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597章 三件大事

第597章 三件大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春秋生存指南!

“何为大一统?”

“回父亲,大一统分为疆域一统与思想一统。”

“上次,你讲明何为疆域一统,思想一统较为浅薄,事后可有思考?”

“回父亲,孩儿多有思考,尚未有所明晰。”

汉君宵与汉宽面对面而坐,两人却是在一处章台高处。

这里可以了望到全城,亦可眺望远处的平原与山区。

因为足够高的关系,他们能够眺望风景,少不得自己也成了他人眼中的景观。

地点在“雍”城的宫城。

汉君宵将“雍”设为临时都城,只是没有进行任何的扩建,仅仅是对一些比较老旧的设施进行修葺。

正是因为作为临时都城的关系,汉君宵同样没有从它处迁徙来人口,导致作为一国之都的“雍”城内只居住了不足八千人。

不过,由于“雍”周边在兴建水利工程的关系,包括郊外以及更外围的人口却是聚集了极多,人数多达二十余万。

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今年汉君宵三十三岁,汉宽也来到了七岁。

汉宽从五岁开始启蒙,主要是学习认字,没有涉及到太高深的学问。

在学习进度上,关于拼音智宽花了一年的时间去掌握,又花了一年来认字和一边学习基础数学;六岁已经掌握了三百多个常用字,九九加、减、乘、除中掌握了加、减。

汉君宵自己主导汉宽的教育,奈何作为一国之君需要处理的事务太多,其实汉宽大多数时间是在跟其他的老师学习,到了夜晚或汉君宵特别抽出时间,两父子的教育事业才能进行。

在表现上,汉宽因为得到了当今之世最好的教育,同年龄中绝对属于优秀,只是要说有多么聪慧则是未必了。

讲实话,只要汉宽能够跟得上学习进度,汉君宵就绝对不会对汉宽感到失望。

神童什么的?几百年难得一见,哪有那样幸运被汉君宵碰上嘛。

从今年起,汉君宵开始在正常教学作业基础上,给汉宽布置一些额外的作业。

第一个额外作业便是大一统是什么。

从汉君宵布置作业那一天起,到今天两父子再次提到这个作业,其实已经过去了将近两百天之久。

关于大一统分为疆域大一统与思想大一统,汉君宵有理由认为一定是某人偷偷教给汉宽,那么干的人不是范蠡便是辅果。

毕竟,一个七岁的孩子,哪怕开慧再怎么早,除非是个穿越者,要不然怎么可能理解大一统是什么。

一个天大的事实,哪怕是经过教育的人,他们都不一定知道大一统是什么,别说是讲个明白了。

现在的很多人,知道的也仅仅是“疆域大一统”这个,也就是始皇帝横扫八荒六合,使用武力完成了诸夏一统。

极少人知道西汉才完成“思想大一统”的伟业,并且是从汉武帝到汉宣帝历经一百多年时光才最终完成。

另有一点,几乎人人知道“独尊儒术”的历史大事件,只是不知道“独尊儒术”是“思想大一统”的前置条件。

什么意思?就是学说太多太杂,其中不乏极度利己的思想观,想要完成思想统一,拔高一个学派,禁止一些一段学说,完全成了一种必要,顶多就是对那个相中的学派进行改造。

事实是什么?儒学正是自己慢慢变成汉武帝想要的模样,最终才得到接纳,并非汉武帝的第一任老师是儒生的关系。

在三年之中,其实没有发生太多新鲜事。

首先,汉国、魏国和韩国对“晋阳”地的联合围困到了第四年,发生变化的是赵氏与中山国化干戈为玉帛,两个势力联合起来在对抗汉国、魏国和韩国。

然后,赵毋恤用“唇亡齿寒”成功地说服了中山国之主肥可。

由于中山国的国主之位不是父死子继的传统,肥可与前任中山国之主并没有血缘关系,赵毋恤才有成功说服新任中山国之主的可能性。

中山国在后面确实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旦赵氏遭到覆灭的话,汉国、魏国和韩国没有道理放过中山国,他们醒悟过来之后选择暂时放下与赵氏的恩怨,改为与赵氏联合对抗汉国、魏国和韩国。

在中山国改变立场之前,他们有再次与汉国、魏国、韩国结盟的诉求,奈何再一次遭到拒绝。

那么结果很明显了!

汉国、魏国和韩国对中山国根本不持半点善意,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将中山国放在眼里,中山国应该怎么选,变得不存在任何疑问了。

要说有发生什么大事的话,越国已经宣告覆灭。

那是吴国一边与楚国作战,孙武统率五万吴军对抗十余万楚军,作为一国之君的夫差亲率六万吴军攻打“会稽”城。

越君勾践亲自指挥都城保卫战,一边向所有可能提供帮助的国家求援,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没有得到外部有力的支援,最终都城被攻破,人也再一次被俘。

这一次,吴君夫差展现出了果决的一面,毫不犹豫的处死了百般想要苟活的勾践,又下令清除越国公族一脉,随后率军赶去支援孙武。

得知消息的那一瞬间,汉君宵想到的是“卧薪尝胆”在后世不会那么出名,另一个“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也没有了。

在越国灭亡之后,吴君夫差虽然杀尽了所有能够找到的越国公族,他却是吸收了包括文种在内的很多越国臣子。

当然了,那些人能够为勾践所用,不一定愿意为夫差效力,愿意效力其实也讲个契合度。

“君上。”范蠡上了章台的顶上平台,先对汉君宵行礼,随后又对汉宽行礼。

汉君宵不用回礼。

汉宽站起来,规规矩矩向范蠡行礼,口称:“上卿。”

这个“卿”本就是诸夏文明体系的一个尊称,一开始与地位或官职都无关,后面才慢慢在各国有另外的附加价值。

汉君宵已经有意祭出“军功爵”制度,目下正在进行相关的铺垫,其中包括设置一些客卿职位,用来吸纳他国的人才。

范蠡被邀请坐下,喝了一些汤水,一边听汉君宵检查汉宽的功课。

等待两父子的功课结束,汉宽行礼离开之后,范蠡才讲话。

“君上,臣今岁便率军北上,不知君上有何嘱咐?”范蠡问的不是军事上的事情。

汉君宵知道范蠡是在问怎么来最终对待义渠人。

关于这个话题,汉国君臣讨论了很多次,真的是时候下达最终决断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