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章 御前会议论报告 获得通过定未来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同路人!
数日后,崇政殿内皇帝召集了一次规模庞大的御前会议,把在郑京的从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和成年的皇子聚在一起,讨论赵斌提交的《工部关于郑国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的报告》。
“这份《报告》众位爱卿这几日已经看过了,朕想听听各位爱卿的意见。”皇帝沉着的说道。
然而皇帝此话一出,让人没想到的是,居然没有一个大臣说话,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可真是难得一见的情景。往常朕说完话不是有一大堆出来拍马屁的,就是有一大堆出来故作高深唱反调的,又或者是跳出来一些趁机打击异己的。’皇帝在内心中想道。
‘但是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谁都不发表意见,让朕最后怎么做决定。难不成让朕直接准奏?这要是传到外人耳朵里,不成了一言堂了吗?不行一定要有人起个头。’
“鲁爱卿,这是你们工部提的《报告》你先来说说。”皇帝直接点名道。
鲁工对着皇帝拱手行了一礼回答道:“回陛下,就这份《报告》臣与赵斌讨论了数次。臣以为如果按此报告所言之法施行,仅就国库收入而言,不出五年,必将增长一倍。”此话一出,在场的官员中,立即有人切切私语了起来,其中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这简直天方夜谭。鲁工只不过是在给推行此法找借口。
鲁工轻蔑的看了人群中窃窃私语的人一眼,继续说道:“受此法影响,矿产、铁定、钢锭、缫丝。以及与这些原料相关的农器具、铁制器皿、陶瓷等器物的产出必然大量增,成本降低。如若考虑到五年后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带来的生产效率和运输效率的提升,此类产品的成本将进一步的下降。从而真正做到让百姓买的起、用得起、舍得用。”
毕竟受限于认知范畴的限制,鲁工能认识到的也仅仅止步于此。赵斌的《报告》所带了不仅仅是鲁工说的这么简单。基于此报告建立的工业体系,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结构变革,才是这个《报告》给这个天下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皇帝一脸平静的没有做出任何表示,虽然他也在内心深深的赞同鲁工的分析。可是如果让他此时表示自己也同意鲁工的观点,却又显得太没水平了。于是他只好默不作声用眼神扫视着下面的大臣,希望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和鲁工辩上一辩。
其实户部尚书蒋照业,看了此《报告》后在心里有一些怨言。因为在他看来此事花费甚多,对于国库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那个庞大的郑燕铁路计划,会极大的消耗国库公帑。虽然据此报告所述,郑燕铁路的建设费用将来自于几家新建的矿场和钢厂以及机械厂的收入。可是蒋照业总是担心,一旦收入不及预期,那么建设此铁路的开支又将由国库负担。
因此蒋照业出列辩道:“鲁大人,此《报告》所述之策,本官闻所未闻。若以策论的角度来看,赵斌所撰《报告》从教育、厂矿建立、铁路建设等方面给我国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其措施完整具有系统性,且极具说服力,实在是令本官佩服。依本官看,这篇《报告》是自开国以来水平最高的策论,然而一篇高水平策论提出的方案,并不代表着他就一定适合我国。特别是如果执行此事,则会使我国每年国库开支增加二百万两。这对于需要休养生息的我国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还望陛下明鉴。”
听了蒋照业的话,卞青檀却在心中大骂蒋照业是小人。因为就在前几日他曾亲自找过蒋照业商量过此事,希望他能在御前会议上支持此《报告》。而且在当时蒋照业也已经满口答应了支持此事。所以此时蒋照业突然横插一杠,令卞青檀十分不满。
于是卞青檀出列反驳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应只看到短期会给我国带来的压力。而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此事能为我国带来的利益。尤其是《报告》中所述的工厂、矿场、铁路和学校一旦建成,经过几年的经营,便能培养出大批的人才。等这些人才将其学会的技术和知识带到我国各地,并建立相似的工厂和矿场。那么其产生的效益,绝不仅仅是每年增加八千万两国库收入那么少。借用赵斌曾说过的一句话,‘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
听完卞青檀的这一席话,皇帝和在崇政殿内的众大臣都被震惊到了。他们震惊的不是卞青檀如此的巧舌如簧,而是赵斌曾说过这么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他们不敢相信,不过二十多岁的赵斌,竟然能说出如此深刻又浅显易懂的道理。于是无不在内心中对皇帝的竖起了大拇指,赞叹其慧眼识珠。
皇帝其实也不知道赵斌能有这种见识,在听完卞青檀所述后,他十分满意,并再次在内心给自己打了一个强心针,他认为自己绝对没有看错赵斌。在他看来赵斌就是自己留给下一任皇帝最有价值的礼物。
眼神尖锐的信王发现了自己父皇脸上的微表情变化,于是决定以退为进支持赵斌一把。“父皇,儿臣以为如今西北凉国处于内乱之中,数年之内必无暇东顾。且我军已收复固原、雍州之地,西北边防已得到了有利的支撑。依儿臣所见,如今可以就地将西北大营所属半数兵力化兵为民,开垦固原所属地域。一来可以减少每年的钱粮消耗,二来可以教化当地民众使人心归附,三来当地每年生产的粮食草料便可以就近补充雍州道剩余部队,进一步减少从豫州道调运的消耗。另外将来若凉国平息内乱再次东进,我军可再次征调此半数部队进行抵御。据儿臣估算仅此一举便可每年为国库减少一百万两的开支。”
皇帝看到老二能有这般胸襟和见识,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同时在内心给他点了点头,甚至在还闪过一丝念头‘是不是当初让老大做太子这个决定,做的太草率了?’
看到信王借此事来了个以退为进博得了皇帝的欢心。蒋照业从心里想替太子挽回一道,于是决定来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个落井下石,说道:“信王殿下为国着想实在是难能可贵,老臣也同样赞同撤编雍州大营所属兵马的想法。只是这撤编兵马就地化兵为民,依然需要一笔不小的遣散费和物资。以目前国库的状况,恐怕…”
信王早就猜到了蒋照业会出来搅局,于是刚才并没有把计划将全面,就等着此时说出来打他的脸。“父皇,关于此事皇儿已有打算。依皇儿所见既然要缩减兵马,且西北暂无边患之忧,我军可以将西北大营所储存的部分粮食和骡马,以及其他工具和建材就地分发给这些遣散的将士。将老迈的战马、富裕出来的军服帐篷以及马车就地出售,当做遣散费分发给开拓土地的将士。如此一来则不需要国库出一分钱一担粮,便可就地完成遣散工作。”
蒋照业知道信王这一招让自己着了一道,心里恨得牙痒痒。而且主管军事物资的兵部尚书关苏瑞又是信王的人,所以兵部那里也不会提什么反对意见。可是他现在又找不出理由进行反击。于是只能生着闷气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皇帝见到老二考虑的如此周全,不免心中大喜。于是决定亲自发声表扬。“老二所思所虑甚是全面,朕深感欣慰。只是此事涉及军资出售和分配,朕仍需听一下关爱卿的意见。”
关苏瑞听到皇帝的话后,立即昂着头出列用赞美的语气说道:“陛下,臣以为信王殿下,从郑国整体利益角度出发,不计个人得失实为国家之福。依臣之见信王之法可行。但西北之地匪盗横行,一次裁掉西北大营五万兵马或许不利于地方稳定。因此依老臣之见裁掉三万即可。”
皇帝捋了捋胡子此计可为,同时看到殿内没有人还有意见,便吩咐道:“既然此事列为爱卿都没有什么意见了,就依老二和关爱卿之意,遣散三万西北大营将士,出售和分配储备军用物资。”皇帝说罢,把目光又停在了信王身上说道:“老二,这次你一举收复固原,又搅得凉国王庭鸡犬不宁功劳甚大。但是现在正值国库紧张之际,你的赏赐就不从国库出了。由我和你母妃议定后从皇家私库出,不知你意下如何?”
“回父皇,儿臣不敢贪功,此次西北大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当记首功的应属锦衣卫雍州所总旗管仲。如果没有他的事先筹划并孤身一人深入兴庆府亲自实施,西北大营也取得不了如此大的成就。”信王诚恳的说道。
皇帝又捋了捋胡子,思忖了一下说道:“噢,朕想起来了,他是武平二十九年的武榜眼吧,好像就是陇西人士没错吧?”
“回父皇,没错。”
皇帝又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没想到这件事主要是由他策划和实施的,是个人才。这几日你再辛苦一下,抓紧把此次请功的折子报给门下省,朕定当重赏。还有,你再给管仲去封信让他立即来京,朕打算破格将他晋升为百户,让他到南镇抚司任职。另外再把乾明斋赐给他,让他来了以后也好有个住的地方。”
在场的众位大臣,听到皇帝的赏赐无不大惊,因为这乾明斋坐落于内城就在赵府的对门。虽然只是一个两进的小院子比赵府小了一圈,但这座院子是当年皇帝在当太子时与自己幕僚喝茶开会的地方,因此意义非凡。这件事同时意味着不久之后,皇帝就会亲自将他封为子爵。因此在场的众人都认为管仲或许是继赵斌之后另一个年轻的政治明星。
“儿臣替管仲谢父皇隆恩。”信王对着皇帝拱手一礼说道。同时他也在心里暗自高兴,管仲作为自己的亲信进入了锦衣卫南镇抚司,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势力在锦衣卫中将进一步壮大。
“好,对于管仲的赏赐之事就这么定了。下面继续讨论赵斌提交的这份《报告》吧。”皇帝吩咐道。
太子见到信王得到了皇帝的赞赏,顿时觉得心中不悦,于是决定激进一点搬回一筹。“父皇,我国各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皇家行宫数十座,仅每年需要花费的维护费用就达四十万两,依儿臣之见不如将这些行宫逐年出售一来可以减少维护费用,二来又可以增加皇家私库的收入。儿臣恳请父皇将这些行宫出售获得的收入都用于《报告》所列的项目。另外儿臣还请求父皇让儿臣从东宫搬回唐王府以减少开支。”
太子提到的这些皇家行宫每年都被用于接待各皇族亲属,费用颇高。皇帝早想清理一下了,往常碍于同为皇族的面子,不好下手,今天既然太子提了出来正好顺手清理一下。于是皇帝满意的说道:“老大以郑国社稷为己任,为朕分忧朕深感欣慰,清理皇家行宫这事,就由你和你母后去商量着办吧。至于唐王府,你还是不要回去了,安心在东宫住着吧。”
“儿臣谢父皇隆恩。”太子给皇帝拱了拱手行了一礼。
“汪大人,现在我国与新罗已经实现了和平,燕京大营的兵马是不是也可以裁撤一些了?”皇帝看着汪淼询问道。
“回陛下,新罗国与凉国情况不同。凉国目前内乱实力大损无暇东顾,但新罗国实力犹存,不可不防。因此依臣之见燕京大营即使要裁,也不应超过一万人。而且这一万人应全部来自晋州道驻军。”汪淼心里清楚,皇帝早有裁撤燕京大营部分官兵的想法。此时只是借着赵斌的《报告》说了出来。每年二百万两的投入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可是从别的地方挤一挤还是能够挤出来的。他知道皇帝总是担心边兵势大容易生变,可是他作为郑国的枢密使需要从郑国的整体军事部署出发。如今新罗国仍然势大,一旦过度裁减燕京大营,被新罗抓住空隙打个突袭,那么局势就很难挽回了。而燕京大营防区晋州道,几乎都是山区,易守难攻。北方游牧部落如今处于自相残杀的状态,无暇南下,因此皇帝要裁也最好是裁撤在晋州道的驻军。
皇帝没想到汪淼并不给面子,心中略有不悦,可是转念站在汪淼的角度一想,如果真出了问题汪淼是要担责任的。于是也就释然了,但皇帝依然不甘心,还是决定要让燕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京大营多裁一点。于是说道:“汪爱卿所虑甚是,可是如要防备不测,朕以为还是驻扎在真定府以北的燕京大营将士最为重要。依朕看驻大名府的六千预备部队,只保留两千即可。不知汪大人意下如何?”
汪淼思前想后觉得,大名府的预备部队在目前情况下确实可以进行部分裁撤,遂决定答应皇帝的这个条件。“陛下深谋远虑,非老臣所能及,老臣以为此策可行。”
在一旁的枢密副使杨毅由于此时只是虚职,所以这裁军和他并没有什么关系,于是只能站在一旁怄气一句话也不说。
皇帝看穿了杨毅的心思,决定给他一点安慰说道:“但朕认为燕京大营裁军非能将不可为,朕打算将秦杰晋升为镇军将军,统领燕京大营,主持这次裁军之事,汪爱卿不知你意下如何?”
汪淼对这个主持裁军的人选并不在意,但他略一思忖,却发现陛下用意颇深。秦杰是杨毅的徒弟,同时也是可以被皇帝和杨毅同时接受的人,用他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汪淼也顺水推舟的说道:“秦将军治军有方,是难得的帅才,老臣以为其能担此重任。”
杨毅听到由秦杰担任燕京大营的都督,也颇感欣慰。在他看来,这也算是自己的衣钵被自己最欣赏的徒弟传承了下来。还有一点便是秦杰到了燕京大营后,必然会对杨将加倍照顾,这也是能让自己满意的地方。
当然由于今天郑国的重臣们都云集在崇政殿,防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此时秦杰并不在崇政殿内开会,而是在皇城里巡查着各处城防要点。
“粗算一下似乎还差一点,朕想出售青州道几处金矿和益州道几处盐场作为补充不知众位爱卿意下如何?”皇帝一边说着一边用目光扫过了殿内的众位大臣。
在殿内的众多大臣绝对没有一个人反对的,他们都巴不得皇帝多卖几个金矿和盐场,这种一本万利的事谁不想掺一脚呢?散了会议后,今天在殿内的各个大臣,绝对会回到家让家里人准备好银子,只等圣旨一下,立即派人去收购金矿和盐场。
当然他们心里的小九九皇帝早就看的一清二楚,此时问各大臣的意见只不过是一道例行程序。
果然短时间的沉默之后,不知道由哪个大臣起的头,一群大臣都跟着呼啦啦的跪下了,直呼陛下圣明。
“既然如此,众位爱卿都没有什么意见了,那么赵斌提交的《报告》就此…”
“陛下,老臣有事禀报。”自御前会议开始,就一直沉默的倾听众大臣和皇帝讨论的中书令韩福来大学士,此时站了出来打断了皇帝。
皇帝十分意外外,因为韩福来平时只在皇帝需要他的时候才出来发言,否则他宁可不说一个字。
皇帝心中略微不悦,但是他不能不让韩福来说话,于是皇帝用略带不屑的语气说道:“韩爱卿有什么事吗?”
“陛下,依臣所见赵斌的这份《报告》所列计划,一旦执行,确实对我国国力大有进益。可是老臣总是担心,这种进益带给我国来的变化并不一定都是有益的。”韩福来一脸担忧的说道。
皇帝警觉的看着韩福来,他想要听一听韩福来的意见。因为在此之前,皇帝所担心的不利影响,基本上都来自于《报告》本身所规划的项目一旦失败,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他并没有想过项目成功了,会给郑国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于是谨慎的问道:“那韩爱卿觉得这种变化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呢?”
“恕老臣愚钝,老臣也看不出来。但是老臣认为,咱们郑国就像一潭池水。如果没有新的水源注入,这潭池水早晚会变成一潭臭水。可是如果有洪水涌入,这潭池水早晚会溢出来。臣所担心的则是这份《报告》所带来的,是不是洪水呢?”韩福兰诚恳的回答道。
皇帝听完韩福来的回答沉思良久,他觉得韩福来说的不无道理,虽然这种变化目前来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也不知道赵斌的这份《报告》所带来的究竟是汹涌的洪水,还是清澈的河水。但是从赵斌往日的表现以及《天元通解》所记述的内容来看,这份《报告》应该是郑国这个已经有点发臭的水潭所急需清澈的河水。于是皇帝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思绪,最终决定通过这份《报告》。
不过皇帝刚刚想要做决定,卞青檀又再次说话了。
“韩大人,本官与赵斌对此方案推演过多次。本官认为此《报告》是在咱们郑国这潭池水的底部挖了一个温泉泉眼,清澈的温泉水会给咱们这潭略显寒冷的池水,带来许多暖意。再说了假如真如您所说,这是一股洪水,我们也可以在这潭水的四周再挖一圈池子,用来容纳这股洪水,或者挖宽水潭的出水口将洪水及时的放出去,您认为呢?”其实卞青檀在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也没底,因为他听过赵斌那些疯狂的理论。但是此时他还是决定赌一赌,希望赵斌这个贬谪的仙人此次依然能给郑国带来有益的变化。
“卞大人说的有道理,老臣被你说动了。”韩福来缓缓转过身对着皇帝说道:“陛下,老臣没有意见了。还请您明鉴。”其实韩福来只是为了尽到自己的责任,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他早已猜到皇帝十分想执行这份《报告》所提计划,自己即使去阻止也于事无补。至于说他被卞青檀几句话说动了,那更是天方夜谭。
看着自己手底下的两员大将都同意了,皇帝内心也松了一口气,说道:“既然大家都没意见了,此事就通过吧。”说完这句话后,皇帝如释重负,靠在了龙椅的椅背上。
“陛下圣明…”在殿内的大臣们异口同声的赞美道。
正是这个英明的决定,让后世的史学家,把魏健列为了一代明君。在历史上的地位甚至比得上另一个世界的汉武帝。而赵斌的《报告》也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第一部五年规划,许多年以后又被这个世界的更多国家所效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