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象形传奇 > 第46章 太极拳

第46章 太极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象形传奇!

这种气屯于内的“劲力”,表面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它确实有劲力,只有你接触到它时你才会感觉到。

气屯于内,真气体内上下连绵不断地运行,其实会生成两种劲力。一种是下行能量生成的劲力,一种是上行能量生成的劲力。

上行能量生成的劲力是与心意六合拳一样的劲力,只是不外发,外发了就能够像心意六合拳一样硬打硬进无遮拦。张三丰把这种劲力叫刚劲。

下行能量生成的劲力,是一种内缩的劲力,这种劲力能够引带、把对手能量吸引到自身体内的劲力。张三丰把这种劲力叫柔劲。

所以大家以后可不要再用劲力的大小区分刚柔了,不是说微小的劲力就是柔劲了-------切记,在实战中,使用微小的劲力是一无是处的,是要挨打的。

柔劲怎么用?

用来吞吐对手的劲力和能量!

使用自身的下行能量,把对手打来的力量和能量引带、吸引到自身体内,让对手的能量随着自身能量的下行一直运行到脚下,此时,对手打来的能量就变成了自身的下行能量,即对手给自身贡献了一部分下行能量,则自身获得的地面反作用力的上行能量中,就包含了对手的能量,自身再用包含了对手贡献的上行能量打击对手--------这就是引进落空借力打力。

这就是在使用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做阴阳转换来打击对手。

而如果想使用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打法,其前提条件就是要把自身身体练通,把自身身体练成一个能量导体,能够让对手的能量顺利引进与下行到自身脚下-------这种功夫叫做“通”。

而心意六合拳的功夫叫做“满”。只要在一条腿上蓄满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能量即可以打击对手。但心意六合拳却不“通”--------或者说是不太“通”,因为心意六合拳是虚实转换,能量转换不完整,所以身体不太通,还不能引进落空借力打力。

要想引进落空借力打力,能量转换必须要完整。像心意六合拳那样的虚实转换,由于一条腿上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能量不能完整转换到另一条腿上,就不能完全将对手的能量吞入并且引带到脚下,也不能再发出来上行能量打击对手。不完整的能量转换会将自身和对手的能量运行“卡住”。

那么要想练通,就得改变习练方法,不能练心意六合拳的五行拳了。

这种练法的目的就是要把身体练通,练成一个能量导体,能够让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在自身体内上下运行。

我们知道,内外合一的能量(真气)在体内以两条路径运行,一条是内里的经络,一条是周身上下的一条骨骼大龙。

在经络中运行的真气,其表象就是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在骨骼大龙中真气的运行,就是大龙中的每一个骨节都能够作出压缩旋转折叠拧裹。自身与对手的能量,就是通过周身三节和每个骨节的压缩旋转折叠拧裹运行、传导的。所以,这种功夫要着重习练周身三节和每个骨节的压缩旋转折叠拧裹,让周身三节、每个骨节都要感知对自身和对手能量的传导和运行。

要实现这个目的,这种功夫的外形动作不能太快,太快则无法让周身三节和每个骨节感知能量的传导和运行。心意六合拳是不需要这种感知和使用的,只需蓄满内外合一的能量即可。所以这种功夫的外形动作要比心意六合拳慢。

那就使用缓慢的外形动作吧。这外形动作要能够囊括身体的各种体位,以保证身体在各种体位之下都能够感知并且使用周身三节和每个骨节传导、运行能量。

于是张三丰编排了一些外形动作。这些外形动作虽然看起来很像是打人的技法,但实际上只是借其动作让人看起来像是拳而已。这些外形动作不是用来打人的,是用来习练身体在各种体位之下都能够保证周身三节和每个骨节的折叠拧裹对能量的传导、运行的。

张三丰得给这种功夫起一个名字,他毫不犹豫地把这种功夫叫做:太极拳。

之所以要叫做太极拳,是因为这种拳是使用太极的阴阳转换的方式实战技击的,而不是硬打硬进无遮拦。只是能量与对手能量是一对阴阳,通过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做阴阳转换的方式打击对手。

从这种拳的能量生成方式来说,也处处体现出来太极的阴阳转换-------但这些不是太极拳所独有的,心意六合拳与心意把同样具备。但是为了突出太极二字的意义,我们不妨细数一遍。

太极拳的能量之源是由阴之极的先天一气,即心力(息)阴阳转换出来的。从内里来说,心属阴而肾属阳,心肾交合即阴阳交合,生成心肾交合之气的能量。心肾交合之气的能量在内属阳,但在外属阴,心肾交合的能量在经络中运行,在丹田部位进行河车运行,生成外部的腰腹折叠,生成精的能量,精的能量下行被阴阳转换为脚底气的上行能量,气的上行能量上行到头顶生成神的能量,即虚领顶劲。精气神的外部能量都是由内里心肾交合的能量阴阳转换出来的,并且精气神的外部能量在命门之处与心肾交合的内部能量合一为真气,真气周身运行,就形成了直接显露于外能够打人的九转纯阳之功。至此,阴之极的心力通过不断的阴阳转换,最后被转换为纯阳之功的阳之极。

以下是张三丰总结的太极拳论:

(原文)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先天八卦)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盼、顾、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介绍)

起拳动作时,周身具要轻灵。放弃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就是轻灵。

尤其需要周身三节和每块骨节都一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方式贯通能量。内外合一的真气要鼓荡于经脉络脉而达四梢的皮毛之下,此为腾膜。静为本性,动为体意,妙用为神。神为意的高层次功夫,但本质依然是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之意,即周身外部的能量蓄发。这个外部的能量蓄发要内敛,以达到敛气入骨的目的。即外形动作要在内里心肾交合的能量抽合下越来越小。此为涨筋,能量由经络中的筋鼓涨入骨。以上为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能量蓄发要保证周身不能有缺陷处,即不进行压缩旋转折叠拧裹之处;不能有凹凸处,身体的凹凸处都是由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造成的。要拳不出尖,无抽扯之形;不能有周身三节和每块骨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断续之处,一旦断续则周身上下运行的能量流就断裂而不能进行各种自身或自身与对手之间的阴阳转换。

太极拳的劲力生成于脚,即根节。因为内外合一的能量下行到脚,才能够提引起来上行能量。上行能量由脚行于腿,运行到腰。腰是周身三节的主宰,是连接上下半身之地,是心肾交合之处,是两腿之间内外合一的能量阴阳转换之位,是河车运行而贯通上下半身的支点,是生成人体外部最大的腰腹折叠的精的能量之处,是内里心肾交合的能量与外部由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生成的精气神的能量的合一之处。腰部的真气行于手足才能够形成力量。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是由内里心肾交合外部周身三节折叠拧裹形成的完整一气的能量。而不能像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那样随便哪块肌肉都能够进行能量蓄发,那样就各自为战了,而不能周身一体而蓄发出来极致的能量和力量。

身体脚步要灵活,总使自身处于得机得势的体位,随时能够进行能量蓄发和阴阳转换。机,指对手的能量蓄发和劲力;势,指自身的能量蓄发。自身的能量蓄发要与对手的能量合一,让对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腿不灵活,必然使腰失去其重要作用。而腿不灵活即是阴阳转换不灵活使然。所以拳必须单重,单重才能够顺利地阴阳转换。

上下前后左右的能量蓄发和阴阳转换不能得机得势,都是如此。凡出现此种毛病,皆是身体没有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之意所致,不要在外形动作中去找原因。

太极拳内外合一的能量周身上下运行,有上即有下,不能断开;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外形动作也是闭合的圆,有向前发出的劲力就必有向后回缩的劲力,此为蓄发合一,刚柔相济。阴阳转换要在左右两腿之间进行。以上就是太极拳周身一体、上下前后左右共同生成的能量蓄发。

太极拳的上行打击力量是由内外合一的能量下行到脚而获得,所以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即太极拳(包括整个内家拳)发力打人时是向下运行能量的,由于对拉拔长而同时获得上行打击力量。此为太极拳的骨肉分离,即周身内外三节长肉之处总是蓄积下行能量的,而从头到脚的骨骼大龙总是由于对拉拔长而积存上行能量的。骨肉因为蓄发不同方向的能量而分离。

在使用上行能量将对手掀起的同时加以左右相挫之意(即周身三节压缩旋转之旋转之意),则对手之根自然被拔起而劲源阻断,对手瞬间被我打败而无疑。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是在横竖两个方向形成的混元劲力,能够让对手手足无措,无法抵抗。

两腿之间的能量蓄发的虚实宜分清楚,才能够进行阴阳转换。周身三节均能够生成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能量蓄发,所以一处有一处虚实,不管对手之力发向自身何处,自身都能够在受打击部位形成虚实的阴阳转换,以吞吐对手劲力。而周身三节各部位的虚实的阴阳转换都要服从于两腿之间的虚实能量的阴阳转换。让内外合一的能量在周身三节之间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太极拳之劲力,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棚、捋、挤、按、采、冽、肘、靠,此为太极之八卦也。但不是指方位,而是指太极的各种变化,即阴阳转换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太极拳的八劲。此八劲皆来源于心意六合拳的劈拳之劲力。

打劈拳时,使用一气之起落的起的上行能量发拳,内含向上的钻劲,此为太极拳的棚劲;劈拳使用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方式打拳,必定是一拳前出,一拳收回。这前出的拳劲就是太极拳的挤劲;收回的拳劲就是太极拳的捋劲;劈拳以一气之起落的落的下行能量结束,落翻的劲力就是太极拳的按劲;一气之起落的落的能量下行到脚下,就是太极拳的踩劲;双臂左右相挫的劲力就是太极拳的冽劲;如果近功,肩肘之劲力即为太极拳的肘、靠劲。

由此能够看出,心意六合拳的劈拳为万拳之母。所有内家拳都是建立在劈拳之上的。

但是太极拳的八劲与心意六合拳的劈拳的八劲不同。劈拳的八劲是分开的,并且发出去就没有了。而太极拳的八劲是周身时时刻刻存在的,并且能够时时刻刻阴阳转换的,棚劲瞬间就能够阴阳转换为按劲,挤劲瞬间就能够阴阳转换为捋劲,反之亦然。这就是太极阴阳转换的奇妙之处。太极拳是周身含八劲,并且八劲之间随时阴阳转换。之所以八劲能够随时阴阳转换,是以心行气的结果,用心力抽合能量上下运行的方向不同而已,而能量运行的方向不同就是因为阴阳转换。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正是因为太极拳能够将八劲随时阴阳转换,才能够跟对手进行沾连粘随、敷盖对吞。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这五行也不是指五种物质,而是指五种状态。进步退步为的是抢占对手的先机先势,左顾右盼为的是预防左右之攻击,中定是自身能量蓄发之本。心肾交合即为中定。

“棚、捋、挤、按。即干、坤、坎、离四正方也。采、列、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句话是强套五行八卦,没有实际意义。

以上五行八卦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所以大家切记,十三式绝不是十三个外形动作,而是十三种能量蓄发方式。

从以上张三丰太极拳论中大家应该明白,太极拳是从心意六合拳的化劲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高级拳种,决不能将太极拳视为一个单独的拳种。因为太极拳那缓慢的外形动作是无法调息的,是与呼吸不相合的,无法调息,则就失去了内家拳的根本。

其实,太极拳那缓慢的外形动作,如果没有心意六合拳的功夫,连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都无法打出来,结果就是内外能量蓄发皆无。

想要习练出来纯正的太极功夫,必须要从练心意六合拳的五行拳开始,并且要练出化劲,才可能理解太极功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