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 48 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综名著]和盖茨比双双暴富后!
本来在听见希莱尔说想用照片的时候, 这位副编辑脑海里出现的画面是一位模特儿穿着希莱尔的衣服的全身照。
可是他手里的这些照片,不是那些僵硬的全身照,每一张都拥有独特的角度,模特儿的衣服、妆发、神态、氛围和光影都配合得无与伦比, 能称得上是艺术品了。
他没有见过这种风格的照片, 你说它是时装照吗?但它的某些角度并没有把衣服的完整面貌呈现出来, 副编辑却觉得这样反而更好——展现出衣服的整体反而会破坏了构图。
模特儿的姿态也很多变,不光光是站着,还有坐着和躺着的,每个动作都透着一股美感, 在它的镜头下,模特儿不单单是用来展示衣服的衣架子, 她更是把衣服的质感升华到另一层次的关键。
以住的时装照的重点是衣服,模特儿相当于衣架般的存在,是展示衣服的工具, 既然是工具,那么模特儿是谁都不重要(除非她是一位明星),人们一般不会把注意力分给模特儿。
但是这辑照片里的模特儿却美得让你无法移开目光, 散发出来的氛围感会让你不自觉陷进去,甚至会令你想学她那样去配搭衣服。
副编辑一直认为衣服和模特儿的作用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高级的衣服可以提升人的气质,适合的模特儿也可以让衣服看起来更高级,只是很少人可以做到这一点。
作为时尚杂志的编辑, 他看出背后的功臣不是这个模特儿,而是摄影师——模特儿再美也要被镜头捕捉到方才能呈现出来。
……要用照片作为封面吗?
他甚至萌生了如此荒谬的想法。
他可以想象这些照片配上“vogue”几个大字的效果定会很抢眼, 可是在《vogue》成立的二十多年里, 一直都是用绘画作为封面的, 这种尝试太破格了。
副编制带着这张照片,敲响了主编辑的办公室门,询问他的意见。
《vogue》的主编辑先是欣赏这辑照片一番,副编辑可以看见他眼里流露出惊艳之色,然而在作出决定的时候又斩钉截铁:“不行。”
副编辑看起来没有很惊讶:“为什么?因为我们用绘画作为封面用了那么多年,不可以为一个有点名气的设计师而改变传统?”
“不是这个问题。”主编辑摇头,“你知道读者是怎么看我们的吗?”
“……一本具权威性的时尚杂志?”
“不仅如此,《vogue》之所以跟其他时尚杂志不一样,是因为在读者的眼中我们的档次很高,不是那种哗众取宠、为了销量或者金钱利益而失实报道的杂志,我们有自己的一套行事风格,这是《vogue》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他说,“所以,如果我们用希莱尔的照片作为封面,读者会怎么想我们?”
副编辑沉吟片刻,道:“她们会觉得,我们在自降身价。”
为了一个刚成名的设计师而改变一直以来的政策,还给他优待,不是在自降身价又是什么?
就算是咖位多么大的人,都不应该给予优待,这就是《vogue》的权威性。
“没错。”主编辑用无容置疑的口吻说,“你放心吧,就算只放在内页,我相信这些照片也会引起火爆的回响,我以我多年的经验保证。”
虽然这个结果在自己的意料之中,但副编辑在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还是觉得有点可惜。
……
同一时间,芝加哥的咖啡店里,伊莎贝拉在等待一个人。
过了一会儿,一个女人走进来,坐到她对面的位置:“抱歉让你久等了。”
“没关系。”她客气的笑道。
这位正是去年在时装发布会上面见过一面的阿加莎太太——《vogue》发行人的妻子。
伊莎贝拉透过伍德女士联络阿加莎太太,请她出来见一面。
阿加莎太太不着痕迹地打量着眼前的少女。
对比去年见她的时候,她的外貌变化不大,就是气质不一样了。在举手投足之间,这女孩都散发着一股压人一头的气势,让人很容易就忽略了她是如此年轻。
虽然大家都说伊莎贝拉·布朗特是希莱尔先生的情人,但阿加莎太太却觉得,希莱尔今天的成功,她功不可没。
她一直替没有露过脸的希莱尔做事,希莱尔的所有客户对她一定都不陌生,这女孩处事圆滑,跟大家都能打好关系,让买家的体验好得不能再好,这也是除了希莱尔本身的设计出色以外,他在上流社会里这么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在路易斯维尔这边,伊莎贝拉有乔丹为她打掩护;在东岸那边,又有威尔逊夫人帮她说话,因此倒是没有人怀疑过希莱尔的真实身份就是她。
寒喧了几句之后,伊莎贝拉直奔主题:“我就直说了,希莱尔先生想要推迟他的访问的发布尔日期。”
这种事情她跟编辑说也没有用,因为编辑在这方面没有决策的能力,他们能决定的只有报道什么内容、如何排版、用哪一个封面等等,只有更高层的人员才能拥有政策上的影响力。
比如说它的发行人,因此伊莎贝拉想要从阿加莎太太入手。
有话直说是美国人的其中一个特质,所以阿加莎太太并没有感到愕然,只是事关丈夫的工作,她脸色凝重:“我希望能先理解他提出这样的请求的原因。”
“这是自然的。”伊莎贝拉点头,随即又展露微笑,简洁明了的说,“希莱尔先生的第一家时装店预计会在圣诞节之前开幕。”
——希莱尔先生要开时装店了?!
就算伊莎贝拉没有继续解释,阿加莎太太亦明白她的意思。
如果希莱尔先生要在十二月开时装店的话,那么有什么比《vogue》更好的宣传平台呢?
它的最初发行地就是在纽约,后来才慢慢扩展到其他地区,但《vogue》始终在纽约拥有最多最忠实的读者,希莱尔的访问一旦面世了,一定会有很多人慕名而去。
这样的宣传手法在现代叫“造势”,在一部电影正式在电影院上映之前,主演会被安排出席各式各样的活动,像是首映礼和到脱口秀上作客,目的都是增加曝光率,为即将上映的电影造势。
《vogue》那边本来是打算在两周后的那一期就推出这篇访问,但是这样太早了,她的时装店没办法立即开幕,那么等到十二月的时候由《vogue》带来的热潮都已经减退了。
就算能够提前开幕,伊莎贝拉也不会这么做。作为穿越者的其中一个优势便是她知道什么日子才是最佳的时机:战争在十一月结束,英、法、德之间的战争耗尽了欧洲的资源,欧洲各国都伤痕累累,唯有美国在战争里获得不少好处,成为英法的债主,一举超越大英帝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得到火箭式增长,国民收入提升是必然的结果。
美国人在这百年来的储蓄习惯都没怎么改变过,很多美国人都没有储蓄的观念,有钱就花,甚至会花“未来钱”。
因为长达数年的压抑,战后的美国人像是进入了狂欢状态似的,他们对于享乐——包括娱乐和购物的需求大增,为20年代盛行的消费主义埋下伏线,时装店在十二月开幕可以说是集合了天时地利以及人和。
阿加莎太太不知道伊莎贝拉的这些考虑,只当她非常任性,皱着眉说:“布朗特小姐,你要明白《vogue》不是广告公司,不会为了配合希莱尔先生的行程而更改安排。”
“我……我们会向你提出这个要求,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咖啡来了,伊莎贝拉向服务生说了声谢谢。
阿加莎太太的身体向前倾了一点,这是感兴趣的表现。
伊莎贝拉握着咖啡杯的耳柄,目光诚恳:“如果《vogue》愿意迁就希莱尔先生,那么在时装店开幕的那天,他也愿意给予《vogue》独家采访的机会。”
任谁听见这番话都会觉得希莱尔很自大,连一向对他有好感的阿加莎太太也不例外——什么叫“给予《vogue》独家采访的机会”?你把自己当是什么大人物了?
人家愿意访问你已经很给你面子了,你还反过来说是你给他们机会?
“而《vogue》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机会?”
“因为这件事拥有十足的新闻价值。”伊莎贝拉一脸平静的抛下一个浅水/炸弹,“威尔逊夫人会出席开幕式。”
……威尔逊夫人会去?阿加莎太太愣住了。
先不说希莱尔是美国目前崛起得最快而且最有话题性的新晋设计师,他的时装店开幕是时尚界不能错过的消息,光是第一夫人会出席开幕式这件事就有足够的新闻价值了。
这番话也提醒了阿加莎太太,希莱尔跟威尔逊夫人的关系很好。
如果《vogue》能获得独家采访权意味着什么?他们可以抢先得到希莱尔的一手消息,在众多杂志报纸里突围而出。
到现在,阿加莎太太已经动容了。
伊莎贝拉垂着眼睛在自己的咖啡里加糖,然后抬眸,那双灰蓝色的眼睛里闪烁着灼人的光芒。
“在你作出决定之前,不如我先跟你分享一下希莱尔时装店的营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