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鼎定河山 > 第六十三章 论文议武

第六十三章 论文议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鼎定河山!

表演午后才会开始,冯过同平素一般看看书写写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朱子夫云:“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冯过自恃记忆力强,读书时只在心里默诵,还真做不到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

写字也一般,天赋固然重要,想要写好,终究避不了一个“勤”字。勤能补拙这说法固然无法涵盖所有,但若无一份恒心,至少会离成功更远。

冯过的“改之体”已臻大成,正处于关键节点。这就好像一件精美的瓷器,胚胎捏制成形入窑烘烧,距最后的完成只差火候。出窑后是完美成品还是残缺次品最为紧要的步骤也恰是这最后的环节。行百里者半九十,事实上,他离“王者”尚远。路漫漫其修远兮惟有上下而求索。

书法之道,讲的就是老而弥坚。纵观数千年历史长河,长于书法者不知凡己,但能被后缀一个“家”字的委实不多,可谓是万中无一。笔法清劲、古雅质朴、疏瘦圆浑的钟繇,章草字字区分为一笔书、气脉通畅的张芝,其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犹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的卫夫人,意气纵横、优游神骏的王献之,遒劲飘逸、潇洒古淡的王殉,用笔秀润圆劲清俊妍美、结体平正和雅风神朗发犹如豪门英俊少年之气质的智永……以及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的“书圣”王羲之,这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传奇。但其间却鲜有年少成名者,嗯,王献之较为特殊,另当别论。

世上或有“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的方仲永,但绝不可出现擅长书法的神童。便是冯过这般年龄也是鲜之少矣,这也正是他身上的另一大闪光点。“改之体”在小圈子里开始叫开,但想为世人熟知并公认仍需努力,或许十年,或许二十年,也或许是在其“香消玉殒”后。

闲言莫提,且说这日午时,冯过悠哉悠哉的到了“云想阁”,自有人候在大门口恭恭敬敬的将他领至“绿柔”小楼。

嗯,年前初至宝地可是大费周章方成了“入幕之宾”。虽然真的只是与董小宛品茗对谈间或弹弹琴听听曲探讨探讨音乐,但却也真的是羡煞了旁人。

“冯公子来了啊……”贾小春咧着嘴笑了笑,露出白花花的牙齿。嗯,冯七郎建议春哥别绷着脸,但这副笑容,牙齿确是够白,可用“森森”二字后缀之。但可别这位样貌凶狠,内心可细腻着呢,要不然怎么会说这个姓够贴切呢。

这位倒是没上二楼,想来那是人家闺房,也算是禁忌之地,哪能那么轻易出入的?

一路走来,虽然演出要午时末方开始,但楼子里已是客满为患,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间大写着“人气”二字。

其实非止是“云想阁”如此,饶城的酒店客栈、秦楼楚馆这些日子莫不如是赚得个盆满钵满、满嘴流油。虽然消费远胜寻常,但也照样座无虚席。无它,信州富庶,豪客云集。

但“绿柔”小楼却无有那满耳喧哗,幽静如世外桃源。

冯过可非初哥,慢慢悠悠的信步而入,那份气定神闲让屋里的一人不由得多看了一眼,目露激赏之色。

冯过自也注意到了那人,屋子里坐了数人,但那人只随随便便的半倚着,有些懒散,却成了焦点。这算是一种特质,很容易就会成为全场中心。“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啊呸,删掉重写。

“冯七?”那人示意冯过过去坐他身旁。

这人廿四、五岁的样子,样貌俊逸,五官柔和,懒洋洋的倚靠在窗边榻榻米上,双眉微微耷拉着,好似没睡醒一般,但眼帘稍动之际,眼神却明亮的如夜空皓星,像是能看到人的心底里去。

冯过只当察觉不到,斯斯然走了过去。那个时空里,他假假的也算是仕途新星,平素没少见大领导,本身就自带气场,哪会慑服于对方的大气派。

身后的贾小春压低着嗓子:“冯公子,这位是朝阳王世子……”

咦,声音只在耳边微响,却是听的极为清晰,莫非这便是传说中的“传音入密”?

冯过在未成为“冯小七”之前,可是个武侠迷,或者说曾经员。金古梁温黄,通通全看光。金大侠的著作自不必说,十四字对联悉数反复拜读。温巨侠的小说更是一本不落的购作珍藏,怎奈何……这位竟是挖(tai)坑(jian)界的祖师爷,除了寥寥数本完结,余者(大概占了七成)全都进了宫,曾有位大编辑感叹“今生若能读完ⅩⅩ书,死而无憾也”,徒呼奈何?

大抵每个男人心中都有过武侠梦,什么降龙十八掌啦,什么九阴白骨爪啦,还有吸星**、葵花点……葵花宝典,当然还有玄之又玄的“传音入密”。

江湖,武林,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棍扫一大片,枪挑一条线,手是两扇门,脚下是一条根……中华有神功,吧啦吧啦。

咳咳,串词了。嗯,也是影视镜头的闪回。

他总感觉贾小春是高手来着,瞧那身板,浑身腱子肉的,怎么看都与金钟罩铁布衫十三太保横练有关。

嗯,就此他咨询了春哥:“听说十三太保横练是要保持童子身的,春哥你……”春哥不动如山,沉默是金。

好吧,冯七郎败退。

不过,胜不骄败不馁,冯过再度出击,就武林(功)一事求教很具高手气度的小春哥。

贾大侠(?)这回倒是有问必答了,算是给冯过普及了一番武技的相关知识。

武功是否存在?答案是肯定的,但武侠片里飞天遁地的武功是没有的。譬如说村落为了保护自己的村民而锻炼**、使用武器的方法,集团进退、令行禁止的战法,医治伤病、锻造器具的秘法,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这些武功也是存在的。

如赣南多山,土地贫瘠,盗匪横行,村民们通过修筑“城堡”的方式来保护亲族。同时男丁不仅要生产粮食,还有一定的军事训练,从举石鼓到使用枪棒的方法不一而足。从拳法、刀法、枪法、阵法都有。这就是真实的武功。

但这武功,并非那种飞檐走壁的绝世神功,而是实战性很强,在生死场里磨练出来的搏击技巧。这些搏击技巧,在秦汉就有传说,著名武术家越女曾阐述了“手搏之道”的理论,可知在先秦之前,武学已经十分发达。后世张三丰修道有成,首创内家拳,把搏击和养生结合起来,国术的体系,遂大成。至于轻功,因墙体不高,攀爬物很多,只要身手矫健,都可以上去。

至于武技种类,也是历经千年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先秦时期,武学就很发达,有诸如角力、击剑、刀舞等形式多样。大昌以来,实行武举制,进一步促进了武学的发展,如斯时裴民的剑术便被称为一绝。到了楚定,武学进入大发展时期,各种流派林立、拳种多样。如长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种拳法。还存在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拳种体系。

如传入高丽国的《武艺图谱通志》就是一本记载十八般武艺的典藉,文本详细记载了武艺功夫的精粹,具有综合性、代表性、全面性、典型性特点,图谱参考了有关兵技文献144余册,绝大多数是定初以前的著作。群书之中以戚氏《纪效新书》和茅氏《武备志》俱为是编之标准,高丽负责军事训练的训局郎韩峤著《武艺诸谱》六技一卷,并前后增至二十四技,赐名《武艺图谱通志》,作为高丽军队“郊练指南”。

而在浙江流传的拳法“南兵拳”,因其临场的实用价值,自大昌以来便一直为浙江武人奉为武门之径路。

所谓南兵拳,就是浙军练兵的拳法。为当时数位名将作战时编定的兵营练兵拳术……

小冯子心里有数了,遗憾之余对老辛同志又添了两分佩服,猛人啦,当初区区五十多人便敢袭击几万人的敌营,且擒获“无间道”者,太传奇了有没有?

嗯,下次再见当拱手唤声“辛大侠”……

再看那俊美的与自己有的一拼的青年,小七同学心里也便波澜不惊了。

朝阳王世子?你好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