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秦相国夫人 > 第144章 一三九

第144章 一三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秦相国夫人!

139

公元前237年, 秦国攻魏。

因蓟城之行,长安君嬴成蟜完美地完成了赵维桢的委托。他不仅解决了名留历史的荆轲刺秦隐患,甚至还把荆轲和高渐离带到了咸阳来。

有了这次燕国的事情,嬴成蟜再向王兄提及从政的恳求便多了些底气。

因而秦军出兵伐魏, 得到秦王政首肯后, 长安君亦随王贲将军出行。

嬴成蟜与王贲,昔年也是同窗师兄弟, 赵维桢料想有王贲在, 也不可能出现历史上长安君反叛的事情。

至于荆轲和高渐离……

赵维桢左右思量, 一个安排成了自己的随身护卫,另外一个安排到学堂教乐理去。

一则荆轲死乞白赖要跟着赵维桢混,说是“好出头”;二则赵维桢也不敢把他轻易打发走——他可是荆轲啊!

这位祖宗还是放在身边自己盯着合适。

况且荆轲武艺不错,平时虽然混,但其言行、三观洒脱不羁到了与现代人近似的程度, 赵维桢倒是也不怎么反感。

带在身边就带在身边吧。

几天下来,赵维桢就适应了身后多一个保镖摇晃的生活。

外面秦军紧锣密鼓进攻, 国内咸阳日子还是要照样过。

赵维桢依旧三点一线,吕府、朝堂,以及学堂连轴转。

长安君离秦赴燕的几个月内, 新学年已经开始, 赵维桢筹备一整年的蒙学课程正式投入使用。

和应试教育一样, 新课程分为语文、数学、自然科学与社会道德, 以及音乐体育美术几个大类。分类多了, 教书先生需求量也大,同样的准备的课程也多。

赵维桢坐在长案前, 正飞快地浏览着明日语文课的教案。

“这些个重点, 我都画出来了, ”她用笔蘸朱砂粉,同赵高圈出纸张上的内容,“明日新先生授课,你从旁听提点一下——”

话说一半,赵维桢就听到门外一阵脚步声。

而后蹲在门前数蚂蚁的荆轲豁然起身,好奇探头:“你就是秦王?”

赵维桢:“……”

她一个激灵,朱砂粉差点画到长案上去。

只见门外,青年国君与守门的荆轲面面相觑,二人相距不过三步远。在这样的距离下,不止是嬴政愣了愣,连下面的护卫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哪个人见到国君,离这么近还不行礼?

而对于赵维桢来说,嬴政与荆轲大眼瞪小眼的场面,冲击力远不止

是平民不行礼这么简单。

“王上!”

她猛然起身,险些没压住声音。

这可是荆轲见秦王啊!

虽然不是历史上那么回事,但赵维桢仍然是心跳猛然加速。

她匆忙向前,见嬴政困惑地盯着荆轲,便上去轻轻推了荆轲一把:“还不行礼?”

“啊?哦。”

荆轲满不在乎地回过神,敷衍地抱拳拱了拱手:“卫人荆轲,见过秦王。”

嬴政不动声色地侧了侧头。

仅是赵维桢推荆轲的动作,就让嬴政得出“这是夫人眼中的自己人”结论。因而他对荆轲的孟浪也没放在心上,只是点了点头。

&a;ap;ap;nbs p;“长安君从燕地带来的人,”赵维桢解释,“武功高强,性格却混不吝,无处安放,只好充当护卫。”

至于他险些就来秦当刺客的事情,赵维桢觉得还是别告诉他了。

“夫人也该有专人保护。”回想起之前遇刺的事情,嬴政微微蹙眉,认同道。

赵维桢不置可否,反而笑道:“王上来看学童上课么?”

国君到访,她自然要随行陪同,整理教案的事情就暂且交给了赵高。

从宫中带来的护卫把守学堂门前,君臣则二人踱步在院落内。赵维桢侧首看向面前的嬴政,许是视线过于明显,嬴政不禁侧头:“夫人看什么?”

赵维桢盯着嬴政的头顶:“我觉得王上又长高了。”

br /&a;ap;gt;

嬴政一顿,而后凤眼中带出几分笑意,有些无奈道:“夫人,扶苏近日都会跑会跳了呢。”

“那又如何?”

赵维桢理所当然地说:“二十三,窜一窜,王上还没到二十三。”

放到二十一世纪,这就是个长得好看、身高近一米九的帅小伙啊!可惜英年早婚。

“前线可有线报?”赵维桢问。

提及正事,嬴政稍稍收敛笑意:“魏国,不难打。”

这倒是实话。

历史上的秦国攻魏,围了大梁,最终选择水淹都城,不出三月魏王便出降。虽则有效,但实属有损阴德。

不过,当下的秦国也用不着这般手段。

“成蟜出计,围城之后,不派兵打探,只请人日夜在城外呐喊。”嬴政说:“对城内人宣言,秦国有新农具,有足够的种子,秋收后的赋税比魏国要低。秦军亦不伤平民,不屠城、不掠地,城破之后,百姓的日子一切照旧。喊

了没把个月,城内已经人心开始涣散。”

赵维桢了然。

如此下去,不用秦军硬打,大梁城内将会自乱阵脚。

这也是之前秦国的做法都叫人看在眼里呢。

秦王政采用了吕不韦“道义之战”的说法,改变了往日军队作风。尤其是在打赵国的时候,秦、赵二国恩怨多年,连赵国的百姓都没遭殃,那魏国更没道理遭受迫害。

很简单的道理。

“大梁城内繁华,商贾众多。”赵维桢笑道:“要是水淹淹坏了那些金银财宝,我可会心疼的。”

嬴政挑眉,知道赵维桢说的是玩笑话,便没放在心上。

二人在学堂院落里散步,路过窗边,听到课堂内读书声郎朗。只是几句开头,嬴政侧头听了听,不禁莞尔:“是《千字文》。”

赵维桢:“王上可是想到了小时候?”

嬴政:“在邯郸时,丹每日最头疼的就是夫人检查背书。起初我不解:一日一页,不过寥寥数十字,怎就背得这么慢?”

r /&a;ap;gt;

赵维桢想了想:“我记得那时你还帮他一起背书。”

“正因说要一起,我才知道,原来丹背书时,每读上一句,就要玩好半天手指。待回神时,读完的那一句早忘了个精光。如此反复,怎能背得快?”回想起过往的事情,嬴政无可奈何:“说是一起背书,其实我不过负责催促他集中精神罢了。”

赵维桢一个没 忍住,笑出声来。

这倒是符合嬴政与燕丹的脾性。

想一想昔年的小豆丁板着脸去催促另外一个小豆丁背书,还挺有画面感。

“只是,若他今年考学,怕是考不进咸阳学堂了。”嬴政感叹道。

那确实。

连文茵都连考了两年——她还是有吕不韦亲自辅导呢!

燕丹当年接受的教育水准,怕是连候补都进不来。

“如此模式,不在于新颖,”赵维桢说,“而在于好推行至中原。”

应试教育这些东西,说新确实新。

“考试”环节自古有之,赵维桢不过是把封建王朝两千年积累下的经验总结提前搬回先秦而已。当下的君子要学六艺,其内容不比应试教育简单。

但两千年后的模式,优点在于好复制。

“如果咸阳可行,就能着手推广至全国。”赵维桢说:“孟隗以为,可先行在新郑尝试。”

“因为公子非?”嬴政问。

“是。”

没什么人比韩非更适合贯彻方针了。赵维桢又思考片刻:“待到推广差不多了,蒙学教育步入制度,可交由太后与女官子嬴管理。”

嬴政猛然转过头:“夫人为何不自己来?”

赵维桢笑了笑。

要说敏锐,秦王一如既往。

要说灭六国,秦国这辆战车一旦发动,那就是一台可怕的绞肉机。

从灭韩到现在,不过四年的时间。余下三国,楚国实力最强,但对秦国来说仍然不值一提。

当下的秦军比历史上更为所向披靡,赵维桢约摸着,不等扶苏开蒙,秦国就能统一中原。

满打满算,与真实历史比较,快了近十年。

争取了十年时间,赵维桢尽力了。

“树大招风,水满则溢,很简单的道理。”赵维桢委婉道:“王上知晓,一旦形势变化,家国、朝堂上的情况也就随之变化。盟友变敌人,朋友变敌人,都是常有的事情。”

“夫人怕哪个朋友变成敌人?”嬴政问。

“我怕我耽误秦国。”赵维桢平静回应。

打六国的时候,秦国的诸多势力尚且能容忍吕不韦、赵维桢夫妇权势遮天,那是因为他们对外有更严峻的敌人。

那打完了呢?

年轻一代的将军们奔赴战场,新的朝臣也在发光发热。有李斯、韩非带头,别说吕不韦,赵维桢觉得自己都不再能够起到独一无二的作用了。

她能做的事情,李斯也能做,那何必一定要她做?

嬴政半晌无言。

他盯着赵维桢看了半晌,而后缓缓开口:“一统之后,朝堂上会更严峻。夫人当真要丢下我一人?”

“王上请放心。”

赵维桢笑道:“我有私心的。”

嬴政:“私心在学堂,还是德音与文茵?”

赵维桢没说话。

她当然有私心,一是在于扫清最后的障碍,二是赵维桢……希望论议夫人这个职位不是到她为止。

如果能寻到一位接替者,那最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