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有一座穿梭门 > 第54章 抚州动乱,魏国求战

第54章 抚州动乱,魏国求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有一座穿梭门!

苏宁离京的第一个夜晚,多少人彻夜难眠,多少人眼红心碎。天下第一楼仍在火爆营业,这是他留在京都,留给达官贵人们最后的念想,待到调料用尽,酒楼自会关门。

食髓知味,弃之心悔。他们没有勒令其关闭,而是保留下来。

昨日午后还有一份急报传回,是有关于抚州的。那上面写着:“抚州府兵首领叛变,带领抚州数万府兵,将抚州城府伊,监察御史……大小官员尽数杀死。”

算一算时间,这是在斗家传信不久后,大约两三天传回的信,此时斗家应在平乱。

也确如唐文江所料。

这封求援信自然传到斗忠泉手中,他一路平乱,募集乡勇,收缴兵器,再向岬南关求援三千兵马,对叛乱府兵进行围剿。

斗家传出的两封密报正在向京都逼近。

夜间,唐文江相邀常玉腾促膝长谈于宫中,这个举措,让各方势力都提起注意,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至于他们谈的什么,都无从知晓。

只是听闻唐文江问那虚妄迷离之事,众人也对此持半信半疑态度……

方知派系的官员顿觉紧张,猜不透陛下此意究竟为何?毕竟常玉腾乃是常家之人,即便他推动着新政执行,但他代表的是世家门阀,他是常家出身。

难道要扶持常家,对抗宋家?

这腰挂紫白玉的青年当真不会成为第二个宋杭贤?

虞丘为首的清流派系亦不明所以。他们的作用,大都是充当搅屎棍的角色,表面上什么事都不管,什么事都无所谓。

但不代表他们不问政事。他们所谓的“清流”,即是权衡世家与皇权的争斗,周旋在其中之间,颇有些左右逢源。

三足鼎立总要好过二雄争锋,唐文江虽然不爽他们,但却也不能轻易摒弃

所有人都惊疑不定、不明所以,常玉腾竟然向着皇帝靠近,皇帝乐得接受。

这对于除世家之外的人来说。可都算不上好消息,最直观的结果,就是世家派系强盛,稳稳压过另两派系。

其中深意,尽在不言之中。

唐文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算是颇有气魄,他要将常玉腾剥离出世家,扶持成他亲近之人,诸如方知、宋杭贤这般。

岳台外。

暴雨淅淅沥沥的狂下,猛烈的拍打着地面的一切。宣泄着许久未至的愤怒。

“天色异常……多事之秋欲来……”

观雨者嘴唇翕动,神色怆然,呆愣在原地未曾移动过,画面仿佛静止一般。

………

翌日,朝会。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延昌绵长、尖锐的喊道。

唐文江拿着昨日呈递而来的急报,不动声色的问道:“诸位爱卿,抚州事急,斗家虽强,但朝廷不能不做出表率,此事该如何处理?”

虞丘移位出列,苍老且沉稳雄厚的声音传来:“陛下,依老臣之见,调蕲、翰两州兵力南下以平定叛军!”

唐文江思索片刻,朝着虞丘点点头:“爱卿所言,甚是有理,那就依虞爱卿所言!”

“延昌,拟旨。”

“是。陛下。”

延昌恭敬的在旁边厚着,听此便去到侧面取来笔墨,呈给唐文江。

“报!”

“报!”

“报!”

第一声气急,呼吸不稳;第二声音色显悲,语调怪异;第三声恭敬,已至殿内。

“何时喧哗!”

延昌呵斥道。

唐文江挥挥手,示意无事。

他看着急匆匆闯进来的传信兵卒,中气十足、不怒自威的问道:“何事如此着急,慢慢道来便是。”

“陛下,两封斗家密报。”他走上前去,想要将密报呈上去,但被侍卫拦下。

唐文江直视着他,严肃道:“你但说无妨。”

那传信之人头埋得很低,他颤抖声音道:“凌家平乱失败,斗志刚谋判……”

“岬南关即将面临三军围攻,岌岌可危,还请陛下快些出兵驰援。”

他接着提道:“斗忠泉将军发来密信,他正在募集乡勇,图谋平定三军之乱事。”

唐文江将拟至一半的圣旨率军在地上,他大声怒喝道:“好个斗家!好你个斗志刚。告诉斗忠泉,岬南关守不住,他们斗家就不用继续存于世间。”

大庆将才凋敝,自从五十年前呈现百花齐放、百将齐出的局面,那时候使得大庆中兴,使得大庆继续雄起,但现在却是落寞。

现在还剩下的要不就是年迈的老功臣,已经上不得战场,或是一些年轻但位低、历练少、经验不足的武官,而这些人大多数是功臣集团的后代。

功臣集团同世家一般,趴在奄奄一息的大庆身上贪婪的吮噬着鲜血,唐文江早就想将这些功臣集团拔出,让大庆能够长长舒上一口气。

兵部尚书劳荣在此刻移位,紧张兮兮,弓着身子,吞吞吐吐的说道:“陛下,臣有一事请报。”

“何事?”唐文江心中不爽,这一个个吞吞吐吐的,有何不敢说的?

“昨日魏国递来战书,要求一月后在衡州边界一战。”劳荣身躯微颤,生怕唐文江听此发怒。

唐文江陷入了沉思,他心中苦涩,大庆处在中部,面临这般局面是在正常不过,外患显现,可内忧在何呢?

他扫视着宋杭贤、方知、常玉腾等人。

店内众臣小声议论。

“陛下当时怎么将几位将军全调走了,现在倒好,无人可用。”

“你可小声点,别被听见。咱们不是还有几位国公吗?怕什么!”

“不是,你指望着半截入土的人去给你打仗吗?你也太天真了吧。”

“那他们也有儿子啊!”

........

唐文江摆摆手,示意肃静。

整个朝廷安静如静止的水面,所有臣子都盯着唐文江看,等候唐文江发话。

唐文江则问道:“诸位爱卿有无应敌之计?东衡州魏国求战,南三军围攻,我们该如何面对?”

京中无大将,想要等待孙元兴一众将领从梁州返回,那也得十多天后。

倘若发上急报过去,一来一回,最快也得一周左右才能回来。

更何况在衡州战场还要做战前的准备,情报的侦查等工作,时间太过仓促。

衡州还好,但抚州呢?该当如何?

常玉腾此时站出,他言辞凿凿说道:“臣以为,京中还是有着不少英武之才,譬如各位国公后人,各位老国公的英勇谁人不知,后辈定然也不逞多让。”

“现如今抚州地方陷入危难。臣以为,身为抚州人的英国公以及英国公之后,还是要保卫一下家乡的。”

“这个提议不错!”

“好啊!好啊!”

小声的议论不断,似乎所有人对此都极为认可,于忠于义,英国公一家都必须前往抚州平乱。

“善,如此甚好!”唐文江点头赞赏。

英国公张彦宇一大把年纪,六十多岁,已经赋闲在家了,现在他的儿子张让则是一名小小的武官。

他听到此中机会,向右移位,心情愉悦说道:“臣惶恐,但臣愿尽绵薄之力!”

虞丘突然意识到问题所在,他在心中惊呼着,我的老天爷,这下功臣集团全完咯。

常玉腾继续道:“臣以为首要之急,应当紧急调令孙将军他们前去迎敌!”

“该当如何?”唐文江笑着问道。

常玉腾温润如玉,轻轻笑答道:“调令伍元蓝、张国尧等人前去衡州与魏国军队一战,而孙元兴将军驰援抚州。”

“臣以为,斗家在岬南关守战上虽有所成就,夹攻之下,虽有斗忠泉抵挡,但楚人破关而入,恐怕只是时间问题,他们粮草并不充足,所以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至于张让则带兵先行一步!”

常玉腾将三位将领分配的极好,伍元蓝、张国尧可以相互钳制,而这次也正是伍元蓝将功补过的机会。

至于孙元兴入抚州,会形成两股强势的兵力,不仅稳压楚军与叛贼,同样稳压住斗家,清洗斗家内部,斗家暂且还不能倒。

“臣还有一请,还请陛下考虑!”常玉腾抱拳,恭敬道。

“爱卿请讲。”唐文江止不住满脸笑容,都已经溢出来了。

“臣认为,各府州监察有失。尤其是南方,离京甚远,京中实在难以管理。臣认为,应当派遣更多像英国公这般的国之栋梁以及后辈,前去平定乱事,并加以整治,还各州府一个朗朗晴天!臣以为应新设一职,名为“返乡司监”,以彰其功!”

唐文江点头,赞赏道:“不错!”

紧接着他环视众臣,笑着问道:“诸位爱卿以为?”

“好!”

“陛下此举!妙哉!”

………

“朕允了!”

“张让!”

“即日起,你便率领一万生力军,前去驰援抚州。”

“另外派人给孙元兴将军送出急报,让其速回京中,率两万京中生力军驰援抚州。张国尧、伍元蓝则直接率剩余六万人马,前往衡州准备应战,另外送信给幽州江决,派出四万骑赶往衡州。”

功臣集团无奈,这等忠义之事,如果他们公然反对,那么肯定会被方知扣上一顶“不忠不义”的帽子。

他们只能明着将这个亏吃下。

他们不由记恨起常玉腾。

………

部分世家集团和忠臣集团几乎都在面临着离京的问题,这迫使他们不得不站在统一战线上面。

经常活跃在各种事件中的常玉腾,地位扶摇而上,连升三职。

殿试结束后的这一个月余,他帮助唐文江处理不少政事,发表过不少有见解的政论,可谓是如日中天。

但是这样,也引起一些老臣的不满。

三人中可谓只有邱浩辰默默无闻,地位极度边缘化,像是个透明人一般,没人会注意到他。

他沉默着,他还是沉默着。

他始终沉默着看待一切。

只有方知这样的老臣会稍微关心一下他。除此之外,便再无人注意。

何荣光的能力是三人中最出众的,还有文晟提携,唐文江虽然对他有所不喜,但还是会任用他,前程亦是一片光明。

这新的政策让京城的功臣集团如芒在背,他们联合商议,共同对常玉腾出手。

天色异常,秋日难度。

唐文江命人快速去往钦天监,咨询三位监正,这秋日、冬日将面临的情况。

朝堂事毕,张让回到家中。

兴致冲冲的向着自家父亲报着喜讯。

英国公张彦宇气的胡子飞起,极其愤怒的他抄起板凳就向着自家儿子砸去,但是他太过年迈,没有力气,身体行动不便,不仅没有砸出,反而还跌了一跤。

张让赶忙上前搀扶,张彦宇大骂:“不孝子弟,你真让你的列祖列宗蒙羞!张家百年毁于你手!”

“气煞我也!滚!”

“等我这一把老骨头,葬在抚州,倒也不错,但是你呢?你就一直待在抚州,永远别想回来。”

他一把推开张让。

张让不明所以,眼角微红,嘴唇抽动:“今日陛下命我前去驰援抚州,还给我万人兵马,怎么会有别的深意呢?”

张彦宇被气的胡子纷飞,张口想要说什么,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只最后轻轻一叹。

看着张让悲惨笑着:“去吧。”

“抚州有斗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张家也是世家武将家族,回去倒也不会太差。”

“只是我们是这个出头鸟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