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家庭规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之小孩才做选择,成人我都要!
“这些都是你辛辛苦苦在课余时间赚下的钱,我们想着还是得给你留一些。”
“我看电视上经常说买房的事,我和你爸商量了,要不就去城里买一套?”
“你不是想去申城上大学吗?我们就去申城买一套。”
姜鸣听到这,笑道:“我也想。”
“不过申城的房价和我们县城的不一样,现在的商品房价格一万多一平,动辄就要上百万。”
“这种事情不着急。”
李凤英被这个数字吓到了,她这辈子,大部分时间就待在农村里,知道大城市的房子会贵,但没想过会这么贵。
于是姜鸣继续趁热打铁,引导李凤英他们的思路:“所以呢,我就打算在家里盖个别墅,不比城市里的房子差,费用也没那么夸张。”
这时,姜爱国像是想起了什么:“只怕搞的太复杂,我们建不出来。”
农村自建房一般都是自家亲戚朋友一起帮忙垒砌来的,姜爱国在工地上干活,但是太复杂的别墅他们这群野路子肯定干不明白,所以才会有这个疑惑。
“所以,我的想法是包出去。”
姜爱国一愣:“那怎么把我喊回来了?”
“回来监工啊。”姜鸣理所当然的口吻。
姜爱国睁大双眼,吹着胡子,瞪了一眼姜鸣,又看了一眼李凤英:“申城房子那么贵,我在外面多干一段时间,帮你存点钱,到时候你买房子也轻松啊。”
李凤英赞同的道:“你爸说的对,现在把钱都花完了,没人赚钱以后你们怎么办。”
接着看向姜鸣,掐着嗓子:“你这孩子,这么大的主意也不早说。”
他们一直以为,姜爱国回来,就是要参与进去建房子的。
不然家里的男人不回来参与,单单叫亲戚朋友来帮忙也说不过去。
谁知道姜鸣一开始就没打算自己建。
对此,姜鸣早有准备:“申城买房的事不着急,我还没考上呢。”
“我们家盖房子这么大的事,爸你肯定是要回来监工的。”
“更何况你在工地上做工累不说,工钱还不好拿,我和妈都担心你。”
李凤英和姜爱国对视了一眼,最终什么话都没再说。
房子的事情就这么有条不紊的安排了下去。
“爸,你去学个驾照吧。”说着,姜鸣的话锋忽然来了个急转弯,提议道。
别说姜爱国,就是李凤英都没反应过来。
“学驾照干嘛,怎么,你还想给你爸买车?”
姜鸣笑着说道:“有备无患,将来我肯定要给我们家买车的,省的到时候还要现学。”
他思索片刻:“妈,不如这样吧,趁着明天有时间,我们再去买一辆摩托车。”
李凤英声音拔高了一个度,不解问:“咱家上个月不是刚买了一辆,怎么还有买?”
“一辆车不够我们一家四口出门,而且像今天这样,你上次把油用完了,也不方便去加油,多一辆总归是更方便一点。”
“也行,这样我和你爸进进出出的也方便了很多,出门也不用谁让着谁了。”
李凤英还在想着考驾照的事,听到这个话便同意了下来。
家里几个人,只有一辆摩托车,有些时候确实不够用。
而老姜家一向如此。
小事情李凤英拿主意,大事姜爱国管。
只不过,在老姜家,一般情况没有大事。
所以大多数时候李凤英同意了,就代表这个提议已经全家通过了。
“还是买个女士的,碰上下雨天路上积水,骑出去也不会脏脚。”
“我妈骑着也方便。”
姜爱国插嘴:“你妈骑旧车不就行了……”
被李凤英一个眼神刀子过来,姜爱国话头一转:“行!”
姜鸣心中偷笑,脸上一本正经:“那明天就先去买一辆回来,到时候正好把证都给办好。”
李凤英和姜爱国没有意见。
该讲的事情全部敲定,姜鸣直接往椅子上一摊,看似不经意的嘴上咕哝了半句话。
“要不是学校不让学生骑摩托车进学校……”
李凤英耳朵尖,眼珠子一转,一听就明白了,笑道:“说这么多,是想自己在学校买一辆吧?”
“就说已经有了,还要再买一辆,到时候是不是要顺便给你自己也来一个了?”
姜鸣挠了挠头发,眼神闪刷,左顾而言他:“没有,家里两辆已经够了,我学校离得远,骑摩托车去也得两个小时,也没有比大巴车走走停停的快不了多少……”
“没关系的,我不需要,就是周日放假去市里多坐会公交车罢了,我少去书店买教辅资料就是了……”
嘴上说着不需要,但李凤英还是觉得,她一眼就看出来了他脸上的跃跃欲试,两眼放着名叫渴望的光。
她呵了一声:“盖房子几十万的事情,你总共说两次就帮我们决定好了,怎么现在反而这么听我们话了?”
“你想买就买,你初中时候就老去租人家摩托车去骑,现在个子也比以前高了,我们倒也不必担心你的安全问题了。”
姜鸣哦了一声,好似没什么惊喜的样子。
这会李凤英疑惑了:“真不想买?”
姜鸣摸了摸鼻子:“也没有吧。”
“那这样吧,家里的我和你爸一起去买,你自己的就自己安排,随便你买。”
“钱钥匙不够了就找我和你爸要。”
李凤英这道,这样的事情拦着没有多大意义,不如直接同意了。
省后姜鸣后面还要自己偷偷买,那时候总归是有点伤和气了。
在他们安清县,即时到了2023年,摩托车依然是他们小县城的主要交通工具。
因为各个村落过于零散的原因 ,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始终没有在这个小县城发挥出来作用。
姜鸣很清楚的记得,上辈子他二十岁的时候,李凤英是全家最想要添置摩托车的人。
因为那时候,各家各户的摩托车多了,大家上街都有自己骑车,来村口搭客的面包车少了很多。
反倒是姜爱国,一直在工地做工,有没有车对他的影响不大,逢年过节的回家了,没车,他就花点时间等面包车去。
后来买了摩托车,他自己也就学了学怎么骑摩托车,就那么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