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京华郡主 > 京华郡主 第39节

京华郡主 第39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京华郡主!

刘琰:“……记住了。”

皇上在他们俩身上打量个来回,说道:“京华,你可别忘了,你自己的过错,我还没罚呢。”

“……”她真的忘了!

不对,不是还有宋先生吗?许京华赶紧说:“但是皇上,我们把宋先生请回来,总能将功折罪吧?”

“折谁的?”皇上问。

许京华:“两个人一起折,不行么?”皇上不是很看重宋先生吗?难道宋先生没贵重到这地步?

皇上摇摇头:“不行,只能折一个。”

“……”许京华看一眼刘琰,他还维持头很低的姿势,显得特别恭敬——他这样生来高贵的人,大概是生平第一次头挨着地这么久吧?

许京华有点愧疚,就算中间刘琰有两头瞒着的嫌疑——至少他跟她说的时候,说的是写信回去,告诉皇上和娘娘,他要陪着她北上,如今看来皇上和娘娘却都不知——这事还是因她而起。

“那能不能打个商量,一人折一半?”许京华鼓起勇气,跟皇上讨价还价。

皇上没想到她还有这个主意,忍不住笑了:“你倒敢同朕讨价还价,勇气可嘉。”

这时内侍已把板子取来,许京华见那板子约两寸宽,长度好似说书先生口中的齐眉棍,本来快没了的勇气瞬间又暴涨,“这错本来也是我们两个一起犯下的,皇上您最讲道理,两个人各折一半,剩下的一起罚,这才公平嘛。”

“剩下的一起罚?怎么?你还想跟他一起挨板子?”皇上故作惊异,“你莫忘了,折半也还是要打的。”

许京华看着板子,感觉屁股隐隐作痛,试探着问:“那折半以后打多少下啊?”

皇上觉得很有趣,这两个孩子一路同行、走了那么远,显然已结下深厚情谊——许京华明明很惧怕挨板子,为了刘琰仍不退缩,实在难得。

更难得的是,这孩子并不鲁莽,没大包大揽地说“我替他挨打”,还知道试探自己要罚多重——皇上有一种感觉,如果自己说的数字很多,她很大可能会打退堂鼓,并反应过来她自己那份罚是不用挨板子的。

“罢了,看在宋先生和京华面上,刘琰这一顿板子先记下。”皇上突然松口,“但罚不可免,你这一趟落下多少功课,明日自己去问先生,回来双倍补齐,另外再写一篇出行见闻和一篇有关新法实际推行情况的策论。”

刘琰叩头应是。

旁边许京华没想到皇上这么轻易就改口了,还在发呆,就听皇上接着说:“宋先生旅途劳顿,我让他先休息几日,京华正好趁着这几日,留在宫中多陪陪娘娘。”

“哎,是!”

许京华答得很痛快,皇上却道:“我还没说完,时光宝贵,不可轻耗,这几日刘琰先教京华识字描红,每日给我交十张大字——我可是要看的。”

这显然是对她的责罚,许京华不敢再讨价还价,老实答应。

“都起来吧。不早了,娘娘早些歇息,这两个不听话的回来了,您也该睡个安稳觉了。”

太后一笑:“皇上也是一样。”

皇上起身告辞,刘琰和许京华一起送到庆寿宫门外,看着御辇远去,才一起长出口气。

“大殿下,我今日算是对你有救命之恩了吧?你看见那板子了吗?这要真打下去……”

刘琰推着她往回走,“是是是,救命恩人,快回去早点睡吧,明日开始,有的忙呢!”

许京华想想十张大字,也觉头疼,小声问:“你不能替我写吗?”

“你没听皇上说要亲自看吗?我替你写,是欺君之罪。”

“……”

许京华愁眉苦脸进去西偏殿,太后却只当没看见,“京华先进去沐浴更衣吧。”

这是要单独和刘琰说话吗?娘娘这么慈爱的人,肯定不会喊打喊杀,许京华没什么不放心的,答应一声,跟着宫人走了。

刘琰等她们出门,自己走到太后跟前,屈膝跪倒,低声说:“琰儿让娘娘失望了。”

太后低头凝望着少年俊朗面庞,他出去一趟,脸上被风吹出了棱角,肤色也褪去之前养尊处优的雪白,看着长大不少,像个坚毅的青年了。

“我没失望,只是有些担心。”太后声音温柔,“你不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哄骗京华回来,对你而言也并不难,迟迟不归,必有缘故。”

刘琰心里一跳,下意识避开太后目光,低下头去。

“京华她爹病重时,正赶上李弋去世,我过后回想起来,总担心是那段时间精力不济,忽略了你,让那些人有机可趁,离间我们祖孙。”

刘琰心开始狂跳,有一句话跳到嘴边,他几乎忍不住要问出来。

太后也在等他问,然而殿内安静许久,除了蜡烛燃烧偶尔爆出的响声,再无其他。

作者有话要说:沮丧,出门七八天都坚持日更了,在家反而断了全勤

55555555555555作者仆倒在地,需要读者亲亲抱抱才能起来继续码字

------------

第42章 先皇后之死

许京华到后殿泡着热水澡就睡着了。

她这一天又是赶路,又是打点精神应对各路长辈亲戚,又替刘琰操心,实在是累了,最后怎么回床上睡的都不知道,反正一睁眼,天已经大亮了。

许京华一骨碌爬起来,“什么时辰了?”

“郡主莫慌,刚过辰时正。”一个宫人过来撩起帐子答道。

那也有点晚了,这个时辰刘琰都去学堂了吧?许京华赶忙穿上衣服,一边让宫人给自己梳头,一边问:“娘娘呢?没等我吃饭吧?”

“娘娘用过膳了,正在料理菜地。”

许京华收拾好了出去,果然在外面菜地那儿找到太后。

“睡得好吗?”太后一见她就问。

“睡得可好呢,都不知道自己怎么睡的……”

太后笑道:“可见是累着了。饿了吧?先去吃饭,我这儿马上就好了。”

“我帮您吧,您这是间苗么?”

“不用,一共就这么点儿活,你们干了,我就没事做。快去吃你的饭吧。”

看来太后是拿伺候菜地当打发时间,许京华就没再坚持,自己去吃了早饭。

等她吃饱,太后也忙完回来,洗了手坐下。许京华接过宫人送上来的茶,端给太后,然后坐在她身边,仔细打量。

太后慢慢喝茶,任她打量。

“是瘦了呀,不过气色还好。您头不疼了吧?”

“怎么不疼?你们两个迟迟不回来,我气得头疼!”

许京华嘿嘿笑:“大殿下有一次想您了,跟我说,娘娘不会一生气,自己来抓我们吧?”

太后忍不住也笑:“你别哄我,这是琰儿说的话?”

“嗯,是啊,我可不敢骗您,不信您等他回来,自己问他。我还说他呢,出门以后,活泼多了。”

“是么?琰儿还能活泼?”

“嗯!不过没我这么活泼。”

许京华给太后讲了讲刘琰下地帮乡农挖沟排水的事儿,“您不知道,那时候地里淹了水,全是泥汤,他居然不嫌弃,就那么下去了。而且地里都施肥的,水沟一挖,那个臭,我都受不了。”

太后点点头:“这一点,确实难得。”

“是啊,那些贵人老爷们,见了我们小民困苦,哪个当回事了?不趁机强占你田地就是好的。大殿下却先想到自己不知足,说跟乡农们比起来,他有什么烦恼,也都不算烦恼了。”

“那他跟没跟你说,到底有什么烦恼?”

许京华摇头:“没有,但回来之前,他说已经想通了。”

太后叹口气,也说不上是欣慰多些,还是忧虑多些。

昨晚刘琰沉默良久,才说了一句:“娘娘放心,孙儿虽愚钝,却不会信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无非是看大势已去,想把孙儿拉过去,竖个靶子,好施‘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之计。”

这显然还是有人跟他说了什么,但刘琰自己说想通了、不肯提,太后也没法深问,不然反而显得他们好像特别在意、真有什么事心虚一样。

“娘娘,”许京华听太后叹气,神色也不对,想起刘琰讲的那个拓跋家的故事,心里犯嘀咕,就试探着问,“大殿下会有什么不得了的烦恼吗?”

刘琰又不是那种贪玩的人,他不愿意回宫,肯定有缘故,而且这缘故肯定与他母后有关。

太后看向许京华:“你觉得呢?你们一路同行这么久,可看出他有什么心事?”

许京华答应过刘琰,他们谈过的那些,回来不能说,就反问:“昨日您没问他吗?”

“问了,也是不肯说。你们呀,一旦长大,有心事就不肯告诉长辈了。”

“大概大殿下本来就是喜欢藏心事的人吧?您不是说他心事重吗?”

“是啊。”太后又轻叹。

“对了,娘娘,”许京华犹豫半天,还是忍不住问,“先皇后是怎么死的啊?”

太后面色一变:“怎么突然问这个?是琰儿让你问的吗?”

她语气急切、神情紧张,许京华一颗心瞬间沉了下去。

“不是。怎么殿下不知道先皇后是怎么死的吗?”

太后呆了一呆,反应过来时,许京华眼中已有惊惧之色,不由苦笑:“没留神,倒让你诈了一下。”

许京华见状更加害怕:“娘娘……”

便在此时,外面来人禀报:“太后娘娘,各宫娘娘来问安了。”

“知道了。”太后答应一声,回头安抚孙女,“京华别怕,不是你想的那样,等我回来再同你说。”

太后出去应付各宫妃子,剩下许京华自己惊疑不定地在后殿来回转圈。

五月的洛阳已经烈日炎炎,一向怕热的许京华,此刻却感觉浑身冰凉——这座宫城到底埋藏了多少可怕的秘密?先皇后的死,会与太后有关吗?不会的吧?

太后刚才的神色,好像并不是做贼心虚,而是……而是什么呢?许京华有点说不上来,但先皇后之死,显然并没有那么简单。

她忍不住发抖,忙坐下来,双手抱臂,让自己别想太多。

太后匆匆打发了来请安的人,回到后殿,见到的就是孙女这一副大受惊吓的样子,她忙打发了宫人,自己走上前,先唤一声:“京华?”

许京华回神,看向太后,太后这才到她身边坐下,揽住了说:“别怕,你先告诉祖母,怎么想起问这事的?”

“就是想起当初,您和我说的时候,只说先皇后在李家谋反后不久就死了,但没说是怎么死的……”

“不能和祖母说实话吗?”

太后虽上了年纪,眼睛却没浑浊,看着许京华的时候,眼中还闪着柔和的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