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可悲可叹的历史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象形传奇!
这张三丰发明出来太极拳空前绝后的实战技击方式,即以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做阴阳转换的方式打击对手。这种实战技击方式,自身劲力不与对手劲力硬顶,所以能够保证自身不受伤,而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能量蓄发方式,竟然能够借对手之力打击对手,实在是让普通人不敢想象的。
但是,由于内家拳不如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的外家拳易懂好练,所以本来就传播得很慢,传播范围很小,再加上太极拳是由心意六合拳的化劲发展出来的原因,那能够把心意六合拳练到化劲的人就已经极少了,何况能练出太极拳功夫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了!
这张三丰去世后,太极拳似乎就绝迹了。
再以后,似乎又会出现个别会太极拳的人,等这个人去世后,太极拳就随着此人的消失而消失了。
这太极拳为什么不能像其他拳种一样,有一个明确的传承人连接起来的传承路径呢?为什么太极拳的传承时隐时现呢?
那就是因为,太极拳以及其功夫,是建立在心意六合拳的化劲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果悟性高,是完全不用师父教就能够练出来太极功夫的。但对于悟性不高的人,即便练到化劲都很难,就更达不到太极功夫的层次了。即便有师父教,短时间内也不会练出太极功夫。这张三丰创造出来太极拳时,已经岁数很大了,不久就去世了,所以其身后并没有明确的传承人。但不管有没有明确的传承人,肯定会有人接受了张三丰的传承,虽然这个人并没有练出太极功夫。
其后来的人也是一样,偶尔有一个悟性极高的人,悟出来太极功夫,但必定是已经岁数很大了。年轻人为生活所累,是不会悟出太极功夫的。
所以太极拳就出现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隐时现的现象。
为什么习练内家拳需要悟性?
因为内家拳除了外三合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功夫,可以由师父手把手地教,但其后的调息、息调、心肾交合、涨筋腾膜、敛气入骨、对拉拔长等功夫,都是能量在体内运行而得来的功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师父只能告诉你一些内里的感受,但却无法帮助你练。这就只能靠自己的悟性了。悟性高的人,才能够明白拳理,再根据自己的习练与师父说的感觉相比照,最终练出来功夫。
另外,过去没有科学,无法使用我们现在的语言讲明白内家拳原理,所以师父是从来不给徒弟讲拳理的,只是让你闷头练。不论做任何事,一个人在明白道理的情况下就容易办成事,练拳也一样,在不明白拳理的情况下,尽管埋头苦练了,但收效甚微。如果能够在明白了内家拳理的情况下习练,成功的几率肯定就会很大。
虽然张三丰流传下来武当派功夫,又分支出来松溪派功夫,但是却没有一个像张三丰太极拳论那样的功夫体系和内家拳的理论体系。
在太极拳的传承过程中,出现一个叫做王宗岳的人物。王宗岳被人所识,是因为后世的武式太极拳宗师武禹襄先生拿出来一本王宗岳写的太极拳论。
其实,明白并且习练出来内家功夫的人,一看那王宗岳太极拳论,就知道是杜撰的。武禹襄杜撰出王宗岳太极拳论的目的,是因为当时太极拳被谬传,社会上流行着站弓马步抡胳膊以缓慢的外形动作骗人的双重太极拳。双重就是在两条腿上同时进行能量蓄发,这样就没有阴阳转换,还得使用抽扯之形发力,其本质与使用肌肉紧张收缩发力没有区别,只是用缓慢的外形动作伪装自己罢了。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假的太极拳,大家看看我们周围现在的情事就明白了。
当时流行于社会的太极拳主要的就是陈氏太极拳,双重的陈氏太极拳遍地都是。武禹襄作为一个武学大师,想传承发扬太极拳,所以就要批判双重太极拳。
但可惜的是,武禹襄先生是跟陈氏太极拳的陈清平先生学的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是他的老师,一个学生怎么能够去批判老师呢?
武禹襄没有办法,就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假借王宗岳的名义写出来一个王宗岳太极拳论,以批判双重太极拳。
为什么说王宗岳太极拳是武禹襄先生杜撰的呢?
因为据武禹襄先生说,这个王宗岳是二百年前的太极拳大师,比他师父陈清平以及把太极拳传播于世的陈长兴先生都早,所以王宗岳的话大家必须得要听。
但是武禹襄先生却是百密必有一失。我们知道,在陈长兴先生教杨露禅太极拳后,太极拳才由杨露禅先生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在杨露禅之前,社会上甚至没有人知道太极拳这个东西,太极拳只在陈家流传,不外传。
也就是说,王宗岳的时代,社会上是没有太极拳的,只有心意六合拳、心意把等内家拳,但是,心意六合拳与心意把都是单重拳,即只能在一条腿上进行周身三节压缩旋转折叠拧裹的能量蓄发,然后进行虚实转换。
在这种情况下,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竟然写出来这么一段话: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这句话就是说王宗岳在二百年前经常看到双重的内家拳!这是与事实不符的。
所以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王宗岳太极拳论是武禹襄先生为了批判双重太极拳而杜撰出来的。历史上是否有王宗岳这个人不好说。
心意六合拳也是一样,在过去生活水平低下,每个人每日都要为生活奔波的情况下,哪有心去练这繁琐的内家拳,想练功夫的,不如去练外家拳了,出功夫比内家拳快得多。再者,心意六合拳虽然名字叫拳,其实是一种功法而非拳法,因为只有五个习练外三合的五行拳动作,想练心意六合拳的人,绝大多数都会被这五个动作的枯燥折磨得失去兴趣的。所以这心意六合拳,也是在极小点范围内传播着,却无法发扬光大。
时间如同长河,把心意六合拳与太极拳又裹挟在浊浪之中无情地前进着,内家拳湮没了许久,直到其辉煌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