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在乱世搞基建当女帝 > 第72章 朝阳号与海上商队

第72章 朝阳号与海上商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乱世搞基建当女帝!

果然到了平县船坞,船工们正在对船壳表面进行刨光、清理。

专门的艌匠师傅忙着用工具将麻板填入木材缝隙,捣实后再把桐油灰敷在缝隙之上,用工具将封堵表面刮平,铲除多余的油灰。

楚襄在平县等了两天,船工们加班加点地给着整个船壳完成艌缝,再用桐油将船体刷一遍,就算是竣工了。

段雪松来请她的时候,仿佛浑身上下都因为兴奋而发光。

他一贯不善言辞,也不做什么开场白,径直将备好的造船记录奉上。

“殿下,此船长十丈四尺,阔四丈八尺,深八尺。上平如衡,下侧如刃,可破浪而行,适用于任何水深浪急的海域!”

比起平县一号建成时的激动,此时的段雪松心中更多的是骄傲。

他没有辜负殿下的赏识和期望。

他郑重道:“请殿下为此船赐名。”

楚襄笑了笑,目光投向那屹立在船坞之中的高大海船:“就叫朝阳号吧。”

“朝阳?”

段雪松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

代表着新的开始与蓬勃生机吗?

不待他细想,又听殿下吩咐道:“本宫已从永宁调了人手过来,你再从平县和周边招募些水性好的,驶着朝阳号南下。”

陆上行商的交通限制太大了,佟钱他们于南北之间往返,总是花去很多时间。

牛车、马车之类的载具的承载量也令楚襄很是不满意。

所以大型运输船一经造好,便将他们召回,在周边郡县做些生意即可。

而往南方售卖瓷器、纸张、棉布和东珠的生意还是让海上商队负责吧——船只也能载回更多的粮食。

开荒种田固然给她提供了大量的粮食,但是仍然不够。

将来天灾人祸一来,那些粮商要么狂抬粮价,要么粮食烂在仓库里,都不会给流民和底层百姓一粒米。

既然如此,不如尽量握在她手里。

她会让这些粮食在乱世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但是同样的,楚襄仍旧不想让人发现那些新物件是从辽东出去的,所以商队构成人员照旧来自各郡,口音各异。

此外,她将早就准备好的海运路线舆图交给段雪松。

“让水手们按照本宫划定好的路线行驶,尤其是返航时,必须照做无误。”

简单来说就是,返航经过胶东郡与东海郡之间的琅琊郡时,便有意识地转往东边的深海。

过了胶东郡之后,再往近海来。

这样一来,就等于在琅琊郡时渐渐隐去了踪迹。

后期即便有人起疑,开始追寻运输船的的路线,也只会发现船消失在了琅琊郡附近的海域。

为何偏偏在琅琊郡附近消失,莫不是入了港口?

她不能让辽东进入外界的视线,只能让琅琊郡背锅。

琅琊郡,原是皇帝爹给她定的封地。

去年,已被楚熠赏给了太川王——太川王供奉不少,至少在修建渭河行宫一事上,出了不少钱财。

话说回来,她那位五皇兄虽然千辛万苦谋得了皇位,但如今想必日子不好过吧。

渭河行宫的修建,劳民伤财,搞得渭河南北两岸的几个郡县怨声载道。

大大小小的乱子层出不穷,神使军遍地平乱。

盛京的李桓姑姑传信来说,楚熠也是不怕死,还敢时不时地外出巡游。

楚襄猜测,他在盛京待着大概也烦得很。

朝中,他的岳丈虎威将军势大;内廷,由他的心腹宦官薛复把持,虽说二人对他都还算忠心,却互相不对付。

从历史看,这两人争权夺利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那心胸狭窄的死老太后更是权欲熏心,后宫还不够她作威作福的,总是想把手伸到前朝。

丞相苏立是她娘家的表兄——一些野史里总会编排她和苏立的风月故事。

可说到底,不过是因为苏立是她在政治上最值得信任与依赖的人。

何况太后养面首也不算多稀奇的事,苏立背负着面首与政治顾问的双重身份,也属情理之中。

只不过太后干政、外戚擅权,自古以来都是帝王的忌讳。

楚熠又不是年幼无助的稚子,怎么可能允许太后肆无忌惮。

他能暂时容忍,全是因为母子之情。

太后若是蹬鼻子上脸,母子间的嫌隙也会越来越大。

想想她在历史上的结局,也着实令人玩味。

——不过也是因为朝堂后宫一团乱麻,他们才想不起来被扔到犄角旮旯的她。

楚襄怀着愉快的心情,离开平县,转道北上去牧场。

越往北走越冷,幸亏她让赵起给牧场建冰窖的时候,顺手搭上水泥房,里头照例盘了火炕。

普通军士住的是大通铺,一堆青壮挤在一起,更不用担心冷的问题。

楚襄缩在狐裘大氅里,撩开马车的窗帘,朝后看了看。

乌央乌央的一千多新兵啊,到了牧场,如何安顿都令人头大。

好在有赵起,他建房子已经越来越熟练了。

也不知道霍浔见到这一千多新人,会是何反应?

新兵经过多久的训练,才能上战场呢?

还有沃木延……楚襄一路上颠三倒四地想东想西,然而到了牧场,见到冰窖里冷藏的、今天刚挤出的新鲜羊奶,顿时把什么都忘了。

“负雪呀,继冰糖葫芦之后,你又有口福了。今天本宫给你做椰蓉奶块。”

负雪愣了愣:“殿下不先去看看霍将军吗?”

“看霍浔做什么?他不是忙着训练吗?再说来了那么多新人,够他忙得。咱们先搞吃的。”

楚襄两眼放光地盛了一斤羊奶,转去厨房。

新鲜出炉的羊奶不能直接饮用,最好高温杀菌。

“生火,往锅里兑一点水,把羊奶煮开。”

吩咐负雪的同时,楚襄从仓库里摸出奶粉、细砂糖、玉米淀粉和椰蓉。

将奶粉、细砂糖和玉米淀粉倒进碗里备用。

眼见羊奶甫一煮开,就立即捞到另一个碗里,放到外面放凉。

等待的间隙,楚襄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本,在上面记录具体的操作过程。

——这是她自制的食谱,上面记载了她做过的后世的吃食。

等食谱积攒的够厚、辽东的物产逐渐丰富,她就让人批量印刷出来。

改造大燕,从丰富大燕饮食文化开始——这可是她最初的目标之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