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聪明的学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古代种田:我的系统能捏人!
“这位是我二哥,颜仲文。他。。。。算是有点基础吧。”
“一会司徒先生可以考较一下。”
颜辛函实在不知道如何介绍自己二哥的基础,说是才学了一天。
但人家百千三四书五经都会背了,还有书局里也背了一些书。
而且还不是死记硬背,感觉应该有一定的融会贯通能力。
这可是价值50万星币的克隆人天才呀!
“不过先生,我二哥可以说是个神童,学习能力特别特别强,很有潜力。”
颜辛函补充道。
“你可千万别把他当普通学生对待。额。。。算了,也无妨,慢慢您就知道怎么教他了。”
司徒谨点了点头,倒是没太在意。
聪明的学生吗?
他见过很多,五岁会作诗,七岁会写文章的也有。
但学问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决不能骄傲浮躁。
不过相比于柳青源,他的确对颜辛函这个二哥更感兴趣。
并非因为颜辛函的介绍,也并非由于他和颜辛函的关系。
而是,司徒谨从进门、落座,再到和颜辛函交流的整个过程中,颜仲文头都没抬。
他就那样坐在地上,盘着腿,认真地品读着一本厚厚的古书。
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然而当司徒谨目光打量着他的时候,颜仲文却把书合上了,放在了身子右边,从左边又拿起一本书开始看。
“你刚刚读的那本,可是《证道通鉴》?”
司徒谨询问道。
颜仲文点了点头。
虽然他一直专注在阅读的世界里,但也知道,这个询问他的老者,想必就是这些书的主人。
所以他还是很有礼貌地回应道,“是本好书。”
司徒谨笑了笑,“既然是本好书,那为何不读了?可是有什么不明白的?”
颜仲文回答,“我读完了,想再看看别的。”
司徒谨哑然,显然是不信的。
“这本书一共两百多页,和四书五经加起来的内容差不多。这么快就读完,莫非你以前读过此书?”
这本书可是他的珍藏,读过的人应该很少很少。
“没有。”颜仲文如实答道。
司徒谨有些失望,在他看来,颜仲文要么就是不诚实,要么就太过骄傲自大。
不懂装懂,或是目空一切,以为自己懂了。
但15岁的孩子还小,既然爱读书,就还能有的救。
司徒谨没有当面戳穿他,只是问向一旁的许阿宽。
“阿宽,你当初第一次读《证道通鉴》,用了多久?”
许阿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用了三个月之久。”
许阿宽知道,自己在同门中不算聪明的,只能算是踏实的。
他知道有的人读完这本书不过用了一两个月。
“因为遇到不懂得,我便去查阅其他书籍。所以即使夜以继日地读,也用了三个月之久。”
“这三个月,我读这一本书,但同时翻阅了其他不下十本。”
司徒谨看向颜仲文,他本意是进行一番敲打,让颜仲文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有些离谱。
然而颜仲文满脸疑惑,开口便是对许阿宽的质疑。
“你这样读书,效率有些低。”
“一本书是逻辑连续的存在,中间无数次去翻其他书,再回来读需要花心力重新找到逻辑,实在有些浪费时间。”
司徒谨不以为然,但也稍微产生了点兴趣。
“那你认为,书当如何读?”
他看向颜仲文,眼神犀利。
“针对文法、理解类的困惑,若是有人在旁直接解答,不破坏连贯性,又能及时解决困惑,当然最好。”
颜仲文认真回答。
“但若是其他困惑,尤其是那些还需翻阅其他书籍找答案的。不如将问题放在一旁,先将书整体读完再做考虑。”
“有些问题,会在读到该书后面的时候,迎刃而解。”
“有些问题,会在读完整本书之后,重新思考,便可有所领悟。”
“还有些问题,只是细枝末节,并非核心。便不必庸人自扰,一定要探个究竟。”
颜仲文补充说道。
“但有些书实在好,不解之处让人有所触动,久久回顾。那便不是翻阅一两本书便可解答,需要更久的学习和探索。”
“只需将此类问题,在脑海中积累下来。日后求学,便以此为章法。一年、两年、十年,不断充盈问题的答案。”
一旁的许阿宽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感觉受益匪浅,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
大家都是,遇到不明白的,就去翻阅其他书籍。
司徒谨听着,眼睛越来越亮,但他还是提出自己的质疑。
“你说的倒是不假,但这些问题积累多了,恐怕就被遗忘了。哪有人还会记得那么清楚?”
“遗忘,便是放过。”
颜仲文能理解司徒谨所说,自己的记性和其他人是不同的。
他不光问题能记清楚,只要他想,整本书都能一字不落的记下。
但别人就不行了。
“如果脑子记不住,那就用纸笔。记下问题和自己困惑的点,但要记得少而精。”
“少而精?”司徒谨越琢磨越觉得有意思。
他的学生通常喜欢抄录古书中的精彩片段,倒是没人会觉得不懂的地方更值得记下。
“那你告诉我,读这本书,你可有什么困惑?”
司徒谨指着那本《证道通鉴》问。
“别告诉我你没有困惑,这本书可不是一般人写的。”
司徒谨补充说道。
“这本书启迪深思,值得回味。我自然不会没有困惑。”
颜仲文坦诚回答。
“我有三处大的困惑,五处小的困惑,当然,那些细枝末节的不算。这些困惑,我已尽数记下。留待后续探究。”
“哦?”
司徒谨越发有兴致。
“你跟我说说,你的困惑分别是什么?”
“这第一处困惑。。。。。。”
颜仲文开始说自己的困惑,和司徒谨两人有来有回地交流起来。
一开始是司徒谨听到颜仲文的困惑,很有交流的兴致,后来颜仲文也越发兴致盎然。
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颜仲文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思考和角度,让司徒谨大呼“好”、“妙”。
在司徒谨看来,颜仲文虽然明显读过的书不算多,但才思敏捷,举一反三。
提的问题,比刚刚那些自以为刁钻的老学究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