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存亡之秋 > 第二章 舌战诸贤秋之疑

第二章 舌战诸贤秋之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存亡之秋!

吴国皇帝孙休,对于季汉君臣来说是一个未知数。为何这么说?因为季汉虽然一直在收集邻国的情报,但一直未知此人对于两国联盟的态度。

此人究竟是暴君、庸君、昏君?还是圣君、明君、仁君?猜测永远是不够的,只有当汉国使者见到其本人,或许才能真正的知晓。

今日,吴宫正殿。

吴皇孙休及百官接见汉国使者李密、常忌。

李密作揖道:“汉国使者李密朝见吴国皇帝。”

只见吴左将军张布严厉喝道:“跪下!”

李密凛然道:“汉国之臣只跪汉国皇帝,岂有跪他国君主之理。”

吴丞相濮阳兴道:“汉国就像一只迟暮的老鸟,他坚持不了多久了。”

李密道:“或许汉国确实是一只老鸟,更是一只不朽不灭的烈火凤鸟。”

吴骠骑将军施绩(字公绪)道:“贵国甲兵不过十万,却有万人指向荆州,此为何意?”

李密道:“吴国新君继位,使者未见来访,我朝天才不知贵国国情,所以增加巴东守卫而寻求自保,仅此而已。”

吴镇军将军陆抗(字幼节)道:“你国地处西蜀,自保多年,是否还有能力图天下?”

李密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我主有齐桓之志,早晚必图天下。”

吴征西将军留平道:“贵国像你一般注重仁孝的人,还剩多少?”

李密道:“我汉国以仁治国,以孝治国,人人皆注重仁义孝道。非要谈其数量,车载斗量,难以数之。”

见李密回复流利,自信正气,吴帝孙休咳嗽一声,道:“好了好了,汉国使者是前来谈论盟约的,诸爱卿应给与欢迎,就不要再质问了。”他说后,吴国诸臣才不再发问。

孙休看着李密,道:“李使者,实在有些过意不去,我国国事繁忙,没来得及派遣使者前往贵国通好,还望贵国多多理解。”

李密道:“吴皇,汉、吴二国是盟国,汉国与贵国大皇帝达成盟约至今,已经三十余年。之后彼此安定一方,造福百姓。又一同进图魏贼,保守霸业,所以如今天下三分鼎立,谁主沉浮,未见分晓。”

孙休点了点头,道:“都三十余年了,真的好快。我朝若从先辈开创江东基业到如今,那就更久了。”

张布道:“陛下,若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长沙桓王(孙策,字伯符)一统江东算起,到如今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已经有六十年时间了。”

孙休感叹道:“六十年了,长沙桓王、大皇帝、候官侯(孙亮,字子明),再到吾,四代六十年都没入主中原,而如今魏国国力更是本国的三倍,邻国的五、六倍,那还有希望吗?”

见孙休疑惑,张布等人皆不知如何回复,李密也显得尴尬,副使常忌站出来,道:“君王,在下认为魏国必败,汉、吴必胜!”

孙休大惊,道:“汝是何人?”

常忌道:“我乃汉国副使蜀郡江原人常忌。”

张布道:“副使不应插话。”

孙休道:“别,等他说完。常副使,为何汝认为汉、吴必胜,魏国必败呢?”

常忌道:“魏国篡汉,大逆不道,今虽占据中原,不过外强中干。司马父子秉权多年,司马昭更手弑曹髦。后所另立之人,不过一傀儡,魏贼气数将尽。汉、吴二国一时无法武力攻克魏国,魏国早晚也会被司马篡取,此乃报应,此乃天意。魏国看似最强然必亡,天下重归一统,则指日可待。”

孙休道:“汝真认为魏国不久便会灭亡,天下不久就会一统?”

常忌道:“是的,天下分离近百年,百姓期盼一统已久,论天时论人心,也到了重归一统的时候。当魏国出现衰败之际,便是汉、吴二国联合越发巩固,走向强盛之时,我断言魏国必亡,汉、吴比将取而代之!”

孙休点了点头,道:“有点道理,看来这个汉国副使还挺有见解的。”道后孙休看着一侧,道:“薛爱卿”。薛珝听后即出列。

薛珝,字道玉,沛郡竹邑人。他是太子少傅薛综之子。有才识,官职为吴五官中郎将。

孙休道:“既然汉国使者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吾也应该派使者出使邻国了,要不汝去吧。”

薛珝听后稍显犹豫,还是道:“臣薛珝遵令。”

孙休道:“你怎么有些吞吐,这是吾继位以来第一次向邻国派使者,汝可知此次前去之意义?”

薛珝道:“陛下,出使是为巩固吴、汉二国联盟,合力对抗大患魏贼。”

孙休道:“没错,一定要牢记使命,这样邻国才能放心呢!”

薛珝道:“是,陛下!”

薛珝退下后,孙休道:“李使者,这样可以放心了吧。”

李密道:“谢吴国皇帝,那盟约文书是否已经签好。”

孙休笑着拿起一文书,道:“当然了,贵国呈上的盟约文书,其实三天前吾就接受了,已经签订。”孙休道后叫人将文书拿来。

此时丁奉出列,道:“慢着,陛下,臣有一事,需要禀报。”

孙休道:“丁爱卿何事,请讲?”

丁奉道:“进图中原,不能没有骑兵。既然这次达成盟约,陛下又派薛中郎出使邻国,那可以去完成求购战马的事宜。”

孙休欣喜,道:”对啊!吴国也是大国,大国怎能没有骑兵,确实应该向邻国求购战马。”孙休看着李密,道:“李使者,既然盟约已经达成,贵国出售三千匹精锐战马给我国,应该没问题吧?”

李密想了片刻,道:“当然可以!贵国向我国求马,我国理应给与支援,这样才能坚定二国联合。在下回国后便将此事上报天子,给与准许。”

孙休道:“爽快,记住,一定是精锐战马。”孙休道后又看着薛珝,道:“薛爱卿,你出使后,这事也交给卿去办。”

薛珝道:“臣遵令。”

李密于是拿到文书,与常忌一同道:“谢吴国皇帝!”

吴宫晚宴。

李密、常忌先后向孙休君臣敬酒数次,与其交流国事家事皆对答如流,谈笑自若,毫无纰漏。

孙休微醉之事,看着李密打趣道:“李使者和常副使都是贵国的人才啊,一点不逊色于大皇帝时期接见过的人。将来必身居高位,出入尚书台,成为大将军啊。”

李密敬酒道:“谢吴皇抬爱,我二人是为和睦二国关系而来,至于自身职位大小并非特别看重。”

常忌道:“若汉、吴二国能长久联合,一同剿灭魏贼,在下就是仅做一平民也会知足,何求高官与厚禄。”

孙休道:“常副使此言差矣,既要剿灭魏贼,也要高官厚禄,国事家事双丰收嘛!”

常忌笑着又敬孙休。

吴国的晚宴,一直持续到了很晚。

一日,成都营门口。

营中来个人叫裴越(字令绪,司隶河东郡闻喜人)。因为监军王含远在汉中乐城,所以皇帝刘禅安排裴越做督军,负责协同姜维治军。

看着正在操练中的军士,姜维道:“裴督军你看,我朝主力,气势如何?”

裴越看着上万名操练中的士卒,道:“大将军治军,气势如虹,只惜恨少啊。”

姜维道:“督军此言差矣,军队在精不在多。如果单论人数,当年黄巾数十万之众,也不过是一群乌合。”

裴越道:“那是,大将军说得有理。”

两人回到楼阁中。

裴越道:“大将军,陛下让末将来做督军,而这些日子你都在军营,没去尚书台处理公务,这样下去,真的好吗?”

姜维听后眼神犹豫片刻,又镇定道:“我是将军,就得治军。至于尚书台,那是尚书令该去的地方,我总去那里,也影响别人,不是吗?”

裴越略微点头,道:“话虽如此,总觉得有些顾虑。”

只见这时来忠走来,道:“大将军,张翼(字伯恭)、廖化(字元俭)、宗预(字德艳)三位将军来了。”

一听是三位老将军来了,姜维马上接待。

话说张翼、廖化、宗预三位将军为何今日一同来军营,其实是有些看不惯最近宫中的变化。宫中有什么变化?最近每次上朝,皇帝刘禅更亲近黄皓、樊建、诸葛瞻(字思远)等人,对武将只是简单过问,甚至有时直接忽略,这让众武将感到很奇怪。

带着种种疑问,三位将军一同走到了营门口。

见姜维正在前堂,三位将军都很激动,宗预道:“大将军,我听说你最近一个多月都在军营,怎么不去尚书台工作。”

廖化道:“是啊,大将军知道现在外面怎么说的吗,说尚书台由葛侯管制,以后国家将再不打仗了!”

张翼道:“这不荒谬吗!这个靠父亲关系上位的诸葛瞻如果一统朝政,你的地位还保得住吗?国家的安全还能维持吗?”

见众将非常激动,姜维倒是很淡定的让诸位先坐下,然后道:“诸位老将军这是怎么了,年纪都比我大,应该淡定人间事,为何如此激动呢。我明年也六十,说白了我等都老了,陛下想扶持新人上位是大势所趋,而葛侯出身优良,三十余岁,尚书台早晚是他的,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宗预道:“可是他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什么功劳,怎么又要升职呢。”

姜维道:“那宗将军就说错了,思远最大的功劳就是忠诚,他会像他父亲一样忠诚于陛下,鞠躬尽瘁,这点你我都很清楚。”

廖化道:“那难道我等老将不忠心吗?我以前是关羽将军的部下,后来荆州战败,我被吴人掠去,奋力归国,直到今日。旁边宗将军,随张飞将军一路平定蜀地与汉中。还有张翼将军,先帝占领成都后就一直效命,我等为国效命四、五十年了,难道不忠心吗?”

见廖化激动,姜维道:“你说得很对,然而诸葛瞻可是诸葛丞相的儿子,是天子的驸马,这地位谁能比得上呢?”

宗预道:“难道大将军真不怕诸葛瞻将来替换你,你也知道自己的出身,一旦控制不住局势,将来又会怎样,真的难以去想!”

姜维道:“如果陛下相信我,就不会听信他人之言。反之如果陛下不相信我,真的大祸来临之时,我更愿意战死沙场,而不愿被恶人毒手。”

这时赵广走来,道:“大将军,你让我整理的军需账表,我已整理妥当。”

姜维拿到账表,看了一遍,对众人道:“各位,明日上朝,我要把这账表上交于陛下。等上交之后,或有大事发生。”

三位将军面面相觑,张翼道:“什么大事,不会是裁军吧。”

廖化道:“我国军队一共才十万,比起魏吴二国相差甚远,若再裁去部分军队,未来一旦有战事,完全来不及准备。”

宗预道:“就是啊,一旦裁军,军队的战斗力必将削弱。很多老将面临无兵可带,若再发生不测,那可就麻烦了。”

姜维想了片刻,又看着旁边的裴越,道:“令绪啊,你是督军,如果陛下要裁军,这事你怎么看?”

裴越思索一阵,道:“虽然几年未北伐,军士粮饷持续消耗,但我觉得陛下就是想裁军也不会这么快,所以还请诸位不要紧张。”

宗预道:“就算现在不会,那么诸葛瞻当了尚书令提起这事怎么办。”

裴越道:“也不一定是他当尚书令,就是他当上尚书令主要也是负责内政,不负责治军。”

张翼道:“至少现在尚书台还是董尚书令统政。董尚书令为人正直,做事慎重,会考虑周全一切问题,不会为难我军方的。”

姜维道:“诸位老将军别过于担忧,我知道该怎么应对的。”

不久,三位将军和裴越皆离开了。

诸人走后,赵广道:“大将军,以前夏侯将军在时对你说过,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军队,你还记得吗?”

姜维点了点头,道:“我当然记得,只是要以大局为重,如果朝内先乱,那不是给敌人可乘之机,我是不愿意看到那样的情况的。再说丞相待我不薄,只要诸葛思远没有严重威胁到我本人,我一切都能忍耐。”

赵广道:“那好吧,大将军多注意就好。”

这日晚上,诸葛宅邸。

诸葛瞻叫来张绍、张遵、黄崇、李球和陈寿,一起讨论事宜。

诸葛瞻看着黄崇,道:“黄兄啊,你的三步走。第一步,让姜维自己告老辞官。第二步,联合诸臣排挤姜维,第三步,取代董厥控制尚书台。这第一步我试过了,走不通,那么就应该联合诸臣排挤姜维了。”

黄崇想了想,道:“葛侯,第一步走不通是意料之中的事,这第二步和第三步其实可以一起走,联合诸臣非常重要,取代董厥也是必然。”

诸葛瞻道:“可是我怎么才能做到呢,他已经一个多月不来尚书台而只在军营,那是他的地盘,这样下去我没有一点办法。”

张绍道:“葛侯不用着急,我已经派人疏通宦官黄皓的关系,让他每日在陛下面前美言你几句。”

张遵道:“如果葛侯能尽早获得尚书台的绝对权力,成为新任尚书令,那一切都好办了。”

当众人讨论之时,诸葛尚走进大堂,道:“父亲,黄皓是宦官,你不能和宦官走得太近,应该想办法除掉这个宦官才是啊!”

一看是诸葛尚来了,诸葛瞻斥诉道:“你懂什么,还不快去学习!”

“父亲,哎!”诸葛尚无奈离去。

诸葛瞻道:“我这孩子,总喜欢聊国事,我没教育好,我等继续商议吧。明日上朝,我听说姜大将军会将军需账表上交,这下有好事看了。”

李球道:“这有什么好事看?”

诸葛瞻道:“如今是景耀三年,对外没有战争,对内没有叛乱,而军队的开支却没有减少,这该怎么说。”

黄崇道:“不打仗无法按攻占领国土地,获得更多人口和物资,这确实是姜维比较棘手的事。”

诸葛瞻道:“因为之前新政没有得到实施,而天下形势又不明朗,我国依然最弱,陛下因此而忧虑。我等持续拉拢黄皓,说不定明年真会有一些改变。”

陈寿道:“葛侯,据在下判断,国内朝政迟早归你所有,而明年真是个好时机。”

诸葛瞻道:“何以认为?”

陈寿道:“就如刚才葛侯所说,姜维已经一个多月不来尚书台,这明摆着把政务交给了尚书令及众尚书。其次,姜维也好,董厥也好,都年纪太大。姜维已经六十岁,董厥也年轻不了几岁。再其次,国内民众更支持葛侯你,都觉得葛侯能继承丞相遗志,领导国事,走向复兴。所有结合各种情况来看,明年葛侯极有可能一统内政。”

诸葛瞻听后感到满意,又看着众人,道:“各位也都这么认为吗?”

张绍、张遵、黄崇、李球皆表态赞同。诸葛瞻对陈寿道:“你的同窗李密现在以太子洗马的身份出使吴国,而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大将军主簿,我若统政,命你做我的主簿。”

陈寿拜道:“谢葛侯。属下还有一事,不知该讲不该讲。”

诸葛瞻扶起,道:“你讲。”

陈寿道:“我担心葛侯控制不了黄皓。”

诸葛瞻向前走了几步,带着疑惑的眼神看着前方,道:“我会控制不了黄皓?一个宦官!”

陈寿跟其身后,道:“黄皓可不是一般的宦官,他现在的官职是中常侍,是陛下身边的亲近之人。如果陛下过于亲近他,使其权力膨胀,必会影响葛侯的权威。所以黄皓只能拉拢,不可放纵,要让他为葛侯所用,一同制衡姜维。若一味放纵,想想十常侍之乱,至今也不过七十年,再发生那样的情况,天下百姓和国家忠臣都难有好下场。”

诸葛瞻略微点头,道:“这我当然知道,我和宦官,各有所需,合作与防备,皆要重视。”

陈寿道:“属下明白了。”

诸葛瞻转过身来看着众人,众人皆站到诸葛瞻身前,诸葛瞻道:“诸位不仅仅是我的好友,更是一条战船上的战士,如今好比逆水而行,须更加勇敢团结,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众人道:“我等愿效犬马之劳,跟随葛侯!”

那么明日上朝,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关于这个问题,请看下一章:帝王术各取所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