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成七零小公举 > 穿成七零小公举 第89节

穿成七零小公举 第89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成七零小公举!

王爱军有些日子不到县城来了,今儿个突然来了,把孙桂枝吓了一大跳,“爱军你咋来了,家里出啥事了?”

“家里没事,是我有点事想跟叔商量下。”

孙桂枝和高大全结婚后,王爱军兄弟俩还有王莲清都是管高大全叫“叔”,孙桂枝也没非要他俩改口,高大全也不在意。

王永庆走的时候,这仨孩子都大了,懂事了,在这仨孩子的心里,是没人能代替他们爸爸的位置的。

王美清跟他们仨不一样,王永庆走的时候,她还没生呢,对王永庆的感情确实不深,因为跟高大全相处的多,反而更有感情,所以叫高大全“爸”叫的很溜。

其实不管是叫“爸”还是叫“叔,高大全都一样爱护他们,他们也一样敬重高大全。

高大全看王爱军的样子,象是挺急的,便在王爱军对面坐下了,“啥事?”

王美清也支棱起了耳朵,想听听到底是啥事那么重要,王爱军还专门跑过来向高大全讨主意。

事情的起因是王满银。

他也不知道哪儿来的胆子,竟想偷偷的分田到户。

因为这个,他把几个小队长召集到一块儿,开了个会,会上让大家表态,如果都没意见的话,再去做自己队里社员的思想工作。

王爱军现在已经是他们小队的队长,所以也参加了这个会。

其实就王爱军来说,他是愿意分田到户的。

大道理他不懂,可有一点他知道,那就是田地就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尤其是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想怎么种就怎么种,想种什么就种什么,这是庄稼人的终极梦想。

其实对那种“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出勤不出力”的吃大锅饭的形式,好些社员早就有意见了,因为干好干坏都是一个样。

当然了,对一些好吃懒做,比如老王头这种人来说,吃大锅饭肯定比自己单干强,因为干多干少他都有口饭吃。

可对一些勤快人,就不公平啊:我拼死拼活的干,凭啥要跟你一个懒虫一样待遇啊?那我干脆也不干了。

所以现在踏实干活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作者有话要说:以后如无特殊情况,都是早9点晚6点更哈,如果更不了我会提前请假滴,祝大家周末愉快,一觉睡到大中午,毕竟大冬天的,被窝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啊……

第103章 挽留

王满银脑子活络, 见社员们都不踏实干活,他就开始琢磨,咋样才能调动起社员种地的积极性, 想来想去,只有把地分给个人这个法子最好。

地是自己的, 种出来的粮食也是自己的, 干活的时候, 那肯定都是拼了命的干。

不过这事,跟现行的政策想悖, 弄不好,可是要坐牢的。

所以各个小队长虽然都愿意分田到户,可心里还是有些害怕,他们可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万一坐牢了,家里的老老少少可咋办?

王满银银给他们打气, “老话说, 撑死胆大的, 饿死胆小的,想要吃饱饭, 就得敢干!我可听说,有些地方已经这么做了,你知道人家头一年分田到户后粮食收多少?超过前面10年的总收成!”

屋子里一片吸气声,“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这种事是好编瞎话的吗?而且人家这么干了, 上头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也没把他们咋样,这说明,上头说不定还是支持的,只是这支持没摆在明面上。”

王满银能说会道,不一会儿功夫就给各个小队长洗了脑。

但是,这事儿关系重大,王满银也没指望当天就能拍板定下来,所以给了各个小队长考虑的时间,考虑好了再投票决定。

王爱军回家后,左想右想也拿不定主意。

即使是王建军,也不敢做这个决定,所以王爱军才来县城找高大全来了。

高大全陷入了沉思,一旁的王美清的眼睛却一下子亮了。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1978年,徽省的小井庄,小岗村都偷偷的分田到户。

虽然在后人看来,小岗村的名气要大一些,但实际上第一个实行分田到户的,是小井庄。

他们省跟徽省搭界,离小井庄也不远,一来二去的,传到了王满银的耳朵里,然后王满银也动了心思。

分田到户,这是大势所趋,再过上两三年,土地承包责任制就成为了一项基本国策。

王美清虽然知道历史走向,可她不敢说,因为她没法解释她咋知道这些。

即使她说了,她一个小孩子的话,估计他们也不会信,只当她是小孩子信口说着玩。

王美清怕高大全把王满银分田到户的想法给全盘否定,急的不行:虽然现在家里人基本上都不靠种地吃饭了,可她大哥还在王庄大队啊,早点分田到户,她大哥才能早点过上好日子。

王美清想了想,跑到高大全跟前,晃着高大全的胳膊,“爸,徽省的小井庄不是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实行分田到户了吗?说是秋收的时候,他们大队的粮食收成翻了好几倍。”

高大全一脸震惊地看着王美清,“你怎么知道的?”

作为汉阳县主抓工农业的副县长,高大全当然知道小井庄分田到户的事。

小井庄分田到户,采取的是瞒上不瞒下的策略。

可事实上,哪能真的瞒住上面?早就被他们大队的一些反对分田到户的懒汉们捅到上头去了。

不过上头对这件事的态度有些模棱两可,既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对。

其实还是有点探索的意思,看看到底是分田到户好还是继续走集体化的道路好。

不过这事儿,目前只有在《内参》上才能看得到,高大全在家里可是一个字儿都没提过,就连孙桂枝跟前,他也没说过,高大全震惊王美清是怎么知道的。

王美清小胸脯一挺,瞎话是张口即来,“我是听收音机里说的。”

高大全更吃惊了,“收音机里会讲这些?”

王美清,“当然讲了,要不然我是咋知道的?”

高大全想想也是,王美清要知道这件事,也只有一个渠道,就是收音机。

看来国家真的要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王美清见高大全信了她的话,见好就收,不再掺和这事儿,拉着石南进屋看书去了。

进了屋,石南问王美清,“你奖状呢?给我。”

石南一提醒,王美清才想起来她得了一张三好生的奖状呢,刚才被分田到户的事一打岔,她都忘拿出来了。

王美清把奖状从书包里拿出来递给了石南。

石南把他的也拿了出来,然后把两张奖状放到了一块儿,“以后你的奖状都给我保管吧。”

对王美清来说,奖状放哪儿都一个样儿,不过她还要拿奖状去哄她姥姥开心呢。

她是一个大人的芯子,对这个奖那个奖其实没什么兴趣,之所以想要拿奖状,也只是想哄老太太高兴。

因为老太太最大的爱好,就是拿着她的成绩和奖状显摆,要是谁夸了她,老太太一准儿乐成一朵花。

笑一笑十年少,她希望老太太能一直这么开开心心的,长命百岁。

王美清,“等我给姥姥看过再给你。”

石南听了,点了点头,把王美清的奖状放到了一边,然后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王美清奇怪道,“你收拾东西干啥?”

“都放寒假了,我该回家了,今儿个正好跟爱军哥一块儿回去。”

虽然很不舍得离开王美清,可这儿终究不是他自己的家,都放寒假了,他总不能还赖在这儿不走吧。

王美清没话说了,可是内心里,她是不希望石南回家的,家里现在就她一个小孩,石南要是走了,她身边连个可以一起玩儿的人都没有了。

王美清噘着小嘴站在那儿,石南安慰她道,“再有十天来就过年了,到时候你们肯定也会回去的,到时候我们不就又可以见面了?”

过年他们是会回去,可回去了也是待两三天就回来了。

毕竟那里是孙桂枝的家,高大全又不是倒插门,不可能在孙桂枝家过年,而她是要跟着孙桂枝在县城过年的。

王美清看石南把一本数学习题集放到了书包里,心里一动,把石南的书包拿到自己跟前,把他刚装进去的书又给拿了出来。

石南跟小时候一样,摸了摸王美清的头,哄她道,“也就十几天我们又能见面了,要不然,我隔一天去邮局给你打次电话。”

“你不能回去,夏老师不是说让咱们两个报名参加明年春天的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吗,还让咱们两个趁放假多做些题,你要是回去了,遇到了难题,连个讨论的人都没有,我也一样,所以你还是先别回去了,到时候跟我们一块儿回。”

恢复高考后,中断了十几年的各项竞赛也跟着恢复了,其中最盛大的一项就是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

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分初中组和高中组,先在各县进行初赛,然后省预赛,最后是全国总决赛。

汉阳县一中很重视这个比赛,初中组和高中组都会派学生参加,而且放寒假前,把学校里的数学尖子都召集到一块儿开了个会,算是个动员大会吧,希望这些尖子们在寒假里能多做些题,争取拿到名次为学校争光。

王美清和石南作为学校里的尖子生,学校在他俩身上寄的希望最大,放假前,班主任夏老师还帮着他俩找了好多数学习题集,让他们寒假里做。

不过,王美清说“遇到了难题连个讨论的人”,这个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石国强和高大全都是高中毕业,辅导他俩的学习还是绰绰有余的。

不过,王美清的话让石南很是受用,他微笑着看着王美清,“那我不走了。”

王美清高兴地点了点头,拉开门就往外跑,“我让大哥给干妈说一声。”

客厅里,高大全和王爱军估计已经谈妥了,正在说队里别的事。

王美清也没有问他们结果是什么,她还只是一个小孩子,问的多了,容易让人起疑,她现在还是乖乖的当一个小孩子吧。

反正不管怎样,历史的车轮是谁也挡不住的。

王美清跑到罗老太跟前,“姥姥,我跟南南哥明年要参加比赛,我想让南南哥在咱们家多住几天,我俩好一块儿做题。”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罗老太哪有不答应的,“行,住多久都行。”

王美清想起一件事,又跑回屋,把她和石南的三好生奖状拿了出来,“姥姥,我跟南南哥的三好生奖状。”

罗老太果然是眉开眼笑,“我家小乖乖,咋就这么厉害,年年都拿奖状,南南也一样,从小到大,学习上从来就没让家里操过心。”

罗老太话音刚落,高大全他们不用她暗示,都抿嘴笑着,自觉的把钱拿了出来。

在他们家,这已经是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了,哪次王美清考了个好成绩,或是拿了个奖,家里人都要给钱奖励一下。

不光有王美清的,还有石南的。

反正在他们心里头,石南也差不多就是自家孩子了。

王美清笑嘻嘻地收了钱,石南不好意思要,王美清把钱硬塞到了他口袋里。

反正到最后他的钱还是都花在了她身上。

学生都放寒假了,县委家属院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好些孩子都在外头玩,有好几个还是王美清和石南的同学。

这些孩子也不怕冷,即使刮着大北风,也一样在外头滚铁环,跳格子,丢沙包,碰拐……

王美清和石南在班里的人缘不错,经常有人扒着他们家大门喊,“王美清,石南,出来玩啊!”

王美清怕冷,再加上她一个大人芯,不愿意跟一帮小毛头在外头疯闹,所以一般她都会找个理由推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