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不良人:登基称帝,兴复大唐! > 第133章 进士名单出炉

第133章 进士名单出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不良人:登基称帝,兴复大唐!!

朝廷势力孱弱,但大义仍在,可以慢慢收拢天下有才之士,他大唐又不是司马家,一点名声都无。

百年的战乱,世家大族们另起炉灶,纷纷投入各地节度使麾下,一方面施展才能,一方面保全家族。

这是时局变幻之下的必然选择,无可更改。

即便是当初的安史之乱,也不一定有世家子弟投入安禄山,史思明麾下?

朝廷现在应该做的,首先就是梳理财务,开源节流,有了钱,什么事都好办,封建王朝大多数之所以覆灭,便是因为财政出了问题。

没了钱,养不起兵,压不住地方势力,龙蛇起陆。

不过,今年是洪武元年,朝廷要选秀,各地节度使愿意把自家女子送进宫,再怎么说也要赔点嫁妆,同时押送些许赋税钱粮。

这年头,特别讲究,嫁女的时候给出的嫁妆一定要丰厚,要比男方的彩礼更丰厚才行,否则吗,自家的女儿到了别家可能会被婆家看扁。

哪像后世,几十万的彩礼,结果嫁妆只有几床棉被,甚至毛都没一根,直接骗婚。

大殿上,苏铭批阅奏折,同时心中思绪万分,国库中的钱是公家的,他不能一言而决,因为三司使不是他的人而是李嗣源的人。

换言之,现在的三司被李嗣源掌控,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朝廷的财权,财权不在手,苏铭做什么都束手束脚。

只是,三司势大,侵吞了户部大部分权利,他暂时不能将这个权利拿回来,财权太敏感了,容易触碰到李嗣源的神经。

忽然,苏铭轻轻一笑,摇头轻叹,现在想这些还是太早了,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算计的太多反而无用,他现在最要紧的是团结身边的势力,将其拧成一股绳。

算算时间,两个时辰快过去了,也不知道今天的殿试有多少贫寒子弟会脱颖而出,多少世家子弟能入朝堂。

批改完手上的这份奏折,他起身朝太极殿走去。

大殿上,岐王、晋王、薛王正在监考,同时他们也是审卷官之一。

李嗣源在朝中势大,无论做什么事都绕不开他,科举所遴选的官员,他又不可能吃独食,就算是他吃了独食,李嗣源也有办法收买。

不如把一切都摆在明面上,各需所取,百年前,大唐的科举也是如此,朝廷录取的进士们都被各地的节度使招揽录用。

因为他们统治地方,对人才的需求度远远比朝廷要大,朝廷官员多,职位也多,办起事来反而不如节度使的小官府干净利落。

具体的就是三司把户部架空了,要知道唐初的时候可没三司这种集权的怪物。

盐铁司掌工商收入,兵器制造;度支司掌财政收支,粮食漕运;户部司掌户口、赋税、榷酒等,方方面面把朝廷的财权包圆了,连朝廷的粮食命脉也握在手中。

但有了三司,朝廷的三省六部架构还在,这就畸形了,有了三司,压根就不需要户部,但户部还是存在,在朝廷吃空饷。

案上摆着一摞厚厚的试卷,考生们被带到别的地方吃饭,如厕,等到殿试结果。

殿试,苏铭虽露面,却不直接参与审卷,由三王推选出前十名的试卷,再由他点出前三甲就够了。

三百份试卷,半个时辰便看完了,到了三王这等地位,就算是彼此间互为仇敌,在表面上也是一片和气,不会撕破脸皮。

“不错,这份试卷字迹雄浑有力,颇得前朝颜真卿之气象,策论也写的极好。”副中书令李存礼翻阅着手里的试卷,眉宇间颇有几分意动。

天子钦点他们三人,一方面是为了给殿试加码,一方面也是为了传出一个信息,朝廷的纷争已经消弭,局势平稳。

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一个稳定的朝局比什么都重要,只有稳定,才能发展,不然一天到晚的党争内耗,就算是再有实力,也会被耗干。

李嗣源正是察觉到这点,才索性退一步,向天子示好,他知道天子不是等闲之辈,更不会在这个时候不顾大局与他撕破脸皮。

李存礼与李嗣源双方有仇,但在苏铭的压制下,他们还是维持了斗而不破的局面,他现在是副中书令 ,在朝廷只能紧紧依附皇帝。

听到李存礼的话,李嗣源瞥了一眼,没有理会,只是随后拿出几份试卷单独列出来。

女帝倒是没有关注他们,而是一心一意的批阅试卷,与李嗣源和李存礼不同,她的心思全在考生们答题的次卷上。

现在,她与天子的关系更进一步,天子的心思,她最清楚不过,什么儒家经文,他压根就不在乎,唯才是举才是硬道理。

就像是后世那句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儒家经文教做人,教道理,教智慧,但唯独没教怎么做实事,所谓的农学,水利等事关民生的实事,儒家经文中是没有的。

偏偏现在朝廷就需要这些,所以,女帝也从这些试卷中选出了一些次卷答得非常好的试卷。

三人合计之下,最终选出了十份最优的试卷,其中世家子弟的试卷七份,寒门乃至农家子弟的试卷三份。

这十份试卷最后送到苏铭这里,他想了想,点了裴家子弟,韦氏子弟为状元榜眼,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为探花。

这样一来,既给了世家面子,也让寒门子弟得到鼓舞,不至于灰心丧气,对朝廷失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绝对不能为了拉拢寒门子弟,把他们点为状元。

如果他这样做了,无异于是对世家子弟的羞辱,甚至以后他们都不会在朝廷出仕乃至参加科举。

即便不看身份,看试卷,那些世家子弟的试卷质量也要超过寒门子弟一个档次,名单公布出去,也无法服众。

现在寒门的统战价值是绝对不如世家的,但当朝廷的统治稳固之后,情况可能就要反过来了。

一个时辰后,官榜上张贴了殿试的名单,新的进士出炉,这次朝廷一共选了九十九名进士,世家大族占了七成,名次靠前,贫寒子弟三成,占据榜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