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诸天领主路之从1188开始 > 第五十九章 文武相济

第五十九章 文武相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诸天领主路之从1188开始!

当清晨曙光乍现,火红的朝阳轻巧地跃出山头,那璀璨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夜空,也为新的一天揭开了序幕!

吃完早饭的士兵们开始继续搜索物资,邢承恩和王进在生番寨子的高处看着远方的大湖。

“二哥儿,此地依山傍水,夏日应是避暑的好地方啊!”

“王大哥,这地方是好可是我们人手不够,暂时占不了,只能留待以后了!”

“是啊,缺人啊,这么好的地方,可惜了,不如二哥儿先将此湖取个名字,生番要是再回来,日后咱们师出有名了。”

“以湖中小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此湖就叫日月潭!”

“好形象的名字,不错,就叫日月潭!”

“二哥儿,是如何看待武人和军队的?”

王进昨天听了邢承恩的话,一晚上都没有睡好,今天趁四周无人,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疑问。

“强国必先强军,如果没有强军那强国就是个笑话,军人地位不应在文官之下,但军人不得干政,不然就是藩镇割据!而文官独大就是大宋被人狠揍的局面!

所以我的眼里文人和武人地位平等,文人治理好地方为军人提供后勤保障,武人保家卫国为文人和百姓提供安全保障,双方合作共赢才是一个合理的体系。”

王进是可信之人,邢承恩也和他说了未来的计划。

未来邢承恩会组建政事院和军事院,政事院出来的学生历练历练当文官,军事院出来的当军官,谁也别干涉对方的专业领域。

所谓的武人专权,并不是说仅仅是几个单独的武将专权,而是一群军官利益集团的专权。

这种军官利益集团,简单的比喻一下,它就像是德国的容克军官贵族集团,它是一个整体。

在唐朝很明显的就是魏博牙兵,不管谁做节度使,只要无法给牙兵们带来好处,就会被魏博牙兵干掉,另找代理人。

后来的赵匡胤也一样。

所以北宋以后整个士大夫阶层所警惕的,不是某个单个的武将,而是对从士兵到基层军官,再到高级武将整个集团的防范。

由此形成了一个高度团结的文官集团,他们结成整体压制武人集团。

而这个文官集团成型之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畸形怪物。

他们在经济上结成联盟,控制土地、资本和人才,在文化上掌控舆论,获得了几乎绝对的知识解释权,在政治上彻底压制武人集团,在朝堂和地方一手遮天。

这样一个强大的集团,上可以威慑皇帝,下可以统治百姓。

他们已经没有了可以制约的力量,完全是无敌的,所以他们疯狂的利用自己的权力获取利益。

赵宋官家得国不正,于是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加强君主集权上。

既要不停讨好掌握舆论的文人士大夫,不光给权给钱,还分房分地。

又要不断削弱地方,防止出现权臣或军阀,再搞一次黄袍加身。

但直接削,又担心给人逼反了,于是就通过增设办事环节、增加官员职位,搞分权。

分权的结果,就是行政机构越来越臃肿,办事的效率也越来越低,相当于养了一大堆废物。

其实还不如废物,因为这些人会勾心斗角、互相掣肘,还会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扰乱民生。

分权的思路贯彻到军队,结果就是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指挥混乱。

宋廷为了维稳,又把军队发展成了流民的收容系统,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他们还动不动就把流氓土匪刺字发配,拿去充军,这样的军队没有荣誉感,打顺风仗还行,拼命?没门!

兵虽然招了一大堆,国防支出也占到了财政的六成以上,但就是打不了仗,还需要花钱买和平。

冗官、冗兵、岁币,都是沉重的财政负担,全压在老百姓的头上,宋朝苛捐杂税最多时达到六七十种,而唐朝仅有十五种左右了。

所以有宋一朝造反受招安都成体系化了。

宋朝的文官制度已经是中国皇权制度的顶峰,不光是大臣对皇帝有节制,地方对中央有节制,各部门之间的节制,最终都是为了限制权力过度集中于一人之手。

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

都有那么点现代民主制度的意思了。

然而南宋有权臣,这一点跟北宋特别不一样。

从秦桧到贾似道,大权臣不断出现。

到南宋末年,贾似道当政时候,权力集中尤为严重。

所以最后还是被元朝灭了。

权力制衡当然有弊端,皇帝或者大臣不能大权独揽,就会本能心生恐惧。

控制力不够,说了又不算,这要是哪天有人带兵冲进皇宫,我不就完了吗?

尤其他们赵宋皇朝的太祖皇帝就是靠这一招夺的后周的江山。

所以不能出现军头,谁要是军权在握,大宋皇帝就一定会搞他,往死里搞!

所以骁勇善战的岳飞想北伐是不可能的。

因为北伐就一定会出现军头,不是岳飞,也会是别的人。

北伐顶多是收复失地,军头一出,可就有亡国之虞。

可是赵家后来忘记了,无论什么时候,武力才是最可靠的。

兵权,永远是权力中的权力。

敌人读了经书,就不是敌人了吗?说不定前面放下经书,后面就举起刀子。

没有武力,你拿到话语权又有何用?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文官压制武人,卡钱卡粮,武人就吃空饷,反正是纸面数据你又看不到真实情况。

南宋士兵花名册上,常年有八十万大军,然而超过三分之二都是吃空饷的账面数字,早就是公开心照不宣的秘密。

所以贾似道一打算搞清查名册的“打算法”,马上就是刘整等大批宿将直接北上降敌。

老赵家只盯着自家内部情况而忘了外部大环境了。

打个比方,在学校里老赵就是一班班霸,他团结了一批人把班里不服气的都收拾了一遍,自己可以稳稳的保证班霸地位。

可这时大门被踹开了,隔壁二班的班霸带着一群人来揍你了,你高喊着大家给我上,你猜一班这群被收拾的人会不会上?

冷眼旁观都是良心的,有人恨不得加入对方一起揍你,你还怎么玩?

就算你出钱和二班的班霸和解,两人处成兄弟了,三班的体育生班霸把二班的干翻了,又来找你麻烦,然后你是纳头就拜,直接喊大哥。

跟着你混的人怎么看你?跟谁不是当小弟非的跟着你混?你连脸都不要了!跟着你混有毛前途,要不是自己在一班换不了班谁跟你混?

两宋皇帝个人能力普遍较低,也是导致两宋国势颓势的原因之一。

就大宋官家们那拉胯的能耐,在五代几十年乱世都没能壮大的党项李氏,在五代乱世已经结束,风头正盛的北宋初期,居然能壮大成西夏王朝,跟北宋争霸百年。

关键是宋太宗时期党项李氏就已经献出老巢五州之地,结果高梁河车神居然被带着几十个毛贼起家反宋的李继迁翻盘。

你说让一群文官掌军能拉夸成什么样子?

还大言不惭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邢承恩不否认唱名的人有才华,可这和打仗有毛关系?

狄青和韩琦的关系是很好的,狄青去世之后,韩琦还为狄青写了祭文,名为《祭狄相文》。

显然,韩琦视狄青为好友,狄青也是得到韩琦的尊敬。

但是在一向不争名誉的狄青在被宋仁宗升职为枢密使,这可让大宋文官集团炸窝了。

自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重文轻武的国策之下,武人从来没有做过这个位置。

开了这个头,以后武人是不是又要崛起了,以后会不会变成后唐以来的军阀混战,武人当政的局面,文官集团一致对外,开始了对狄青的排挤。

很多人劝解狄青不要当这个官职,狄青并不同意,就像狄青不会洗掉自己脸上的疤痕一样,脸上刺字才能当兵。

狄青从一个小兵升职到帝国的最高军事长官,狄青就想给天下武人,天下士兵做一个表率,只要努力杀敌报国,就可以像我狄青一样,身居高位。

但是显然狄青虽然官居高职,但是除了皇帝非常支持狄青,其他文官,不论忠奸都群起而攻之。

皇帝亲自为狄青辩解说狄青是忠臣,当时的宰相文彦博直接说,当年太祖焉能不是忠臣?

老赵家的例子被文官一再拿来说事,这谁受得了?

最终大宋一代名将被贬陈州,郁郁而死。

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的韩琦也许不知道,北宋末年的六贼中有2位都是东华唱名的进士,一代奸臣秦桧还是状元出身,建立伪楚的张邦昌也是进士出身。

反而是韩琦看不起的大头兵岳飞和韩世忠拯救了大宋风雨飘摇的小朝廷让赵构得以偏安一偶建立南宋。

南宋传世152年中还是不可救药的重文轻武,甚至这些好男儿一直都是以主和派为最多,辛弃疾、陆游这些有志于北伐的文人,以及岳飞和韩世忠这样的武人都被贬出权利中心。

靖康之耻墨迹未干,南宋的好男儿已经开始“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了。

文天祥、陆秀夫算是为韩琦的好男儿挣了口气,然而绝大部分文人都成了软骨头,这样的结果可是韩琦所想。

可是身为文官利益既得者,韩琦,范冲淹甚至被誉为青天的包拯都没有谁支持狄青。

追溯到太祖赵匡胤时代,就应该明白,为了防止武将作乱,而不断打压武人。

矫枉过正的结果,最终是亡国灭种,文武相济方是一个封建王朝的正常姿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