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西山往事 > 第38章 打工潮

第38章 打工潮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西山往事!

那天星期一,周英到S市来了,和老公一起来的。

周英还蛮会碰时间,正巧赶上俞敏不上班的日子。这是周英和老公第一次出远门,两人打算去南方打工。

俞敏关心地问:“打算去哪个地方打工呢?”

周英说:“南方h市一家瓷器厂,有我们村的人。她说,那里大量招工。”

俞敏又问:“孩子呢?怎么安排?”

“奶奶答应带。”

俞敏说:“那就好。只是孩子太小,成留守儿童了。”

一听这话,周英忍不住眼睛就红了,要哭的样子。主要是舍不得孩子。

俞敏轻轻给自己一巴掌:“瞧我这张嘴,都说了些啥。”

俞敏又问:“你们俩到瓷器厂,具体干哪个工序呢?有了解清楚吗?”

因为俞敏听说过,沿海城市很多工厂企业,都是那种流水线作业,一个钉子一个眼,马虎不得。

周英说:“我贴花,他烧窑。”

周英老公补充:“听说烧窑工资高。”周英的老公的样子,憨憨地,一看就是个老实巴交的人。

俞敏没见过瓷器厂的窑是什么样子的。但俞敏见过乡下的土窑。可以想象,虽然烧窑工资高,但危险性也大。

小时候,俞敏父亲上山烧木炭,有一个泥巴糊的土窑。木炭烧好以后,出窑时,特别危险。

土窑里面温度很高,不等温度下降太低,人就要进到土窑里面,出货。热的要命,有被烧伤的危险。

俞敏叮嘱周英老公:“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安全第一。”

周英说:“我们还没买火车票的。”

俞敏说:“我知道,我这就去买。”

“不要你出钱买,你带我们去就行了。”

俞敏说:“没事。两张火车票而已,我去去就来。”

周英坚持:“我们也去,熟悉一下路。”

于是,三个人一起下楼。俞敏准备拦十八路公交。周英说:“能不能不坐公交,走路去。”

俞敏问:“你是不是怕晕车?”

周英老公抢着说:“班车从身边过一下路,扬起一阵汽油味,她都会晕到吐。”

俞敏担心起来:“那你怎么办?去h市要坐一晚上车。下了火车,还要转汽车。”

周英自己也有点忐忑:“只好咬咬牙了。”

火车站,排队买票的人特别多。改革开放年代,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比内地快。周军算是第一批南下打工的人。轮到周英这会儿,已经处于轰轰烈烈的打工潮流阶段了。

这几年,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说,真是抛家弃小,背井离乡。这一点,从火车站人山人海的购票、等车场面,便可窥见一斑。

俞敏让周英两口子,在人少一点的外广场等候,自己进售票厅排队买票。准备买第二天上午去往h市的火车。

买完票,又带着两人,到附近药店里买晕车药。店老板介绍:“有晕车贴,要不要。”

俞敏问:“怎么贴?”

店老板示范:“贴在耳朵背后。”

俞敏问:“管用吗?”

店老板保证:“肯定管用。”于是俞敏又给周英买了几片晕车贴。

回程路上,俞敏建议:“我带你们俩去爬一下西山吧。”

周英问:“西山好玩吗?”

俞敏说:“去了你就知道了。”

爬到西山山顶,需要一个半小时。周英和她老公,来自大山深处,都是爬山高手,把俞敏远远甩在屁股后面。

到了山顶,周英一看:“呀!视线可真好,能看出去老远啊!”

俞敏说:“要是天黑了,爬上来看夜景,那才叫好看呢。”

周英问:“晚上也能爬山吗?”

“你没见路两边都有路灯吗?晚上这里人可多了。”

下了山,俞敏说:“我带你们俩去餐馆撮一顿吧。”

周英是个节俭的人,赶紧推辞:“太贵,别吃。我们去看看妈和俞林。”

俞敏赶紧给母亲打电话报餐:“周英来了,我们三个人,煮我们的饭。”

黄翠兰和俞林,早已经被俞敏从Z县接过来,安顿好了。俞敏还给俞林买了台二手电脑,又拉了宽带线路,摆在那个小阁楼里。

这样,俞林也能有个打发时间的去处。自从有了电脑,俞林有时候都懒得下楼。

俞敏就后悔,不该给他买电脑,太没有节制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