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袁主 > 第五十七章 征召

第五十七章 征召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袁主!

第57章 征召

年轻的刘宏望着声势浩大的文武百官,明显比起当初迎奉时的车驾多上许多。

随着他的地位从一世袭诸侯的身份瞬间转变,得到了文武百官认可,一跃成为了执掌这个同时代最为强盛的帝国。

大汉帝国。

哪怕这个大汉帝国已经正在渐渐的走向下坡路。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时期,没有任何的一个国家能够与大汉相抗衡。

刘宏年纪轻轻,并不明白他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他只是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逐渐走来的诸多身穿红色官服的众人。

待来到跟前时,这些年龄已经可以当自己爷爷辈的众人像是商量好的似的不约而同的双膝跪地,弯腰,低头,叩首。

嘴中呼唤着。

刘宏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仗,一时间被这震耳欲聋的呼喊声给惊的目瞪口呆,稍回过神来的他努力的深吸几大口气。

曹节此时迈着小碎步款款走来,线条纵横的脸上密布着一层皱纹。

“陛下,您该说爱卿平身了。”

得到曹节恰逢时宜的提醒,刘宏也想起来了这些,顾不上许多,索性直接站起身,伸出手左右摆动。

“爱卿平身。”

“谢陛下。”

伴随着一声声的谢过,禁不住喜悦的刘宏也被这一群乌泱泱的人群给迎到了皇宫内。

开始了正式的交接仪式。

次日。

刘宏正式即位。

改永康为建宁元年。

以陈蕃为太傅,外戚窦武为大将军,胡广为司徒,三人共参录尚书事。

同时,刘宏又追尊自己父亲刘苌为孝仁皇帝,母亲董氏为慎园贵人。

大将军窦武又因拥立之功被封闻喜侯,其族人尽皆加官进爵。

窦氏由此再次权倾朝野。

大将军虽身份高贵,又兼外戚,地位尊崇,又加其心性相对秉正,一心想做霍光伊尹匡扶汉室于将倾。

奈何其自身政治能力尚显不足,遂只能选择依靠太傅陈蕃处理朝政。

与此同时,宦官们在这场拥立新君的活动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结果到头来,反而大权旁落,功劳都落到了已经被打压到无法翻身的窦武陈蕃等士人贵族身上。

这可不是一向贪图名利,财帛的宦官们想看到的。

其中尤以奉车都尉曹节首当其冲,他虽因拥立汉灵帝刘宏有功而被进封为长安乡侯,但痴迷于权利中心无法自拔的宦官们又怎么可能轻易的让出手中权利。

士人们本身就拥有着庞大的世族体系作为支撑,掌握着朝堂乃至世俗民间的舆论走向。

哪怕是经历了党锢之祸后,宦官们仍害怕自己的一些行为会被那些士人们通过清议等诸多方式来无限放大,进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如今,大权已然被稀释,宦官们的权柄不再完全操控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不愿坐以待毙。

而陈蕃,这位历来痛恨宦官祸国弄权的名士忠臣重掌权柄后,第一件事便是开始大面积的启用因党锢之祸而被罢免或流放的士人官员。

其中,自然也就有素来以名望示人,从不居功自傲且敢于直言进谏的前司隶校尉李膺。

当陈蕃的征召下达时。

李膺正在府中与袁绍闲聊。

“如今,陛下新登大统,百废待兴,若无良臣相助,恐非易事。”

“幸得太傅与大将军戮力同心,使得雒阳朝堂变得焕然一新,宦官们好像也变得畏手畏脚。”

李膺不由的连连感慨。

似这种大好局面若无意外发生,或许还真会因刘宏的到来,而彻底扭转这个濒临破碎的局面。

朝野清静,百官同心同德。

阉竖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局面也已不复存在。

李膺属于那种哪怕是被罢免归乡时,仍时刻操劳国事,一心想要让大汉欣欣向荣的局面重现。

而太傅等了的表现自然也是让李膺感到这个状况似乎很快就要出现了。

难道,大汉真的要迎来第二春了吗?

李膺不由得在心里发问。

袁绍虽然很不想打击老师,不想他刚刚幻想出的美好场景破灭,但实际上这就像是昙花一现,只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浓厚的记载。

后世人提到这一幕往往都会为那宦官竟敢如此胆大包天而气恼,愤慨,最终转化成满满的无力。

他正欲提醒老师切莫过于乐观时,突然府门外传来了李瓒那热情且又震惊的呼喊声。

袁绍静下心神,仔细去听。

原来是太傅的人到了。

一听到这,袁绍瞬间就明白了。

“老师,你的契机来了。”

李膺尚且有些不明所以。

当李瓒带着征召的文书而来时。

李膺却是一脸惊讶的看向了对面坐着的袁绍。

面对这位往日同僚的征召,李膺实际上是有那么一丝丝的心动的。

在过去,宦官们也曾执掌尚书台,权势滔天,李膺只是一个小小的司隶校尉,虽在汉朝拥有着三独座的特权,这些特权在面对寻常官吏时尚且有着足够大的威慑,但若是与宦官同台对垒之时,却又显得是那么的脆弱不堪。

当你执掌了万人之上的权柄时,上位者的眼睛被你所遮蔽,那么,用来监督你,制裁你的那双手也就会变成一条推着你前行的小船。

李膺尚且没有变成趋炎附势的名利之徒,但同样他的权利被无限制的阉割,乃至在对宦官时,根本造不成多大的伤害。

而现在。

朝野海清河晏,宦官们缩头缩脑,放眼望去一片大好局面。

袁绍却在此时给李膺泼了一盆足矣刺到骨髓的冷水。

这只是一次表面上的盛世,一次宦官们彻底明白什么时政治斗争所带来的教训。

当宦官们再度倚仗明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时,当年幼的小皇帝不明白什么是权利的争斗时。

宦官们以一次酣畅淋漓的大反转,彻底诛灭了士人们想要改变这次颓废局面的可能。

袁绍并未明说。

毕竟,若是就这般脱口而出,老师恐怕只会将自己当做一时的失心疯,换来几句安慰罢了。

老师如今也要卷入到这次万劫不复的浩劫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