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位面开拓者:梦想与旗帜 > 第79章 领地发展之禅让制

第79章 领地发展之禅让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位面开拓者:梦想与旗帜!

当共合军北上军队返回如皋准备回家时,华中华南大地上陷入了一片冷寂。在这一个月中,中南边各方势力通过各自的情报网络得知了共合军的所作所为。最初,各方势力对于共合军的北袭行动并无充分准备,他们只是认为共合军可能会动用水师在海边进行袭扰。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情况变得越来越出乎意料。

起初,共合军有三万人成功登陆,随后他们一路过关斩将,突破了几十万大军的防线,战无不胜,势如破竹。最终,他们一路逼近大都城下,并与元朝签订了城下之盟。这一系列壮举让南边的军阀们瞠目结舌,深感震惊。

这场造反行动可谓是千古未有之大变局。暂且不论共合军的战斗力如何,这一点南边的四方元军都曾亲身领教过。共合军虽然只占据着半个行省的领土(元朝的行省规模较大),但他们却能够将军队跨越千里,大规模投送到北方。这种战略机动能力让山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元朝地方势力感到背脊发凉。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这场天下战乱的安全后方了。只要共合军愿意,战火随时都有可能蔓延到他们的地盘。

共合军的这一系列行动不仅打破了南北方势力的平衡,也让整个元朝的统治秩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各方势力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地位和应对策略,以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局。

至于河南、江西、四川等内陆地区的元朝地方势力,他们则更加关注超级巨炮的消息。传言中,三炮便击垮了二十万元军,一炮更是洞穿了大都的城墙,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像是文人的夸张宣传。然而,随着更多详细消息的传来,这些传言逐渐被证实并非空穴来风。

城外的巨型弹坑、城墙上触目惊心的巨大缺口,尤其是皇宫被摧毁了小半(据说是白磷弹纵火所致),这些铁证如山的事实让所有人都不得不相信共合军的强大战斗力。皇宫被烧毁了大半,这一点尤为关键,它表明共合军在大都城下绝非攻城受挫,而是已经将大都的守军逼到了绝境。

当包围共合军的各方军阀得知这一重要情况后,他们纷纷将自己的城墙与大都的城墙进行了一番比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得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只要共合军愿意,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个月内兵临自家城下,甚至摧毁自己的核心地区。这个发现让各方军阀感到不寒而栗。

因此,当远征的共合军返回如皋准备回家时,各方军阀纷纷暗地里送来礼品,请求共合军止戈息兵。他们深知,与共合军为敌无疑是自寻死路。

苏星云对共合军的状况了如指掌。目前,整个共和政府的弹药库存已经不足开战前的四分之一,继续与四方势力开战无疑是自取灭亡。与其这样,不如暂时保持一定的威慑力,以获得和平发展的空间。毕竟,现在共和领地的工业才刚刚从土法工业化向近代工业起步,还需要时间来发展和壮大。

在苏星云流露出愿意和平相处的意愿后,江南各方势力也都松了一口气。如今,他们已经不再指望共合军出来搅浑水了。事实证明,共合军搅乱天下大势的能力实在是太过强大,这样的力量还是安静地呆着比较好。因此,在各方势力的共同努力下,招抚苏星云、稳住共合军的提议在元朝朝野上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同。

七王爷此刻的心情极为烦躁。招抚共合军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显然不是朝廷,而是南边那些手握重兵的军阀们。一旦招抚成功,他们便有了充分的理由不再与共合军为敌。这与朝廷原本设想的让反贼与藩镇相互牵制,由中央主持大局的计划背道而驰。况且,现在就招抚共合军,无疑会让中央政府的颜面荡然无存,以后大都的人们恐怕会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实力,谁都可以随意践踏朝廷的尊严。

然而,这些军阀们汇集起来的力量实在是过于庞大,即便是权倾朝野的七王爷,也只能暂时将其压制下来,留待日后处理。这种局面让七王爷感到十分棘手,他必须在维护朝廷利益和维护自身权力之间找到平衡点。

与此同时,元朝这边因为共合军的强势表现而心烦意乱,而方国珍那边则经历了一段迷茫期。原本的历史上,方国珍就是一个典型的墙头草,随风倒。但现在,他却直接喊出了“杀光胡儿”的口号,并且在战争中付诸了实践。元军宁愿投降共合军,也不愿向方家军投降。这其中的缘由在于,共合军对待俘虏的态度相对宽容,只要俘虏不是罪大恶极之人,且没有在沿途过分祸害百姓,共合军都会一视同仁,不分种族地给予一两银子,让他们离开。况且现在元朝的大都已经被攻破,投降共合军也不算丢人,更不会受到上司的迫害。相比之下,方家军则是纯粹以血统论英雄,生死皆由血统决定。

方国珍作为浙江本地人,自然不愿意为了战争而过分压榨家乡的父老乡亲。因此,在扩张受阻的情况下,方家军也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幸运的是,现在元军也无力发动进攻,这给了方国珍喘息的机会。在站队方面,方国珍可是一流的高手。在共合军大发神威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将共合军视为自己的老大哥,时不时地向共合军出售装备。共合军目前制定的战略方案一直是向西扩张,他们的未来目标是夺取荆襄之地,而江苏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为了不将宝贵的乡村行政人员消耗在无谓的战事上,苏星云目前对江苏这块土地毫无兴趣。然而,尽管江苏的元军实力较弱,但他们始终是一支存在的部队。

因此,共合军也非常看重方家军这一武装势力。共和政府与方家军之间的武器贸易异常红火,现在方家军不仅装备齐全,拥有铠甲和武器,甚至还有几十门滑膛铁炮。

方国珍手下兵强马壮,牢牢据守着一方领土。朱升前来拜访,方国珍为了保持礼贤下士的形象,亲自接待了他。不过,方国珍的这种姿态也仅仅是表面功夫而已。

自从他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后,不少所谓的名士纷纷前来献计献策。有人提出派出一支奇兵直取南京,与共和、元朝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更离谱的是,还有一个人似乎因为共和的土改政策受到了严重打击,竟然直接给方国珍出了一个刺杀苏星云的馊主意,同时直插共合军的腹地,声称要替天行道,铲除倒行逆施的苏星云贼首,以仁政感化苏星云治下的臣民,恩威并施收复共合军所属的各位将军,最后携江淮之间皖地的强军席卷天下。

方国珍听到这些荒谬的建议后,直接送客,他认为继续听这些疯言疯语只会降低自己的智商。

当方国珍看到朱升走进来时,他主动问道:“先生来自何处?”朱升回答道:“在下休宁县人士。”

方国珍接着问道:“阁下从共和治下而来,为何不留在乡土?”朱升回答道:“莫非将军永远想屈居于共和治下?”

方国珍立刻反驳道:“我与共和两家宛如唇齿相依,先生休得挑拨我两家的关系。”朱升连忙解释道:“在下当然不是劝将军与共和交恶。”

听到这里,方国珍顿时来了兴趣,问道:“先生有何妙策?”朱升回答道:“妙策谈不上,只是能让将军在未来多一些夺取神器的可能罢了。”

方国珍示意道:“在下洗耳恭听。”朱升继续说道:“如今天下义军只有两家具备实力,一家便是苏星云,另一家便是将军您。尽管共和势力强大,但他们滥用民力,潜力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方国珍听后,笑着说道:“难道先生认为我现在比苏星云将军要强?这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朱升微微一笑,从容地说道:“目前将军的确远不如苏星云,但这正如当年刘邦远不如项羽一样。胜负并非定局,关键在于如何运筹帷幄。”

方国珍听到这里,眼前顿时一亮,心中暗想此人或许真有过人之处。于是,他郑重地说道:“请先生教我。”朱升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无他,将军只需现在做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即可。”

方国珍听后,仔细品味着这九个字的深意。朱升继续解释道:“以将军所辖之地,其条件可与当年沛公相比。浙地富庶,南北皆是弱军,这为将军提供了绝佳的休养生息之地。将军您仁爱宽厚,爱惜民力,天下各地德高望重之辈皆称赞您的仁政,这一点甚至胜过苏星云。只要假以时日,待共和军耗尽民力、兵疲民穷,元朝日薄西山之日,便是将军重整河山、一展宏图之时。”

方国珍听后,似乎对自己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强大的共合军也不再感到畏惧,反而增添了几分自信。于是,他激动地说道:“先生大才,若能助我一臂之力,必将感激不尽。”

此刻的方国珍这里,仿佛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隆中对。而在另一边,苏星云的新年发展大会上,也出现了新的情况。“这个四年计划,各位有什么疑点或者建议吗?”苏星云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在场的众人,期待着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首先,总工业负责人李贺站了起来,认真地说道:“目前战争已经结束,各部分的生产也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然而,在这个四年计划中,最高指挥官您提出了铁路建设的目标。我想问一下,现在我们既要保证农业生产,又要扩大工人规模,这样大的人力缺口该如何填补呢?新占领的地区虽然人口众多,但他们大多数是文盲,要想教他们识字并进行简单的培训,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否则,如果我们贸然将这些未经培训的人投入工作,迟早会出问题的。”

苏星云听后,转向一旁的何成问道:“现在军队的识字率是多少?”何成回答道:“目前,识字超过一百字的士兵占军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不过,现在的二十万军队中,原先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预备役士兵,他们在家中都有田地。”

苏星云思索片刻后说道:“那么,我们在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先给他们一定的安家费,同时制定比务农收入更高的工资标准,并在领地中全面推行这一政策。”这时,管理财务的王天柱提出了担忧:“这样一来,领地中的资金可能就不够用了。”

苏星云坚定地说:“关于资金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更重要的是粮价问题,我们需要限定城市中每户每日最高购买粮食的上限,并且严禁粮食外流,这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钢铁组组长蔡刚也表示:“在这个计划中,钢铁产量要达到三十万吨。只要政府能够保证教育人才的供应,以及淮南煤矿的运输量能够真正达到两年后铁路修成后的运输量,我想这个目标是可行的。”

李贺补充道:“铁路建设只要人员到位,最多两年时间就可以完成。而且,我保证铁路的运输量会非常大。”教育组组长赵钰,这位当年苏星云穿越时第一批招募的小乞丐中的女子,虽然长相普通,但气质十分刚强。她站起来说道:“教育方面的主要困难是人才短缺。军队中的炮兵、海军以及士官以上级别的军官文化程度都很高,我希望他们能够下来支教。”

听到这里,陆海立刻激动地插话道:“军队可不是谁都能随便插手的!”苏星云猛地一拍桌子,严肃地说:“陆海,你违反了会议纪律,这次记过一次,会后操场跑三十圈!”接着,他转向何成说道:“何成,你计算一下现在野战军保持的最低人员要求是多少。”

何成若有若无地瞥了一眼陆海,这让刚刚平静下来的陆海又被气得半死。接着,何成详细地说道:“根据目前的形势,我们本土领地至少需要五万部队。其中,三万应为机动力量,以便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另外两万则可以与新占领地的民兵队伍协同建设。哦,对了,考虑到当前的生产任务十分紧张,我建议民兵们暂时先装备长枪,这样更为实用和经济。”

苏星云听后,点头表示赞同,并强调道:“军队必须始终配合政府的决策,而不是让政府来听从军队的命令。何成,你的建议很不错。”这句话明显是说给陆海听的,意在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言行。何成继续说道:“依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可以裁减军队十二万人。在本土和三大领地保持八万人的力量就足够了,这样既能节省资源,又能确保安全。”

听到这个裁军数字,陆海原本想开口反驳,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苏星云见状,便进一步解释道:“我们不称之为裁军,而是将其中五万人转为铁道部队。我们可以从占领地中招募人员,将其扩充成十万铁道兵。另外,再让两万人进入钢铁工厂实习,让他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脱离一线部队的人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他们的潜力和能力。”

苏星云与众人详细讨论了所有计划中的细节问题,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顺利实施。最后,李贺突然说了一句:“老师,现在您该考虑成家了。”这句话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他们都将目光投向了苏星云。的确,如今共合军家大业大,确实应该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这不仅关系到军队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个共和政府的稳定和发展。

苏星云曾考虑过是否实行君主制。随着共合军本土领地扩展至十五万平方公里,他的威望也随之提升,这让他面临是否登基的诱惑。他曾自我安慰,认为帝制不会阻碍科学发展。然而,在一次经过猪圈时,他忽然感慨人生与猪无异,终将归于尘土。但他很快摒弃了这种消极想法,人生的价值在于认知世界和学习新知。这份渴望如同人的神性。苏星云最终明确了自己的初心:他对宇宙法则充满好奇,追求超能力以探索未知。

苏星云突然领悟了自己的道,意识到追求皇帝之位不是自己的追求。他似乎理解了古人“朝闻道夕可死”的境界。既然如此,他反问自己,如今在世俗中所追求的又是什么呢?苏星云突然想起一句佛语:“人活着为争一口气,出一口气。”这个世界太过不公,他自认为无法忍受。在追寻道的过程中遇到不公,尽管放手去做,只要保持念头通畅即可。想通了这个心结,苏星云感到念头通达。他全身的太阳之力压缩了三倍,虽然身体素质没有提高,但太阳之力的质量提升了。现在,苏星云手中可以聚集一束温度高达1000度的烈焰,射程可达五十米,法伤输出也随之增强。

不仅太阳之力有所变化,苏星云的超感范围也猛然扩大至五百米。一种全新的掌控感涌上心头,然而他的识海空间并未扩张。苏星云意识到这些变化可能与他的心境转变有关。许久之后,他才明白这是念头通达、道心明确后的顿悟。

然而,变化不止于此。正当苏星云还未及庆祝自己的能力提升时,主神那机械般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试炼者号已明确本身与此方世界的因果关系,现已触发离开此世界的条件。”这意味着这次穿越并非一次性事件,而且主神还布置了任务。苏星云感到头疼不已。经过详细询问,他得知离开世界有两个条件:首先,他必须聚集一定数量的信仰力,这需要在传播正统大道的科技思想中获得人们的崇拜,而统一全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其次,他不能与这个世界留下任何因果,包括留下后代或与某位美女产生感情纠葛。苏星云忍不住弱弱地问:“和美女发生关系后真的不能离开吗?”主神回答:“不一定,还有一种可能。”苏星云急切地追问,主神冷漠地解释:“如果基因解锁达到四阶后期,你可以强行斩断自己与所爱之人在此世界的因果。”听到这里,苏星云顿时无语了——为什么偏偏在他有了泡妹子的想法时,主神就抛出这样的条件。好吧,主神,你赢了。。

话题回到会议现场,苏星云面对众人提出的继承人问题,微笑着说道:“你们都在期待我娶妻生子,为领地留下继承人。”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苏星云却摇头道:“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没打算将权势通过血脉代代相传。”李贺忍不住插话:“老师,现在只有您有资格……”苏星云打断了他,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他继续说道:“将国家的安危寄托在一个家族之中,这不符合正统大道。我打算实行禅让制。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同样重大的责任。然而,即便是再优秀的血脉,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下流传,也难免会退化。这正是王朝灭亡的原因。经过几代传承,那些继承父辈皇位的皇帝们,往往失去了开国者那种权责并重的心态,眼中只有享乐,最终导致上层腐败,国家灭亡。”

何成提出疑虑:“但是禅让制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发国家动乱。”

苏星云回应道:“那是因为古代的禅让制缺乏严密的规范和操作流程。

他环视众人,宣布道:“现在我的办公室里有一个本子,记录着你们的表现和我的评分。在我禅让时,评分最高的人将成为新的领导者。”众人听闻此言,心中震惊不已,没想到那个至尊之位竟有可能落在自己头上。他们的目光复杂地投向苏星云。

赵钰忍不住问道:“老师,这样真的合适吗?”有些人心里暗想:“你一个女子可能不在乎,但我们男人在乎。”

苏星云继续解释道:“当然,这还不是全部。下面我来宣布具体的规则。第一,禅让者和被禅让者之间必须在九代以内无血缘关系,这一点彻底堵死了某些人企图世袭权力的念头。第二,在禅让前三年的时间里,必须公布公开前三名候选人,接受众人的考察。第三,从明年起,所有政府公务人员必须在六十岁离开职位,包括最高指挥官在内。离职后若无过错,将由国家供养其下半生,具体金额将另行详细讨论。”

苏星云提出的法定退休年龄引发了众人的热烈讨论。这时,陆海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如果有人六十岁之后身体依然健康,还想继续工作怎么办?”苏星云幽默地回答:“醉酒的人都会说自己没醉,老年痴呆的患者没有一个会主动承认自己有病。”这句话引起了众人的会心一笑。由于苏星云的手下大多是年轻人,距离六十岁还有很长的时间,因此这一条规定虽然引起了一些异议,但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最终,苏星云的新禅让制经过讨论和补充后得以确立。

第二天,四年计划和禅让制的消息被登载在了报纸上,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四年计划中的生产跃进已经让人们津津乐道,但苏星云提出的共和真谛——权利交接不再受血缘关系的限制,更是让领地内的民众思维发生了短路。在他们心目中,苏星云宛如神人一般,他宣布的禅让制进一步提升了民众对他天下为公形象的认识。一时间,关于苏星云非凡人的传言流传得更加广泛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