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皇兄宋仁宗 > 第三十五章 青涧城

第三十五章 青涧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皇兄宋仁宗!

“那太好了!我吃完饭就过去。”

事实上,范仲淹的守或者说熬,或者说议和,是以积极布防为前提的。

此外,为了改善宋代内地禁军战斗力低下的问题,范仲淹在边关大力推广弓箭手制度,以弓箭手充实禁军。

他招募边地武人以为民兵,利用边地地广人稀的优势,开始分给弓箭手们土地以激励士气。

范仲淹在唐代府兵制中得到启发,明白土地对于士兵战斗力的重要性。

他结合宋代实际情况,全力经营弓箭手营田政策。

弓箭手每人授田二顷,有马者加马口分田五十亩,充分把边地资源转换为战斗力。

这有点像是我们现在的新疆建设兵团。

在拓边的过程中,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将成为了范仲淹最有力的支持者—种世横。

种世横,本出身书香门第,他的叔父种放是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的象征,曾受到过宋真宗的礼遇。

种世横轻财好施,年轻时便将家财全部让与同族兄弟,自己只留了一堆书刻苦自学。

但是陕西科考真的很难。

他所在的西北自是比不上东南好考。

当时,大宋朝也承平了五六十年,拥有两千余万户口、估计差不多应该近一亿子民的大国,每三年才录取三百余名进士,平均一年只有一百。

而且进士科取士向来是东南多,西北少。其中开封、两浙、福建和江东诸路的州府就占到了八成以上,一科出十几个进士都不稀奇,甚至一个世家大族,一科出五六个进士,也是有可能的。

而北方几路则是寥寥无几,常常是个位数。而陕西一路二十多军州,哪一科进士加起来能超过五个,都算是大丰收。

连续十几科都没一个进士出头,在西北的军州更是常见。

平均到一年中,不到百万分之一的比例,让人想想就感到绝望。

比现在的高考录取比例要低得多。

赵允初心想自己要是放在北宋,可能也就是个小农夫了。自己是高考扩招以后才有幸上了大学的。

“原来古代人压力也很大!”

赵允初不由感慨了一下。

后来,种世横还是依靠叔叔种放的恩荫,才得以做官。

在这一点上,范仲淹略胜一筹。

也许范仲淹是头脑灵光,也可能沾了自己是苏州人的光。

要是西北肃州的话,可能也没戏了。

只是宋代的恩荫官升迁极慢,种世横又为人刚正,在刘太后摄政时期得罪了刘太后的亲戚王蒙正,遭到迫害流放。

多得宋绶等人营救,终幸免于难。

现在的种世横,已经是五十五岁了。

前些日子,以修筑青涧城之功迁内殿崇班,转为武职。

才刚刚升到正八品。

清涧城名曰城,但本质上就是座山寨。

宋代西北一带的州城大多简陋,更多承担军事功能。

种世横修筑的清涧城可谓证实范仲淹安边策略的最好例证。

饭后,赵允初别过范仲淹和胡媛,和刘宜孙等人,一起骑马奔向青涧城。

种世横已经提前收到范仲淹的手书,等赵允初到的时候,已经在城寨外等候了。

种世横虽已年迈,但精神十分矍铄。

双方行过礼后,种世横就带着赵允初参观起来这座刚刚建成不久的城寨。

“郡王,这青涧城修建在故唐宽周城的遗址之上,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州、夏州之故土。战略价值显而易见。”

刘宜孙这时也插话道:“修建过程中,除了西夏人时常来骚扰,需要边战边修外,最大困扰便是水源稀少,种将军就下令挖地下水。”

“想当初,挖了好长一段时间,凿地五十尺还是只有坚硬的石头,没有水。我也是差点放弃。”种世横补充说道。

“不过,种将军颇有家资,就命令每人凿石一筐,就能换钱一百。泉水终于喷射而出,青涧城因此得名。”

说到此处,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赵允初心想: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更是:有钱就是任性。

赵允初看着城寨中穿梭不息的人群,很有感触:“没想到这个地方竟然有这么多人口!看来种将军经营有方。”

种世横轻轻摇了摇头,谦虚说道:“郡王过奖。借着与河东地区连接通畅的优势,青涧城自河东获得大量粮食储备。全城士兵按照范公方略,开垦田地,现在已有营田两千顷,第一年就收货颇丰。”

在这边关之地,赵允初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军营所在,女人是几乎看不到的。但没曾想这个青涧城却与别的城寨不同。

“怎么还有这么多女人?难道是一家子一家子的都在这个城寨中过日子了?”

刘宜孙前来回话:“回禀郡王,这些弓箭手和边地士兵凭此土地立足生根,常常是带着父母妻子前来共坚其守。百姓有了田利,朝廷也免去了后勤转运的花费,边地守备的效率自然提高。”

“看来这是一座生息之城啊!”赵允初感叹道。

种世横微微一笑:“郡王说的极是!这也是范公的长远眼光。有了后勤基础,范公令我将城内百姓组织起来统一训练,又选其中佼佼者再编入军队。以后等着新兵成长为老兵,在青涧城娶妻生子,又去训练百姓,再挑选新一批佼佼者入军。如此下去,这青涧城将要更加辉煌。”

赵允初观此情景,又悟出了一个道理:兵民乃胜利之本。

与同时代的大部分士大夫和军官相比,文人出身的老将种世横与范仲淹一样,对天下苍生都抱有博爱之心。

在他麾下为卒,不用脸上刻字,要是生病了,老种便派自己的儿子前往照顾,对立有大功者,散尽家财也在所不惜。

即使周边羌人党项部落如果有意想加入清涧城的,即使路途遥远,种世横也愿意亲入其营帐,为他们抚养家属,倾心相交。

明明是座军事要塞,愣是被种世横建设成了一座生活气氛其乐融融的里弄街坊。

“现在城中有多少番兵?”赵允初问道。

刘宜孙回道:“五千人。只要西夏人进犯青涧城,就能马上组织起来操家伙列阵出城。郡王,您可能不知道,种将军的儿子们常年与士卒同甘共苦,可谓是全家族与此城共存亡。”

赵允初脑海里浮现出种诂、种谔、种朴、种师道......

原来,大名鼎鼎的种家将是以青涧城为起点的......

“有了种将军他们,边地商贾相信了这座城堡的军事自卫能力,也越来越多出现在青涧城,种将军也有着商业头脑,常常将官钱借贷给没有本钱的商人,吸引商贾,久而久之,通货盈利,居民富实啊。”

赵允初越听越是佩服:“种将军威武啊!现在西北其他边城还在寻求支援,考虑怎么活下来的时候,你这个青涧城已经在考虑怎么富强了。不得了!假以时日,这青涧城说不定比延州城还要厉害!”

种世横没有接话,面色好像突然变了一点,虽然很微小,但赵允初善于察言观色,能看出老将军心中有事。

“种将军,莫非允初刚才说错话了?”

种世横一听赵允初说这话,连忙赔不是道:“没有。郡王说得句句都是老臣心里想的,只是...”

“只是什么?”赵允初不喜欢别人说半截话。

“只是怕这个假以时日事先不了。郡王,不瞒您说,我听说官家正在征求前方是攻是守的主意。有这个事吗?”

赵允初回答的很干脆:“有。不过范公是主张防守的。他的主张我认为是要打持久战,和李元昊耗下去。李元昊肯定耗不起!”

“老臣也是这个意思。严边城,使持久可守。实关内,使无虚可乘。贸然出兵势必无功而有患。只能是来日方长!”

“但,听说韩琦安抚使不这么认为。”刘宜孙不失时机地说道。

“韩琦?”赵允初对这个名字既熟悉又陌生。

相三朝,立二帝,那个两宋唯一之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