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明月千里照君归 > 第23章 贵人

第23章 贵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月千里照君归!

蒋处长故意板起脸道:“怎么,李团长,您不欢迎?”

李团长忙不迭道:“欢迎欢迎,您是贵客,我请还请不来,怎么能不欢迎,我的意思是您来提前通知一声,我好去接您。蒋处长您快请坐。张副官,赶紧泡茶,把前两天家里送来的狗牯脑茶泡上,蒋处长是贵客也是稀客,可不能怠慢了。”

蒋处长拉着李团长的手坐下,他笑道:“什么贵客、稀客,李团长不嫌我麻烦就好。”未几,张副官将茶端上,蒋处长轻轻吹去茶末,品了一口茶,叹道:“茶汤清澄略呈金黄,喝后清凉芳醇,香甜沁入肺腑,果然是好茶。”

李团长陪笑道:“蒋处长是懂茶之人,不像我,粗人一个,哪里懂得什么品茶之道,只会牛饮解渴罢了。”

蒋处长点指李团长说道:“李团长说笑,当年您在黄埔军校时可是有名的一支笔,父亲至今还记得您当年在校刊《中国军人》上刊载的那篇文章,说您人才难得。您要是粗人,这天下可就没有几个读书人了。”

李团长激动万分:“李道墨毕业后庸庸碌碌、一事无成,没有想到校长竟然还记得,实在令我万分惭愧。”

蒋处长安慰他道:“欸,李团长立志扎根基层,为国练兵,怎么能说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您是父亲的学生,每一个黄埔学生,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父亲时时刻刻记挂着,怎么会忘记?”见李团长已是热泪盈眶,蒋处长拍拍他的手背,温言道:“李团长放心,您在赣省兢兢业业、图谋振兴,成绩我是清楚的,我一定会向父亲汇报。”

李团长肃然起身:“谢谢蒋处长栽培。道墨定当恪尽职守,死而后已,以报答校长和您的知遇之恩。”

蒋处长示意他坐下,又品了口茶问道:“狗牯脑茶,李团长不是万安人?”

李团长躬身答道:“蒋处长,我是万安人,我们万安、遂川、泰和三个地方语言相近、习俗相同,其他地方的人分不清,很容易把我们这三个县的人当做一个地方的人。蒋处长果然博闻,连遂川的狗牯脑茶也知道,道墨佩服。”

蒋处长笑道:“说来有些遗憾,去年春天,我还曾经专程去过遂川汤湖乡牯脑山茶园,可惜当时淫雨霏霏,只能望山徒叹,与名茶失之交臂,不想在李团长这里得尝夙愿。“

李团长忙道:“这狗牯脑虽是名茶,茶农却因其亩产低不喜种植,每年产量只有六、七百斤。蒋处长若是喜欢,等会可以带些回去,我这里没有什么好东西,也就只有狗牯脑可以送人。”

蒋处长眉头微皱,”哦“了一声。

李团长知道他误会自己,忙解释道:“蒋处长,我可不敢利用职权强买,我的参谋长是汤湖人,和狗牯脑茶第五代传人梁德梅还是姻亲,我能喝上狗牯脑茶全是他的功劳。”

参谋长连忙上前敬礼:“卑职见过蒋处长。”

蒋处长站起身回礼道:“今天我来李团长这里不谈公事,大家都随意些,不要那么拘谨,参谋长您也请坐。”

袁西站在原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他虽见过蒋经国,但当时隔得远,蒋经国又穿着便装,看不真切,今日乍一见哪里认得出来是他。不过起初他见那个蒋处长对人和蔼,言谈亲切,心里对其颇有好感,只是不知道他是哪路神仙,后来见李团长对其待若上宾,称其父亲为校长,怎么会猜不到此人身份,他没有想到居然会在这里见到蒋经国,难道他此行是为了自己的事情而来?

袁西目不转睛地看着蒋处长,心跳陡然加快,双手竟然难以控制地微微发抖。

见袁西杵在原地两眼直呆呆看着自己,蒋处长好生奇怪,开口问道:“您怎么还站着?您也请坐吧。”

袁西不敢坐,只把眼光瞟向李团长,李团长急道:“看我干嘛,蒋处长叫你坐你还不赶紧坐下。”

袁西道声谢,这才坐下来,没有想到蒋处长对其很感兴趣,继续问道:“这位同志贵姓,在李团长团里担任什么职务?”

袁西赶忙站起身答道:“报告蒋处长,我姓袁,在团座手下特务连担任排长。”

蒋处长道:“袁排长坐下说话,坐下说话,我刚才说了,今天不谈公事,就是闲聊,大家都不要拘泥,随便点。”

李团长幽幽地插话:“蒋处长,袁排长他马上就不是我的人了。”

蒋处长好奇地问:“哦?袁排长要去哪里高就?”

李团长回答道:“袁排长就要去省政府保安处,也就是您那里报到了。说心里话,他可是个人才,我还真舍不得放他走。”

蒋处长闻言站起身,快步走到袁西身旁,还没等袁西反应过来,蒋处长已经伸出手:“你就是袁西同志吧?我是蒋经国。”

袁西没有想到蒋经国如此平易近人,身为太子爷,一点官架子也没有,居然会主动和自己握手,李团长见袁西傻愣愣站着,连忙咳了一声,袁西这才反应过来,赶忙伸出双手紧紧握住蒋经国的手。

蒋经国人不高,手却很厚实,他握住袁西的手摇了摇:“袁西同志,你好啊!”

袁西心潮起伏,颤声答道:“蒋处长好。”

蒋经国却道:“嗳,都是革命同志,不要这样称呼,以后你叫我经国同志就可以了。袁西同志,你的信我收到了,本来我早就应该来看你,可是最近一直很忙,抽不开身。今天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来见到你,才有时间来见你,你不会怪我吧?”

袁西激动地说:“蒋处长为国操劳,日理万机,卑职冒昧写信打扰,蒋处长不但不责怪,反而在百忙之中过问此事,抽空接见卑职,实在令卑职感激涕零,无以言表。”

蒋经国嗔怪道:“袁西同志,不是同你说了,不要叫蒋处长,以后就叫我经国同志。我这次来看望你,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意思,也是我父亲的意思,他委托我向你致敬。”说完,他郑重地朝袁西行了个军礼,袁西赶忙回礼,蒋经国接着说:“父亲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他要感谢你,值此国难当头之际,就是因为有袁西同志你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忠勇报国的热血义士,挺身而出,慷慨赴国难,我中华民族才能历经劫难而不亡。”

袁西脸涨得通红,忙道:“感谢校长和经国同志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校长过誉了,卑职只不过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事情。”

蒋经国夸奖道:“袁西同志,我很欣赏你的谦虚和内敛。不过我这次来,不仅要见见你,还要发掘、宣传你的英雄事迹,号召全国人民你学习,我们可不能让你这个榜样、这个楷模静悄悄地离开。”

李团长和参谋长一脸震惊,他们没有想到蒋经国是为袁西来的,更没想明白为什么排级军官调动这样一件小事居然会惊动蒋经国,甚至是蒋委员长,但他们都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马上就明白了蒋经国此行的真正目的,于是大声鼓起掌来,嘴里还不住地说道:“好呀,我们团出全国楷模了。袁排长,这不仅是你的光荣,也是我们团的光荣。”

蒋经国看着李团长,似笑非笑地问道:“李团长,您找袁西同志有什么事?不会是不想放人吧?”

李团长吓得浑身一机灵:“蒋处长,怎么可能,我道墨虽然愚昧,却也知道抗战乃是全国一盘棋,应服从委员长调度,统筹各方面力量共同对外。袁排长这样的人才留在我们团实在是湮没了人才。我今天叫他来是因为接到熊主席电令,知道袁排长要离开我们团了,我是他的学长,想为他加加油、鼓鼓劲,勉励他到了新的部队一定要继续努力,奋勇杀敌。是不是这样,袁排长?”

袁西答道:“是的,经国同志,团座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前辈,他叫我来一是鼓励,二是面授机宜,他把自己积累多年的战斗经验全都传授给我,我心中实在是感恩不尽。”

李团长心中暗道:此人为人宽容大度,行事机变,虽然年轻,却深知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的为人处世道理,又有蒋经国照拂,日后前程定不可限量。

蒋经国哪会不知道李团长找袁西的真正原因,但见两人相互回寰,颇为亲善,遂点头道:“好呀,李团长,作为学长,您不忘黄埔‘亲爱精诚’的校训,将多年军旅生涯心得无私传授后进,为党国不遗余力地培养新生力量,此等觉悟实在令人敬佩,我会将此事报告父亲,请他对您进行嘉奖。”

李团长又羞又愧,连忙说道:“谢谢蒋处长栽培,道墨愧不敢当,为了党国,李某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李团长请蒋经国入座,又叫副官添上水,谦恭地说道:“蒋处长,您喝茶,这狗牯脑茶冷了可就不香了。“又对袁西说道:”袁排长,你也多喝喝这家乡水泡出来的家乡茶,这样你走得再远也不会忘了自己是江西人。”

此时,一个副官进来报告:“蒋处长,记者们到了。”

蒋经国有点诧异:“哦?他们这么快就到了?快请,快请,不,还是我亲自去迎接吧。李团长、参谋长,特别是袁西同志,我们一起去接他们。“见袁西迟疑,他上去拉起袁西的手:”今天你可是主角,我就是个搭台子的,少了你这个主角可是不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