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 > 第820章 攘次洲令(五)

第820章 攘次洲令(五)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

“太学府的客座助理、举人居然申报了从军!”

镇国府的征兵处拿到了填下来的兵役登记报告,消息一出,不少人都露出了惊讶。

“该不会是家中清苦?”

“清苦应该去当官吏啊!实在不行还能去给勋贵当西席,这样赚得不是更多?”

几个人说了一下,发现稍微有点不合理。

“正好,现在朝廷需要征辟一批学子前往次洲,作为炮营的长官,这几个学习如何?尤其是算学。”

“能在太学府混起来的,算学肯定不会差,全要了。反正他们也只是在炮营里呆着,一时半刻影响不了战争格局。”

“行。”

几个人快速定下来,把太学府和最近一批报名的学问的年轻人全部圈走。

名单罗列之后,开始发入伍通知书,同时给他们的家人、家乡送去相关的书信。

如此,伴随朝堂的准备加深,地方上新造的船只、以及镇国府内部的审议,清退,也进行了一部分。

不过,作为大明的文官,他们还是更习惯于伐无道的传统理念。

所以,这段时间,礼部的官员在夏季,抵达了锡兰都司。

一下船,本次担任大使的方献夫,稍微正了正情绪,看着眼前僧伽罗人为主的岛屿上,充满热带风情的房屋四周,总是能出现一些显得格格不入的闽地红砖厝,让他一时间恍惚仿佛回到了家乡。

作为兴化人,本次朱厚照主导闽浙二地的开海,目的是为了控制开海的规模和速度,都是为了做好内功而来。

所以,这一届除了内阁有变动,负责礼部鸿胪寺的大使们,超过七成,全部来自闽浙粤三省。

他随意的走了走,很快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所谓的闽地建筑,居然不是新建的,而是郑和下西洋时间就存在的。

有一些还能看到大规模修补的迹象,估计是最近这些年朝廷猛地加大对海外的影响力,这才又赚到了钱,开始做这种规格的建筑。

当然,也有很多肤色较浅,面相上偏于东方的人,这些都是几代以来的下西洋移民。

“不曾想,我朝居然这般辽阔。”方献夫被引导走进了一座博物馆,自打皇帝开始推行博物馆体系之后,很多城市都会开始制作相关的内容。

而海外地区,很多地方也都是有样学样,比如这边有很多关于下西洋的航线,以及相关的一些本地发展趣闻。

“本地以南传佛教为主,但受到了婆罗门的影响严重,已经开始出现婆罗门化。”几个黑黝黝的僧伽,对着方献夫施礼之后,一点一点的介绍起来他们这边的画像、风景、以及人口来源。

“根据最新的调查发现,僧伽罗在文化上,应该属于南传西支的部分,最近我们正在最南传教义驱逐婆罗门化。”

方献夫不怎么听得懂他们所谓驱逐婆罗门化是什么意思,但伴随着走下来,他发现了一点。

那就是,大明皇帝陛下在南传佛教区域推行的僧院制,也被搬到了锡兰岛上。

所谓僧院制,即礼部僧纲主管考核的一种僧院宗教体系。

所有的僧人首领,都不世袭,也不一选定终身,而是进行无遮大会雄辩祈福,接着由信徒选举产生住持,最后礼部僧纲裁定,确认就职。

按照僧院体系的安排。

住持在第一届任期满退下来之后,因为不能参与选举,于是可以直接转任监寺。

如果住持病死、或者出意外了,监寺只能作为代理,请礼部安排僧纲司派人来处理新一轮选举。

然后,监寺可以在第二届开始,参与新的选举。

每个县区域,只能存在一个僧院,每个僧院内的官职是。

住持、监寺、方丈。

其中,方丈,佛教中一般用方丈代表方丈和尚,他们是寺院的最高领导者,同时有老师的职责。

所以,在任期满两界的僧人,因为不能继续参与选举了,所以只能前往地方担任弘法方丈。

一般情况下有几个出路。

第一,是成为街道的法师,给人办办白事,教人修禅。

第二,成为僧院下属寺庙的驻寺法师。

第三,外出游方,与其他地区的大法师们交流。

为了拉拢这些边区的僧官,朱厚照将一些赈济、福利的职能合并到了僧院之中。

目的也很简单,帮助这些南传寺庙获得信徒,但也要求对方将贝叶经等经文进行翻译,全部进行汉化。

效果一般,但对于锡兰本地的僧伽来说,简直是福音。

因为本地受到了种姓制度影响不小,之前的僧伽头头们,其实已经婆罗门化,对于底层的民众和小沙弥来说,简直看不到升迁希望。

现在,大明带着更完善的南传宗教来了,在刀子的配合之下,还是很轻松的帮本地带来了改变。

所以,方献夫发现了本地的南传宗教,其实已经和大明在中南半岛推行的僧院差不多了,颇为失望。

稍稍感受了一下风土人情,方献夫等到了他要等的人。

次洲诸藩的头头。

秦王和辽王。

“好了,就不必多礼了。”秦王举着扇子不停地扇风,“这个破地方热得要死!和孟加拉有的一拼。”

“这里算好的了。”辽王在边上微微摇头,“在西安府的时候,夏季不也是这个温度?”

“屁!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热的!能跟西安府好歹也会下雪。”

秦王语气不怎么快乐,因为是真的很热。

他已经在孟加拉忙了快一年,还是适应不了这里的气候。

“大王,冰鉴送到了!”

“快快快!端上来!”秦王一听,大喜过望。

很快,屋内温度立刻降了一些,一个巨大带着车轮的冰鉴,被推了进来,然后杵好木杆子,掀开盖子,让冷气可以肆意的挥洒。

“啊哈——终于是活过来了!”秦王舒服的坐在冰鉴边上,辽王也不客气就来蹭。

方献夫据了一下,还是走上来,“两位大王,陛下的意思已经下来了。”

“皇帝啥想法?先说好,孟加拉我已经运营了一年,全真道都已经铺下去了!就等着几年之后收获了,要是想要我挪位置,不可能!达卡我吃定了!我都想好名字了,就叫粼耘府。

那里鱼米之乡,只要好好的梳理一下上游河道,未来住个几百万人不是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