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系统助我重振大明 > 第408章 全面开花

第408章 全面开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系统助我重振大明!

竟然可以运载七十万将士??朱由检听闻此言之后,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狂喜,这样一来可真是太好了,完全符合他内心所想啊。

经过短暂思考过后,朱由检毫不犹豫地说道:“甚好!!!张爱卿,朕考虑到西伯利亚地区,尽管有秦老将军率领的第七集团军前去增援,但与沙俄的兵力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既然朝廷已经做出了开辟新战线的决定,那就必须全力以赴。朕打算将这百万大军中的三十万人调拨给秦老将军指挥,卿认为如何?”

实际上,朱由检的想法非常直白明了:给秦良玉和吴三桂增加三十万兵力,力求能够从西伯利亚长驱直入沙俄的核心地带,最好能一口气打到莫斯科,如果实在不行,至少也要迫使沙俄从欧洲撤军。

“陛下,臣并无异议,只是朝廷新增百万大军,后勤方面的压力会很大,臣申请再募大量民夫,以用于大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张煌言拱手道。

“嗯,卿之所言,朕准了。”朱由检点点头,想了想再道:“那就再募十万,务必要保障大军物资充足。”

"陛下圣明!!!"

明初,太祖朱元璋为了稳定和发展其政权,非常重视军队和军事后勤建设,军队是以国家供应为主,军队自筹为辅。为适应军队作战的需要,明朝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行政机构对军队的保障,此时的各级官府皆有很好的运转能力,后勤方面自然无虑。

到了后期,自不必多说,政务糜烂、贪污不断、兵匪横行,再加上没有现代化的道路、交通工具,行军又是个非常消耗体力的事情,每运送一石粮食,所消耗的资源将是这一石粮食的数倍以上,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而经过这许多年的发展,不得不说,大明目前的后勤保障体系已然非常完备,如今早已告别了人力和畜力为主的时代,比之数年之前要强大了十数倍都不止。

仅从交通方面来说,蒸汽机的成功自然就带来了相当大的变革,第一代火车轨道早在五年前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设,目前基本涵盖各大行省和城池,为了配合朝廷的扩张战略,铁路甚至向北延伸跨越了贝加尔湖。

此外,还包括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大型运输车等装备,现在也已经形成了规模。

这十万民夫的招募,其主要作用不再是长途运输,而是初期的募粮、搬运等杂务。当然,前期朝廷已然招募了十万人从事相关工作。

"另外,我大明的南边的缅甸和暹罗也不能放任自流了,让孙可望和堵胤锡分别领着倭奴仆从军去那边儿转一转。"朱由检道。

“陛下!!!”朱由检此话,让张煌言还是有些吃惊的。

要知道,整个缅甸在1044年形成统一国家后,经历了蒲甘和东吁两个王朝,特别是现在的东吁王朝,国力最为强盛,虽说到了缅王平达力时,国力已然衰退很多。

至于暹罗国,目前正处于阿瑜陀耶王朝时期,其国家实力相较于东吁王朝而而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何况大明目前可是处于爱尔兰、和兰与西伯利亚等多线作战困难的局面的。

如若此刻还要再去招惹缅甸和暹罗,那可就是数线作战了,而且看陛下这个态度,似乎胃口还不止于此。

“嗯?张卿,有何话说???”见张煌言欲言又止,朱由检开口询问。

“陛下恕罪,同时对缅甸和暹罗动兵的话,朝廷可就是数线同时开战了,臣有些担心~~~万一在某条战线上出现疏漏的话,对朝廷来说就是万劫不复的灾难。”张煌言先是拱手一礼后,道。

朱由检明白,张煌言的担忧自然有些道理,只是他过于小心谨慎了,没有看到大明与他们之间的巨大差距。

在他看来,哪怕是再来两个缅甸和暹罗,都不够大明的一合之敌。

于是,朱由检有些不悦道:"张卿,作为大明帝国的兵部尚书,朕希望你能看到我大明真实的国力,哪怕是与整个世界为敌,朕亦是毫无所惧,那小小的缅甸和暹罗又如何能与我大明抗衡?

再者,东南亚地区各种资源都极为丰富,其影响力不低于西伯利亚地区,朝廷早已定好发展国策,这是不容更改的。"

朱由检此时所说的国策,无非就是当初提的三大战略,这亚洲板块必须为大明所有。

"陛下,臣明白,臣立刻去办。"

二人在继续商讨之后,朱由检下达三点明确的旨意:一是新编练的三十万大军、第七集团军和关宁军共同组建西伯利亚军团,以秦良玉为主将,吴三桂为副将,总兵力约为三十六万人,其任务是由东向西攻入莫斯科。

二是新编练的七十万大军和在欧洲作战的所有部队,共同组建欧洲军团,以杨奇为主将、其余各将为副将,总兵力约为一百万人,帮助爱尔兰复国及彻底击败欧洲诸国。

三是调集所可望和堵胤锡二人的部队,各自加以十万的倭奴仆从军,分别进入缅甸和暹罗。

其实,朱由检的真实想法,是准备派遣大军从西域一路打到欧洲去的。

不过仔细思索下来,此事貌似难度还不是一般的小,搞的不好大明就有可能全盘皆输,所以,还是逐步推进稳妥一些,反正大明现在怎么看,胜利的希望也更大一些。

......

崇祯二十七年五月二九,在准备了月余之后,已然编入欧洲军团的七十万大军,正式乘坐一千四百余艘大型运输船,在大量的战船和补给船的护卫下,浩浩荡荡的向着欧洲挺进。

当然,这支船队搭载的新式武器,可以说在将来,给欧洲各国带来了灭顶之灾。

在此之前,增援托木斯克的三十万大军同样北上,而孙可望及堵胤锡二人在接到命令后,率领军队亦是分别赶到陇川府和孟艮府集结,等待倭奴仆从军的到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