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少姝的山水 > 第6章 太原王氏溯源

第6章 太原王氏溯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少姝的山水!

那凉棚由四根圆木支撑着,用粗麻绳捆扎结实了,上铺苇席,可卷可展,烈日当头时好作遮挡,可比大树荫凉,同时又不阻空气流通,似这些实用的活计,难不倒洪山上的能工巧匠。

棚下端坐着的,是贾敏求夫妇,思霓与尹横相陪品茗。

子猷忙领弟妹们上前逐次问安,见尹横红光满面,声朗气清,诸人俱呈愉逸之色。

众人坐定,贾敏求问及子猷他们今日的行程见闻,子猷约略述说了一回。

“前日,洛中同僚有书信来,言道中散大夫嵇叔夜似已行至界休一带,然游历行踪极之隐秘,邑人皆难亲睹其风姿啊。”贾敏求咽了口香茶,闲闲道,“若到了本地,上巳节盛况如斯,不知先生可有意愿一观。”

“上至寺庙,下至池边,游人如织不计其数,”刘氏却不以为然:“就是真来了,也不见得你能认得他吧。”

“欸,此妇人之见。”贾敏求断然否绝。

少姝吓一跳,这夫妇俩在人前说着说着也能直眉瞪眼?

细看之下也不尽然,只见刘夫人白眼以怼,县令笔挺的肩背即刻萎顿了三分,许是两人平日如此相处,配合默契,习以为常了。

少婵的视线恰好转了过来,与少姝撞到,眼底闪过几丝顽皮笑意。

“我是说,”贾敏求好脾气地说道,“先生不同于凡夫俗子,假使没在人堆里,保管夫人你一眼便能找到。”

念及叔夜先生临别嘱咐,子猷也含糊其词地应了声:“是啊,如能与之一会,实属三生有幸。”

“淮南三叛后,大将军多次表露过征辟嵇叔夜的意愿。毕竟,中散大夫的闲职,难与先生高才匹配。未料他早早说了些绝世隐居的话,托词不就,避地而走,看来,已无人能更改其志了。”听贾敏求的语调,隐隐夹杂着些许钦佩和担忧。

“啥是淮南三叛?”少嫆悄声问。

子献无奈,稍稍侧身过来,压低嗓子告知:“淮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过三次兵变,分别为王凌之叛、毋丘俭文钦之叛及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皆为司马家所平定。”

(淮南三叛:发生于曹魏后期,起因为司马氏夺权专政而引发的兵变,王凌之叛发生于公元251年四月,毋丘俭文钦之叛发生于公元255年正月,诸葛诞之叛发生于257年五月—-258年二月。)

“怕只怕,在大将军那里,不会轻易过的去。”冯粲说得轻描淡写,在坐听者无不心中一凛。

“也罢,先生既无意现身,旁人也别大张旗鼓,去搅扰雅兴了。”

场面一度陷入冷清,兄妹几人更无多言。

“连日不见了,少姝姑娘貌似窜高了好些。”贾飏热络招呼道。

少姝嫣然一笑,俯首代答。

“少姝姑娘,你且上前来。”刘氏慈蔼地招手示意。

少姝抬头,顾盼左右的少妍和少嫆。少妍无感,不露声色,少嫆却以十分怜悯的眼神望着她,抚慰姐姐还得额外费心周旋。

她不敢多有迟滞,小步移至刘氏跟前。

不曾想,一把被刘氏抓住了手,轻轻地摩挲起来,问道:“孩子,几岁了?”

“回禀夫人,我十一了。”少姝心下难免生疏,轻声答道。

“生日是几月?”

“在二月。”

“唔,你这不是实打实的岁数么,”刘氏视线转向思霓,笑道,“岂不是才过不久?”

说着,她从颈间内襟里摸出一只蓝田玉桃,解了银链子,便要往少妹身上戴。

少姝一惊,不觉退后了半步:“小女不敢领受。”

“不妨事,就当是叔母补送你的生辰贺礼。”刘氏语气亲昵,却很坚持。

见母亲向她微微点头,少姝这才轻吁口气,躬身施礼拜谢。

刘氏又客气道:“难得今日齐聚,为侄儿侄女们略备了几份薄礼。”

几位侍女即时端了上来。

冯粲清清嗓子,有条不紊地细说起来:“子猷公子,这套文房四宝,是县令和夫人亲选的,笔是取自崇山绝仞中兔毛,八九月收之,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墨是取自庐山松烟,代郡鹿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纸是取自东阳鱼卵,虚柔滑净;砚是取自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

众人听呆了,面面相觑,受宠若惊,子猷大为惶恐:“我兄妹不才,敢承县令及夫人这般破费,在下等受之有愧。”

“子猷啊,文人雅士,理当笔墨伺候,再寻常不过,有什么破费呢。”贾敏求笑答。

“贤侄切勿推辞,你们锦心绣口,再有笔墨用起来顺手,就更能写就丽句清词了,这些东西放我这里,才是暴殄天物。”刘氏应对自如,透出些许诙谐。

郭家兄妹们忙齐齐离坐,恭谢县令夫妇馈赠佳品。

“好了,都别在这耽着啦,思夫人说早起便在水边摆果备酒,拭席而待了,趁着青阳风和,快快趁兴游乐去吧!”贾敏求知情示趣,连声催促道。

闻言,大家紧绷的面庞倏然明亮松快,已将按捺不住了。

思霓先笑着起身道:“既如此,民妇和子侄们少陪了。”

县令夫妇客气地离座恭送。

贾飏身为华岩书馆门下,自告奋勇要求同往。

贾敏求苦留一坐静坐的尹横,情急道:“尹老,稍待我等便要下山去了,城中士绅还另有宴请,咱们分别有年,不如再多说会儿体己话吧?”

尹横不好推辞,欣然应允,目送郭家子弟们拜别离开。

“在界休,郭家地望素高。文帝作魏王时,曾将有道先生等二十四人旌表为二十四贤,华岩馆历来俊彦辈出,地方上的达官政要无不另眼相待。”身为主簿,冯粲上任后很是做了些功课。

(二十四贤之旌表:见《集圣贤群辅录》记载,东晋陶潜所撰。)

“一代君子,以修为让自己成为生命化的教习经典,是极高的荣耀,也是其责任担当。昔闻有道先生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善谈论,美音制,士人倾心,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如今见子猷兄妹们,容止学养出众,才德卓荦不凡,盖有其祖遗风。”贾敏求捻动着颔下黑须,不吝赞美。

“且不说郭家子弟们,那子猷的媳妇王氏,年纪虽轻亦是方寸泰然,雅静从容,殊不愧士族风范。大家小户的分别,从待人处事上,一眼可见端倪。”刘氏这话并无夸大之嫌,这许多年来,她也着实见过些名门闺秀了,早已练得心明眼亮。

“论及太原王氏与郭家的渊源,也是始自有道先生的人物品鉴。”贾敏求转向尹横道,“说起这个,尹老比起在坐的都要清楚。”

(太原王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着名大族,源自姬姓,分为太原郡祁县王氏与太原郡晋阳县王氏两支,早期史书并未记载祁县王氏和晋阳王氏有血缘关系。)

“是啊,想当年,太原郡内,名士大族、地方大姓,不管是争衡当地还是进取朝官,甚至于筹谋家族前途,多需借有道先生赏鉴之途。”尹老打开了话匣子,“而在他品评的士人中,汉末最为显贵的是祁县王允,实为并州士族的冠冕人物。”

“哦,是铲除董卓的王司徒?有道先生如何评价他的?”刘氏身在官宦之家,多少也对前朝往事略知一耳。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县人,即今山西祁县,东汉末年大臣。)

“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这是有道先生原评。举孝廉出身,出任过豫州刺史,勤政爱民。大将军何进辟为从事中郎,迁河南尹。董卓拥立献帝后,拜太仆、尚书令、司徒,后密谋刺死董卓。初平三年,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长安时兵败殉国,观其一生,恰如有道先生所言啊!”尹横感慨道。

“后人王凌继踵于后,风节格尚,然失利灭门,至宗族涂地,呜呼哀哉。”事关朝局,贾敏求点到即止,不再多言。

(王凌:曹魏将领,王允之侄,前文“淮南三叛”之首叛,失利后,被司马懿夷灭三族。)

“太原王氏,祁县一支就此没落了,另有晋阳一支,王柔、王泽兄弟家族能够崛起,也是依赖有道先生的品评护持。兄弟二人总角之时,有道先生评曰,‘叔优当以仕进显,季道当以经术通,然违方改务,亦不能至也’。后果如所言,王柔为护匈奴中郎将,王泽为代郡太守。”

(王柔、王泽兄弟:《后汉书?郭林宗传》载,王柔字叔优,王泽字季道,郭林宗同郡晋阳县人。其族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地位,郭氏与太原王氏一直到唐末均有世代联姻。)

“此等目力才堪称远见卓识啊,凡有道先生所奖拔之士,历历皆如所鉴,郭氏名望之隆可以想见。”冯粲的语气是打心眼儿里叹服,话音一转又说,“据在下所闻,有道先生曾以毕生所学着书一部,只可惜乱后无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