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纵横捭阖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游苏记!
“不错。”卞常也赞成道:“胶东是宋宁事先在北方打下的一个锲子。宋宁的本意是想拿下胶东后,伺机再夺取苏中、苏东、燕南甚至是辽州。等他一统南方再南北夹击,席卷北方,吞并天下。”
“不料,燕南被周骥所夺,苏东、苏中又落于主公之手,辽州有公孙珣,胶东势单力薄,根本无机可乘。如今胶东孤悬于外,反而成了宋宁最大的破绽。”
“而主公已拿下苏关,西面无忧;北面又与周骥结盟,可一心东向,夺取胶东。宋宁在胶东苦心经营多年,必然无法舍弃,如此便被我们拿捏住了七寸,主客之势由此异也。”
朱顶点头道:“可聂忍能征善战,并非易与之辈,且宋宁可从海路源源不断增兵,想要拿下胶东,并非易事。如今我军才取得苏中,根基并不稳固,一旦战场失利,只怕有倾覆之虞。”
卞常奸笑道:“若仅凭主公一方之力,的确难以夺下胶东。主公可派人前往燕北,游说周骥一起出兵,攻伐胶东。周骥之前被公孙珣拖住,无法派出太多兵力,所以只拿下燕南南部三郡,而苏中却全部落入主公之手,心中定然很不满意。”
“主公可向之承诺,明年若攻占胶东,主公寸土不要,愿将胶东七郡全部献予周骥。周骥贪婪,必然心动。年底前周骥已击败公孙珣,到时定然大军齐出,全力攻打胶东。如此一来,宋宁纵然有水师之利,可以不断向胶东增兵,但胶东孤悬于外,鞭长莫及之下,也必然不是主公与周骥的联手之敌。”
朱顶闻言不由哈哈大笑道:“卞常此计甚妙。我这就派人前往燕北,将胶东让与周骥。明年且让周骥与宋宁先争个你死我活,待二人两败俱伤之际,我再全力出手,一举拿下胶东。”
众人闻言,不由齐声拜道:“主公英明。”
朱顶哈哈大笑。
祁锋再次建言道:“主公,红叶山徐娘至今未臣服胶东,据属下所知,苏中豪侠项曲与徐娘手下二当家季云有旧。主公可先招揽项曲,然后命之前往红叶山联络季云。若能借此说服徐娘投降我军,拿下胶东就更有把握了。”
“善。”朱顶闻言更加欢喜:“此事就交给你去办了。不管那项曲提出什么条件,只要能替我说服徐娘来降,我都可以答应。”
“是。”祁锋俯身答应。
“不知谁愿出使燕北,替我说服周骥明年一起攻伐胶东?”朱顶又道。
一人出列道:“属下愿往。”
朱顶看去,只见此人长身玉立,风姿极佳,顿时大喜道:“有沈子月前往,我无忧矣!”
沈钥,字子月。当初宋宁在乐郡时便相中了他,率新军去孟阳县“剿匪”时还曾征辟过他。可惜沈钥当时没看上宋宁,拒绝了,直接收拾行装北上,去了京师(中都)。中都被张向阳攻破后,他先是跟着吴霄,结果吴霄志大才疏,坐视奚伯成被周骥所灭,最后败于朱顶之手。沈钥便又投降了朱顶。
沈钥机敏多智,辩才无双,深得朱顶喜爱。当日宋宁在乐郡所征辟的六人之中,也认为沈钥才能第一。
朱顶见他主动请缨,顿时大喜。以沈钥之辩才,定能说服周骥,明年与他一起出兵,攻打胶东。
事实也是如此。
民丰十三年开春之后,沈钥当即北上,出使燕北。三月,沈钥来到燕北治所长河。在听了沈钥的来意后,周骥不由有些心动,与朱顶一起拿下胶东,他的势力无疑将更上一层楼,到时只要再消灭公孙珣,占据辽州,他便手握燕北、燕南、胶东、辽州四州之地,一举压过宋宁,一跃而成为天下最强诸侯。
不过,周骥手下一人却不由冷笑道:“素闻朱顶诡计多端、狡诈如狐,昔日先曲意侍奉吴霄,及见吴霄势微,立即便反戈一击,袭取苏中。今为应对宋军北伐,又想拉我家主公下水,替他与宋宁这头猛虎相斗,真当我燕北无人耶?”
沈钥定睛看去,知他是周骥手下谋士闻靖,此人素有智名,位只在方镜之下,不容小觑。
沈钥不慌不忙道:“钥素闻先生乃天下智者,辅佐周公先取燕北,再定燕南,功勋卓着,世所称赞。然今日见之,却是名不副实,徒有其表,心中着实失望。”
“宋宁早在数年之前便已经略胶东,其染指北方,吞并天下之心可谓人尽皆知。今宋宁已一统江南,拥兵三十余万,雄踞南方!若让他再以胶东为跳板,南下夹击苏东,西向侵吞苏中,北上攻占燕南,则天下谁人可挡?是以拿下胶东,将宋宁驱逐出北方岂是我主一人之事耶?周公又安能置身事外?如何就成了我主拉周公下水?此言可谓大谬也!”
“且我主向来以周公马首是瞻,今宋宁屯兵东南,虎视北方。不日必将北上,从荆襄、东南发兵,先下中州、苏东,再攻燕南、燕北!一旦吴霄及我主不敌,中州、苏东落入宋宁之手,闻君觉得宋军会就此止步,然后放过燕南燕北吗?”
闻靖默然不能答。
沈钥又道:“我主自知不敌宋宁,所以向周公求助,愿并力攻取胶东,以尽逐宋宁出北方。诸君何疑?难道定要宋宁占据苏东、苏中,兵临大河之北,诸君才满意吗?”
周骥这边又一人笑道:“久闻沈子月素有捷才、舌辩无双,今日一见,果然不假。今宋宁势大,欲侵北方,我等固然不可不防,然燕北北面需防备月霜,西面又有太行骚扰,东面还有公孙这一劲敌,北苏内部未靖,如何还有余力再对付宋宁这头猛虎?且燕北与胶东相隔千里,而苏中、苏东与胶东却近在咫尺,故征伐胶东,驱逐宋宁,我主纵然有心却也无力也,此事还需仰仗云侯,我军在一旁辅助可也。”
沈钥看向出言之人,知是周骥手下谋士余沃,此人和方镜、闻靖一样,亦是燕北名士,同样以智谋出众闻名。沈钥见周骥端坐无语,心知想要说服对方,则必须先驳倒闻、余等人。
沈钥拱手道:“原来是余沃先生。沈钥也久闻先生大名。周公扶立二皇子,建立北苏,存先帝血脉,续大苏社稷,实为帝国之砥柱,大苏之栋梁。今雄踞燕北,代石高而拒月霜,拥天下之望,得士民之心,可谓人人称颂,万民景从。”
“太行秦狼,虽是大苏良将秦枪之子,然聚众为乱,啸聚山林,纵号称百万之众,却与苏东徐阔、西州周异龙之辈何异?他日旦夕可平。辽州公孙,地狭民困,兵少将微,却不自量力,妄图侵略燕北。去年已被周公击败,元气大伤,以周公之能,以诸君之贤,灭之不过早晚之事。”
“当今天下,可与周公争雄者,唯南方宋宁耳。我主民少兵弱、智穷计短,自保尚且不足,之前已得苏中,如今焉敢再望胶东耶?放眼当世,可南拒宋宁,占有胶东者,舍周公其谁?是以吾主派钥北来,向周公剖白心意:吾主愿尽起麾下之兵,牵制住宋宁在胶东主力,周公只需派数万轻骑南下,便可尽取胶东七郡之地。”
“事后,苏中愿奉燕北为主,送长子入长河,旦夕受周公教诲。如此一来,周公辖燕北、燕南、胶东、苏中、苏东之地,雄踞北方,中州、西北,弹指可灭;南方宋宁,又何足道哉!周公岂无意乎?”
周骥听后,终于开口道:“此话当真?”
沈钥恭敬施礼道:“钥岂敢欺瞒周公?若周公不放心,钥可在此为质,直到我主将长子送来。”
“好!”周骥闻言顿时大喜,不顾方镜的眼色,当即应允道:“既如此,子月安心在馆驿住下。待时机成熟,我自会发兵向南,驱逐宋宁出北方。”
“谢周公。”沈钥心中暗喜,连忙称谢!
等沈钥退下后,方镜这才劝谏道:“主公,朱顶素有野心,昔日先尊东苏,低眉顺目,刻意讨好。待到吴霄发兵东向,后方空虚,立刻展露獠牙,吞并苏中。此人可谓毒蛇也,比之吴霄昔日背刺奚伯成犹有过之。今又曲意侍奉主公,称愿送长子入长河为质,不过故伎重施而已。”
“今朱顶迫于宋军之势,不得不借主公之力以抗衡南方。一旦危机解除,必然再叛主公。镜闻朱顶妻妾成群,子女众多,牺牲一子为质有何可惜?主公切不可信之。”
周骥皱眉不语。
方镜接着道:“且宋宁数年前已布局胶东,彼要统一北方,胶东绝不容有失。是以主公若发兵向南,攻打胶东,宋宁必与主公不死不休。此为朱顶驱虎吞狼、借刀杀人之计也。”
“宋军水师独步天下,纵然我军拿下胶东,宋宁也可以从海上不断调兵北来,复夺胶东。若果真如此,我军将陷入胶东泥潭而不可自拔,而凭白让朱顶得利——此朱顶用心险恶之所在,主公不可不察。”
周镜闻言不由心中悚然,这才压制住心中贪念道:“可沈钥之前所说也不无道理。将来与燕北争雄天下者,必是南方,今若不趁机攻占胶东,驱逐宋宁出北方,一旦对方拿下苏东、中州,消灭吴霄、朱顶,仅凭燕北之力,如何能与宋军抗衡?”
方镜道:“此言虽然不差,但主公还需先消灭公孙,安抚秦狼,稳定好后方再南下攻取胶东。在此之前不妨先行观望,任由朱顶与宋宁相争,待二人两败俱伤之时再伺机夺取胶东可也。”
周骥对方镜一向信服,不过这次却有些不满意。他沉吟道:“辽州苦寒,民风彪悍,且公孙世居其间,势力根深蒂固。我军败之容易,灭之却难。秦狼虽是疥癣之疾,然亦拥有百万之众,太行山高林深,我军剿之数年,始终未能歼灭,短时间内又如何能够降伏,稳定后方?”
方镜道:“公孙珣为人狂傲,昔日屡败燕北,自以为文治武功远在主公之上。去年却为主公所败,心中定然多有不服。主公可亲自修书一封,挑衅于他,信中不妨以言语激之,示之以轻蔑不屑,公孙珣观信后必然大怒,主动兴兵来战。”
“辽州久经战乱,民生凋敝,公孙又年年征战,早已不得民心。今若怒而兴师,必遭惨败。主公只需整顿数万精锐兵马,以逸待劳,必可一战而生擒之。如此辽州可定矣。”
“至于秦狼,之所以不愿归降,不过是因为天下形势未明,欲要待价而沽罢了。主公只需拿下胶东,收伏朱顶,再击败宋宁,秦狼见北方形势明朗,必不会再行观望。到时,主公只需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说降,许以高官厚?,秦狼必然归降。如此太行可定,北方将尽归主公所有矣!”
“善!”周骥闻言大喜道:“就依军师之言。”
辽州,公孙珣收到周骥的挑战书后,果然勃然大怒:“周骥辱我太甚,今若不能杀之,珣誓不为人!”
当即便要点齐人马,尽起大军攻入燕北。手下谋士周梁劝道:“主公不可。此周骥之计也。周骥知我辽州路远道阻,山高城险,远征不利,是以故意激怒主公,好使我军主动来攻,周军却以逸待劳。主公切不可中计。且辽州连年征战,民困粮乏,极需休整,此时宜止戈息武,与民生息,切不可再妄动刀兵。否则,我军恐有倾覆之虞。”
另一谋士田居也劝谏道:“不错,主公。辽州苦寒,不耐久战。今周骥雄视燕北,兵势正盛,而我军年年征战,民困兵疲,此正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之时,主公应实不宜再与燕北争锋。当内修德政,与民休养,外交好南方宋宁、苏东朱顶、胶东聂忍,鼓励生产,劝课农桑,以恢复生机,切不可怒而兴师,再行征战。”
公孙珣不听,执意用兵。民丰十三年五月,公孙珣不顾众多手下的劝阻,亲率五万大军,攻入燕北。结果被早有准备的周骥杀得大败,只得仓皇退回洪州城。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