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八零年代女财神 > 第261章 淀粉

第261章 淀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八零年代女财神!

“我认识一个手艺很好的人,她上次用红薯做出了粉条,我尝过,韧劲很足,对胃也好。”江严说道。

“是谁?带我去看看,如果真的能做出红薯粉条的话,食堂伙食就能改善了,我愿意跟她长期合作。”何校长激动地说道。

“是我的一个朋友,她叫许杨,是做餐饮的。”江严告诉何校长。

何校长高兴得坐不住了,“她的餐馆在哪儿?江严你今天方便吗?有时间的话现在就带我过去吧。”

“可以啊,我今天没事,校长我带你过去找她。”江严也很高兴,何校长对红薯粉条感兴趣,这事就成功了一半。

红薯在那个年代,尤其是乡下,是最最常见的食物。很多人靠着红薯抗过了饥饿的岁月,但也让很多人对红薯有了免疫力。如果有什么食物能代替红薯成为餐饭桌上的主食,那么生活都会美好一些吧。

“杨杨。”江严走进餐馆,许杨正在柜台负责收钱,他们是等了她一会儿,等她闲了下来才走过去。

“江严,你来了。”许杨抬起眼眸,冲江严微笑,笑得眉眼弯弯,“这位是?”

许杨看到了江严身后的何校长。

“这位是何校长,我高中母校的校长,也是我们县教育事业的主管人,今天过来是要跟你谈生意的。”江严跟许杨简单地介绍了下何校长,也言简意赅地说明两人的来意。

“噢噢,何校长好。”许杨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走过去热情地跟何校长握手。她是一个对知识对教育有着崇高信仰的人,对教育者更是有着崇高的敬意,看着何校长也觉得很亲切。

“小许你好。”何校长不喜欢拖泥带水,直接开梦见山地跟她说道,“是这样的,我希望学校食堂伙食可以得到改善。同学们经常啃的都是红薯,长期这样他们的胃肯定受不了的。江严说可以把红薯做成粉条,这手艺你会,我过来是想看看效果和成品,如果真能做出来的话,我希望你跟江严可以跟我们学校长期合作。”

“当然好啊。”许杨喜出望外,想不到江严找来何校长,是给她带来生意的。

“小牛,收账的工作你来负责一下。”许杨把牛成叫过来,带何校长和江严去了厨房。

石子已经把一筐红薯洗干净放在一旁,方便许杨使用。

但许杨把红薯又交给了伙计,“帮我把这个红薯打碎过滤掉残渣,只留下细腻精华的部分。”

几个伙计一起下手,按照许杨的要求,很快就把精华的部分提取出来了。

许杨又吩咐他们加入清水,到了这一步她就亲自动手,把红薯粉充分搅拌,沉淀几个小时得到了淀粉。

等待淀粉沉淀出来的几个小时,许杨吩咐邱大叔做了几个家常小菜,热情招待了江严跟何校长,真真正正地尽到了地主之谊。

等他们吃饱喝足,便让他们去看她做出来的淀粉。

“何校长您看,这就是淀粉了,一会儿我会用这个淀粉把粉条做出来。”

何校长惊讶地看着那些吊成粉坨的“淀粉”,嘴里说着,“原来红薯还能这么做,我老头子真是长见识了。”

接下来就是把粉坨放到阳光下去曝晒,曝晒了一下午,江严、何校长都很自觉地去帮许杨把粉坨收回来,按许杨说的,放置在背风向阳处。

“这个粉条做起来不容易哇。”何校长感慨,不是专业的手艺人真做不出来粉条这种精细的食品。

“确实不容易。”江严赞同道,“不过许杨做事,校长你绝对可以放心的。”

何校长爽朗地笑笑,拍拍江严的肩膀,“江严,我相信你。”

其实,许杨还可以把粉条做得更惊喜,但实际何校长害怕浪费,所以在过滤这个环节,许杨只让工人过滤了三次。过滤的次数少虽然做出来的粉条没有那么纯白,但是不会浪费,而且更营养。最重要的是,何校长是甲方爸爸,许杨当然得照着甲方爸爸的要求去做。

最后一步就是打浆糊漏丝,工序说出来大家都知道,但真正能做出好粉条的没几个,因为这里边隐藏的工艺和细节无数。

花了两天时间,许杨把红薯粉条做出来,煮了一碗给何校长尝。

“嗯,真不错!”何校长尝完很满意,“相信学生们都会很喜欢的,小许,江严,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了。”

做一点粉条,煮一碗香喷喷的红薯粉并不难,难的是从供货、生产到销售的这个完整产业链。要想把把红薯粉条做成一个产业的话,还是要花费很多的心思在里面。

江严找许杨一起来商量。

“红薯的供货主要来自乡下农村,去收购成本不会高,高的是花在路上的成本费。所以,产业链的第一个环节供货这里就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江严一边说一边把粉条产业当中可能会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写在笔记本上。

许杨点头,两道柳叶般的秀眉轻蹙着。红薯产量在农村可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一亩没有个上万也有八千斤,相比于其他农作物,红薯的收成尤其客观。

做粉条是一个消耗原材料的活儿,五斤红薯做出来的粉条大概只有一斤,但是拿笔算一算,白面一斤是2毛钱,一斤粉条却买到了5毛钱去。村里边县里边都没有粉条自产自销的工厂,这生意可以做,江严打算做县里的粉条生产第一人。

“确实是个赚钱的好路子,”许杨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写着划着,又欢喜又忧愁,喜的是找到了另一个生意的门道,忧的是才找到就发现这里边每一个环节实施起来都不容易,光是红薯采购这一问题就把他们难到了。

许杨真的有些焦头烂额,村里的路没修好,需要粉条的学校在县里,他跟许杨也都住在县里,但收购红薯要去村里。县里没地,想要承包土地种红薯不现实,更何况承包责任制也还没有推行,这事只能想想,没办法实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