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 第119章 其实我有私心

第119章 其实我有私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钱进来虽然献上自己的书,但没打算在司马爷跟前邀功。

“这还是我大嫂给的建议,她说前人流传下来的经验很宝贵,偏这些书没有句读很难断清楚,加上没有图形,理解起来太费解,让许多经验都失传了。”

确实,杨司马惊喜地发现,钱三的这本书结合当地的村志县志,详细分析聚水点。不仅有白话一样的文字,还配着形象的地形图案。

“这下好了,就算不怎么识字的人,也能通过图形看懂水的流向——”

说到这里司马爷一拍大腿。

“我想起来了,今天来你们村子,就是想看看旱年里,又是大冬天的,怎么把瓜菜种得水灵灵的,比大夏天还要好?”

原来是这个呀,钱三提起来就骄傲。

“大人你看,我们家家户户院落里都栽了几十个竹筐瓜菜。这还是刚开始天还旱着的时候,我大嫂想出来的,这样种菜可省水了,照顾起来也不费事。”

司马还真看见了,他这个农户出身的孩子,第一次见到这样一咕嘟一咕嘟,但是码得整整齐齐的菜,果真水灵灵的,旱年里冒着生机。

司马娘也表示学到了。

“这可敢情好啊,反正我呆在后院也没事,回去后我们也编一些竹筐来种。”

一看到这些,华人骨子里的基因果然动了。

林桑答应老太太:“大娘喜欢这些,回去的时候我给你带几样回去。好些都是外面买不到的品种。”

“好好好——”老太太笑眯了眼。

杨司马跟着转了一圈,心里还有些疑问。

“你们几个村几百户人家,就靠这些竹筐里的菜,能够保持每天给镇上酒楼送好几石过去?”

所以说司马就是司马,他对民生是有概念的。

钱三笑了:“这些自然不够,自从我大嫂在山上找到几处泉水,我们又不断打出井后,大嫂就教我们修了几个水渠。这样一来,地里也能种一些喜寒的菜了。”

“菠菜、洋葱、乌塌、羽衣甘蓝......”钱三掰着指头给他数,“好些都是我大嫂从外地客商那里引进的菜种,睦州原先没有的。”

又是钱大嫂子吗?

想不到秀才娘子能量大到这样的地步,不仅有学识,行动力还强。

这下杨司马也不着急走了,他问大家:“你们能带我在村子里四处看看吗?”

从祠堂看出去,外面的天地已经是白皑皑一片。

山、田还有水塘,都已经覆盖在瑞雪下面。但杨司马已经等不及了,他想马上就看到这些足以抵抗天灾,改变民生的伟大举措。

杨司马缓缓走在路上,随处看见有村民从家里跑出来感受这场冬雪。

他们还不知道,这一场雪摧枯拉朽,足足延续到几十里外,积攒的云层像被打破一样,下出了恨不得压倒一切之势。

他们一行人就走在这片茫茫天地中。

杨司马先是见到了白雪堆积下的水脉。

打井能手钱三这些天不仅在帮邻村打井,同时也在组织人手将整个村的水脉连通。

钱三指给他看。

“大人你看,现在三个村子的四面都有山泉或地下井,我们将各路水汇聚到各处的水塘,再由水塘挖沟渠到稻田里。”

他边说边操控着一些水闸。

“我们大塘村本就有许多水塘,这些日子又在其他村人力挖了一些,每个水塘都有水渠通向不同的稻田,需要放水时撤去渠里的水闸就行,很是方便。”

听起来是很不错,但是杨司马又看不懂了。

“为什么要引水到田里?以前不都是按时灌溉的吗?”

钱三立即看了自己大嫂一眼,林桑点点头:“大人,是这样,这正是我要汇报的另一件事情。”

就是旱天改水田。

她记得到了后世,南方的稻子是常年长在水田中的。他们吴越国地处南方,但在这个时代种的还是旱稻。

每家十几亩地全靠农户挑水灌溉引肥,不知要花许多力气。

她给杨司马普及水田的好处。

“一来自然是省下人力成本了,还有就是水田比旱天更能防虫害。特别是蝗虫这类喜欢干燥的,一旦改种水田,起码能灭掉大半蝗灾。”

“是了。”杨司马想到那本汇总上说的,“蝗虫喜欢干燥。”

这么说来只要水源充足,水田确实更高效高产。

但是杨司马又有疑问:“水稻常年养在水中,不会泡坏了稻根吗?”

这个问题很专业,一听就是种过地的。

当初林桑提出改旱田为水田时,钱里长父子就有过同样的疑虑。

林桑早就看到一旁跃跃欲试的钱满,招招手叫他过来:“阿满,这个问题你跟杨大人说说。”

“是。“”阿满鞠了一躬。

“是这样,司马爷,我伯娘课堂上教过,说这是水稻长期进化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它根部的酶能够抑制根系因为长期泡水而中毒烂根,据说水田比旱天的产量还能略高一些呢。”

“进化,酶?”杨司马觉得听懂了,好像又没懂。

第一次听说这些名词是会疑惑,阿满进一步解释。

“最近的实践课,我们分别在不同竹盆中做过试验,还找出了最佳水位。”他说着在雪地里画起来。“只要水没过根和三分之一的茎,留一点叶尖在水面以上就不会烂根。”

好像是形象多了,但是——

杨司马还迷惑,林桑又拿出第三本册子。

“这是水稻种植技术的书,里面有详细的灌溉追肥方法,还有配图,也一起送给大人了。”

这就是要将专利技术推广惠民的意思了,跟治理蝗灾和挖掘水源一样。

这要是能在民间流传开来,对一个农耕国家而言是多大的利器啊,往重了说提升的是整个吴越的国本。

大雪天里,杨司马只觉得浑身的血液在沸腾,半天不知道说什么。

然后一撩长袍,对着钱家人就拜了下去。

“杨谦替天下苍生谢过大嫂子一家。你们家里有这样的利器却不藏私,是天下百姓的福祉啊!”

怎么还有这样一出呢?

林桑一闪身,躲得比兔子还快。

“不不不,不敢当。”林桑颇觉得惭愧,“其实,我也有我的私心。”

这话连杨老太听着都不信:“好闺女,你把自己想到的辛苦写下来,不收钱就教给大家,这还叫有私心?”

林桑依旧笑得有些腼腆:“因为我想推广沼气专利,刚才那本书里我提到的绿色肥料和治虫的药,都是出自沼气设备。”

“沼什么,什么气?”

杨家母子觉得,今天听不懂的话是越来越多了。这村里十几岁的小娃娃都比他们有学识。

“沼气。”

林桑说着,给杨家母子详细讲了沼气的循环原理。

“我们将公厕和牲口棚里的栏粪,还有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道汇集进入沼气池,发酵后的这种沼气可以代替木柴燃烧,一路给屋里供暖,一路用作生活热水,还有一路供给灶台做饭。”

这些都需要特殊的设备。

一部分产自她占着三成股份的周家火窑,一部分是她持七成股的墨家机关厂。还有一个完全由她开办的建工队。

假如沼气池能推广出去,那除了瓜菜生意,她在睦州的生意市场才算真正打开。

“这样说有些抽象,我带大娘和司马爷参观一下我们的热水设备吧。”

他们边说边往钱家走去。

首先展示的是生活热水,沼气燃料的陶罐热水器将水烧热储存,通过屋顶的竹管通向水池和淋浴房。

林桑打开了屋顶上方的竹花洒,还有洗脸洗菜的热水龙头。

杨大娘看着龙头喷出的雾气一脸震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