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在乱世搞基建当女帝 > 第71章 活字印刷与医学课

第71章 活字印刷与医学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乱世搞基建当女帝!

楚襄忙不迭地放下注射器,去教木匠们排版和印墨。

按照医学教材内容,把单字挨个挑出来,排列在字盘内,然后涂墨印刷。

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若是只印二三本书籍,活字印刷并不比雕版印刷快,如果印成百上千份,活字印刷的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

很快,大燕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纸质书新鲜出炉了。

那时,在场的工匠们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后来,当印刷的书籍越来越多,知识的传播越来越广泛,世家大族文化垄断的局面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走入世人的视野时,他们才意识到——

原来正是他们这些地位“卑贱”的工匠们,亲手打破了世家大族通过门阀政治树立的阶级鸿沟和森严门槛,让底层百姓获得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在那个平平无奇的冬日里,他们在那位公主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两个月后。

第一批医学类教材印刷完毕,永宁的医学课正式开课,授课老师寻春姑娘和公主殿下。

授课对象是全永宁十三周岁以上、三十周岁以下的人群,当然现在也包括胶东郡来的百姓。

他们几乎全员通过了考察,陆续住进了城外建起的房子。

自此,原来的永宁城被称为内城,胶东郡百姓住的地方则称为二城。

这是百姓自发改的称呼,也代表着永宁的百姓接纳了胶东郡百姓。

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一件好事,却苦了城内留守的建筑队。

公主殿下让建筑队在二城周边再建一道城墙和城楼,这样才像是一个整体嘛。

正式安顿下来的胶东郡灾民按照规矩,租赁了新开垦出来的土地,领了新种,准备明年的春耕。

农闲之时也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活计。

比如伏修远,他水性好,就去应征做了船工,在永宁和平县之间来回,时不时地带点平县的便宜食盐和海货回来。

听说平县的棉布保暖柔肤,在外头卖疯了, 对辽东的百姓却有优惠价。

于是他咬牙花了大半个月工钱,扯了九尺布,准备给妻子和刚满月的女儿做身新衣裳。

入冬啦!总该穿得暖和些!

他爹伏含章则是托了三堂叔的福,顺利进了学堂教孩子们天文地理。

他家妻子齐柔出了月子后,时不时地去做些纺纱织布的活,孩子则交给他娘照顾。

后来学堂医学课开课,妻子便去听课了。

他觉得这是好事,当初要不是那位心善的寻春姑娘,妻子和孩子能不能活都难说呢。

妻子多听听课,以后成了医士,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齐柔第一天去学堂的时候,还有些忐忑,她怕就她一个女子凑这个“热闹”。

到了才发现,是她想多了。

学堂里反而是女童人数占大半。

授课的是寻春,从人体脉络和构造开始讲起。

齐柔对寻春充满感激,听她的课格外认真。

下了课后,小心翼翼地将夫君从山上挖来的山货,送给寻春。

她一直想找机会好好感激寻春姑娘,可惜既碰不上面,又囊中羞涩,现在只能送些山货。

寻春笑了笑,“你生产过后,身体可有不适?”

“谢姑娘关心,我都好得很。”

永宁对孕妇和老弱格外照顾,她从入城到生产再到坐月子,全都是医营的妇医们一手照顾的。

她知道,这都是那位公主殿下的恩典。

殿下对她而言,宛如救世菩萨。

然而她身份卑微,这辈子大约都没资格亲自向殿下谢恩。

然而齐柔没想到殿下偶尔会来学堂看看。

在某个平平无奇的午后,她亲眼看到了殿下。

十三、四岁的模样,有一双令人望之失神的杏眸,仿佛比万千星辰还要明亮。

齐柔从未见过这样熠熠生辉的女子,只一眼,便让人心生仰望。

她并无太擅长的技艺,唯独记性不错,又挺细心——她要好好听课,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寻春姑娘那样,为殿下分忧解难。

齐柔心中有了目标与期待,听学的时候便愈发认真。

…………

康平四年三月,伴随着胶东郡灾民考察期的结束,楚襄发布了两则告示。

第一则,抽调永宁和平县的司农去到周边各县城,教导、督促开荒和新粮春耕的事宜。

和平县一样靠南的县城,同时加种棉花。

第二则,面向辽东所有县城募兵,包括从胶东来的灾民。

优渥的从军条件,毫无意外地吸引了大量青壮,约有一千八百多人。

楚襄敢这个时候扩兵,一方面是因为瓷器和各色纸张的持续热销,给她积累了丰厚的家底。

尤其是蜡笺纸,大燕那些热衷于附庸风雅的文人雅士是真的疯狂,蜡笺纸的价格被炒到了连楚襄自己听了都心虚的程度。

其次就是因为新崭露头角的棉布,新鲜感让刚面世的棉布广受欢迎,而保暖亲肤的特质则令其足可以和南方的丝织品一较高下。

等明年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上来了,还能做棉花被,到时候让那些大户人家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暖和。

如此,家底越多,楚襄也就敢招兵了。

招完就赶紧送去牧场,让霍浔带人抓紧训练,赶在沃木延南下之前主动先把他打趴——

按照原历史,沃木延来年秋天就要来犯了。

时间愈近,楚襄愈迫切,翻沃木延发家史就愈发勤快了。

然后她就在那本《箛族风云与经济文化通史》里发现了从前一个被她忽略的细节。

为了这个细节,楚襄决定亲自带着新兵去一趟牧场。

不过去牧场之前,她先转道去了一趟平县。

算算时间,第二艘运输船的建造该到尾声了。

她要去验收,还要安排一个重要任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