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你这穷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皇子高爔传!
“我刚才已经说了,得把十里八乡的织户组织起来,加入供销合作,你才能收到比别人便宜两成的布。只有收到比别人便宜的布,你才能卖比别人更便宜的衣裳,不是吗?”
“哦,哦,哦,”张掌柜这才明白过来。
他没明白,至少现在还明白不了。
小官镇毕竟只是一个镇,它再繁荣又能怎样?
从成化十九年(1483年)到正德十年(1515年)的人口统计资料来看,小官镇年均在籍军民户数不过一万户左右。
就算那时候都是大家庭,按户均五口人计算,总人口也就五万。
放到今天的上海、北京、武汉这样的大城市来看,顶多只相当于几个小住宅小区的人口数。
况且整个松江府的棉纺织业才刚刚起步,现在的小官镇还远未到最繁荣的阶段,民众购买力就更有限了。
要想一次次复制后世“小米手机”高性价比、限量销售的饥饿营销策略,偶尔玩玩行,玩得太频率,那肯定不行。
就说那个王二姐,买一身青布衫裤,家里爷俩少说也得穿个一两年,缝缝补补又两年。
等到他们再来买青布衫裤,黄花菜都凉了好几次了。
高希的想法是,先让张掌柜继续通过供销合作机制,尽可能提前收编这些散落在各村的零散的棉布织户的产量。
再通过每月一次的营销事件,带动销售量大幅上升。
当然,不能只局限于小官镇。
下一步,则是建立供销社,成立纺织工场,然后将现在的棉布、成衣卖给外地来松江府采购的客商。
而且要将种棉、纺线、织布、印染、制衣、销售进行专业分工。
这样不仅能形成规模优势,让布匹、成衣更便宜,也能碾压像李记布庄这样的竞争对手。
碾压?
是的,以前是李记碾压锦绣这样的小布店,现在锦绣对李记的反碾压已经开始了。
李记布庄。
“噗......”
当派出去的伙计兴奋地跑回来,向李掌柜报告在锦绣的所见所闻后,他刚喝进嘴的一口茶全喷了出来。
“什么,什么?一天卖出去六百套青布衫裤,全店销售额翻了十倍?”
原本等着看锦绣布行笑话的李掌柜,傻了眼,也急了眼。
不光李记急了,其他几家小官镇上的大小布行的老板也急了。
不是说要倒闭吗,怎么就越活越好了呢?
这些布行掌柜自以为聪明,一心只等着看别人家的笑话,却不知道棉纺织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帮土鳖!
“哼,不就是低价卖青布衫裤嘛,我们也有库存,也低价卖!”李掌柜愤愤地说道。
说干就干,依葫芦画瓢,谁不会!
没几日,李记的优惠券就贴到了四个城门和镇上主要街道巷口,也有伙计大声诵读,逢人便送优惠券。
等等,怎么那么多优惠券?
除了李记,其他镇上的大小布行也抄了锦绣的作业,也弄出了各家的优惠券,贴了出来。
说他们是土鳖吧,一点都不过分!
青一色,都卖青布衫裤,也是十九文,也是限量一百套。
抄作业就抄成这样,也不怕老师看出来!
反正,一切都照抄锦绣布行的做法。
抄!看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有预料的事件,都如之前锦绣碰到的那样,按部就班的发生着。
大量没有买到锦绣布行那身青布衫裤的人们,这次没有人再怀疑什么了,疯狂揭下四处张贴的优惠券,然后收起来。
管它是谁家发的,多多益善!
李掌柜急着要复制锦绣布行的商业奇迹,又要赶在其他布行之前搞“限量促销”,遂急匆匆地将销售日定在了二十五日,也就是十五集市后的第十天。
由于时间太紧,为了赶制一百套青布衫裤,李记花了大本钱找了二三十个绣娘,没日没夜地赶工,总算是做出来了。
只是可怜了这帮绣娘,十根手指都绣红肿了。
有几个身子弱的绣娘,直接倒在了绣场里。
没有分工序制作,也没有分大中小尺码,全都一样。
有做工的绣娘问,这是给谁做的,为什么没有提前量尺码,居然没人答得上来。
到了二十四日晚上,四个城门外居然已经有人开始提前候着了。
对,因为大家有经验了。
如果不提前,等明天早上开了城门再去布庄,肯定无法接近布庄的大门,连队都排不上,还买什么衣裳!
城里的情况也一样,许多人在黄昏时分便跑到李记布庄的门口排队。
到了快宵禁的时候,都在原地画上圈,有写上名字的,有放上石块的,有用家里搬来的小板凳占位子的,有放上破衣服的......
还有人将自家的一条狗拴在原地代替自己,然后再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开。
第二天一早霄禁一解,疯狂的人们又冲出家门赶过来。
一早,李掌柜被店外嘈杂的人声吵醒。
等他收拾停当,命伙计开了门,把他吓了一跳。店门外全是人,都拿着优惠券。
他真的没想到有这么多人!
他心里又惊又喜,看来今天生意一定好,只是人太多,别出什么事才好。
李记布庄也没拉红绳子,也没请人维持秩序,只能叫伙计勉强堵住大门,慢慢放人进来。
堵门的几个伙计,又骂又推,总算抵住了汹涌的人潮,弄出无数身臭汗,心里已经将掌柜骂了无数遍。
郑三,前一天就划地占位,是第二天一早解禁赶过来的幸运儿。
他排在第二十几位,等了没多久就进了店。
但当他看到李记的青布衫裤时,就不想买了。
就是平常的料子和款式嘛,更不是兼丝布。
他想起那天隔壁褚老大穿着的那套花了十九文从锦绣布行买来的青布衫裤,那多鲜亮,那多挺刮!
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挑了一件上衣试试。
他觉得有些紧,说要换一件,伙计居然说只有这种尺寸的,没得换。
郑三没办法买,他正脱着衣服,却只听“刺啦”一声,腋下居然开线了。
能不开线吗?那些织娘,几天几夜没合眼,连轴转。
为了赶进度,只能放宽针脚。估计七八岁的孩童都能拉开,更别说郑三这样的做工汉了。
不仅仅郑三,还有好几位试衣裳的客人,不是衣服小了,就是衣裳开线了。
“你怎么如此不当心?”一伙计质问郑三。
“是你这衣裳做工不好,否则怎么会一碰就破。”郑三不客气地怼了回去。
“你弄破衣裳还有理了?”
“怎么就是我弄破的,你这衣裳就是不好,难怪只卖十九文。”
“你这穷鬼,买不起就不要来买。”
穷鬼?此言一出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