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少姝的山水 > 第12章 书道世家

第12章 书道世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少姝的山水!

众所周知,王文娟母亲的娘家,乃颍川士族钟氏,少姝顿生亲切,却不仅仅是由于这拐着弯儿的姻亲之故。想汉末纷乱之际,颖川的陈氏,荀氏与钟氏等“在野”名士,在党人遭到弹压的艰难时期,仍然深谋远虑,互为奥援,后来更是贡献才智,辅佐武帝,成为力挽狂澜、平定天下的士族中坚,着实引人敬服。

(汉末动乱:指黄巾起义,东汉政府慑于黄巾之乱,担心党人与黄巾联手,于是解除了“党锢”禁令,改弦更张,将此前被弹压的党人及在野名士征召起用,所以说,后来新时代的贵族,并不是东汉时代的贵族,反而是在被 弹压的清流名士中诞生的,而企图扼杀他们的外戚宦官之流,早已随着东汉朝廷走向了灭亡,或者我们可以认为,在郭林宗等品鉴大家们倾注毕生热情所“认证”推举的名士群体之中,悄然孕育出了扛起下一个时代的力量。)

(陈氏:指陈寔一族,这里更多的是指陈群,他是陈寔之孙,陈纪之子,字长文,是三国时期着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荀氏:指荀彧和荀攸,这叔侄两人都是曹操帐下名士。荀彧字文若,他的才智《三国演义》里有所呈现,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故人敬称“荀令君”,遗憾地是最终因为其名士的正直情操,坚决反对曹操称魏公而被调离了中枢,于寿春忧郁而亡(一说服毒自尽);荀攸字公达,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生前设奇策共十二计,据说只有钟繇知道,钟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另着有《魏官仪》,今已佚。)

(王浑妻钟氏:字琰,颍川人,魏太傅繇曾孙也。据《晋书》卷九六《列女传·王浑妻锺氏》记载:“琰数岁能属文,及长,聪慧弘雅,博览记籍。美容止,善啸咏……”可见此等名门闺秀,是货真价实的美女加才女,为写作需要,改为她与钟会是一代人,其女王文娟,在文中称钟会为小舅舅,大舅舅是钟毓。)

她从前也曾听兄弟姐妹们提及,大嫂外祖太傅钟繇的书法冠绝古今,名重当时,宗曹熹、蔡邕、刘德升等,自成一家,精于隶、楷、行、草诸体,其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世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与胡昭并称“胡肥钟瘦”。

而今日到此做客的钟会,竟是他的幼子。

但见其人气宇轩昂,浓眉下的双目尽管不大,却在回礼并打量少姝之际迸出一道精芒,毋庸置疑,显然是个轻易唬不倒的厉害人物。

(“胡肥”之“胡”是指胡昭:字孔明,颍川人。汉末三国时期书法家、隐士、高人。早年冀州刺史袁绍曾请他出来做官,辞而不就。魏武帝曹操遣使征用他,也辞谢不愿为官。后隐居陆浑【今嵩县东北】山中,边读书,边种田,乡人对他很是敬重。嘉平二年齐王曹芳特意下诏征用,适逢他因病去世,终年89岁。)

甘露二年,都督扬州诸军事诸葛诞反于寿春,钟会从大将军司马昭讨之,出谋划策居多,时人比为张良,迁司隶校尉,仍参与朝廷的重大决策,也堪称风头无两了。当然,这些都是少姝从村里叔伯们闲谈处得知的,末了,他们照例要发一通感慨:说到底,达官贵人们争来抢去的事情,与他们有什么关系?谁坐天下,能轮到他们操心?只要有地种,有饭吃就行了,还作什么计较?不过净是东拉西扯,无聊之余,嘴上过过干瘾罢了。

(诸葛诞:字公休,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毋丘俭、文钦的叛乱,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毋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年】起兵反对司马昭,并得到东吴的支援。甘露三年(258年)二月,诸葛诞被胡奋所斩,夷三族。诸葛诞麾下数百人,全部拒绝投降而被杀。)

(寿春:今安徽寿县。)

(司隶校尉:古代官名,旧号卧虎,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周边地方的监察官,率领有由1200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司隶校尉因此而得名。一直到三国魏晋时期,司隶校尉都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彼时钟会担任此职,受司马昭重用。)

少姝回过神,仔细看向那钟会,虽说比不上掷果盈车的潘安公子,但也不坏,尤其皮肤白得十分醒目,不晓得是否施粉之故,炎炎夏日里,又身着厚重的官服,竟比消瘦的妈妈捂得还要严实,给人一种如不胜衣的印象。

(掷果盈车:出自《世说新语·容止》,魏晋士人潘安因长得美,驾车走在街上时,妇人皆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后 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 )

见贵客也还在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少姝心里顿觉毛毛的,可不想接着与他大眼瞪小眼了,于是换上酬酢往来时的范式笑容,主动地问询起来:“少姝见过钟司隶,请问先生此来洪山有何贵干呐?莫非是应我家嫂嫂所请,趁空出来游山玩水么?”

(司隶:司隶校尉的简称。)

钟会略挺起胸,即刻道:“已给少姝姑娘说得八九不离十了,在下此行非为公事,正是践王府之约,因文娟家信中多番提及受夫家长辈照拂,故此特来界休拜会。”

司隶校尉既然这样讲了,总能叫当地官署人等大大地松一口气。

少婵侧身告诉少姝:“其实嫂嫂也要同来的,奈何连日里书馆事务烦杂,子?哥哥分身乏术,他们便遣我陪同贵客,来瞧瞧叔母与妹妹。”

“钟司隶太客气了,我们母女所居茅檐草舍,只恐怠慢了二位。”思霓柔声答道。

“令嫒果然明敏少有,在京时,尝与元海兄畅谈,早知华岩馆才俊辈出,济济兴盛,对了,他于少姝姑娘最是赞誉有加的。”钟会又举出一位在坐的熟人来。

“是刘世子啊,他一向折节下交,吾家小女愧不敢当。”思霓谢过了,有感于刘渊的念旧,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那只有一面之缘的公子模样。

“请问刘世子在京可好哇?”少姝直咧咧地发问,丝毫不掩当下的关切眷注,并直接忽视掉少婵在身后扯动她衣角的力道。

“好!哪能不好?他一直得大将军厚待,与人为善,广交名士,声望日隆,可是不得了!”钟会说话时虽然笑容可掬,但少姝看得出来,他眼内并无多少真正欣悦之意,蓦然触及此等吊诡情态,她不觉一怔,移开了视线,与少婵相接,姐妹俩似是想到一处去了,颇有几分玩味。

少婵引她再见第二位客人,眼前忽一亮,竟是个与少姝年纪相仿的少女,俊眼修眉,顾盼神飞,少婵呼她作“卫铄妹妹”,直言其生辰恰比少姝小了一个月,亦出身于书道世家,是尚书郎卫展之女,即卫恒的侄女。

(铄:古代与“烁”同义,有光明闪亮的意思,形容光辉美盛的样子。)

(卫铄:字茂猗,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着名书法家。 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熔钟、卫之法于一炉,因撰书论名篇《笔阵图》而名耀书史,除了《笔阵图》这一篇文章外,还有《淳化阁帖》收录的《与释某书》法帖,《玉台名翰》中录有她的《名姬帖》,另外还有《卫氏和南帖》传世。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亲为中表亲,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对“书圣”影响深远的启蒙老师,当然文中卫夫人的具体年龄是小说之言,总之她生活的年代跨越了两晋,她所创制的“簪花小楷”字体清婉,飘飘若仙,也体现了魏晋时期的审美。她去世时,王羲之四十七岁,他用自己的方式来书写缅怀至亲,“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便是着名的《姨母帖》。)

(卫展:字道舒,河东安邑人,卫恒族弟,晋代法学家,卫铄的父亲。历任尚书郎,迁南阳太守,转江州刺史。晋王司马睿建国,拜廷尉。卒于官,追赠光禄大夫,着有文集四十卷。)

(卫恒:字巨山,河东安邑人,西晋书法家。少辟司空齐王府,转太子舍人、尚书郎、秘书丞、太子庶子、黄门郎,惠帝时与父亲兄弟同为贾后等谋害。着有《四体书势》,是存世最早和比较可靠的重要书法理论之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祖卫觊、父卫瓘、侄女卫铄【确切地说,他是卫铄的族叔】都是着名书法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