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开局忽悠刘备,军师真神人也 > 第474章 辽东现在面临的棘手问题

第474章 辽东现在面临的棘手问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开局忽悠刘备,军师真神人也!

柳毅微微躬身,答应了下来。

他很清楚,这一答应,就是交出兵权。

但是现实就是如此,张明这么直接,他反而放心了许多。

不消多时,水军已全部靠岸,在柳毅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进入朝鲜城,接受张明的进一步安排。

柳毅投降后,辽东战局已定,再无变数。

之后,随着公孙恭将公孙康弑父的证据公之于众,再加上公孙恭进到襄平城后,将公孙康的子嗣全部处死。

辽东郡剩下的地方,以及玄菟郡,都只能奉公孙恭为主了。

只不过在这些人的心中,对公孙恭可完全没有忠心可言。

时间来到了八月,张明也来到了襄平。

在这里,他终于再次见到了荀谌。

“叔父,辛苦了!”

千言万语汇聚在一起,话到嘴边,只剩下一句亲切的问候。

从张明刚刚穿越,在荀谌的帮助下寻找到赵云,一直到后面书信联络,荀谌在他的劝说下选择刘备,到之后说服张郃和高览,并且带张郃来到辽东属国,并帮助张明夺取了襄平。

这其中,荀谌的付出,可谓是不求回报。

不过这一次,张明不仅再见到荀谌,还带来了一纸任命。

“叔父,这些年你的功劳,陛下都心中有数。”

“等袁绍死后,赵国大乱,我等兵出辽东,横扫河北之后,这冀州太守的位置,就是叔父的。”

“之后在地方任职数载,以叔父的资历,就可以入内阁了。”

对荀谌,张明当然不会亏待,因此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荀谌也是感慨,和上一次见面,现在的张明,早已名扬天下。

“好好好,小明啊,你长大了。”

“我很欣慰,我相信若你父亲还在,也一定会以你为荣的。”

张明点头称是,不过他对张咨毕竟没有感觉,一直在这个话题上停留,恐怕会露出破绽。

所以张明也是想了想,果断转移了话题。

“对了叔父,你在辽东多年,对辽东如今的局势,可有什么建议?”

听张明提起辽东,荀谌也是暗暗点头。

不骄不躁,没有因为一时胜利,而忘记了辽东大事,现在的张明,的确值得称赞。

想了想,现在的辽东,还真有些棘手问题。

荀谌微微沉思片刻,在心中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开口道:“如今辽东虽已归附,但仍面临三大棘手问题。”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其一,辽东土地兼并严重。”

“虽然辽东地广人稀,且土地肥沃,但是辽东的土地大多集中于少数豪强手中,贫苦百姓无地可耕,只能沦为佃农。”

“这些年公孙度经常对外用兵,不管是对夫余,高句丽,还是鲜卑乌桓,总之消耗颇大,更进一步加大了百姓的负担。”

“因此曾经被视作中原避祸之地的辽东,如今百姓生活困苦,现在百姓怨愤,若不及时处理,迟早酿成大祸!”

张明点了点头,其实何止是辽东。

土地兼并问题,那是历朝历代都存在的问题,更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一个王朝有多少功臣,这些功臣又有多少后代,这些人不断兼并百姓土地,各种巧取豪夺,百姓生活日苦,自然就会激化矛盾。

当矛盾不可调和后,就会造反,然后土地会被再次瓜分,百姓又能过上一段好日子,之后一切又会重复。

也就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真因。

若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辽东,甚至整个天下的长治久安。

只不过历朝历代,涉及土地改革,都会触及贵族阶层的利益。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别动上层人的利益,也别动下层人的观念,动上层人的利益犹如要他性命,动下层人的观念犹如刨他祖坟,而下层观念正是上层利益的来源。”

所以土地改革,比张明正在施行的人才选拔改革,要难上数百倍不止!

张明暂时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因此他暂时没有发表意见,想听一听荀谌接下来的两个问题。

“其二,人才缺失。”

荀谌继续说道:“自天下大乱以来,曾有不少才学之士来辽东避祸,不过随着天下局势逐渐明朗,尤其是之前知汉你在襄阳广招天下名士修典,让辽东的才学之士,去之八九。”

“也就是说,现存之人多为庸才,难堪大任。”

“而不管是治理天下还是治理地方,唯才是用,若无贤能之士,辽东之发展,恐步履维艰。”

张明点了点头,也非常认可。

一个地方发展的快慢,取决于资源投入,而资源当中又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人才!

这也是张明为何大力发展书院的关系,只有人才基数上来,才能让整个国家发展提速。

放在辽东,也是一样,只是兴办书院是一个过程,现在辽东人才的缺失,可是有点严重。

就在这时,荀谌提到了第三个棘手的问题。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辽东一直以来的问题,外族威胁了。”

“辽东地处边疆,与之相邻的,不仅有夫余、高句丽、三韩、濊貊这样的弱族,也有鲜卑、乌桓这样的大族。”

“近年来,外族时常寇边,烧杀抢掠,给百姓带来极大灾难。”

“虽然公孙度也曾西征乌桓,东伐高句丽,取得了不错战果。”

“但是仇恨早已经深深在双方军民的心中扎根,只要有机会,这些外族,都会毫不犹豫地将手中弯刀挥向辽东的。”

“因此,哪怕我们已经掌控辽东,但若不能有效抵御外敌,辽东始终难得安稳。”

荀谌说到这里,眉头紧锁,语气沉重:“这三大问题,若不能尽早解决,辽东恐难以真正安定。”

“知汉,你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这些问题,恐怕也需要步步为营,方能克服。”

“而本初的话,估计没有一两年活头了,这留给你的时间,可不多了呀。”

张明听罢,面色凝重,心中也明白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

不过这些问题,他心中都有些想法,因此也想说给荀谌听一下,也好帮他分析分析是否可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