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成市井小娘子开店发家记 > 第77章 烤茄子,蒜蓉味的

第77章 烤茄子,蒜蓉味的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成市井小娘子开店发家记!

正厅里姜妍领着姜诚在写字,三只小奶猫已经能自己跳出木盆在屋里溜达。

奶牛猫和狸花猫蜷缩在屋檐下的阴凉处睡觉,小橘猫炸着一身蓬蓬的软毛,本来自娱自乐的绕着凳子腿玩。

看到姜瑶走了进来,小眉毛往中间耸起,皱着小鼻子,一脸委屈巴巴地走到她脚下,奶声奶气地嘤嘤叫唤。

小嘴巴一张一合,显得又呆又乖。

姜瑶看到这只小呆猫,心都要化了,蹲下去朝它伸出手掌,小呆猫怂搭着眉眼,歪着头看她,伸出毛茸茸的猫爪搭在她的手掌上。

姜恒正在给姜阿爷和姜阿奶读信,是姜二叔寄过来的信,信上说今年老家的雨水不少,他们在三月份已经从府城回到了永林县七井村。

人离乡贱,他们不想被迁到别的州、别的县去开荒。也不想因为离乡太久导致家里的田地被强占。

大家觉得不管去哪里都要重新建房屋、开荒种地,老家总不会一直干旱下去。族里的人就商量索性领了救济粮回家种自己的地去。

正好他们的村子和土地还在,衙门就遣他们回乡了。

“二叔说,当初大家都走散了,现在村里除了他们还有十几户人家,不知道其他人家会不会回来,现在有几户是从附近村子被迁过来的人。

家里的房屋都不能住了,他们只简单建了间泥草屋子住着。

还有,县衙衙门发了一袋稻种,大家都只种了两亩的水稻和一亩豆子。”

姜阿爷和姜阿奶听到这脸色都不好了。

过了一会,姜阿爷说道:“有家可归,有族人可以相互扶持,有地可以种,这也是一种好事。

咱们农人本就是要看天吃饭,旱一些、涝一些都是经常的事。

老家山多,只要山还在,老二、老三都是勤快的人,进山总会找到吃的。

族里的人也会互相帮助,也就难一时。只要家里没有败家子、没有人生病,没有人祸,不涝不旱也能过下去。”

姜恒继续看着信,说道:“二叔还说,咱家的地也还在,只是没有种子,地现在只能荒着。

族长和七叔公问咱们这地要怎么处理,要不要回去继续耕种,还是租给族里人种。

不过,这会大家都忙着打理自家的地,村里、镇上也没多少人,没有人要租,想租也租不起。”

姜阿爷听了有点发愁,伺候了一辈子的地,哪能说不要就不要的。

姜阿爹思索了下说,“这地不能荒着,荒着荒着地就没,咱们得回去一趟处理,能租出去最好。

有了地咱们如果在盛京城待不下去,回家还有地可以种。”

这世道就是这样,农人们遇上天灾逃了出去,回来后运气好的话家里的地还在,运气不好的地已经被易主了或被衙门征用了。

地被易主了,找衙门,衙门只会重新给你划一块荒地让你去开出来耕种。

姜恒点头赞同道:“阿爹,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回去一趟吧。盛京城离老家要九天的车程,咱们找个商队跟着一起走比较安全。”

“来回一趟要一个多月,书院可以让你请假这么久吗?”姜阿爹问道。

“可以,书院没有官学管的那么严格,只要成绩不落下就行。”

他是家里的长子长孙,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况且他以后要是做官了,也不能一点民事都不懂。

姜阿爹颔首表示同意,继续说:“那就过完年,明年二月走,正好赶上春耕和清明祭祖。现在是暑热肯定不能出远门,秋收之后雍城外的地也要办理过户,找佃农租种。

在那之后赶回去也来不及种今年的冬小麦,而且回来时约莫就下雪了,不适合赶路,所有过完年走最合适。”

“嗯,就这么办。”姜阿爷也赞同,“阿恒,你再写一封信寄过去,就说咱们明年开春回去一趟处理田地和祭祖。”

姜恒点头应下,姜阿奶连忙说道:“寄一封信是寄,寄一个包裹也是寄,给他们寄一些东西回去吧。天气热,吃的肯定寄不了,就寄一些用的吧。”

姜瑶坐在一旁安静的听着,这会也忍不住插嘴,“家里还有一坛醪糟鱼,我去买几个陶罐,分装几罐也寄回去吧,这个路上不怕坏。”

这坛醪糟鱼当初她有释放的了一点异能进去,对这些亲人的身体应该有点帮助。

姜阿娘接过话:“再给老二、老三的几个小孩各买一身棉衣,秋收过后天就冷下来,老家的冬天也很冷。”

姜阿奶:“也行,现在天气热,布庄里的棉衣应当不贵。给你七叔公和族长两个老人家也买一件,让他们帮忙看着点老二和老三他们。

阿恒,你记得叮嘱下你二叔和三叔,不要让几个小孩把以前学的字给忘了。”

姜阿爹接下说:“到时候我回去,把做鱼丸、卤菜交给老二、老三他们,看他们能不能也摆个摊赚点家用。”

姜瑶想起在原身的记忆里,她的大堂弟,姜二叔家的大儿子,小姜瑶一岁,从小就跟在姜瑶身后,经常帮姜瑶烧火,也喜欢吃姜瑶做的各种吃食。

就是不知道这个堂弟的喜不喜欢做饭,愿不愿意待在后厨里做饭。

姜阿奶:“行,就这样吧。”

大家说完话,又休息了半个时辰。等过了一日中最热的时候,太阳已经移到了西边。

姜瑶她们又去店里备菜,虽然中午出门吃饭的人少,但是晚上出门的人并不少,夜市的街头仍旧灯火辉煌,人头攒动。

她们晚上仍旧卖烤肉、烤猪蹄、烤鱼丸、烤蔬菜,当然酒水也少不了。

酒是姜瑶从荣升酒肆买回来的新酒和果子甜酒,饮子仍旧是井水镇过的酸梅汤。

这个季节昆仑瓜上市了,昆仑瓜就是现世说的茄子,本朝叫做昆仑瓜也叫作紫瓜。

食肆里晚上新增了一道烤茄子,蒜蓉茄子。

夕阳沉没时,食肆里点上灯火。

门口烧烤架上的肉串、鱼丸和猪蹄在炭火的炙烤下滋滋冒着油。

烧烤酱刷上,夏天的晚风先一步把这辛辣诱人的烤肉香味吹到街上行人的鼻尖。

食客上门了,姜瑶顺势从旁边的木盆里拿出一条昆仑瓜放在铁网上,然后刷上一层油。

食客看到她把一整条昆仑瓜放在炉子上烤,觉得很新奇,便问道:“小娘子,这昆仑瓜就这样烤吗?能吃吗?”

姜瑶笑着说道:“能吃,等会就能吃了,而且是蒜蓉味的。”

围观的人便看着她时不时给昆仑瓜翻面刷油,慢慢的瓜被烤软了,表皮从紫色变成了深褐色。

只见她拿出一把小刀在昆仑瓜的头和尾各切开,再从中间轻松划开,用夹子和刀把瓜平铺开。

里面白糯的瓜肉露了出来,又见她拿过刷子在瓜肉上刷一层油和一点点烧烤酱。

接着舀了两勺蒜蓉酱均匀的铺在瓜肉上。

很快,昆仑瓜的香味伴着蒜香味在咕嘟和油滋滋声飘散出来。

围观的人忍不住吸口气,“很香,这个烤昆仑瓜我要了。”

“好嘞。”

姜瑶欢快应下,往瓜肉上撒上一点花椒粉、白芝麻和葱花。便用夹子夹到盘子里递给食客。

“小娘子,也给我烤一条昆仑瓜,我要多一点蒜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