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干塘捞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七零随军:海岛日常美滋滋!
扫盲课结束后,徐雨溪和苏云谷刚走出教室,就听见等在门外的宋稼送来了一个好消息。
“小溪,刚才忘了问,明天附近的大队干塘捞鱼,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过去?”
徐雨溪眼睛一亮,塘鱼,那不就是淡水鱼?吃了这么久的海鱼,好想换换口味。
驻地也有个鱼塘,只是要等到春节前才会有动作。而且官兵加军属数量庞大,分到每个人嘴里自然没多少。
“去看看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要是看到想吃的,就多买几条,养两三天问题应该不大。”
苏云谷看出了她的蠢蠢欲动,先行代为应下。
他今天补休完以后,明天开始又要正常归队。有合适机会,让她多出去外面走走挺好。
“我的确是挺想去,就是不知道稼姐你说的附近,有多近啊?路好走吗?”
她的声音很是无奈,甚至悄咪咪地摸了摸屁股。
上次去趁墟的阴影还在,现在想起来,似乎还能感受到那种酸痛麻交加的感觉。
至于宋稼口中的附近,她是持怀疑态度的。
趁墟要骑差不多两个小时自行车的路程,在对方眼中也只是不近而已。
要是路好走也就算了。
问题是不停重复的上坡下坡,还有蜿蜒曲折的山路,带来的疲惫感和平地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家属区,能和彪悍的宋稼同志一样,时不时就去趁墟的,真没几个人。
所以她每次去的同伴,都不同。
“和我们上次去墟市其实是同条路,不过只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是真的很近,不骗你。怎么样,一起过去吧?”
宋稼哈哈大笑,知道她被上次去墟市的艰辛吓得不轻。
自那之后,她们还组队去过两次,不过徐雨溪死活都不肯再参与。
“大部分家属都会带着孩子过去凑热闹,所以不骑车,结伴走路去。
不用一个小时,肯定能到。如果买得多的话,村子里会派牛车帮我们把鱼运回来。”
军属们每年都会过去买鱼。
由于她们的身份是军属,再加上是直接跟大队进行交易,算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并不属于私下买卖。
“行。什么时候过去,下午吗?”
参照以前老家干塘的经验,一般是视水深的程度,在半夜或者早上开始放水。
放水的时候,还要有人在旁边守着。
一是防着鱼从排水的口子上跳出去,二是担心有人来偷鱼。
等到下午放工时分,正好能捞鱼回家做晚饭。
“不过,怎么这么早就开始干塘了?一般不是都要到腊月底吗?”
今年的春节是在1971年1月27日,现在才12月中旬,到过年足足有一个多月呢。
“那个大队有几个鱼塘,年年都会提前一个月就陆续开始捞鱼,免得年底扎堆。”
“那岂不是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时不时就有塘鱼可以吃了?”
“不止,还有水库鱼,泥腥味更淡、更好吃。”
被她带动着,宋稼发现自己居然也馋了起来。
好在已经到了家属楼下,匆忙道别后就上楼。
再说下去,她怕自己晚上会饿到睡不着。
第二天下午,一众军属赶到鱼塘边的时候,那里已经围满了人,热闹非凡。
水已经基本快放好,马上就可以捞鱼。
存在感最强的,毫无疑问是孩子。
挤挤挨挨地或站或坐或蹲在鱼塘边上,个个摩拳擦掌,仿佛等会儿要下塘的人是他们。
第一轮,是先由几个人拖着大网从一边走向另一边。
拖网的过程中,受到惊吓的鱼便在空中此起彼伏地奋力摆动。
“鱼鱼在跳舞,快跳到我怀里来。过来过来,我会接住你们的,跟我回家吧!”
桑月扯着小奶音,张开双臂拼命往前探,动作幅度大得宋稼差点没抱住。
“月月,先别动。你再动就要掉进塘里,直接和鱼一起跳舞了。”
用网捞过两轮之后,打开排水口继续放水。
这一次,要等到池塘里的水基本放干才算好。
虽说没什么水了,可因为淤泥比较深,捉鱼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有些比较老谋深算的鱼,会故意藏在淤泥里一动不动,只有呼吸的时候才能看出些端倪。
这时候,就要看谁眼睛利、耳朵灵了。
只要注意到有异动的地方,就立刻探过去,肯定能抓一条鱼出来。
有的时候,甚至还能抓到漏网的大鱼呢。
“那里有鱼,那堆泥里面有一条好大的鱼!”
“角落那里,有好几条蛇,它们要出来咬人了!”
“笨蛋,那是黄鳝,不咬人!”
捉鱼的气氛比刚才网鱼的时候要热烈许多。
特别是孩子们,一个比一个厉害,纷纷当起了指路人的角色。
徐雨溪眼也不眨地盯着生龙活虎的鱼,脑子里在飞快地过着菜单。
淡水鱼的经典代表鲈鱼必须要买。
清甜细腻,肉多刺少,一口下去,就是其他肉类都比不了的鲜香嫩滑。
虽然不时有海鲈可以慰藉一下相思之情,但它们终究是不一样的!
鳙鱼肯定要下手,和豆腐做汤味道一绝。
以刚捕获的一年份新鲜鳙鱼头为主料,加上嫩豆腐细火慢炖。
炖好后的汤,色泽如玉,芳香四溢,入口甘醇,光是想想就让人不自觉地吞口水。
……
最后一种,不作他想肯定是泥鳅。
秋风起,泥鳅肥,初冬泥鳅赛人参。
这样肉肥味鲜,营养丰富的宝贝,怎么能错过?
大队长边叫人给她称鱼,边笑出了满脸的褶子。
“泥鳅在我们这里都没有人吃的。你们要的话就跟以前一样,八分钱一斤。”
这东西塘里、田里、溪里到处都是,成天到晚在污泥里打滚,脏兮兮的,又粘又少肉,还有很浓的泥腥味。
这些年来根本没人稀罕要。
就算捡了回家,也是喂鸡喂鸭喂鹅。也就是内陆的军属过来以后,才当成宝贝。
最开始大家都说不要钱,直接送就好。可这些同志觉悟高,不肯占他们的便宜。
后来大家经过几番商量后,最终定下了现在的价格。
参考依据,来自于市面上最低等的鱼脚,小条的都是按照一角钱一斤来卖。
鉴于泥鳅实在没人稀罕,又到处都是,索性在此基础上还再降了两分钱。
徐雨溪对于这个情况倒是不觉得惊讶。
他们本身就近海,各种好吃、易做的鱼应有尽有,多半不乐意吃这种加工起来超级麻烦的怪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