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京华郡主 > 京华郡主 第16节

京华郡主 第16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京华郡主!

“后面那一家吗?”齐王看着刘琰坏笑,“我还真知道那是谁家,怎么样?要不要五叔带你过去见见?”

刘琰一脸正气:“咱们今天出来干嘛的,五叔你是不是忘了?”

齐王顺着他目光,看向一直不吭声的许俊,许俊见这尊贵的叔侄二人都看自己,忙摆摆手说:“不用管我,我坐这儿看风景就挺好。”

许京华和齐王一起大笑,刘琰叹口气,说:“保定侯没看出来,他们两个合伙欺负我吗?”

“你还指望我爹帮你主持公道吗?”许京华笑的直拍桌,“你想太多了。”

许俊抬手按住她胳膊,皱眉道:“别没上没下的!能不能有点姑娘样子?”

齐王忙给盟友解围:“出来游玩,就别拘束她了。”又叫船上的乐师吹奏乐曲,把这茬岔过去。

许京华觉得坐老爹旁边没好事,就自己溜到另一边坐着,刘琰很快跟过来,刚要问她想不想玩什么,就得了三字评语:“告状精。”

“……明明是你自己得意忘形。”刘琰在她对面坐下。

许京华哼一声,眼睛看着河面,不理他。

刘琰也看向外面。今日阳光灿烂,照在河面上,水光粼粼,清风从水面吹来,带着河水的凉意和不知何处沾惹的花香,令人心情平静而愉悦。

“这条城中河是引洛水而来,传说洛水之神原是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女儿,美貌无比,因溺于洛水,死后成神。”

大殿下突然说起了故事,许京华不由转回头,看着他等下文。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三国曹子建写了一篇《洛神赋》,这样描绘洛神。”

刘琰的声音正介于少年与青年之间,既清朗又带点磁性,《洛神赋》的句子本身也韵律优美,他缓缓吟诵,动听动人之处,尤胜乐曲。

连许京华这种根本没听懂意思的,都觉得洛神一定美极了。

“真好听,你能再念一遍吗?”

刘琰回头看她,眼睛一转,点点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鸿就是鸿雁,这一句是说洛神姿态飘然如惊飞的鸿雁,婉约如游动的蛟龙……”

他一边念一边解释了一遍,许京华居然也认真听下来,还跟着念:“‘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真好听。”

刘琰微笑:“后面还有呢,‘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一直念到,“‘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才停下。

许京华听得如痴如醉,赞叹道:“简直比唱歌还好听。”

“诗文原合韵律,所以即便无乐,听起来也悦耳动听。不过这篇《洛神赋》太长了,你一时半刻,很难记住。”

“我听听就好了。”

刘琰可没打算轻易放过她,让她只听听,就接着聊曹子建:“其实曹子建还有短诗,有一首《白马篇》,你应该很喜欢。”

许京华不知是圈套,好奇道:“是写白马的吗?”

“我念一遍,你听听,能不能明白他写的什么。”刘琰笑得温文尔雅,“‘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这两句十分简单,许京华不但听懂了,还指着自己说:“幽并游侠儿。”

刘琰笑着点头:“不错。”一口气把后面的句子全念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许京华听得热血沸腾,拍手道:“好!‘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我喜欢!”

“你记性真好,我才念一遍,你就记住了。”刘琰不吝赞叹。

许京华自己不好意思了,“嘿,我就记住这句和最后一句了。”

“那我从头教你吧?”刘琰开始拉紧圈套绳索。

许京华浑然不觉:“好啊。”

刘琰心里得意地一抽绳,赶在下船之前,就教会了许京华背这首《白马篇》。

许京华进了大殿下的圈套,不但不自知,回庆寿宫还美滋滋地给太后背诵了一遍。

太后含笑听她背完,赞道:“京华真是聪慧,这么长的诗,转眼就学会了。”

“是大殿下教得好,他教我一句,讲一讲意思,我就很容易记住了。”

太后看向刘琰,祖孙两个心照不宣地对了个眼神,“那很好啊,以后多跟着琰儿学。”

学背诗比学写字有意思多了,许京华并不抗拒,答应得很爽快。

旁边郭楮看着,却十分疑惑,等到刘琰和许京华都回房休息,便问太后:“娘娘不是不想让姑娘同殿下太亲近么?”

昨日皇上提起,娘娘都只淡淡回道:“琰儿从小只有刘毅一个玩伴,刘毅成家后,他也是孤单。如今京华刚来,琰儿难免觉得新鲜——他们两个,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再投缘也有限。”

皇上一听就知太后心思,再没提这话,怎么今日?

“分怎么亲近,兄妹当然好。”太后站在窗边,望着门口那一小片刚洒下种子的土地,“而且这同两个孩子本身无关。”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是皇上太异想天开了。京华当然好,但绝不是能做太子妃、乃至于皇后的好,许家父女俩根本给不了刘琰需要的支持,更何况,自己已经被这宫城困了大半生,又哪舍得京华这样自由长大的鸟儿,也被关进笼子?

“明日你去见毅儿,许府那边的下人,你帮着好好选选,千万别出岔子。”

郭楮应声告退,出宫就去见齐王,有他帮忙,只又过了五日,保定侯府就收拾妥当,只待主人入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注:1.“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作者【唐】郑谷

2.‘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作者韦庄

3.幽并游侠儿--幽并指幽州并州,京华在幽州长大,所以~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唧唧复唧唧、马可杯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THEIAObiu、侍小宝、初夏闲桔 10瓶;沉、夏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7章 母子叙亲情

在此之前,许俊腿上旧伤经过休养,也终于不疼了,他和齐王一同进宫给太后问安,太后打发齐王带许京华去御苑骑马,自己关起门来,与失散多年的长子,长谈了一番。

第一个必须得谈的,就是太后怎么做了先帝的妃子。

“大约你这些日子也听说了一些吧?”同儿子说起再嫁经历,便是什么都见过经过的太后,也很难完全坦然。

许俊点点头:“儿听说,是为了皇上。”

“其实不光是为了皇上,也有保全我的意思。”太后想起旧事,眉头不自觉皱起,“当年我带着皇上赶到建康时,先帝已经登基半年多了,他那时受山东士族辖制,纳了几个士族出身的妃子……”

当时僖宗皇帝已经被杀,皇子皇孙也无一幸免。先帝原配太子妃何氏,更是在氐羌人进城后,就服毒自尽,此事人人皆知,所以无人想到,一个三四岁的幼儿,竟能在乳母的护送下,平安到达建康。

“那些妃子都想自己率先生下皇子,好立太子,进而登上后位,突然冒出一个嫡长子来,如何不恨?不过她们当时谁也不想先动手,免得旁人坐收渔翁之利。直到她们陆续生下皇子,先帝却丝毫没有立后的意思,才有人按捺不住。”

那时皇上已经八岁,先帝安排了淮南士人给他开蒙,朝中也有立太子的呼声,本来常被克扣的饮食,随之改善。

太后谨慎习惯了,给的饭菜越是丰盛,她越不敢直接给当时还是皇子的皇上吃,就把宫女的饭给皇上,自己和比较信得过的宫女吃了皇上那份饭。

当晚两人腹泻不止,却丝毫不敢声张。

“皇上平安无事,她们终于想起来,皇上身边还有我这么个人。我只是个奴婢,那些妃子想整治就整治,可比害皇上要简单。”

虽然太后平安无事坐在面前,但当时的凶险,仍让许俊不寒而栗。

太后看出他的紧张,伸手按住儿子手臂,微笑道:“没什么,都过去了。皇上从小就刚强有谋略,为了救我,以死相逼,先帝也及时赶到,救下了我们。”

由此一事,先帝才意识到那几位看似温柔贤惠的妃子,也会同迫害他的妖后张婵一样,暗害他的皇子。

“先帝当机立断,立皇上为太子,但皇上当时毕竟年幼,身边须得有人尽心照顾,这个人又不能仅仅只是个乳母……”

许俊明白了。确实,那种情势下,封太后为妃,抚育太子,实是两全其美之策。既给了太后足以自保的身份地位,也给当时还是太子的皇上,多加了一重保障。

他想想太后不肯细说的遭遇,禁不住眼眶湿润,哽咽道:“娘,您受苦了……”

太后也心酸,却强自克制着说:“过去了。再说二十多年离乱,谁又没受过苦?你和你爹受的苦更多。我……我对不起他……”

许俊摇头:“爹要是在天有灵,一定也不会怪您。他临死之前,一直同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活下去,只有好好活着,亲人才有重见的一日……”

说到这里,他再忍不住,两行浊泪滚落下来,“咱们都活着,我还把京华带来见您,您又给我生了个兄弟,我们一家团聚,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好事,爹怎么会怪您?他在天有灵,一定高兴极了。”

太后多年心结,被这几句情真意切的话,一朝解开,顿时也撑不住,伸手抱住许俊,伏在他肩上泪如雨下。

母子两个说话,殿中只留了两名心腹宫女伺候,这会儿母子抱头痛哭,两人也跟着垂泪,有意等了一会儿,让太后和保定侯哭得心底畅快些了,才上前安慰开解,劝二人多看以后。

太后哭了一阵,回神记起长子身体刚好些,怕他大喜大悲再病倒,忙止住泪,说:“不错,是该高兴,多想以后。”

宫女打了水来,母子二人各自洗了脸,重新坐下来说话。

“我一直想问你呢,京华也十四了,一两年间就要出嫁,你是不是再娶一房妻室?”

许俊听着前半段,还以为说女儿的婚事,没想到太后话音一转,变成他自己的婚事了,要说的话堵在嘴边,卡得他半晌发不出声。

太后被他逗笑,“怎么?你自己从没想过?家里总要有个女主人才像样。”

许俊嗫嚅道:“这……儿子体格不好,就……别拖累旁人了吧?”

“正因为你身体不好,更要有人悉心照顾才行。”太后说完,见儿子还是摇头,就想了想,问道,“是不是怕京华不同意?我也不是要你现在就娶,等京华婚事定了,再考虑也成。”

许俊摇头:“从前在怀戎,也有人来说亲,京华是不反对的,但我……我想着,我们父女两个,日子也能过,就没……”

“那孩子出嫁以后呢?你腿脚又不好,光指着下人伺候,我可不放心。”

“那就……等京华出嫁再说吧。”许俊不想再谈自己,把话转到女儿身上,“儿子今年下定决心要回京城,也是因为京华大了,我怕再留一两年,她开了窍,瞧上哪个胡人孩子。这孩子脾气太倔,她认准的事儿,便是我,也没法让她改了。”

太后想起皇上提的那一句,就问:“那京华的婚事,你可有什么打算?想找个什么样的女婿?”

许俊抬头看着太后,有点不好意思似的,“儿子什么打算也没有,正想全托给您呢。”

太后瞪他一眼:“哪有你这样做爹的?我当然会管,但是京华到我身边才几日?她的性情喜好,我还没摸清楚,你心里总得有数才行。”

“儿子想得简单,只要老实厚道就行,但京华这孩子吧……”许俊想了想,“没有一技之长的,她可能瞧不上。”

“一技之长?”

“就是,得有点本事,但还不能是读书读得好那种,她在怀戎长大,那边儿不把读书识字当本领。”

太后明白了,“你是说她小孩子,喜欢英雄壮士,是吧?”

许俊点点头。

“我瞧着也是,所以虽然心里想着,她总该读书识字,却也没说出来,就怕她先厌恶了,过后更不肯学。倒是琰儿有办法,这几日都在教她背诗,她还挺喜欢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