思啊?让你们说话你们不高兴,不让你们说话你们也不高兴,你们到底是来参加廷议的,还是抱团来这儿抒发你们对我赵维这个人的偏见的?”
这一段话寥寥几句,一下子就把藐视皇权的帽子扣到了一群大臣的头上,对啊,太子不让你们不是,让你们还不是,合着太子的存在就让你们不痛快么?
等了半晌,赵维又大声问了一遍:“还有人要补充发言的没有?没有,那就轮到我说了,适才诸位臣工啰里啰嗦一大堆——废话,本宫一句也没记住,我也不想跟你们浪费这些口水。大宋和蒙古的战争,诸位大臣,我说一句很不客气而且很伤你们脸面的话,你们都没资格议论我在这场战中的是非功过,我在前线和强敌拼命的时候,各位都在做什么呢?前线将士浴血奋战,拿自己的生命保卫我大宋疆土的时候,你们这些朝廷重臣,又起到了多少作用?襄阳会战的时候,敌将张弘略带了千余精骑在襄阳周围出没,劫掠村镇乡舍,袭杀知县通判,为了消灭这支骑兵,我以自己为诱饵去钓鱼,为了生擒张弘略,我亲自与他白刃相搏,那时候,你们在哪?为了堵住史天泽的后路,我亲自带着朔月骑士团,披星戴月,急行军二百里抢占许昌,冒着敌人的炮弹硬生生扛下3天的时间,这才将史天泽逼到绝路,你们有想过这是什么样的经历么?!我赵维,这一年多的战争中,出过很多错,但和你们说不着,想知道,自己去前线问一问那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士们……”
所有人都很明显地感觉到,现在的太子,和一年前大不一样,不仅身形魁梧挺拔,也没有了当初的稚气,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储君,他那一双能盯得人心里直发怵,赵维一番狂言,说得朝堂上鸦雀无声,这些养尊处优的文官,虽然个个趾高气昂,自觉高人一等,真碰到狠角色,该软还是软了!
“不好意思,诸位,适才本宫失态了,又多说了一堆废话。”赵维嘴角微微上扬,“说回正事……陛下,臣下今日回朝,有几份奏本需要面呈,需陛下圣裁。”
说着,赵维从怀中掏出白暨等人的奏章,上前亲手递给了他父亲。然后,赵维退回台阶下,招呼内侍抬出来一个地图展示架,架子上放着十几张不同的地图。地图摆好了之后,赵维翻出一张宋蒙开战前的边界地图开始给大臣们“上课”。
赵维先是讲了大宋和蒙古在此次战争前,东边主要以淮水为界,中间以襄阳、大胜关为界,西线以兴元府为界,总体上南北分治,经过一年多的战争之后,宋蒙两国当前的实控线是黄河,余玠在西线也基本控制了关中盆地的各方隘口,关中西部的凤翔府、泾水上游的邠州(彬州)已重兵进驻,关中完全收入大宋领土。这一段讲解,算是给这一年多的战争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总结,也把大宋的战果直截了当地摆在了大臣们面前,虽然赵维表面上只是三大战区的其中一个总督,但是余玠和赵葵都在给朝廷的塘报中反复强调是赵维从中斡旋,三个战区才能很好地协同作战,不管这其中有多少马屁和水分,三个战区总督里面,赵维是无可争辩的首功!
有此殊荣,赵维才能在一干文官、勋略和权贵的弹劾之下仍有十足的底气!然后,赵维开始讲三大战区目前的现状,西战区除了四川、利州、夔州、潼川等原有的五路之外,目前管辖汉中、关中两地,屯驻军和厢兵已经大量混编在一起,总兵力达到45万,另有在押俘虏22万。中战区刚刚经过军制更改,主力作战部队是3个军,襄阳、许昌和洛阳各驻扎1个,共13万人,其余各守备部队和归义军(史天泽部)共30万,看押俘虏9万,均是蒙古兵和色目兵,控制辖区包括荆湖北路和河南区域。东战区屯驻军、水军共25万,厢兵20万,张柔的归义军22万,李璮的归义军14万,辖区包含了两浙、淮南、淮北和山东等地。当下三大战区的粮草、弹药、军械和甲具已不足以支撑继续北进,但是固守现有防区没有问题。
讲完这一段,大家都看明白了,如果把西战区那45万兵力都算作屯驻军,那大宋的正规军便有80万之众,另有归义军和地方军60多万,这样算下来,大宋的兵力短短两年之内扩充了近一倍,兵力倒是富足了,可是军费也水涨船高了,所以朝上有人欢喜有人愁。
接下来,赵维开始讲黄河的问题,阿里不哥掘了黄河,导致汴梁附近方圆百里形成黄泛灾区,灾民上百万,汴梁几乎全毁,这是目前大宋最大的损失。赵维看了水部司的调查报告之后,认为汴梁已经失去作为大宋都城的价值,修复工程不必按照都城的标准进行,但是,北定中原的基本国策绝不能变,所以,赵维认为最适合作为未来都城的城市是——洛阳,此城池自炎黄时代便是中原王朝的发源地,夏时称河洛,商时称西亳,周时称洛邑……粗浅算来,洛阳可谓是“十三朝古都”,能够作为这么多朝代的都城,足以说明洛阳的地理位置有多精妙,隋炀帝时,修建大运河,自涿州至江南,**达五千里,洛阳就是中间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虽耗费民力甚巨,罪在当代,然功在千秋,大运河主河道早已形成,大宋只需要疏浚淤塞的河道即可贯通这5000里长的大运河,届时,以大运河的中间点洛阳为首都,通过船只的强大运力,向北可向燕云十六州快速集结大军,向南可轻松调动江南地区的粮食以满足北部战事需求。
而现在的黄河夺淮入海,不仅占用了通济渠的河道,大量泥沙造成运河淤塞,还破坏了淮河水道,形成洪泽湖,以至于淮南江北一带经常发生水灾,邗沟、江南河也被中断。所以,如果要疏浚大运河,发挥其南北方向的交通要道作用,从地理上就必须首先解决黄河的水患问题,恢复黄河入渤的河道,再清理淮水下游的泥沙,根据水部司的意见,通济渠河流淤塞严重,全段清淤的工程量太大,不如将淮水的第二大支流——涡河作为通济渠的替代,从郑州打通一条水道将涡河上游与黄河相连,再重修邗沟,即可将洛阳至扬州的水道贯通,而扬州至临安的江南河已不必整修,从海上行船更方便!至于永济渠,完全处于蒙古的控制之下,不在当下的考虑范围内。
赵维之所以讲这么多,最终目的就是说服父亲放弃开封,将洛阳作为都城,相比起开封周边无遮无拦一马平川,洛阳背靠潼关和函谷关,至少有险可守,更适合北境有强敌的大宋。
来到大宋之后,赵维真的可以说成长了太多,他本就是后世的高材生,看问题的层面就不是这个朝代的普通人所能及,来到大宋之后,既有赵葵、黄尧等名师教导,又有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在这个自太祖赵匡胤之后,战略决策几乎就没正确过的朝廷里,赵维的战略眼光显得十分高明、独到。
虽然偏安一隅的临安朝廷,权贵们天天“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但是“王师北定中原”自始至终都是“政治正确”,赵维提请迁都洛阳,那是在履行历代先帝的遗训,任何一个朝臣,你可以说洛阳可能有些地方不适合作为都城,但是你得找出一个比洛阳更好的地方,更不能否定往北迁都的基本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