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王牌特工:在军统局红极一时 > 第63章 低姿态

第63章 低姿态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王牌特工:在军统局红极一时!

当上了巡长,许臻欣喜之余,也有些许忐忑不安。毕竟,调任一个陌生的巡区,不知水深水浅,包括面对冷嘲热讽,世态炎凉。

由于自己凭关系入职,难以服众,心虚得腰杆直不起来,更谈不上昂首挺胸地存在。

咋办?

开弓没有回头箭,绝不能打退堂鼓。

不凡来源于平常之简单,另一种说法,就是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摆正位置,放低姿态,迅速进入角色才是正门。

关系不顺,想法沟通疏理;情况不熟,就从零开始,调查摸底,熟悉业务,尽快进入角色。

想必,当官的规律是相通的。只要沉下身子,一步一个脚印儿,在实干中总结提高,还愁摸索出门道来?

俗语说得好,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啊,况且还有当副巡长的阅历和经验,定然能干好了。

报到第二天一大早,许臻便叫上罗小虎,换穿便衣,悄无声息地上了街,进行微服私访。

为了提高效率,许臻早已利用晚上时间做足功课,翻阅档案,了解概况,尤其是将所辖街道路巷和住户人员简介印记于胸。

文苑路巡区所辖大街道是“六纵八横”,内缺外拐的小巷里弄却有二百八十一处,居户三千六百五十二户,常住人口为一万一千二百六十三人,不包括流动人口。

“英华嫂,聂掌柜,叨扰。”

一家裁缝店,柜台后站着一男一女,明臻客气后进行自我介绍,“鄙人明臻,接任了文苑路巡区的巡长,还望多多关照。”

“欢迎许巡长,请,内屋喝茶!”

堂堂的巡长许臻面善和蔼,彬彬有礼,聂老板和英华嫂自然自然地以礼相待,笑脸相邀。

......

“刘叔,令郎罗权哥在大华银行上班,是不是挺忙的?”

登门进入一家夫妻店杂货铺,店主叫刘德宝。这个一儿一女的四口之家,却唯独不见儿子的身影。因此,许臻问道。

“是啊,犬子几乎天天加班,这不星期天也不歇。”

刘德宝叹息道:“哎,本指望他能抽空忙闲地帮忙打理打理店铺,起码帮我算算账,搬个沉重货物啥的,但天天忙得两脚不着地,没用,根本指望不上。”

自来熟!

罗小虎在一旁暗自惊奇,一路走访下来,只要是辖区内的常住门户,家家户户的居民,许臻仿佛都认识似的,居然一一地喊出了名字。

许臻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罗小虎自然知道。

但是,许臻只不过是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看了看档案和简历,就记下了这么多人的名字,还有简历内容,未免也太夸张太神奇了吧。

常规走访,起码得耗费一两个月的时间。可是,许臻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达到了预期的调查摸底效果。

事倍功半,既归功于他事先已经预习了作业,还有一个好脑瓜。

不怕对手聪明,就怕对手既聪明又努力。

这一天清晨,许臻早早洗漱换衣,带着罗小虎又上路了。

“抄手,刚出锅的抄手。”

远远传来了抄手小摊摊主的一声接一声地吆喝声。

行走在川西路的步行商业街上,琳琅满目的商铺节次鳞比,只是早饭时间,大多数商铺还没开门。

一些随街摆摊的小吃,什么抄手、面条、油条、豆腐脑的,却是早早生火开了灶,叫卖声此起彼伏。

“师傅,来两碗抄手,大碗的。”

走近抄手铺,肚子咕咕叫,许臻瞥了一眼垂涎欲滴的罗小虎,便索性止步,招呼摊主一声。

“好唻,两位客官请坐稍等片刻,马上就好。”

摊主指一指身旁一张矮小餐桌边的两个小马扎,态度很是热情地说道。

“请问师傅,怎么称呼?”

许臻没有就座,而是走到面板前,与摊主对面而站地搭讪。

“张英昌。弓长张,英雄的英,昌盛的昌。”

回话时,张英昌头不抬眼不挣,只顾忙活着把面板上已经包好的抄手往锅里拾,锅里的水正泛着浪头呢。

张英昌,四十多岁,一脸黝黑,饱经风霜的面孔,一米七的个头,相貌平平,没有特别的地方,混迹于街市,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不过,单凭他解释自己名字,说明有点文化,起码不是文盲。

“听口音,张师傅不是本地人。”

许臻又问了一句。

“嗯,汶川人。”

张英昌抬头看了一眼许臻,眼光中闪了一抹奇异,随后又低下头专心煮抄手。

不一会儿,两晚热气腾腾的抄手就摆到了餐桌上。

嗬,煮熟后的抄手加清汤和红油,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肉菜馅隔皮可视,再撒上一簇香菜茬,透着一股别样清香,令人食欲顿开。

抄手是山城的着名小吃。

为什么叫抄手,有两种传说,一是因为皮薄易煮熟,在抄手之间就可以端上桌,故名曰:抄手。

另一种说法,因为外形神似一个人抄这两只手,所以而得名为抄手。

大江南北,抄手这种美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在北方地区称之为混沌,在皖南名之为包袱,而在广州则叫云吞。

“呼啦呼......”

罗小虎急不可耐地端起碗,埋头呼啦啦地吃抄手,大快朵颐,似乎早已失去了品尝鲜美味道的耐性。

“嗯,味道好极了,张师傅的手艺真是一绝。”

许臻仿佛对待一件艺术品似的,慢条斯理地一小口一小口品尝抄手,赞美之色流于言表。

“没错,张师傅的抄手的确是一绝,在这一带,可以说是大名鼎鼎。”

说话间,一位三十多岁的男人坐在另一张小餐桌边接过了话茬。他长得一张国字脸,浓眉小眼睛,微胖的身材穿着米色短衫,黑裤子,倒显得干练精神。

“金老板过奖了。稍等,你的抄手,这就下锅。”

显然,张英昌认识这个金老板,他笑脸相迎打招呼后,手脚麻利地往灶膛里添了几块木柴后,继续煮抄手。

“看样子,金老板在附近高就?”

既然搭了腔,许臻也就顺理成章地问了一句。

“哪里是什么高就,只不过是开了家小门头。那儿,就是前面那家铭盛成衣坊。”

金老板姿态谦逊,说着顺手一指。

“哦,挺气派。”

许臻顺指看去,百米开外的一处二层楼房的门店坐落在大街北侧,规模挺大,“铭盛成衣坊”五个黄色大字的牌匾悬挂在门头上方,依稀可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