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 第62章 能代替的只有玻璃棚

第62章 能代替的只有玻璃棚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见多识广的周掌柜当然听得一脸懵。

“玻璃棉,那是什么?还有,钢化玻璃,你是说,钢?”

这几个字他都明白,但结合在一起怎么那么让人脑袋发晕?

但他性格温厚,没有急着质疑。

“没错,就是钢化玻璃!”

林桑知道,这个时代是有钢的。

古人用他们的智慧脱碳渗碳炼铁炼钢,她知道的就有百炼钢。

不是还有句相关俗语嘛。

“钢化玻璃其实就是个叫法,并不真的是玻璃加上钢铁,而是一个让玻璃越发牢固耐用的过程,只需要将普通玻璃加热到一定温度,再迅速降温冷却就行。”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各项参数不掌控好,最后结果一定会崩。

风险不小,可她能怎么办呢?这样恶劣的天气,想要发展农业全靠大棚种植。没有透明薄膜,能代替的只有玻璃棚了。

据她了解,整个睦州的余粮不比大塘村好多少,就算勒紧裤带,一天一顿勉强熬到开春,可还能熬到春耕后的秋收吗?

村民熬过冬天,能吃的只有漫山野菜。

就算勉强再种些瓜菜,但就怕又来个旱灾洪灾什么的,她要尽快有所动作才行,抢在春耕之前。

只是把握不大,她也只能先试试水。

周书易已经傻了,林桑还在提合作细节。

“我可以帮着你一起研发钢化玻璃,但是我们还要签一份书契,你不能将技术通过任何方式泄露出去。如果以后要大量生产,也要以合股的形式。”

听得周书易将信将疑。

大嫂子说的这个钢化玻璃太神奇,不是亲眼所见,他实在不能相信。

但签一份书契又有何妨?

如果这个钢什么玻璃做不出来或是没有销路,他只当签了一份无用的书契。

“好,那就请大嫂子列一份书契出来。”

这时林桑反倒谦让上了。

“那个,书契条款我念,烦劳周掌柜执笔可好?”

从创业开始,甲方乙方她都轮番做过,平日没少签合同,她知道怎样互相制约、如何保障利益。

但她不是羞于提笔么。

好商量的周书易自然没意见,俩人很快敲定了书契,一式两份。

“好了,周掌柜今天还有没有事要忙,不忙的话这就带我去你窑上看看?”

说急不急,因为事情千头万绪,她也在整理思路。

但时间上却耗不起,早一日成功,大棚种菜就能早一日得到推广。

周掌柜没想到这雇主如此性急,看看时间还早,除了一堆糟心的,他确实没什么正事,所以赶紧点头。

“无事无事,就是两座窑都不在镇上,需要雇辆车才行。”

正说着话,周掌柜的儿子找来了:“爹,原来你在这里,我一路好找。”

小男孩周宣一抬头又惊又喜。

“婶婶,原来你也在!”

他没忘记好心婶子的帮助。

要不是那些米面和馒头,他跟爷爷堂姐就要半饥半饱地撑到他爹回来。

眼看要元正日了,好心婶婶还没上门来,他今天出门就是想找到爹,让他四处打听打听,上婶婶家一趟。

当街追捕大盗,又获了官府嘉奖的婶婶家,应该不难打听。

想不到好心婶婶不仅已经认识了他爹,俩人连书契都签了,周宣觉得婶子真是他们家的贵人。

贵人依旧关心他的生活,问起家里情况,周宣赶紧点头。

“放心吧婶婶,我爹回来了,婶娘不敢怎么样。二叔虽然不地道,但我爷爷这些日子立起来了。”

“那就好。”林桑放心了,她特别喜欢这个早慧又懂礼的小孩,索性邀请他同行。

“既然今天这么巧,我们一起去窑上吧?”

“婶婶不说我也要去呢,我也想看看那个钢化玻璃。”

他知道很多顾客下订单,都喜欢先到他们窑里看一圈,了解他们的实力。

“那我这就去雇车。”

他跟父亲说了一声,一溜烟跑出去。一会儿一辆牛车来了,摇摇晃晃地,车夫正是上次送林桑回村的那位。

他也还认得林桑,见到她就是咧嘴一笑。

“大妹子,是你呀,还有周掌柜,都上来吧。”

林桑一见到车夫习惯性肚子饿,眼看日头正中,该吃午饭了。

这次她没拿馒头,而是拿出四个碗口大的巨型肉包分给大家。

“听说去窑上还有段路,我们先吃点垫垫,边吃边赶路。”

没人推辞得过林桑,都拿着大包啃起来。

周宣第一次见这样大的包子,赶紧掰下一半。

“爹,这给你,我人小,吃不了这样多。”

做爹的还想着省给儿子吃呢,哪里会要?

周书易一个劲摇头。

“爹刚吃了茶点不饿,宣儿你多吃些。”

周宣只好往袖子里塞,打算带回去给爷爷和堂姐。

这时候孩子真懂事啊,林桑拍拍他肩膀。

“包子冷了就不好吃了,一会汤汁会把你袖子都弄脏。你放心吃,我这里还有给你爷爷和灵儿准备的。”

周宣脸红了,只好小口小口抱着啃。

等他啃完,窑上也到了,周宣一骨碌跳下车带着林桑参观起来。

“婶婶你看,这里是拌料间,后面就是烧玻璃的池窑,这里是吹管的地方,还有给玻璃退火的。”

整个窑不大,周宣带着林桑边转边介绍。这孩子,对整条工艺线一清二楚。

“还有隔壁就是陶窑,站在这里就能看见。”周宣往后头指。

林桑随口问了句:“你们家陶器做得好好的,怎么会想到做玻璃?”

周宣还真知道,他老成地叹了口气。

“前些年是做得不错,所以这附近的陶窑一下子多了起来,连瓷窑也有,我们的东西慢慢就不那么好卖,卖价也越来越低。”

原来是这样,周掌柜这才冒险引进玻璃工艺。林桑问:“想必花了大价钱吧?”

“可不是!”周掌柜也是后悔,“这玻璃做出来第一批还行,后来睦州又涝又旱的,实在没有销路。早知道就老老实实做陶器了。”

林桑又是点头又是摇头。

“我猜天灾是一方面,但还有一方面,周掌柜显然不了解市场。”

“这是怎么说?”周家父子同款好奇。

林桑初来乍到,对这个时代也不甚了解。但不管哪朝哪代,需求原理是一致的。

“玻璃制品一开始受皇家和富人争相追捧,一来是瞧个新鲜,二来是物以稀为贵,对不对?”

这都是富人的消遣,受众群体非常窄。看刚才摊位上的成品就知道了,有一大半是赏玩的工艺品。

其实在现代也有玻璃珠宝和玻璃艺术品。

林桑去过威尼斯旅行,坐水上巴士参观过当地的穆拉诺玻璃博物馆。

各种彩色玻璃的艺术品,在灯光下,有的比珠宝还瑰丽。

但这玩意儿贵就贵在一个“稀”字,多了反而不稀罕了。

何况还有真正的金玉珠宝在前,玻璃珠宝注定无法成为主流。

周书易频频点头。

“我也是后来才发现,就算有富人要买玻璃贝、玻璃环,也是更喜欢西边国家来的那些。”

小众的同类型产品还遭到进口货的打击,怪不得了。

剩下一部分生活用品,看似面向大众,在这个时代却是个矛盾的存在。

“玻璃碗盏虽然美观,但百姓要的是实用。玻璃太易碎了,百姓用过一次就宁可选陶器,讲究的人家用瓷器。玻璃的实用性最低,价格却在其它两者之上,慢慢地哪里还会有人问津?”

周书易恍然大悟。

“怪不得在第一批货之后,这些玻璃品再也卖不动,我算找到原因了——”

继而他又担忧:“那我们怎么还要大规模生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