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开局被斩首,狄仁杰发来组队邀请 > 第496章 同中书门下三品

第496章 同中书门下三品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开局被斩首,狄仁杰发来组队邀请!

但是,武媚娘不敢动宋真,她也知道,对方如今势力非常恐怖。

能笼络整个朝堂大臣的好评,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

“这人真的是,太恐怖了。”

“如此年纪,便有这样的格局。”

部分人喜欢他,说明他是正常人。

能做到所有人都喜欢他,武媚娘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形容词了。

她摸着自己的大良心自问,坏了,好像自己也觉得宋真这人很不错。

“目前,不可与之为敌。有机会,找他聊聊。”

武媚娘也怕啊,朝堂上所有大臣都跟宋真站在一起,万一他说要废后,那岂不是一呼百应?

皇帝有时候也是很难做的,皇帝也会被道德绑架。

宋真确实没有敌人,可是她有敌人啊。

她的出现,影响了大部分世家的根本利益,很多人恨不得她立刻下台。

“此时正是敏感期,暂时先不找他谈话。”

女人心海底针,宋真明明不是针对她,只是反感佛教徒这群道貌岸然的人。

......

“盟主......”

“说过多少次了,别叫盟主,你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是陛下的仆从,不是我宋真的仆从,懂?”

“好的,阿郎。”

宋真拧眉:“叫我二郎,大郎是陛下。”

前些天他突然想到,如今六道盟参与了灭佛运动,后面还要做许多见不得光的事情,为了避嫌,所以要严正视听。

以后出门,便特么到处乱讲是我宋真的人,出事别把我供出来。

他甚至找了代理人,什么命令都与他撇的干干净净。

宋真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绝对不能让人握住自己的把柄。

能握住他的把柄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老婆崔梦竹。

“二郎,我们偶然购得几幅王羲之的真迹。”

“瓦特?”宋真惊得猛然站了起来。

王羲之?居然是书圣王羲之的真迹?那该有多少钱啊?

“不贵,就五百贯一副。”

其实,放在现在的时期,五百贯已经很值钱了。

宋真无比郁闷,为什么他不能有一扇门,可以将古代的东西拿回现代?

【王羲之《兰亭序》】

说个很现实的现实,王羲之书法的出名,其实是个炒作。

炒作的人,不是后世,而是唐太宗李世民。

两晋之后的南北朝,出现了十六国,只有梁朝的国君比较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而梁朝的建都在建康(南京)。

因为他们本身就处在南方,所以南方文人群体很多人都喜欢王羲之的书法。

那北方文人群体,他们喜欢谁的书法呢?便是三国时期的大书法家,出自豫州(河南汝南)的“楷书之祖”钟繇,字元常。

【钟繇《宣示表》】

到了唐朝,唐太宗为了巩固南北方的关系,以及笼络南方世家人心方便统治,所以他表示出对王羲之书法的喜爱,一开始是具有政治意义的。

当然,王羲之的书法确实写得好,北方文人在帝皇的推广下,逐渐认可。

但是你知道吗?在琅琊王氏族内,他们一开始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更好。

最终,由梁武帝定下王献之不如王羲之的格调。

“子敬之(王献之)不迨逸少(王羲之),犹逸少之不迨元常(钟繇)。”

唐太宗更是极力褒扬王羲之而贬低王献之的作品,这就导致王献之的真迹变得十分不值钱,没有流传多少作品。

【王献之《授衣帖》】

三位大书法家谁的作品更佳,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念及至此,宋真吩咐道:“你们,也去收集一下王献之的作品吧,对了,还有钟繇的。”

“记住,无论多少价钱,尽管买,回来报销。”

“对了,还有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杨子华的画作,也全部买来。”

上面的都是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家和画家,由于时间太远,后世留存他们的作品不多,宋真只能尽自己所能,收集带入自己的陵墓之中。

他不觉得自己很伟大,他相信每个穿越者,如果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都会选择做这些事情。

剩下的,只有设计好防盗措施了。

被国人盗墓还好,最怕的是,在那个动乱年代,流失海外。

......

下班之后,狄仁杰直接走进狄府,辛巴只是抬了下眼眸,然后继续睡大觉,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一天到晚都在睡觉。

“守正,关于扬州碎尸案,陛下刚定判决。”

由于这个案子是两人一起侦破的,所以狄仁杰觉得,应该知会一声。

“陛下怎么判?”

“陛下说,必须严惩不贷,杨辉的直系三代处死,以儆效尤。”

处死的人员,大概有十九个人。

这个时代的直系,与后世的标准不一样,只论父辈的亲属,也就是说,爷爷奶奶、父母以及他的兄弟姐妹,全都要斩!

换个角度想,就是他那一脉。

本来,杨辉家族就属于是不大不小的寒门,这下好了,斩掉十九人,再加上家丑外扬,基本可以确定败落。

没人愿意跟被皇帝问斩过的家族交往,生怕扯上什么因果。

“陛下有没有对佛寺处理?”

狄仁杰遗憾的摇摇头说:“没有。”

“唉,可惜了。”

转念一想,统治者还需要佛教去愚民呢,怎么可能灭佛呢?除非到了收割韭菜的时候,才会动手。

本土道教是不具备愚民功能的,所以在古代,一直不怎么受重视,即便在以道教为国教的唐朝。

......

麟德二年(664年),三月初七。

明面上38岁,实际上30岁的宋真散去刑部尚书的职务,平调到“同中书门下三品”。

朝中众人没有表现出吃惊的表情,陛下这么做,是准备提拔了。

为什么不直接安排侍中或者中书令的宰相职位呢?

因为,自贞观十七年(643年),李积被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首次出现这个职务,李世民便规定。

此后,以此衔为参政标志,虽本官品级高于三品者也要加此衔才得为宰相。

简而言之,这是入场券,你必须做过这个官,才能晋升为宰相。

这个职务是四品官,看似是降职,实际上加封。

“恭喜恭喜,雷国公。”

“还请雷国公此后多多关照才是。”

“祝雷国公日后飞黄腾达。”

下朝后,文武百官纷纷对宋真表示祝福之情。

宋真这一次没有拒绝任命,再拒绝皇帝的好意,就太不识抬举了。

......

门下省是唐朝最高政府机构之一,是三省六部之中的三省之一,与尚书省、中书省并列。

宋真被安排到这个职位,基本定了他日后将是东台左相的地位。

在龙朔元年(661年,书中被神威元年代替),侍中、中书令和尚书令的职位已经被改名狂魔李治改了,分别对应的是东台左相、西台右相和中台匡政。

到了武则天时期,又把东台左相改成“同凤阁鸾台平三品”或“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看似两个职务名字相差无几,实际上只有“平章事”才是执权者。

目前,暂时没有设置中台匡政的人选,也就是说,宰相的名称是东台左相和西台右相。

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这三大最高政府行政机构的职责,稍有不同。

唐朝的门下省,可以说是权力最大,专门发布皇帝诏书以及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

大唐的圣旨开头都是“门下”,足以看出这个机构的重要性。

中书省负责商议讨论,门下省负责拍板发布,尚书省负责执行与监督。

因为国事不多,所以唐高宗中期,只有左相和右相,很少中相。

古代尚左,以左为尊,所以在大部分朝代里,左相的地位与权力就是要比右相要高!

第二天,宋真换了套官服,来到门下省上班。

三省的官服虽然颜色一致,但是上面的雕花可是比六部高级得多。

迎面走来窦德玄,两人十分有礼貌的叉手行礼。

“东台左相,请多多关照。”

“哈哈,守正你过谦了,日后可是你关照我啊。”

“彼此彼此。”

门下省的工作不止是被动发布政令诏书,你还要找出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禀告皇帝。

今天是宋真的首次上任日子,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李治召集他们去政事堂。

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所以我才会说中书省负责开会。

“宋真,你小子,可真让朕好盼望啊。”

“陛下你别说了,我的摸鱼时光被你搞没了。”

“哈哈哈,朕都那么忙了,我不想看到你比我还要悠闲。”

令左右相吃惊的是,陛下与雷国公的相处方式,好像有点......

怎么说呢?不像臣子,更像好友之间的打趣。

见到左相窦德玄和右相刘祥道在场,李治收起笑容,重新恢复天子的威严,武媚娘就坐在他的身边。

这个时期的武媚娘,早已摄政两年,大家见怪不怪了,虽然略带不满,但是不敢多言。

会议由武媚娘主持,她先是小小的恭喜宋真加入,然后直接开门见山提问。

“宋真,我记得你曾经提议过灭佛,有这回事吗?”

“天后殿下,我纠正一下你的用词,我提议的是治佛,不是灭佛。”

武媚娘微眯起眼睛:“哦?你为何会这么想呢?”

宋真站起来回答:“很简单,因为现在佛教徒已有太久未管制。”

“灭佛,不对,应该是治佛。治佛可对朝廷有大利。”

李治一听有好处捞,他顿时有了兴趣,赶紧问道:“细说大利。”

“由于遁入空门,便可以逃避租庸调,根据我安排六道盟前往三百六十州调查,得知如今佛寺,全国已有八万多座,佛僧九十一万。(此数据虚构)”

“这只是登记在案的佛僧数量,实际上有多少呢?未知。”

“平均一座佛寺,就拥有万众佛僧,不知各位如何看?”

此话一出,李治和左右相同时愣住,好家伙,这也太离谱了吧?

“如果,这九十一万僧人,腾出一半,对于我唐的农耕作业和经济发展,该有多大提高呢?税赋又会增加多少?”

李治陷入了沉思,有些事情确实不了解不知道,佛教徒做得也太过分了吧?

武媚娘无从反驳,她却发现了其中漏洞。

“请问,六道盟又是什么机构?”

宋真心中好笑,他早就预判她会拿这个问事。

他望向李治,淡淡道:“六道盟这个组织,陛下知道的,每次出任务,都会请示陛下。”

武媚娘心中一沉,想不到自己同床共枕的丈夫居然还瞒着自己?在外面养了这么多人?

她已经摄政两年,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什么六道盟。

李治点点头,表示他同意宋真的话。

说实话,他自己也不太记得,什么时候批准六道盟去调查佛寺的事情了。

因为宋真每次提交任务清单,都会写一大堆,李治看多了头疼就随手签字。

“宋真,这些数据,准确吗?”

“数据是六道盟奉旨去调查的,各地刺史积极配合,自然不假。”

“......”人家都这么说了,武媚娘不知如何反驳。

见气氛沉默下来,宋真主动开口。

“陛下,佛僧逃避租庸调之外,他们还在当地发放高利贷。扬州少女被杀一千多人的恶劣案件,归根到底就是贷款造成的。”

扬州这个案子,因为影响实在太大了,李治知道,武媚娘也知道。

武媚娘还以为,宋真会以这个案子开口提议灭佛,不对,是治佛。

没想到,这小子不按套路出牌。

“陛下,臣提议,朝廷在各州成立官营钱庄,从国库抽出一点钱物,向民间发放低息贷款。”

“百姓们的借钱欲望大,与其让佛僧赚利息,还不如让朝廷赚这笔钱。”

“钱生钱嘛,很合理。反正放着也是放着。借的人多了,自然钱来得快,主打一个薄利多销。”

窦德玄和刘祥道不约而同的瞪大双眼,特别是刘祥道,他曾经就任过度支郎中,他对这个天才般的提议,感到无比震惊。

李治也惊在原地,低息放贷这个提议真的是太超前了,但是能不能实施呢?

早在西周时期,便有了官方放贷的先例,在唐朝,其实也有,贷款物品,例如稻谷和绢布,也有高利贷,主要针对的是商贩,由于利息太高导致借的人不多,所以一直小打小闹,并且被唐太宗废除。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运用官方放贷,来减缓国家财政压力的政权。

而大力推行官方低息放贷的皇帝,是后面的唐玄宗李隆基。

也就是说,宋真提前了五十五年提出这个政策。

相对于旧时代,不得不说,真是一件十分大胆的新政。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