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之国医兴汉 > 第23章 师徒结缘

第23章 师徒结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之国医兴汉!

“华先生,可有办法益寿延年?”

人生七十古来稀,华佗两徒弟都活过了一百岁,要不是曹操横刀,华佗铁定也能高寿。

“哈哈哈,看样貌,小兄弟不过及冠年纪,却在忧心百年老去。那老夫岂不是已成朽木!哈哈哈”,诸葛玄笑笑,放下手中茶杯,整理起衣领来,“身体无疾恙,方可延年,心中无挂碍,便能益寿!”

“诸葛先生所言甚是!华某渐悟人生皆若浮云轻飘,忘年回首,不过云烟。唯有清心寡欲,方得始终啊!”

“请华先生指教。”

“常言医之不传,为守旧者也。老朽不妨明言,有一方名漆叶青粘散,可调和五脏,除却诸虫,抖擞精神,久服发黑如新,肤似童颜。又有引导功法名为五禽戏,是由古之圣人梦中传下。五禽者,一曰虎,一曰鹿,一曰熊,一曰猿,一曰雀。意用导引之气,灌注全身,血脉通畅,以求难老。”

李繁听得如痴如醉,毕恭毕敬举起茶杯:“多谢华先生。”

“晚生亦有疑问,请教元化先生”,诸葛亮此时正是渴望求知的年纪。要达到胸前千点墨,挥指百万兵,离不断学习不懂就问是分不开的。

“上古圣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不过半百而形神皆竭,时世异也?人抑或将失耶?”

要不是李繁背过《黄帝内经》,还真听不懂诸葛亮文绉绉念出的内经条文。

华佗把茶杯放好,站起来走到窗前,背着手,摇头晃脑说道:“《黄帝内经》所说古人能终天年,能寿百岁。今则不然,战乱之祸难避,先有董卓淫乱两京,后有帝后流离失所,民衰而减也;又有世家望族,以酒浆乱性,枉醉以入房,欲竭己精,欲散己真,不知其满,唯快其心,起居无节,故而半百而殁也。日夜颠倒,晨昏不分,夜将至,灯红酒绿,天既明,尚不知起。此类之人,一言以蔽之:自作自受也!”

诸葛亮听完,仍觉余音绕梁,也站起来鞠躬:“先生高论,晚生受教了。”

“谁在背书,头疼!”

身后高亢声音传来,引得人人侧目看去,眼前那一幕真是好气又好笑:牛金睡眼惺忪爬起,走过来。

“老二,你真不懂规矩!”

严肃的声音传到,牛金顿时意识到场景不合,立马赔笑:“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睡懵了,见谅见谅。”

牛金走到李繁边上,叫李繁往旁边挪挪。他把采药得来的书甩上桌面,一屁股坐下来,举起茶杯就干了李繁给他倒的薄荷茶。

华佗被书本一惊,拿起翻看,嘴里念念有词。片刻之后,他抬起头,下定决心般诚恳的说:“小兄弟悬壶济世之心昭然,不知可有意助老朽救治天下苍生,行医者仁心?”

李繁闻言,十分激动跪下去,三个响头磕完,诸葛亮伸手扶起他,看他满面通红,激动神色写在脸上。

“圣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拜师之事,不可如此草率。华老先生名满天下,无礼不可为其徒也!”诸葛亮笑着说,“此三个响头乃前礼,后礼还当择时进行。”

诸葛玄也在旁边点头表示赞同诸葛亮说法:“《礼记》中曰,礼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李繁小兄弟,欲拜华先生为师,必依祖宗之法,以礼待之啊。”

诸葛玄转向华佗,目光诚恳,带着恳求说道:“所谓玉不雕不成器。我侄儿孔明颖悟绝伦,聪明睿达,还望华先生做个引路人,诸葛家有此光耀门楣之事,实三生有幸啊。”

“哈哈哈,今日缘分至此,或为天定。依我看,李繁和诸葛孔明胸怀救国济世之心,收他们为徒弟,也是老朽幸运啊!”

李繁有点蒙圈了。

祖宗之法怎么施行,又如何操作,步骤怎么样,自己都不懂。虽说自己是中医专业大学生,但在二十一世纪,很多人其实已经不重视礼法了。不过,能够和诸葛亮一同拜华佗为师,也还行!

“既然如此,择日不如撞日,有缘千里来相会,明日就是拜师良辰!若不嫌弃,我诸葛玄愿意作为保荐人,见证如此乐事”,诸葛玄应声道。

就此决定,拜师仪式在明日早上举行。

华佗回到草屋吩咐两小童准备相关事宜,诸葛亮叫来从人,让其备好笔墨,放在桌上铺好。

“李繁兄弟,请。”

李繁不知道诸葛亮要干什么,直到诸葛亮在锦帕上写下“拜师帖”才恍然大悟。拜师帖作为重要物件,确实不可缺少。古代上门拜访都需要写张帖子,拜师帖就不足为奇了。

“请,哈哈哈,繁哥,你倒是请啊。”

牛金听到让李繁写字,先入为主认为李繁也是文盲,顿时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老二,你快闭嘴吧,哪都有你。孔明,要不,你给我念念什么意思,如果你不嫌累,帮我写一份也可以,嘿嘿。”

李繁脸皮变厚,拍几下诸葛亮肩膀,把毛笔再一次递给他。

“拜 师 帖

尊师证鉴:

昔之神农氏日尝百草,设学施教,有导后学。

今之愚生,幸遇明师,愿入门下,受业养身,修德证道。

弟子惶恐,祈师垂顾,怜吾意志,传吾大道,授吾正业,解吾困惑,建不世之功,立千秋之业,弘道济民,惠泽苍生。

天地共鉴,诸子同证,弟子虔诚,归拜华门,情同父子,意志自定,三生不悔。

弟子忠贞,谨书此帖,礼星师尊,以示庄严。

弟子:诸葛亮

丙子年夏于巨野”

看着诸葛亮写下优美文字,隶书的庞然大气瞬间弥漫开来,信手拈来的诸葛亮着实让李繁惊艳了一把不愧是三国第一人!

“不是我不愿意,拜师要诚心诚意才行。你自己写吧。”

李繁无奈也依样画葫芦,把诸葛亮拜师帖用现代文字改为繁体字写了一遍。

他又想到电影里面为表诚意,都是咬破手指画押,于是李繁将大拇指咬破,将血液涂上,盖上 了自己手印!

嗯,不错,这回诚意十足了。

两人将拜师帖整齐叠好,并将桌面收拾妥当。看到李繁奇装异服,诸葛亮亦觉不合规矩,马上命人将车内自己衣裳拿过来。

“李繁兄弟,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你如此奇异穿着,衣裙之上又有昨日未清血迹和今日采药惹上的污泥,若就此行拜师之事,实在于礼不合呀。我车内还有洁净衣裳,不如你将它换上。”

“那就多谢孔明了。”

只见诸葛亮接过包裹,真让李繁没有想到,一套衣服竟有这么多件。衣服颜色偏青,符合诸葛亮躬耕田野,恬淡虚无的性格。

诸葛亮把一件短衣递给李繁,说:“当先穿褥衣;其次是披君素襜褕,对君白玉壶。”

看衣服长度,像是风衣,李繁以为是件外套。

诸葛亮再递过来一件袍子:“君子内能容,外宜宽也。此为“交领”。”

李繁穿上外袍,从宽长袖子伸出手来,将左侧衣襟与右边衣襟交叉于胸前,交领两侧,是两条对称的直线,独显正中之气,代表做人应不偏不倚。

看李繁盯着那里,诸葛亮用手抬起他的左手,从腋下缕出一根带子,与右侧衣襟上带子打成一个对结,右侧亦如此打上结,终于完成了穿衣过程。

“李繁兄弟,仪表堂堂呀。”

李繁深深吸了一口气,终于穿完了:“还需要准备什么呀?”

诸葛亮笑着说:“孔夫子曾言“自行束修六番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以表吾等之诚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