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596章 纷纷扰扰

第596章 纷纷扰扰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春秋生存指南!

魏国、韩国和汉国先后建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来进行处理,在这个时候自然是外部列国越乱越好,免得他们趁己方国家新立来找事。

三晋一体之下,无论哪一家都不畏惧谁来找事,只是能够避免的话,没有自找不痛快的必要。

有那个时间,他们好好处理一下内政,再进一步确认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好吗?

所以了,范国、原国和陈国要在山东搞事情正如了汉国和魏国的意,只不过无论汉国或是魏国都不会允许齐国真的被灭,想要的只是山东变得更乱而已。

在这个前提为需要的情况下,汉国对原国的支援力度不会太多,魏国同样不会多么支援范国。

以当前的天下局势,其实真的非常适合新生国家来韬光养晦。

山东一定会乱,差别就是乱子有多大。在汉国与魏国的操控下,四方很难不打生打死,并且在出现一方可能一统山东的局面下,不是汉国就是魏国会实际下场插手,反正不乐见山东重新一统。

南方的楚国、越国和吴国正在上演持续了几百年的恩怨情仇,战事规模时大时小,很难抽出全国的兵力北上。

至于宋国、郑国、鲁国这些诸侯国?其中的宋国或许能够左右天下局势,但也仅仅是能够左右,他们没有继续壮大的机会了。

容忍宋国吞并曹国已经是众诸侯的极限,并且是在晋国的默认下成功。

如果宋国再次表现出对某个诸侯国有吞并野心,届时一定会遭到围殴。

郑国的潜力已经被挖掘枯竭,没有天下的机遇,不可能再有良性的改变,看只看持续衰弱到什么时候,再被哪个诸侯国所吞并了。

鲁国最近挺活跃,他们以旧土被陈国侵占为理由,派出世界前去陈国索要,遭到拒绝之后先满世界骂街,随后对陈国进行了宣战。

比较搞笑的是,陈国本来在与齐国纠缠,以偏师约两万多兵力迎战入侵的四万多鲁军,结果鲁军遭到了陈军的暴打。

那一战,指挥陈军的人叫陈恒,他是陈君乞的嫡长子。

就是这一战,四万多鲁军成了陈恒的垫脚石,使得陈国储君恒打出了威名。

陈恒不止几乎消灭鲁军,还乘胜率军杀入鲁国,席卷了鲁国东部一壁之后,率军跑到鲁国都城“曲阜”城外耀武扬威了一番,施施然地撤军了。

这一次,陈国并没有侵占鲁国的疆土,甚至没有抓捕多少人。

那是陈国很清楚一件事情,他们连山东的事情都没有理完,哪怕有机会吞占鲁国的疆土,不想引起魏国和韩国的窥视,最好能做到也别去做。

关于魏国和韩国盯上鲁国,到现如今可能就鲁国君臣没有察觉,其余包括陈国、范国、原国和汉国、等等一些国家要么是早就知情,不然就是从魏国和韩国的一些举动有所预见。

与此同时,从鲁国爆发的奴隶起义过去好些年,到现在都还没有被彻底扑灭。

鲁国不知道是办不到,或是纯粹想给周边列国添堵,一直以来就没有怎么使力镇压起义军,反倒是一次次利用奴隶起义军威胁某小国都城,借机去进行敲诈。

好好的一个“君子之国”称号,几代鲁国君臣下来都快把“君子”玩成了反义词了。

因此,鲁国惨败于陈国,列国对鲁国根本就生不出同情心,要么是暗中嘲笑,不然就是在国际舞台进行公开嘲讽。

打嘴仗?鲁国权贵从来不输于人。

在汉国一边跟魏国、韩国合作对付赵氏的同时,又有一支汉军在北方跟义渠玩消耗战,中原列国却是打嘴仗打得很欢快。

“联军已至‘晋阳’城下?”汉君宵刚刚得到的消息。

去年他们三人合议,确认不走汾水沿线,联军先在“邯郸”郊外集结,再北上先进入中山国势力范围,拐了个方向朝西进入赵氏的势力范围。

由于三个国家的军队公开在“邯郸”郊外进行集结的关系,肯定就不存在什么保密性质,赵氏提前窥知联军在哪里集结,猜测出联军的进军方向,势必要组织防线准备抵抗。

赵毋恤将本来用于跟中山国在山地打乱战的军队抽调了一些,同时抽回了在代地的大部分兵力,与进行动员的兵力合起来,用了接近十三万的兵力用来抵御汉国、魏国和韩国的三个满编军团的联军。

联军与赵军在山区打了一年多,也就是去年联军并没有杀到“晋阳”城下,轮到魏国出动兵力最多的今年,联军才突破赵军的阻挡抵达“晋阳”城。

汉君宵所知道的是魏君驹并没有亲征,担任魏军统帅的人是他的叔祖毕游。

关于毕游,要不是这一次出现的话,汉君宵都忘记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再次听说甚至纳闷怎么还活着。

原本在给汉君宵效力的豫让,他在魏国建立之后得到召唤,今次就是担任魏军的军佐之一。

汉君宵对豫让去魏国真的没有什么负面想法。

原版历史上,豫让为智瑶效忠到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还创造了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成语。那是魏氏没有立国,同时他与魏氏最后有牵挂的毕游已经病逝了。

这个历史版本大变样,尤其是之前智氏与魏氏关系一直挺好,加上豫让得到汉君宵的信任,一定会让魏氏对豫让进行争取的。

汉君宵由心祝福豫让在魏国能够获得更好的前途,并不因为分道扬镳而心生负面。

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豫让是去了魏国,他的嫡长子却是留在了汉国。

如果豫让可以在魏国发展起来,其实对汉国与魏国都有利,不止合作会变得更深层次,哪怕有冲突也会多了一个可以缓冲的渠道。

汉君宵并不看好魏君驹的雄心,认为打赵氏还有得打,不围困上至少三四年,几乎没有攻克“晋阳”城的可能性。

当然了,那是汉国不动真格为前提,换成汉国愿意动真格,诸多的攻城器械给安排上,情况肯定变得不一样了。

问题是什么?汉国去年趁着赵毋恤调动兵力已经拿下“平陵”和“梗阳”两城,攻灭赵氏对汉国已经没有好处,汉君宵才不会去对赵氏动什么真格。

“要是赵毋恤愿意一死,我甚至可以暗中支持赵氏继续存在下去。”汉君宵清楚什么叫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存在友谊。

赵氏一天继续存在,魏国……,至少韩国就别想静下心来发展,更难以进行扩张,并且也能够起到牵制魏国的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