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大局已定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郑1652!
第238章 大局已定
天刚蒙蒙亮,郑成功的大纛便立即在长春门城楼升起,无数明郑大军正从城外进入,源源不断抵达城中各战场的前线阵地,宁波府城城南的街道上,军号声此起彼伏,而这也意味着明郑大军即将发起收复全城的攻势。
经过一夜的激战,周全斌不仅已经完全控制住了长春门城楼,派出的三个局兵马也因为马信领兵西撤,清军追击,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阻击,就直接打到了日月湖南岸,还控制了浮桥的南段,取得了所有人都没预料到的战果。
与此同时,随着望京门和东渡门的援兵悉数被击退,郑军还控制住了长春门城楼东西两侧三百多步的城墙,随时可以从其中的任何地方派兵入城,这使得城中清军的防御正面被急剧拉大。
周全斌的部署还不止于此,他借着夜色的掩护,早就已经把两个司的兵马偷偷转移到了日湖东面,从那里的街道可以直接攻到城北,城东等地,根本不需要派重兵强夺清军严防死守的日月湖浮桥。
不过,这也就意味着郑军需要和清军进行激烈的巷战,攻克清军部署在城中各紧要处的街垒。日月湖的存在还是使得清军得以集中大批兵马,应对郑军的攻击。
要知道,清军也不是省油的灯,周全斌一夜之间做好了主动出击的部署,李率泰和城中的清军将领们,也同样没有坐以待毙,他们依托于日月湖和长春门,望京门两侧的永丰门和灵桥门,做出了大量部署。
但这些部署因为是清军在混乱中一夜之间速成的,行动十分仓促和慌忙,最终能有多大的效果,便是李率泰,心里也没底——郑军的强悍远超他的想象,
而且,这个时候,马信和王强也早就已经派人来到了长春门,他们原本是想向周全斌汇报望京门局势的,没想到塘马直接见到了郑成功。
马信的突袭行动十分顺利,守在城楼的绿营兵们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城外,马信麾下的兵马又是绿营军军服,那些守军远远看到,只以为是援兵来了,结果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最终,两人在清军追兵赶来之前,便已经夺下了人心惶惶的望京门,还成功据城坚守,挡住了身后紧接着就追来的清军精锐。
而那些清军原本还想趁着马信所部立足未稳,强攻城楼以弥补追击失利之过的,但发现日月湖南岸已经被郑军拿下之后,便不敢再恋战,很快就沿着月湖湖岸,朝永丰门撤去。
周全斌的援军虽然没有直接牵制住清军,但夺取日月湖浮桥南段,并在桥上大张旗鼓,宣扬胜利的行动,也切实让马信和王强缓过了一口气。
日月湖可是宁波府城中的重要屏障,一旦被郑军攻破,李率泰就算有五千精锐,想要守住城池,也几乎不再可能,郑军的这一举动无疑重创了原本就浮动的清军军心。
马信和王强两人领兵攻下望京门之后,迅速派出塘马向长春门的周全斌求救,仅凭他们的那点残兵,又没有物资补充,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就算最终守住了望京门,也必然损失惨重。
郑成功收到了马信和王强的求援之后,立即派出了原本驻守长春门的一个局守军,并授意蔡福带一队銮仪镇战兵增援,届时他们便可以沿着城墙进攻永丰门,扰乱清军的判断。
銮仪镇每一战之后都会立刻补充新的血液,并选拔出一批立有战功的士兵派往各军,优质的兵源使得这支郑成功的近卫军始终保持着强悍的战力。
这个时候,郑成功的援兵已经抵达,这两千多原本滞留在定海县城收拾残局,整理队伍的兵马在天亮之前纷纷就位,此时正在进城。
随着援军的抵达,郑军在兵力上的劣势已经扭转,而随着长春门按照计划被成功夺取,望京门意外拿下,整个局势都朝着对明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郑成功一直在等的就是天亮,对他来说,天亮不仅意味着援军抵达,夺取城池变得更容易,同时也意味着慈溪方向会传来最新的军报。
“藩主,刘国轩已经拿下慈溪,王千里和军情司的行动非常成功,城里的绿营守军根本不堪一击。”冯澄世激动道,他的军情司在浙东战事的每一场关键大战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杭州,绍兴,观海卫和龙山所等地的清军有什么异动吗?”郑成功此时最关心的杭州方向的浙东清军另外一支主力,而观海卫和龙山所等地固守堡垒的绿营军作何反应,则是浙东人心动向的直接反馈。
“定海的战局和宁波城被围的消息应该现在才刚刚传到杭州,慈溪被咱们拿下的军情,恐怕杭州的清军还根本不知道。现在杭州方向的清军主力正在调动,绍兴府的清军应该已经草木皆兵,他们没有两天时间,赶不到慈溪。”冯澄世俨然是早有准备,此时的分析滴水不漏。
“现在慈溪城内有刘国轩带着三个司的兵马坚守,还有王千里这个地头蛇安抚城中,就算清军最终赶到了慈溪,一时半会也绝对攻下城池,他们若是绕道,不留下四五千兵马,恐怕也不敢。”
郑成功点了点头,这便是他想要的结果:慈溪在手,李率泰的援兵就如同虚设,定海在手,他就进可攻,退可守,战场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手中。
但现在也还不是高枕无忧的时候,城中大部分街巷,以及另外的四个城楼,都还在李率泰手中,他必须要在两天时间内歼灭城中的清军,收复整个宁波府城,否则观海卫,龙山所,定海后所的清军极有可能生出异变来。
“让周全斌立刻按照昨晚最新调整的作战方案,对街巷上的清军发起全面进攻,从日湖的方向将清军压往东面,现在城中的清军人心惶惶,只要李率泰的防线一处破,处处便破。”
.
宁波府城日湖东面,很快杀声震天,枪炮声更是不绝于耳,周全斌亲自领兵,对沿街防守的清军发起了全面进攻,其中只有沿着日湖南岸展开攻势的那支兵马是主力,另外三路都是佯攻。
但清军在夜间无法侦察清楚郑军的部署,此时处于劣势,又不敢按兵不动,只能各处都派出兵马增援,都增派的兵力都不多。
周全斌的战术欺骗很快起了作用,在援军不足的情况下,日湖南岸的清军承受不住上千名郑军的猛烈攻击,很快不支,战场由攻坚变成了混战,虽然后续不断有清军援兵抵达,但依旧无法击退死死缠住了他们的郑军。
清军的防御部署是连夜搭建起来的,虽然李率泰早先也为巷战做了些准备,但并没有下大功夫,这也就导致了这些临时搭建的街垒防御力不足,固守所需的火炮几乎没有,反而是让郑军凭着四磅炮占据了火力上的优势。
“浙东行辕”下辖的战兵都是郑军中的精锐,他们擅长的鸳鸯阵可以轻易化整为零,在巷战中大显神威,长枪兵和火枪兵相互配合,不到半日,就彻底突破了清军在日湖南面精心部署的防线,击溃了李率泰前后投入其中的两千余清军,其中近半还是清军精锐。
李率泰无奈,只好继续收缩兵马,他还心存侥幸,觉得杭州,绍兴的援兵两日之内就能到,自己只要守得住一座城楼,那局势对于郑成功来说,便是极坏的。
但是,城中的清军在经过了几轮大败之后,士气早已经大减,大部分士兵都不愿意在巷战中和凶悍的郑军交手,宁波府城城北的几条重要街巷,并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便被郑军拿下了。
李率泰此时也撤到了“和义门”城楼,并派出了兵马坚守“东渡门”,以及两座城门之间的旧三司官署和宁波府衙,想要以此分散郑军的兵力,化被动为主导,在局部战场取得兵力优势。
对他来说,拖延时间,重新整顿兵马,然后固守待援,是当前最迫切的事情。否则以当前的军心士气,他步步为营,层层阻击的计划,只能是一个笑话。
“和义门”和“东渡门”的两座城楼上各有四门红衣大炮,还有十几门佛朗机炮和大将军炮,城楼中还有李率泰连夜派兵转移来的武备和粮食。在他看来,兵马粮草武备齐全的情况下,坚守住两座城楼几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李率泰没有派出援兵,城北和城东被放弃的地方,无数溃败的卫戍绿营军四处逃窜,在郑军的强力打击下,或死或降或溃不成军。
不过,周全斌很快就从清军的战场表现中察觉到了局势不对。宁波府城的地图,他看过无数次,知道城东从“和义门”到“东渡门”,依次有河流,府衙,旧三司官署阻拦,清军沿着这些地方部署,能够占据足够地利。
而且,一旦战场局限在那些地方,对于清军内线调动兵马而言,就十分有利了。郑军反而会因为兵力分散,雪上加霜,难以突破。
因此,他很快意识到了李率泰已经改变战略,当即下令大军加紧攻势,但放开通往宁波府城东北角的缺口,想要利用这些溃兵,冲乱清军的部署。
与此同时,周全斌还立刻通过军号和旗令指挥大军继续围攻,但枪炮声和喊杀声中,咿呀大叫着潮水般涌向东北角的绿营军们,并没有大幅冲乱清军的部署。
郑军虽然死死咬住了这些绿营军的尾巴,可在清军的阻击下,还是没能乘胜追击。负责府衙和旧三司官署一线战局统筹指挥的柯魁也是战场老将,早就猜到了周全斌的计策,应对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最终,周全斌也只能重新整顿兵马,想办法从宁波府衙和旧三司的官署取得突破。清兵现在已经在两个城楼上架设了火炮,狭窄的城墙上无处可躲,昨晚清军派出重兵都无法攻破,郑军自然也是如此。
不过,就在周全斌刚刚整理出一个司的兵力,想要一鼓作气,立刻拿下宁波府衙的时候,却接到了郑成功传来的最新军令,让他先清理城中的清军残余,同时在“灵桥门”和“永丰门”城墙上加强戒备。
周全斌当然知道郑成功的意思,现在天色马上就要暗下来了,大军就算是暂时取得突破,也很有可能会在夜幕落下的时候,被清军突袭,甚至是付出了巨大伤亡才夺下的据点,重新被清军夺回。
这个时候,迅速推进的郑军步子已经迈得太大了,各部的指挥十分混乱,难以发动夜袭,反而是有可能被收缩兵马,准备良久的清军抓到漏洞。
换言之,对于郑军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反而是巩固战果,反正李率泰的援兵一时半会不可能来。如果后方不稳,白天那些遁入民宅的清军残兵接着夜色掩护出动,对于城中已然分出了胜负的局势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当然,周全斌知道,这里面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藩主不想伤亡太大,仓促之间强攻这些府衙官署,损失一定不小。退一步说,留一个晚上给那些绿营军反应,对于瓦解他们的军心,消解抵抗,对郑军而言,更有利。
.
与此同时,留守定海县城的张煌言在午时便已经接到了郑成功的命令,让他安排稳妥定海县城的部署之后,就立刻带着麾下“浙东行辕”的文官团出发,在入夜前抵达府城。
定海县城的事情两天一夜自然处理不完,但是宁波府城明显要更重要,张煌言也只能留下一个得力助手继续治理,然后带着其他的下属,迅速骑马西进。
定海县城内只留下了两个局的兵马,另外的数百人都是张洪德麾下的绿营兵,还有水师支援的三百多人,防守力量十分薄弱,但张煌言并不担心。
两天一夜,从观海卫到定海后卫,那些固守堡垒的绿营兵,甚至是八旗兵,几乎都没有任何异动,其中甚至还有绿营军将领在地方乡绅的引荐下,给他秘密传来了消息。
郑成功虽然因为远在宁波府城,天亮的时候还没有收到这些最新的军情,但张煌言却是已经吃下定心丸。明郑的声威与日俱增,开始在战场上施展出巨大的政治影响。
张煌言原本就是宁波人,现在回到家乡,见到父老乡亲,又有郑军多年经营的商业网络可以为他服务,很快就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上了许多早年相熟的老友远亲,并利用这些人脉,安抚好了城中原本混乱的局势。
要知道,现在张煌言可是明郑体系里的高官,主管定海县城,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今后绝对不只是主管定海县城。而明郑这个时候又如日中天,就算是已经长达十年没有相见过,那些熟人和远亲们,和他的感情,都是不变的。
别说是熟人和远亲了,有一些就在县城周边,政治嗅觉灵敏的异父异母“亲兄弟”,也纷纷找了上门。不过两天一夜,张煌言就已经“记”起了十几个熟人。
在这个乱世中,能够活下来,还保留着一份家业的,无不是见风使舵的,有眼力见的,甚至还有不少是伺机往上爬的。
张煌言对此自然是来者不拒,十分热情,早年的人脉和当地人的身份,就是他比任何人都更适合留守定海县城的原因。这一点,他自然也早就想到了,并计划着以此为突破,为之后经营浙东打下基础。
而郑成功那么急着让他带着大队文官赶赴宁波府城,便是要借他的身份,迅速稳住城中的人心。国姓爷在这种时候,可能还真的不如一个宁波出身的明郑高官更能取信于民。特别是,很多事情堂堂国姓爷并不合适亲自下场,否则事情的就没有回旋的空间了。
周全斌的巷战进行得意外顺利,郑成功已经大致可以断定战争可以在第二天结束,他必须以最快速度获得浙东乡绅们的支持,断了清军反攻的念头,并形成连锁反应,促使观海卫到定海后卫的那数千清军绿营兵反正或溃散。
张煌言一行人策马疾驰,在傍晚时终于赶到宁波府城。不过,还有一批文官因为体力不支,落在了后面,张煌言只带了其中几人,他需要比其他人更早了解城中的最新情况,然后给手下的官员们做出具体的安排。
一行人在灵桥门南面的浮桥过河,张煌言勒马停下,看到了长春门城头的郑成功大纛在晚霞中迎风招展,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冯澄世没想到张煌言来得那么快,塘马来报的时候,他立即下城,匆匆上前迎接。他知道对方做事向来拼命,虽说是个文人,但行事很多时候又像武人一样,从不拖泥带水。
对于张煌言这样得到重用,冉冉升起的新星,冯澄世向来是热情洋溢的。他看人的眼光也一样很准,周全斌,刘国轩,还有张煌言,在他看来就是明郑未来文武大臣的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