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抵近暨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幻世天策!
焱朝北境,燮州,暨阳郡。
当朝太子顾霄清自从那日一路奔走,直到进入了暨阳郡城关之后,方才彻底放松下来,不再为自己的安全而忧心,但是紧接着,便又有几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首先就是暨阳郡的防务问题,须知此地原本并不是处于两国交界的前线,城池之中日常固有的守军不过数千,况且并非百战骁锐。纵然再多了顾霄清所带领来的两三千残兵败将,总也不过近万兵力,而其中带伤者尚有千余,想要凭借这等人马守御城池,对阵北戎完颜宗辅、耶律川二人所领的得胜之兵,实在却也为难。
其次便是城中守军的士气问题,顾霄清本是本朝太子,他麾下所带人马岂能是等闲之辈,但饶是如此,却也在北戎兵将面前大败亏输。此时残兵入城,自然有些闲言碎语在城中传播起来,进而影响城中士气,到了后来,甚至传说北戎兵将中有青面獠牙、吞沙吃石之人。
最要紧的,便是这些残兵对太子心怀恨意——东宫十二卫本是太子亲军,平日训练颇为艰辛暂且不表,便是临阵之时,为保顾霄清周全,也没有不尽心竭力的。可是日前那一阵中,皆因为太子心惊胆战、不战而逃,才导致焱军就此一触即溃,血战之下,两万余人马近乎十者损其九。既有如此经历,他们心中对于太子却也难免怀有怨恨之心,在平日之中,自然也就难免带将出来。
有了以上数个问题,这些日子以来,顾霄清这位太子在暨阳城中的日子便实在是难说好过,所幸守将对他还算客气,时时周全于彼,否则只怕这近万人中倒有一多半都不会给他好颜色瞧。
偏生顾霄清这位太子与其父顾秉业更有不同,当今焱朝皇帝好歹是马上得天下,早年间常在军中,知道应当如何统御人马、收拢军心,可顾霄清自小便少临战阵,经验不足,故而很多时候便只能坐视情况恶化。就这样十几日过下来,太子的心思便如同现时的天气一般,越来越是冰冷,可面对如此境况,顾霄清自己也不知道应当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才好。
好在讯息传递之间,朝廷所派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也已经传到了暨阳郡中,城中军民人等得知此信,心中大转安定,就连太子顾霄清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
终于等到这一日中,在暨阳郡城南二十余里处,一支一万多人的部队到来,正是霍山侯杨君爱与今科进士傅燮、夏侯和二人所领的兵马抵近城关。
这支兵马的军容气象与城中原驻军不同,与太子当初所领的残兵更不一样,全军装束严整,旗帜鲜明,兵刃锐利,一望可知必是精锐劲旅。
即便是此时身在队列之中的傅燮,四下观望之时,也不由得在心中暗自感慨,久闻霍山侯麾下兵马虽人数不多,却都是国中有名的好汉,此言果然不假。
在傅燮尚未正式随军出京之时,便先自来到了秦王府上探问虚实,顾霄霆念着傅燮与自己本是一师之徒,日后又多半会在一起共事,自然未曾在这等问题上再行隐瞒。当即告知傅燮,那位霍山侯实是本朝名将,一身绝好的功夫暂且不必多说,就是他麾下的虎贲,也不容常人小觑。
遥想当年,许多人都认为杨君爱此生不过是一世纨绔,但他却自行奋然习武,终至大成,而他所操练之军,也渐渐成型。初随顾秉业扫荡天下之时,军中人手不足,一向不曾显山露水的杨君爱便是凭着自己手中的鎏金碎影枪和麾下的一支强兵,一连击败敌军四道阻击防线,众人皆惊。
此后杨君爱逐渐为顾秉业倚重,几乎是每战必为先登,甚至曾经为他赐号为“帐前银枪”,出生入死不知凡几,才有今日高位厚禄。
这一次他所统精兵虽然主要任务在于屯田戍边,可在杨君爱和他麾下将士的眼中,恐怕即便是屯田,他们也要做得与众不同。此时兵马终于抵近暨阳,自然也要在入城之前显示自己的军容军势,总不能让旁人小瞧了去。
这些日子算是顾霄清此生以来最为难过的一段时光,但他又是朝廷太子,无论如何总不能自行贬斥,所以也就只能尽力苦苦支撑。如今知道朝廷援军就在城外,领军之人还是名将杨君爱,大喜过望之下,当即出城迎接,一者劳军,二者就请霍山侯赶紧入城主持大局。
然而等到太子亲自出城,见到霍山侯杨君爱之后,还没容得张口说上几句话,这位侯爷脸上的神情便生了变化。原来杨君爱原本便是心高气傲之人,自入军中以来又是只佩服强者,这位太子的败绩早已被他所知,此刻又见他全无坚毅刚强之相,只剩下畏缩怯惧之色,自然便更是不愿与他多说。
不等顾霄清说完,杨君爱便当即冷哼一声,略抱了抱拳,双腿一夹马腹,自顾自地喝令全军入城。跟在霍山侯身后的傅燮本觉如此对待当朝太子实在失礼,但想到这位殿下欺瞒秦王于前,丧师失地在后,一时之间确也对其没什么好感。见杨君爱已然渐渐走远,蓦地一咬牙一跺脚,竟是就此跟上霍山侯,将太子丢在身后。
倒是那位以纨绔之名播于帝都的夏侯和相对而言对顾霄清最为和颜悦色,但是顾霄清毕竟是当朝太子,自小所受的教导便是端正守礼,夏侯和平日都是纨绔做派,自然便和顾霄清互相都看不顺眼,故此也没有多少好话能说。
看着一行人陆续从自己身边经过,就此进入城中,顾霄清的脸上不禁红一阵、青一阵,又羞又气。但是他自己也知道,焱朝军中从来大多都是敬慕超卓强者、鄙夷胆小怕事,单以自己日前胆怯败阵而论,此时援军将士们不曾对他有所非议,便已经算得上是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